實用的師德師風演講稿模板五篇

來源:文萃谷 9.28K

演講稿在寫作上具有一定的格式要求。隨着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演講稿在演講中起到的作用越來越大,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演講稿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師德師風演講稿5篇,歡迎大家分享。

實用的師德師風演講稿模板五篇

師德師風演講稿 篇1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與廉正相約......》

相約是個浪漫的字眼。風與雨相約留下的是莊稼的滋潤、雷和電相約留下的是大地的震憾,情侶們相約留下的是美好的回憶,而校園與廉正相約,留下的將是什麼??

還記得在初為人師的日子裏,我曾為教師這個被冠以"清貧"的職業而困惑。是啊,在一擲千金的大款羣體中見不到教師的身影;在衣着光鮮的時尚一族中尋不到教師的足跡。別人一天工作八小時,教師工作十小時不止;工人工作三班倒,教師工作連三班;農民三季忙,教師忙四季......?

教師的概念,兩個字便能概括:"勤"和"清"。"講台上教書育人,講台下為人師表,誨人不倦。"這--就是教師的"勤";"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一生清貧。" 這--就是教師的"清"。在全國教育系統清廉務實的大環境下,我們的老師始終甘守清貧,樂於奉獻,他們用自己的言行演繹出一個個感人的故事。此時此刻,我不禁想到了湖北山區的胡安梅老師。

廉正需要操守。只有甘於清貧,潔身自好,才能勇立潮頭,才能闖過人生設下的道道險關。1992年年初,胡安梅51歲的父親胡德榮倒在自己耕耘了22個春秋的講台上。他是該村火地溝教學點上唯一的民辦教師。送走了一茬又一茬學生的胡德榮,留給家裏的"遺產"是學生欠下的960元學雜費。父親走了,17歲的胡安梅接過父親的班,成為了一名民辦教師。那年9月,胡安梅走上了講台。在學校唯一的一間破教室,她看到的是用墨水塗黑的黑板,腳下滲水的地面......但是,她沒有畏懼和退縮。一學期下來,她的學生當中,考80分以上的佔70%,她也因此被鄉里評為優秀教師。? ? 從1992年到1995年,胡安梅墊付了600多元學費,加上父親墊付的,共計1500多元。在這一分錢都能捏出水來的窮山村,那可是個天文數字。與父親相比,胡安梅是幸運的。1998年,胡安梅轉為公辦教師。同年,火地溝教學點併到桃園溝村國小,她隨之調任校長。不管職位有什麼變化,她獻身鄉村教育的決心始終沒變。

廉正需要操守。只有甘於清貧,潔身自好,才能勇立潮頭,才能闖過金錢設下的險關。今年正月,有好幾位家長提着禮物帶着紅包,領着孩子到我家拜訪,希望我給予他們孩子特別的關照,我婉言謝絕了家長的禮物和紅包,並誠懇地對他説,我會關注每一個孩子,使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請他們放心。? ? 廉正需要心境。平穩的心態,平和的心境,才能體現一個教師的清廉。在我們身邊,還有許許多多這樣的老師,他們像春蠶、像蠟燭,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來捍衞這個職業的聖潔。也正是他們用自己的行動,用自己生命的痕跡激勵着我們這些後來人,這些同行們。讓我們由不情願到情願,由情願到全身心地熱愛這項工作。因為,生命的意義遠不止於功利。生活中有許多微小中藏有博大,短暫中孕育永恆,廉潔從教是教師的天職!我所在的幼兒園,就有不少這樣的好老師。他們憑着對教育事業矢志不渝的愛,温暖着每一個孩子。

蓮,因潔而尊;人,因廉而正。水清則明,人清則廉。我們,雖然平凡,但我們的脊樑支撐的卻是祖國的未來;我們,雖然清貧,但我們的雙手託舉的卻是明天的太陽!留下一路艱辛,撒下朗朗書聲,肩負着人間的希望,書寫着精彩而清苦的教育人生。

清風吹盛世? 廉潔育英才。最後,我想用一段自我感悟來結束今天的演講:如果説一路走來有歌的話,那是由於夢想的引領;如果説一路走來有收穫的話,那是因為辛勤的耕耘。讓我們與廉正相約,以勤政做漿,以廉政做舟,穿行歲月,讓夢想成就未來。謝謝大家!

