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疾人專職委員主要事蹟15篇

來源:文萃谷 4.23K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事蹟吧,事蹟可以起到宣揚特定的時代精神、引導讀者認識先進,學習先進的作用。一般事蹟是怎麼起草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殘疾人專職委員主要事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殘疾人專職委員主要事蹟15篇

殘疾人專職委員主要事蹟1

每天中心一開門,就有患頸椎病的、患腰椎間盤突出的人跨進門來,連一名韓國客商也屢次前來求醫,着實給這個小小的診所帶來了名聲。

9歲那年,戴榮華突然雙目失明,從此一個色彩斑斕的世界永遠在那雙幼稚清純的瞳孔裏定格。他還是個充滿夢想的孩子啊!命運無情的打擊給他和家人帶來的痛苦,是永遠都無法用筆墨來形容的啊。

在命運面前,是順從,還是抗爭?戴榮華不想低頭,不想成為父母的累贅。他被家裏安排到南昌盲校學習。8年一晃就過去,他勤學苦練,掌握了推拿按摩的手藝,回到了德安。

盲人按摩中心開張了,戴榮華感到自己空無影像的世界豐富起來,生活變得有意義了。當人們解除了病痛,離開診所前誇着他手上工夫好時,是他最高興的'時候。

從小就經歷了那麼一場磨難,使戴榮華內心充滿了同情和善良。遇到前來救治的是殘疾人或家境困難的人,他就主動減免治療費用。從前年5月開張到現在,已為困難患者減免治療費多元。

一天,一個被骨質增生困擾多年的農村盲人來到診所。戴榮華一聽到對方也是盲人,倍添同情和憐憫,熱情地拉着他坐下,為他治病。一星期後,患者病痛消失了,戴榮華把他送出門,分文未收。去年,有個叫楊洋的小孩子,只有半歲,不幸患上了先天性斜頸,四處治療空無效果,戴榮華為孩子做了6次按摩治療,先天性斜頸竟神奇地痊癒了。

現在,為了帶動殘疾人就業,戴榮華正毫不保留地將自己學到的按摩技術教給別人,陳玉英、李宗春、王德華等6名盲人從他這裏學到技術後,紛紛開起了自己的按摩中心。

有人問:你把技術傳給了別人,就不怕砸了自己的飯碗?戴榮華説:有飯大家一起吃。我一個盲人,還能給社會作點貢獻,活得真有意義,太使人高興了!

殘疾人專職委員主要事蹟2

xx,男,漢族。1972年6月21日出生,國中文化,家住安徽省宣城市郎溪縣濤城鎮黃墅村塗灣組,現任黃墅村殘疾人協理員。1990年,國中畢業的xx為改變家庭生活窘境當上了木工學徒。他勤奮好學,刻苦鑽研,虛心向師父求教,終於換來了一手好木工手藝,從此,開始從事木工行業,起早貪黑,吃苦耐勞,一干就是十幾年。憑着精湛的手藝,他的生活越來越紅火。

正當xx意氣風發地夢想幹一番事業的時候,命運跟他開了一次不小的玩笑。20xx年的一天,在電刨牀上製作木地板時,電刨無情地將他的`左手五指全部切斷,致使左手殘疾。從此,xx與木工手藝活斷了緣。

面對突如其來的打擊,他迷茫過,消極過,可是最終他選擇了勇敢面對這一切,重新樹立起生活的信心。在參加了縣殘聯舉辦的特種水產養殖培訓班後,他瞄準了甲魚養殖產業,20xx年元月,xx與鄰村(鳳河村大義組)村民賴正兵取得聯繫,蓋起了甲魚棚,當年建棚投入資金33萬元,從事甲魚養殖。當時,環境很艱苦,一是缺資金,這筆不小的資金全是從親朋好友處借來的;二是缺技術,當時xx在甲魚養殖領域還是一個“門外漢”,他想盡一切辦法克服技術上的重重困難,憑着虛心求學、大膽創新的精神,在翌年元月初見成效,不但收回了所有投入成本,還略有利潤,得到了回報。嚐到甜頭的xx幹勁更足了,隨着不停的摸索和經驗的積累,他的養殖技術不斷提高,養殖規模也不斷擴大,效益越來越顯著,僅20xx年一年就獲取純利20萬元。

