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喜歡爭強好勝是否要鼓勵

來源:文萃谷 2.65W

1、什麼情況下説這句話?

孩子喜歡爭強好勝是否要鼓勵

當孩子在前進中需要鼓勵時就説:我們會支持你的!

2、學會用這句話激勵孩子:

孩子從三歲左右就開始不斷地跟別人比較:是第一名還是最後一名,或者是贏還是輸——每個遊戲對孩子來説都成了一較高下的比賽。孩子們為什麼喜歡比來比去?競爭帶來的快樂與悲傷對他們小小的心靈來説到底意味着什麼?

三四歲的孩子喜歡和別人比賽,在幼兒園的門口,總能聽到孩子們嘰嘰喳喳地對“接駕”的媽媽、爸爸邀功請賞:“媽媽!我今天跑步得了第一名!” “今天老師誇獎我的被子疊得最整齊。”“爸爸,今天在班上我的積木堆得最高。”總之,孩子們差不多把每個小遊戲都當成一較高下的比賽。競爭意識成了小寶寶的成長動力,當然也免不了有時讓他們傷心。

不論是在家裏,還是在幼兒園裏,寶寶們都要競爭,內容也包羅萬象:誰可以把小自行車騎得更快?誰會把鞦韆蕩得更高?誰能夠更長時間地保持平衡?——這些還算比較正常的——有時的比賽項目就有些“離譜”了:誰能更快吃完飯?誰第一個上完廁所?誰第一個睡着覺……

有的父母支持孩子的競爭:社會機制就是優勝劣汰,寶寶只有在比拼中才能不斷挑戰自己,在較量中才能確立自己的自信,學會應付挫折感。而有的父母則認為只要孩子快樂就好,因為他們不希望孩子在壓力中長大,孩子得第幾名無所謂。

那麼到底哪一種方式更適合寶寶的成長呢?是參與競爭?還是自得其樂?

在這裏,我們需要先了解,競爭對於孩子到底意味着什麼。根據科學家的研究結果:三歲到三歲半的時候,孩子的競爭意識就日益強大起來,不斷地和他人蔘照,不斷地更改“參照系數”——評判標準,不斷地用比較來評價別人和自己。孩子之間的競爭有時顯得赤裸裸的,甚至有點兒“殘酷”。但是這個年紀的競爭是本能的,也是不可或缺的。寶寶在競爭中獲益匪淺:可以學會評價自己和別人的能力;學會與他人相處(競爭也是人類交流的.一種方式);學會面對壓力;學會自信;學會應付失敗和成功;學會自我展現等。

當然,如果事事競爭、時時競爭,就會過猶不及,壓抑孩子的天性,導致孩子產生偏執傾向。

孩子會不斷和同齡小朋友較勁,這是一種本能。三歲左右的孩子開始理解到:雖然自己的個頭很小,力氣還沒有爸爸媽媽大,但是也可以做一些事情了。從大約三歲起,孩子就開始有自己的“預謀”和“策略”,要自己嘗試一些新鮮事物,自己確定一些比較的標準,在比較中——有時和自己,有時和別人,以確定自己的本事、自己的位置。有時孩子的標準是奇特的,不像成人世界那麼“唯利是圖”:他們會比賽繞着椅子轉圈跑看誰不頭暈;看誰最快把一個冰塊兒含化了;比哪一個在手腕上畫的手錶更漂亮;看誰濺起的泥漿更多……這些比賽雖然無用,甚至有點兒“無聊”,但它們是孩子成長中的禮物。孩子們自制的遊戲規則有時會讓父母驚歎,甚至令他們對成人世界裏缺乏想象力的競爭感到厭惡。

兒童心理學家認為:大約在四歲的時候,兒童能夠根據自己的經驗進行自我評價,這種評價的依據就是競爭。對於孩子來説,大大小小的事情只有成功或失敗、贏或輸、領先或者落後的結果。儘管所有的競爭中只有一個第一名,也必定有一個倒數第一名,孩子對競爭的相對性還是看不透,他們依然有一種什麼都要比一比、試一試的願望,併為結果或沾沾自喜,或沮喪不已。競爭中的“常勝將軍”會積累自信,而“敗軍之將”則漸漸變得不夠自信。在這種情況下,父母需要給予孩子一定的鼓勵:“我們會支持你的!”

至於成敗和輸贏到底意味着什麼,孩子需要慢慢地消化。孩子理解的競爭大都和能力有關,屬於一錘子定輸贏的“競爭”。時間和學習對競爭的影響,孩子們則需要很長時間才能理解。

小小的競爭也可以成為家庭生活的點綴,甚至成為父母們屢試不爽的家教手段:“如果你能比爸爸穿衣服穿得快,就可以得到一個‘加長版’的睡前故事。”“不許磨磨蹭蹭了,誰最快把鞋穿上,就可以得到一塊巧克力。”“如果你得第一名,爸爸媽媽週末就帶你去爬山。”

由於競爭是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的天性,他們在幼兒園裏也適應了競爭機制,如果父母把比賽當成手段使用,孩子就會乖乖上鈎。這樣倒也無可厚非,但是如果家庭中類似的競爭鼓勵過於頻繁,甚至每天都“以成敗論犒賞”,孩子就會有過大的壓力,還會產生一種讓人傷心的錯覺:爸爸媽媽的愛與我的成績和能力有關。

只要競爭的動力來自孩子自身,就可以聽之任之。如果是父母的虛榮心在煽風點火,或者反之,父母禁止孩子與別人競爭,那都是有害的。缺乏鬥志的孩子會面臨很多的問題,有的甚至會用拒絕和逃避來對待挑戰與責任,因為他們沒有學會相信自己。孩子的競爭和大人的不一樣,大人的標準大多是可量化的——更好或更壞,而且常常由他人來決定競爭結果。而孩子之間的競爭是遊戲式的,內容、規則和評判結果常常由他們自己決定。重要的是讓小傢伙們在遊戲中競爭,以遊戲的態度競爭,所以做父母的要避免説這樣一些“鼓勵”孩子的話:“給他們點兒顏色看看”、“加油,你比他們強多了”……這樣會使遊戲變成了功利的較量,而且無形中給孩子帶來了壓力。所以,父母應該這樣説:“大膽去做吧,我們會支持你的!”這樣孩子會明白重在參與,名次並不重要。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