師德師風演講稿 篇2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能站在這裏,我感到無比榮幸。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中,我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也深知自己不是最優秀的,但我可以自豪地説:“我成長了,更成熟了!”我的成長離不開領導的精心栽培與同行的熱心幫助,是你們的關愛讓我揚起自信的風帆,是你們的關愛讓我堅定了自己的信念!因此,我要説:有了愛,就有了一切!

在這世上,有一種最能體現無私意藴的情感叫愛心,它能清除悲傷的瓦礫,推到絕望的斷壁,也能點燃希望的明燈。教育家陶行知説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冰心老師也説過:“有了愛,便有了一切;有了愛,才有教育的先機。”愛,像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靈也能甦醒;愛,像融融春風,即使冰凍的感情也會消融。眾所周知,美國曆史上最偉大的女性之一——海倫·凱勒身受盲聾啞三重殘障,七歲以前,一直生活在無聲無息、沒有光明的混沌裏,直到遇到了生命中的天使——她的老師安·沙利文。沙利文用了畢生精力來陪伴這個可憐的孩子,將她由無知、粗魯、暴躁的動物,變成了一個勇敢博愛的作家。如果不是愛,如何會有這麼巨大的奇蹟?如果不是愛,怎能在黑暗的心中灌注光明和温暖,在殘疾的軀體上播種健康的靈魂?全國勞模、北師大教授林崇德認為:“疼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熱愛別人的孩子則是神聖。”教師對學生的愛,高於母愛、大於友愛;教師對學生的愛,不是索取、不為交換,更不求回報;教師對學生的愛,只有付出,只在奉獻。

有人把師愛比作春雨,滋潤了孩子的心田;有人把師愛比作陽光,温暖了孩子的心房。師愛,是一種發自靈魂的芬芳,是一種深入骨髓的甜蜜。當你用心去愛你的學生,你收穫的不僅僅是講台上那一束束美麗的鮮花,辦公桌上那兩個紅紅的蘋果,耳旁那一聲聲清脆的“老師,您好”??更多的,是一種為人師的幸福、自豪。那麼,我們有什麼理由不熱愛這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有什麼理由不去愛我們的學生呢?就讓我們把愛的火炬傳遞給學生,為愛插上翅膀,讓愛在萬頃碧波、藍天白雲間飛翔!

記得這樣一件小事:那年學生體檢,我班一名女生劉藝慧突然嘔吐,濺髒了我的褲子和新鞋。劉藝慧惶恐的低垂着頭,周圍同學也在靜觀我的反應,我意識到,此時若自己表現出絲毫的不滿就會傷害一顆稚嫩、敏感的心,也會打破素日和諧的師生關係。於是,我一邊輕聲安慰她“沒有關係”,一邊扶她到辦公室去休息,還請來醫生給她做身體檢查,得知她是因為暈血而嘔吐後,我趕緊給她調了杯白糖水,然後馬上和她母親取得聯繫。在我看來,這只是舉手之勞,更微不足道,是每一位身為人師者都會做的事情。可是,那天以後,我驚喜的發現,孩子們有了變化:同學摔倒了,會有人主動去攙扶;同學生病了,會有人相約去探望;教室環境髒了,會有人搶着去打掃??我明白,是我用愛心樹立了榜樣,孩子們就會把愛心來傳遞,這,就是愛的力量!後來,劉藝慧畢業了,隨母親去西安上國中,但是,隔三差五總會給我發個短信或打個電話表示問候,我的心也總是暖暖的。