xx靠着自己自強自立和努力拼搏改變了自己的命運,開拓了一番新的事業。可是看着周圍的村民特別是殘疾人生活依然十分貧困,xx看在眼裏、急在心裏。忠厚實在的`他有一股闖勁和幹勁,更有一顆樂於助人的心,他腦海中萌生了一個想法,就是要用自己的能力和技術帶動周圍村民,扶持當地貧困殘疾人發展甲魚養殖共同致富。他的想法得到了當地政府和縣殘聯的支持,如今,在他的帶動下,當地已經有了12家甲魚養殖户,其他養殖户有情況、有問題找他時,他毫無保留地給予免費技術指導,幫助他人。他還在百忙中抽出時間到12家甲魚養殖户家裏義務巡迴指導,在他的影響下,12家甲魚養殖户的養殖技術得到提高,併成立了甲魚養殖協會,走上勤勞致富之路。

殘疾人本身就特別需要他人和社會的關愛,而xx卻做到了去關愛別人。從20xx年任黃墅村殘疾人協理員以來,在發展甲魚養殖的同時更是撲下身子一心一意為殘疾人服務,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評。他工作求真務實、勤奮努力、刻苦鑽研,加強自身業務學習,不斷提高自己,於20xx年榮獲郎溪縣優秀殘疾人協助理員稱號,並在20xx年濤城鎮殘代會上被推選為肢體殘疾人協會主席。

有理想、有目標,才能有未來。xx計劃於20xx年再造一個甲魚棚,總投資40萬元左右,在擴大甲魚養殖生產規模的同時,打造一個殘疾人就業實訓基地,更好地為當地殘疾人服務。

殘疾人專職委員主要事蹟3

小強,灤平縣中醫院主任醫師。中國醫師協會會員,神經外科專科醫師,省中醫藥學會第一屆腦病專業委員會常委;河北省中醫藥學會第一屆血栓病專委,市神經外科學術委員會委員。

他積極投身於慈善部門和醫院組織的各種殘疾救助醫療和宣傳活動,積極參加一系列扶殘助殘工作。對各類殘疾患者有愛心,工作責任心強,經常與各類家屬溝通,對一些特別困難的,組織捐款捐物,全心全意服務,沒有發生任何差錯。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完成各項救助項目,對扶貧扶殘對象積極熱情、按時完成工作。對因腦血管意外或腦癱導致的.肢體殘疾及智力殘疾患者提出康復意見,使更多殘疾患者受益。開展下鄉就醫服務,提供“一對一”上門服務;對部分殘疾人積極聯繫北京等大醫院進行專業救治。對灤平特教學校兒童羣體,認真核實,科學評審,一次性完成各類殘疾兒童的鑑定工作,讓殘疾人感受到黨和國家關愛與温暖。

殘疾人專職委員主要事蹟4

小張在圍場殘聯工作已有19年,始終恪職盡守,兢兢業業,為殘疾人辦實事。

對殘疾人在上學、就業、就醫等方面遇到的問題,他積極和相關部門合作,通過新聞媒體大力開展現代文明社會殘疾觀教育,創立了一批殘疾人自主創業、自強不息的典型,同時開展殘疾人繪畫、攝影等各項活動,展示殘疾人在各個領域的風采。

針對殘疾人交流難、辦事難的'情況,他積極為殘疾人上門辦證,提出“殘疾人辦證評定費用全免,費用由縣殘聯負擔”的建議並得到採納,為去市級以上醫院複評的殘疾人每人補助150元,每年為殘疾人節省資金15萬元,為殘疾人及家庭減輕了經濟負擔。

幾年來共為貧困殘疾人提供法律援助15件,直接調解糾紛3起,為殘疾人家庭挽回經濟損失13萬元,維護了殘疾人的合法權益。

殘疾人專職委員主要事蹟5

小豔,女,43歲,20xx年以來一直在圍場四合永鎮負責殘疾人工作,心繫羣眾,勇於擔當,樂於奉獻。多次被鎮裏評為先進個人、優秀共產黨員,獲得縣政府各項嘉獎。目前全鎮已辦理殘疾人證682人,其中享受殘疾人生活補貼167人,護理補貼180人。

履行職責,做殘疾人的貼心人。積極動員社會力量,努力推進殘疾人教育、就業和社會保障等各項事業,多次聘請農村實用技術專家到鎮裏進行技能技術培訓,幫助殘疾人實現脱貧致富。她走鄉串户進行信息採集工作中,發現有25名卧牀殘疾人無法到殘聯辦證,就為他們申請入户辦理殘疾證;發現22名急需輪椅的肢體殘疾人,幫助申請輪椅。

作為一名基層殘疾人工作者,她始終對殘疾人始終充滿着愛心、細心、耐心和恆心,滿懷深情到殘疾人中去,不斷改進工作方式,真心為殘疾人辦實事。

殘疾人專職委員主要事蹟6

吃水不忘挖井人,望着眼前豐收的莊稼,建平鄉村民宮振平説:“我們能有今年的大豐收,要感謝宋加文,他雖然是個殘疾人,可他打井非常講信譽,講質量,為我們打出了一口口好井,讓我們的莊稼旱澇保收。這是鎮賚縣農民對宋加文創業成果的贊予和肯定。

沒錯,宋加文是鎮賚縣鎮賚鎮一名殘疾人,但是他身殘志不殘,10幾年來,他靠着堅強的毅力,不等不靠的精神,敢於開拓的勇氣,走出了一條坎坷的創業之路。

宋加文出生在山東省博興縣曹王鎮一個偏遠的農村,小時候,家裏很窮,全家只靠父親做一些手工編織品賣些錢維生。但他從小聰明玲利,也格外懂事,父親幹活時,他總是幫這幫那,不知不覺,也學會了手工編織這門手藝。

18歲那年,為了改變家裏貧困的狀況,給父母減輕一些負擔,他隻身一人闖關東來到了鎮賚。當時,正趕上鎮賚縣柳編廠招收技術工人,他自然被聘用了,從此,他成了柳編廠的一名正式工人。有了工作,他格外珍惜。在廠裏他加倍工作,肯吃苦愛專研,很快成了廠裏的技術能手,很得領導的賞識。在廠裏的幾年,他幹過銷售,跑過採買,又當過技術員,然而,正當他要大顯身手的時候,命運讓他面臨了一場嚴峻的考驗。

1990年企業改制,他和妻子雙雙下崗。面對這突如其來的打擊,他不但沒有向困難屈服,而是用玩強的毅力面對不幸,迎接新生活的挑戰。下崗後,他自謀出路,憑着自已在廠多年的工作經驗,1991年,他幹起了建材銷售,而且一干就是8年,雖然沒有太多的收入,但也能維持一家人的生活。

然而,生命的歷程中,有陽光相伴,也有陰雲密佈,有一帆風順,也有步履坎坷,有歡聲笑語,也有以淚洗面。誰料天有不測風雲,1999年,也許是多年的勞累奔波,他患上了雙側無菌性骨股頭壞死,癱在了牀上,病痛時,他這個七尺男兒競被折磨得號淘大哭。為了給他治病,妻子領他去過長春、北京等地各大醫院,這次他花掉了家裏全部積蓄,真可謂傾家蕩產。兩個孩子上學眼淚汪汪地管他要學費,他都無處去張羅,甚至連5角錢一斤的波菜都不敢買。面對生活的窘況和病殘的軀體,他真的'想一死了之。但是,妻子的鼓勵,親友的勸導,讓他頓悟生命的可貴。生來倔強的他認為:“沒有過不去的山,沒有邁不過去的坎兒,過去我可以做的,以後仍然可以,我雖然殘疾了,也一定要比別人強。”

20xx年,在殘聯和親友的幫扶下,他借了1萬多元,又幹起了老本行。自已站不起來,他就讓妻子用自行車把他推到商店,躺在牀上賣貨。客人來買貨,都是自已到櫃枱裏去拿,然後,算好錢再交給他。這樣幹了一年,年末他爭了1600元錢,夫妻倆高興的不得了,盤算着用這點錢好好地過個年。可他們萬萬沒有想到,他們辛辛苦苦爭的1600元錢卻突然有一天不翼而飛,趁他們不備,小偷把錢偷走了,過年的錢沒有了,夫妻倆的心情暗淡到了極點,倆人抱頭痛哭。然而,一時的打擊似乎讓宋加文的頭腦更加清醒了。他説:“錢是沒有了,但志氣不能沒有”。