當然,我更不會忘記,前兩週我生病了,當我拖着綿軟的腳步走進教室時,原本亂哄哄的教室霎時間鴉雀無聲,孩子們向我投來探尋的目光,我咬咬牙用沙啞的聲音開始講課,孩子們卻聽得專心異常。班長柏雲耀不時用眼神提醒周

圍同學:看黑板、聽老師講。教學間隙裏,我趴在講台上,揉着昏重的額頭,不想,一個凳子悄悄擺在我身旁,是誰?抬起頭,看着講台下一雙雙清澈的眼睛裏滿含着關切,一股暖流在身體裏緩緩流淌!再看看作文裏,最調皮的侯思良這樣寫道:“老師大概生病了,聽她講課時有氣無力,在黑板上寫幾個字總要揉一揉肩膀,我真想説:老師,您休息吧!耽誤一節課,沒有關係的,您的身體要緊啊!”這就是常常被我訓斥的學生,他質樸的語言不禁讓我熱淚盈眶!那一刻,我真正體會到了一個教師特有的幸福和快樂,不由地在心中低吟淺唱:“那間教室,放飛的是希望,守巢的是自己;那塊黑板,寫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那根粉筆,畫出的是彩虹,奉獻的是自己??”

路在腳下延伸,而我剛剛起步!路在腳下延伸,而我就在鋪路!不管漫長的路上荊棘叢生或是佈滿沼澤,我都將一如既往,絕不退縮。十餘年的風風雨雨酸甜苦辣,為人師的種種滋味一一遍嘗,我愈來愈感覺到,自己離不開這個職業,這個職業也需要我。古代大教教育家孔子嘔心瀝血,以教為重的精神教育着我;現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從教幾十年,始終安於“粉筆生涯”的獻身精神、鞠躬盡瘁的高尚情懷激勵着我,我愛我平凡而又神聖的職業。我願作紅燭,我甘為人梯,守住一方淨土,安於三尺講台。

雖然我們很清貧,但是我們也最富有,因為,我們是春天播撒種子的人,我們心中有着秋收的期盼;我們也是清晨的

我不迷茫於遠處的羣山,我執著於腳底的泥沙,一步一個腳印,堅定地走下去,我堅信:“星星也只能白了我的發,而不能灰了我那顆火熱的心”。我堅信:從教人生,有淚無悔!因為,有愛就有一切,我要用愛耕耘終生!

師德師風演講稿 篇3

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教師也應經常回頭看》

教師是太陽底下最神聖的事業,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似紅燭,似春蠶人們給了我們教師太多的榮譽,想到這些,確實很自豪。其實,也曾經因周圍人的揮金如土而倍感寒酸,也曾耳聞同學下海發財而躍躍欲試,偶然讀了一篇題為《回頭看裏有智慧》的文章,其中張果老倒騎驢的做法讓我重新梳理自己的想法,重新審視自己的職業。我為什麼不能學學張果老倒騎驢,凡事回頭看呢?

張果老,八仙之一,他的奇特之處是倒騎驢,很多人為之而不解。唐代詩人李焚在他的一首小詩中説:他人騎大馬,我獨騎驢子;回顧擔柴漢,心中較些子。看來,回頭看是得到快樂的最佳途徑。回頭看有人擔柴,有人步行,心裏自然多了幾分安慰。

我是一名國小教師,我深知教師的清貧與辛苦。每月拿着不足兩千元的工資,除去禮尚往來,除去柴米油鹽、吃喝拉撒也就所剩無幾了。買房要貸款;買車?想都不敢想。看着前面的悍馬(現在應該是寶馬了)想想自己騎着自行車,作業要揹回家裏改,教案要揹回家裏寫,每日早出晚歸,披星戴月,心中似乎真的覺得有些不平衡。然而,回頭看,有多少打工者為了生活而奔波,今天還在這裏工作,明天也許就沒了飯碗;有多少農民工為了多掙錢而從事危險的