隨着做建材生意的人越來越多,他的建材生意維持不下去了,生活到的舉步維艱的境地,他不得不另求生路。

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到農村看到農民都靠機井種地灌地,靈機一動,毅然決定辦個打井隊。但是,當時全縣還沒有一個個體井隊,要打井,他即沒資金,又沒設備,也沒有經驗,能行嗎?可只要他認準的就一定要幹下去。此時,親戚朋友們也並沒有袖手旁觀,幫他在銀行貸了13萬元,購置了一台打井設備和2台小四輪拖拉機,還安置了6名下崗職工。從此,他一瘸一拐地帶着自已這個打井隊,不分白天黑夜地穿梭在農村的田間地頭,為農民打井。剛開始,由於不懂技術加之打井設備不行,他連打了10口井,就壞了6口,僅一兩個月時間,他就賠了4萬多元。但是,天生不服輸的他請來了技術員一看,原來是鑽機採用正循環行業,對本地的地理結構不適應。於是,他果斷決定對鑽機進行改造,花2萬元對原來正循環作業的鑽機改造成了反循環。改造後,他順利地打出了一口口井。望着汩汩冒出的井水,宋加文笑了,笑得那麼開心,那是歷盡艱辛成功後的喜悦。

殘疾人專職委員主要事蹟7

小鳳,平泉殘聯職工。多年來,他始終以一個優秀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恪守“人道、服務、廉潔、奉獻”的職業道德,千方百計為殘疾人辦實事,辦好事,春風化雨般温暖、滋潤弱勢殘疾羣體心田。

在多年工作中,他視殘疾人為家人、朋友和知己。負責殘疾人辦證工作期間,嚴守標準規範,對每位前來辦證的殘疾人都認真研究,精心設計殘疾評定類別。對特困、重度殘疾人親自入户辦證,耐心解答各種疑問,宣講殘疾人優惠政策。他堅持對辦證殘疾人進門道“您好”,出門説“再見”,讓殘疾人有家的關懷和温暖。截至20xx年8月,已為20000多名殘疾人辦理了殘疾證,其中入户辦證300多例,深受廣大殘疾人及其家屬的好評,多次受到上級的表彰獎勵。

小鳳身殘助殘,殘疾朋友有話願意跟他説,是殘疾人的.知己。他在平凡的崗位上實現殘疾人平等、參與、共享的目標默默貢獻着力量。

殘疾人專職委員主要事蹟8

我叫xx,與共和國同齡,是一名共產黨員。我出生在齋壇鄉小石村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在我3歲那年,不幸被牛角撞瞎了右眼,從那時起,我就只能用左眼模糊地看世界了。從懂事時年起的漫長的日日夜夜裏,我靠着堅定的理想和信念同厄運抗爭,走出了一條特殊的人生軌跡。

我是農民的兒子,種過田。從19歲開始做木工,走村串户,不僅練就了一身好手藝,而且開闊了眼界。1987年,在鄉政府的鼓勵和父老鄉親的幫助下,經歷了多年見識的我開始了創業之路。經過多年艱苦地耕耘,我辦起了一個木製品加工廠——宏興工藝品廠,終於有了一份真正屬於自己的事業。

1997年,又逢村兩委換屆選舉。我們小石村地處肥沃的鬆古平原,村民世世代代以種糧為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隨着改革開放的深入,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優化,其他村的人都逐步走上小康之路。而我們的小石村,由於交通不便,村兩委班子思想不統一,集體經濟為負數,光欠供電局電費就達3萬多元,全村已被停電了。村裏的工作基本上處於癱瘓狀態,村民們都急切盼望有一個人能挑起這副重擔。鄉黨委政府深入我村調查、座談、瞭解情況,最後找到了我。鄉領導對我説:“小石村至今還未脱貧,村裏的工作很困難,你辦過廠,見過世面,已率先走上了致富路,鄉黨委和小石的村民都希望你能回村擔任書記,領着大夥兒走致富路。”鄉領導的這番話,讓我徹夜難眠,我深知創業的艱難,如果回村當書記的話,自己的廠肯定會受影響。同時,我的妻子、兒女也極力勸阻我,親朋好友也規勸我,他們都認為回去當書記,影響家庭經濟不説,弄不好還是吃力不討好的事情。經過反反覆覆的思量和激烈的思想鬥爭,我認為自己是一個共產黨員,自己走上致富路離不開黨的政策和村民的支持,帶領村民致富應是我作為一個共產黨員義不容辭的責任。於是,我軟磨硬泡説服了妻子兒女,頂住了少數人的冷嘲熱諷,義無返顧地把組織關係遷回了村裏,並以全票當選了小石村的黨支部書記,我被黨員村民的信賴深深地感動了,從此,我暗下決心,一定要在小石村好好幹出個樣子來。

在我接手後,才真正發現小石村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空殼子村”。當時,村裏共負債9萬餘元,村民人均收入只有1020元,大多數村民依然沒有脱貧。然而屋漏偏逢連夜雨,村裏因拖欠電纜而被供電局切斷了電源,出現了“日間有陽光,夜間無燈光,白村變黑村,户户叫黃天”的現象,這一上任就遇上這麼棘手的問題,我想這莫不是老天有意在考驗我xx嗎?怎麼辦?村民在試目以待。“開弓沒有回頭箭,再困難也得硬着頭皮幹下去了”我心裏一邊這麼想,一邊帶着兩委一班人,一方面做好村民的思想工作,穩定村民的情緒;一方面抓緊與供電局協調,併到處籌集資金,為了還款,我以自己的名義貸了款,先交清了村裏所欠的3萬多的電費,這下,燈亮了,村民們的臉上露出了笑容,我提在心頭的石頭才落下來:當村幹部真不易呀!

經過此事,我深深感到自己肩上的擔子更是沉甸甸的,要想改變小石村的落後面貌,下一步的路該如何走?就這個問題,我不知走了多少路,度過了多少個不眠夜,一個項目一個項目地篩選。最終把目光投向了村外溪灘的一塊荒蕪了很久的亂石地,經過多方論證,爭取縣國土部門的支持,我就帶着兩委班子成員和村民,一刨一鋤硬是在這片亂石灘上開出100多畝土地,得到上補助資金10餘萬元,並將它承包給人搞開發,每年為村集體增加了1萬餘元的收入。然而,由於小石村地處平原,沒有山可供開發,集體土地又少得可憐,切要壯大集體經濟光靠農業開發顯然不行。想到這點,我從自己辦廠的經歷中深要體會到發展村集體經濟也要走發展工業的道路,自己沒有資金、人才,就向外爭取外地人來興辦企業。於是,我們研究規劃了100餘畝工業開發小區,引進了一外老闆,投資100餘萬元在村裏創辦了一個“松陽縣人和泵閥製造廠”和温州一家投資50萬元左右的鐵器鑄件廠,引進企業後,不僅增加了村集體經濟的收入,而且為村民增加了就業渠道。

村集體經濟上去了,如何使村民的腰包鼓起來呢?這是我上任後的第二個看點。我想到了一個根本點,那就是“要致富先修路”。小石村原只從一條小機耕路通向村外,而且路況很差,車進不了村,農副產品的價格明顯低於別的村,村民心裏有説不出的無奈和苦處。想着這些,我心裏很急,千方百計,經歷幾多波折,終於開通了一條8米寬,2.5公里長,直通鄉政府的公路。後又結合康莊工種澆築了水泥路面,這樣連大型的貨車都能開進村了,提高了農副產品的含金量。路修好了,小石村的祖祖輩輩都是靠種良田為主的,但農田因鬆蔭溪古道衝擊而成,爛田糊較多,而且高低不平,排水不暢,有許多田只能種兩季水稻,效益低下。如何改造這700多畝爛糊田,成了村民們關注的`又一個難點問題。是啊,這是村民的民生之本,我們作為村民父母官,怎麼能袖手旁觀呢?經過幾番周折,才與縣國土部門聯繫並爭取到土地整理項目。經過半年的努力,順利完成了土地整理,現在是田成方,路成網,排灌方便,用村民的話説:“現在的田是想幹就幹,想濕就濕,想種什麼就種什麼。”有了良田好路,村民的農業經濟效益自然也就上去了,村民的腰包漸漸地鼓起來了。

然而,畢竟富起來村民在少數,尤其是村中有10多户殘疾人家庭,他們還是貧困不堪。想到他們,我這心裏就泛酸。因為我自己就是一個殘疾人,和他們是同根同枝的兄弟姐妹,和他們有着同樣的經歷、感受和痛苦,就憑這點,如今,我自己又闖出來了,也富裕了,看着這些兄弟姐妹眼巴巴地指望着我,我怎麼能無動於衷呢?可又如何幫助他們擺脱貧困呢?轉念一想,我想到了自己辦的廠,何不把廠辦成一個福利企業呢?心潮澎湃的我坐不住了,立馬放下手頭的活,立刻趕到民政局諮詢有關辦福利企業的事宜,我的思路得到民政局領導的贊同,他們決心幫我這個忙。於是,我費盡心思着手搞規劃,寫申請,跑報批,一路折騰下來,總算如願以償了。接下來,我就把村裏12位有勞動能力但幹不了重體力活殘疾人招進了自己的工廠,讓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這樣他們的生活也就有着落了。