工作;有多少行業,雖然拿着高薪,新春佳節卻只有不足十天的假期,想回家探望雙親恐怕時間會都耽誤在火車上了。而我們,雖然工資不高,卻能按時領取;雖然校舍不是洋房別墅,卻也是安全舒適;享受着每週的雙休,享受着每年三個月的帶薪寒暑假想到這些,我應該覺得滿足啊!每天,當我們迎着第一縷晨光走進校園,聽到一聲聲清脆的老師好時,每天,當我們踏着暮色欣賞孩子們一篇篇優秀習作時;每年,當教師節來臨,聆聽着電話裏真誠的問候時,我我不是也覺得很幸福嗎?如果我們的眼睛不是總盯着前面的寶馬,而是經常的回頭看,像李焚那樣心中較些子也就不是難事了。

當然,凡事回頭看,並不是停下前進的腳步,不思進取,而是在前進中把握自己,讓自己前進的腳步更踏實,更穩重。張果老倒騎驢並沒有後退半步,據説還日行千里呢!

教師,本就是高尚的事業,讓我們告訴自己:不要讓前面的寶馬迷失方向,經常回頭看,我們會更快樂,更充實。

師德師風演講稿 篇4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

大家好,今天,藉此機會我想和大家談談我的教育人生——《三十五年大山路,痴心到老也無憾》。

在海拔1100米的銅鑼山段,有一所稱得上全縣條件最艱苦的村小——大山村小。這裏環境惡劣,貧窮落後,連山民上街辦事至少也要走15公里的山路。前幾年隨着人口減少,附近的幾所學校——鐵龍村小、葛麻山村小、蒙子丫村小都相繼被撤除,大山村小有幸保留了下來,這對大山的村民來説無不是幸福,對山裏的孩子來説無不是幸運。“心若在夢就在,天地之間還有真愛……”校若在師就在,大山之間還有師愛,用《從頭再來》裏面的歌詞來表達我對大山教育的執着,對山裏孩子的愛,這一點也不過分。

35年前,一位對未來充滿幻想的青年來到大山村國小,成為了一位光榮的人民教師,那就是我,一個自信決心要用自己的青春去換孩子明天幸福的我。我帶着一顆赤誠的心,踏上了工作崗位,用自己的辛勤耕耘去澆灌着祖國的花朵。

35年來,我感受到了教師的辛酸,也感受到了教師的幸福。在這35年裏,我沒有驚天地,泣鬼神的事蹟,也沒有可歌可泣的故事,我只是做了一個人民教師應該做的事。

大山村,顧名思義地處大山,是山高路陡,人煙稀少,家貧人窮。不少家長不願意送子女上學讀書,尤其是女孩,更是難上加難。我生在大山,長在大山,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大山人,我愛大山,我愛山裏的父老鄉親,更愛山裏的孩子。為了讓更多的孩子能上學,我來往深谷山澗,穿梭崎嶇小徑,動員學生上學。寒來暑往,披星戴月,我不知摸了多少黑,也不知行了多少路。現在想來,有些時候還真讓我有些後怕。記得是在1996年9月,我去動員輟學在家、離校5里路的學生李習奎,返回時天已全黑了。憑着山裏人的經驗我大膽的往前趕,突然,一隻受驚的野獸猛地從我身邊逃竄,惶恐中我被滾落到了崖下的刺棚上,那山崖有多高你們知道嗎?七八米高呀……如今那李習奎已經在部隊當連長了,由於他的文化和軍事素質過硬,表現出色而多次受到上級嘉獎!去年他探親回家到母校來看望我時説,當年如果不是王老師您幾次三番地到家裏來做工作,恐怕我今天説不定還是一個大老粗!更莫説考上軍大當連長帶領士兵保衞祖國啊!説着,他硬自己獲獎得到的把一雙“大頭鞋”塞給我,強行要我收下。他説,我知道您的腳有風濕而且經常在冬天生凍瘡!

大家都曉得,作為教師——我們清貧不圖回報,但是我們卻非常幸福非常富有,因為我有幾千個學生,他們有的已經是醫生、工程師,還有的是企業家、致富能手、教師、軍人……而每當看到他們做出成績取得成功時我都會感到非常欣慰和無比自豪!

教師苦,教師累,別人薪水是教師的好幾倍。是呀!我一家有妻子,兒子和女兒四口,家裏沒有其他收入,只有靠幹農活種點糧食換點錢,我家的生活也是比較拮据。有一件事更是讓我刻骨銘心:XX年9月3日,上天好像生氣了,電閃雷鳴,狂風呼嘯,大雨瀰漫了整個天空——

“哎呀,爸爸!你看我們的房子——”

説時遲,那時快,在女兒驚叫聲中,我和妻兒一家剛逃出門時,只聽到身後“轟——隆”一聲響,我家的房子竟不幸垮塌了。站在雨中我無可奈何地望着眼前的廢墟,妻子和孩子都忿忿地看着我。我,我恨自己無能呀!因為我是家裏的支柱!然而,這麼多年以來我不僅沒能照顧好家裏、給兒子買一回零食為女兒添制一件像樣的衣服不説,甚至連女兒上學的費用都還沒有湊齊呀!

師德師風演講稿 篇5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評委、親愛的老師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情繫三尺講台,甘灑青春熱血》。

有人説,教師的熱情如星辰,遠望是盞燈,近看是團火,我卻説教師的奉獻如百合,展開是朵花,凝聚是枚果。因為我們情繫三尺講台,甘灑青春熱血。

還記得那個臨近六年級期末檢測的前夕,我正在教室裏津津有味地給學生講解難題。突然,同事跑來告訴我,家裏有急事,快接電話。接過電話,傳來的卻是女兒的哭喊聲:“媽媽,媽媽,我的眼睛好痛,我在醫院,你快來,你快來啊……”頓時,我忐忑不安,女兒的眼睛怎麼了,會不會……我不敢往下想。我擔心,擔心女兒那雙明亮的眼睛,我自責,自責此刻沒有陪在女兒的身邊。我多麼希望能馬上長出一雙翅膀,飛出教室,飛到女兒的身邊。我多麼希望能馬上長出一雙翅膀,飛出教室,飛到女兒的身邊,傾注一腔,不,哪怕僅僅是一絲母愛呀!可是,當我抬起頭看到七十多雙充滿企盼的眼睛時,我猶豫了,女兒在醫院畢竟有婆婆照顧,可我丟下學生,就是丟下七十多份希望啊!於是,我決定留在三尺講台上。

當我送走學生,踏着最後一絲夕陽來到醫院時,女兒已經躺在病牀上昏昏沉沉地睡着了,只見她頭髮蓬鬆,雙眼紅腫,眼角邊還掛着淚水。這一切如尖刀般刺在我的心頭,我緊緊地抱住孩子,眼眶裏盈滿了淚水,我是母親,可我還算得上是一個合格的母親嗎?婆婆告訴我,醫生説明天還要進行診斷。化驗、照片都需要人手,該怎麼辦?一邊是女兒,一邊是學生,我該怎麼辦?在個人與集體,女兒與學生的十字路口,我必須做出選擇,我沉默了。第二天,我含着淚,在女兒:“媽媽快回來,我要媽媽,我要媽媽……”的呼喊聲中跑出了醫院,帶着深深地愧疚,來到學校,來到三尺講台上……

面對黨旗,面對事業,我的確算得上一位合格的人民教師,可是面對女兒,我卻算不上一位合格的母親,我無愧於事業,無愧於學生,可我卻深愧於家庭,深愧於天真可愛的女兒……

在教育這塊沃土上,如此的事例太多太多,藍天當紙道不盡,海水當墨述不完。千千萬萬的教育工作者,都把點滴之愛無私灑向學生的心田,都把青春年華奉獻給最壯麗的教育事業。

情繫三尺講台,我甘灑青春熱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