“要當好書記離不開村民的支持,要得到村民的支持,要得到村民的支持,就必須深入村民,瞭解村民,和他們交朋友。”對於這點,我是心知肚明的。因此,為了更深入地瞭解村民的生產生活狀況,我經常利用晚上時間走門串户,到村民們家中喝茶,拉拉家常,誰家的生活、生產碰上困難,誰家需要哪些幫助,我都把它記在隨身攜帶的小本本上,以便能及時幫助他們解決困難。逢年過年,我會帶領村兩委成員去慰問村裏的老黨員、老幹部、困難户、孤寡老人、殘疾人,送上一些慰問品和慰問金,以表我們黨對羣眾的一點心意。村民們信賴我,願把我當知心朋友,有事都找我商量,或是到家中,或是打手機,無事也好與我嘮嘮。

無論是為集體的事,還是為村民個人的事,工作做得多了,對外聯繫也多了,招待的客人也多了,開支自然也多了。起初,有少數村民認為我當老闆大手大腳慣了,村開支肯定增多,甚至到村會計處查帳,村會計是擺出所有的招待帳目,村民們啞口無言了。其實,自打我上任以來,我從沒有向村裏報過一包香煙,招待客人多數時候也是自個掏腰包,甚至有幾次涉及到一些經濟問題,都是我自己出錢擺平的,事後也沒有向集體報過帳。這點我是問心無愧的。

8年的時間過去了,這8年説長也不長,説短也不短,回憶這8年來的風風雨雨、坎坎坷坷,雖然覺得有點累,但更多的還是欣慰。如今,我們小石村面貌已大有改觀了,村集體經濟從負數到有存款20餘萬元,人均收入從1020元到3440元,並且成了小康村、縣級文明村、縣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村。村黨支部多次被評為先進黨支部。我本人也連續兩屆當選為縣人大代表,兩屆當選為縣殘疾人代表,連續三年被授予縣優秀人大代表榮譽稱號,多次被評為縣優秀共產黨員。我所辦的宏興工藝品廠受到了縣殘聯的熱切關注,如今我廠年產值已達500多萬元,年上繳税收10多萬元,全廠40名職工中就安置了本村和外村的殘疾人20多名。殘疾朋友們在我這兒越幹越有勁,越過越開心,我自己也倍感欣慰。在人生的里程中,我成功地翻越了一座大山,今天,我要大聲説:“殘疾人和健全人一樣,同樣能夠駕馭命運,能夠創造出生命的奇蹟!”在今後的路程中,我會繼續努力,奮力拼搏,能多為鄉親們乾點事,就多為鄉親們乾點事吧!

殘疾人專職委員主要事蹟9

20xx年8月20日,由浙江省委宣傳部、省殘聯主辦的第二屆“最美浙江人·最美殘疾人”發佈會在杭州舉行。感動、欽佩、振奮,強烈的情感在現場湧動,掌聲不時響起。

經廣泛宣傳發動、各地推薦和專家評審,12位殘疾人先進從浙江候選人中脱穎而出,榮獲“最美浙江人·最美殘疾人”。發佈會現場,“最美殘疾人”代表陸續走上舞台,分享他們的故事。

一場新冠肺炎疫情讓許多普通人化身勇士,築起護衞生命的'堅固長城。在長興縣畫溪街道徐家浜村卡口,出現了這樣一道特殊的情景:一位穿着紅馬甲的志願者,一手拄着枴杖、一手拿着額温槍,看到有人想進村時便上前詢問、登記、測量體温。他就是胡前俊,年幼時因意外失去一條腿。在全民抗擊疫情時,他毅然選擇逆行向前……發佈會現場,聽着他的故事,許多觀眾淚光閃爍。

面對磨難,勇敢追夢,不向命運低頭。“最美殘疾人”張志忠是縉雲縣雙溪口鄉雙溪口村人,2歲時因小兒麻痺症導致雙腿殘疾。如今,坐在輪椅上的他成了一名優秀的攝影師。張志忠在舞台上回憶,剛開始學攝影時周圍都是反對的聲音,但他憑着絕不服輸的勇氣堅持了下來。張志忠的作品《賽馬》曾榮獲第五屆全國農民攝影大展藝術類金質收藏獎。張志忠説,攝影是他生命的支點,“我們殘疾人雖然身體殘疾,但也能活出精彩,得到別人的尊重。”

“最美殘疾人”是我們身邊的榜樣。他們不僅讓自己的人生重燃希望,也把光和熱傳播給全社會,充分展現了新時代殘疾人自強不息、感恩奮進的“最美”力量。

殘疾人專職委員主要事蹟10

小華(公益羣網名木石),承德縣愛心公益協會志願者,公益羣內主要組織者。一直利用節假日等公休時間,積極參加扶貧、助學、敬老、助殘和環境保護等各項公益志願服務活動,把公益事業當成自己的`使命,不計回報,任勞任怨。

她對殘障人羣尤為關心,每年“六一”兒童節“助殘日”,都會與志願者一起到特教學校,為孩子帶去衣服、學習用品、蛋糕等節日禮物和祝福,鼓勵他們自信自強自力,與他們一起歡度節日,為幫助別人做點利所能及的事是最快樂最有意義的。

協會已發展志願者20xx餘人,註冊會員133人、會員單位8個,設縣特教學校和縣光榮院兩個愛心基地和一個合作單位河北省傳統文化研究會承德教育基地。先後開展“情繫困難户,愛心暖萬家”“一對一助學”等系列活動300餘次,籌集善款90萬餘元,徵集物資5萬餘件,扶助對象達千餘户(人)。

殘疾人專職委員主要事蹟11

小娜,現任高新區社區管理辦公室助理社會工作師。她為改善殘疾人生活,維護殘疾人權益四處奔走,共為小紅、小力等8人申辦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為小豪、張2人申報0——6歲殘疾小兒康復救助項目。

她不畏艱難困苦,各項工作處處以身作則,率先垂範,總是把生活中最困難、情況最特殊、最需要幫助的羣眾作為自己的朋友,牢牢的裝在心裏,處處予以幫助。在接待、安置殘疾對象的工作中,把實施關愛型幫扶作為一項工作原則,針對於不同殘疾類別的對象採取不同的溝通方式,用關愛行動使羣眾倍感温暖。在依法維權的同時。她還從最低生活保障、臨時救助等多方面伸出援手,切實維護殘疾人的`權益。

她在工作中、生活中踏踏實實,待人接物和善勤快,能夠很好的團結身邊的每一位同志,關係非常融洽,為開展工作創造了良好的環境。

殘疾人專職委員主要事蹟12

小楊於20xx年5月發起愛心qq羣“愛心好友團”,20xx年成立“隆化愛心聯盟”,任總支書記。20xx年10月28日,作為一名基層公益代表走進人民大會堂,出席中國婦聯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20xx年,成立“承德愛心聯盟志願者協會”,任會長。她先後獲得“中國好人”“全國助殘陽光使者”“中國網事,感動河北年度十大人物”“河北省青年服務20週年最具影響力十大人物”“承德市五四青年”等榮譽。

協會建立”隆化縣博愛養老中心”等機構,募集善款及愛心物資近千萬元,長期一對一幫扶學生867名;孤寡、殘障老人926户。向全市100多所學校捐贈《弟子規》十萬多冊;為24所學校更換新桌椅;為留守兒童捐贈愛心書包14000多個。共有15000多人蔘加過愛心聯盟活動,活動27萬人次,正式註冊志願者4624名,累計服務時長150萬多小時,暫居河北省第一名。

殘疾人專職委員主要事蹟13

小蒙,女,現任雙橋區殘疾人康復中心智殘兒童教師。她作為業務骨幹,認真組織好每一天兒童的康復訓練計劃及活動,積極調動智殘兒童思維意識,引導自主康復運動。

在智力殘疾兒童康復中心提倡“殘健結合”、“醫教結合”融合式康復服務內容和形式不同的活動,對每一位前來參加康復訓練的殘疾兒童都建有一套系統而完整的`康復服務檔案,讓殘疾兒童開始逐步學習和融入社會生活,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個性化康復、特色康復。

通過5年共同努力,雙橋區智力殘疾兒童康復中心已為300餘名智力殘疾兒童提供康復訓練服務,其中有17名兒童通過訓練後已到特教學校和周邊的國小繼續進行康復和隨班就讀,使他們在生活自理、社會適應和學習等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提高。

殘疾人專職委員主要事蹟14

二九一農場共有人口19000人,住户6900户,現有各類殘疾人452人。20xx年農場殘聯作為墾區第一個單列的場級殘聯,在上級殘聯和農場黨委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人為本,以“家”為陣地,努力提高為殘疾人服務水平,保障了殘疾人平等參與農場的各項生活,共享農場發展成果。

一、加強基礎建設,建立以“殘疾人之家”為中心的康復訓練網絡

為提高“殘疾人之家”服務功能基礎建設,在農場職工醫院和街道社區建立了為殘疾人服務的康復訓練中心。各管理區衞生院建立康復站,作業站衞生所建立康復室,幫助殘疾人恢復身體機能,為不同殘疾類型的朋友提供康復服務,增強他們參與社會生活的能力。農場社區以“殘疾人之家”康復訓練中心為載體,加強“殘疾人之家”服務功能基礎建設,配備液晶電視、電腦、投影儀,建立圖書室,製做宣傳欄,努力為殘疾人提供各項服務,使“殘疾人之家”成為殘疾人生活中的精神樂園。真正實現了“康復進社區,服務到家庭”的目標,使殘疾人在“家”中能夠得到便捷的`康復訓練和服務,幫助處在社會邊緣的殘疾人迴歸生活主航道,讓殘疾人羣體享有和諧社會的温暖。

二、採取有力措施,建立為“殘疾人之家”服務保障機制

農場從建立機制入手,把“殘疾人之家”創建工作納入到單位的“十一五”發展規劃之中,為“殘疾人之家”服務保障機制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一是建立殘疾之家信息網絡機制,建立上下聯動、便捷有效的康復服務信息網絡機制,在“家”中分類建立了康復服務檔案,建檔率達到了90%。二是建立服務運作機制。以農場職工醫院、街道社區為中心,對有康復需求的殘疾人實施康復治療和訓練。三是建立合理利用資源機制。利用街道社區居民委中空置的場所,開設殘疾人康復訓練場所。四是建立目標考核機制。將殘疾人康復工作納入農場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建設規劃、衞生規劃,列入相關部門及工作人員工作目標考核之中。

三、發揮“家”的作用,實施解困救助行動,保障和維護殘疾人的合法權益

農場殘聯發揮“殘疾人之家”的作用,為解決殘疾人生活、學習、就業、康復、維權等方面的迫切需求和實際困難做了以下工作。街道社區殘疾人聯合會安排8名有勞動能力的殘疾人清掃街道,年人均收入都在8000元以上。為75名殘疾人辦理了低保。爭取國家彩票公益金20萬元,農場匹配20萬元,為80户殘疾人家庭進行房屋修繕,如農場殘聯投入8000餘元為二級精神殘疾人申敏更換了塑鋼窗,並對牆體和屋頂進行了維修。為一二類貧困殘疾人承擔網上評殘費。為精殘知青魯月秋辦理醫療保險。近年來農場共為各類殘疾人承擔醫療費用近15萬元,如為精神患者李樹森承擔31725元的更換骨股頭費用及護理費;為殘疾人郭鬆聯繫安裝假肢。農場各界組織助殘志願者為行動不便的殘疾人家庭提供常年的生活服務,還經常到敬老院為殘疾老人演出,讓他們在心裏上對生活有個積極的態度。

二九一農場“殘疾人之家”的創建工作在社會各界的愛心幫扶下得到了健康的發展,使殘疾人的事業真正做到了有人管、有人幫、有人關心,“殘疾人之家”的合法權益得到了有效的保障,殘疾人的生活也越來越美好,社會也越來越和諧。

殘疾人專職委員主要事蹟15

小宇,女,中共黨員,現任灤平縣殘疾人就業服務所所長。她始終把殘疾人事業發展放在第一位,在她心裏,她深知殘疾人弱勢羣體需要全社會的關心、關愛,他們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難比正常人多的多,但是他們也有自己的自尊,應該受到社會同等的尊重。

瞭解殘疾人情況,關心殘疾人疾苦,踏踏實實解決實際困難,是每個殘疾人工作者心中最重要的'事情。為貫徹落實殘疾人保障法,每年利用“全國助殘日”、“愛耳日”“愛眼日”等活動,宣傳黨和國家對殘疾人的惠民政策,呼籲全社會更多的人加入到助殘志願隊伍中來。作為殘疾人工作者,心為殘疾人所想,情為殘疾人所繫,權為殘疾人所用,利為殘疾人所謀,促進全縣城鄉殘疾人民生得到顯著改善。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小宇在她平凡的崗位上,踐行着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錚錚誓言,以對殘疾人事業的滿腔熱忱,為廣大殘疾人帶來更多的温暖和希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