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遠好玩的地方

來源:文萃谷 2.6W

鎮遠位於貴州省的東部,是貴州東部的旅遊勝地,年平均氣温16.4℃,年降水量1093.3毫米,四季分明,氣候温和。旅遊資源極為豐富,人文古蹟眾多,自然風光旖旎,是一座歷史悠久,物阜境優的文明古城,其中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處。以下是鎮遠好玩的地方,歡迎閲讀

鎮遠好玩的地方

安夷縣

鎮遠得其名之前叫安夷縣。安夷縣以前有過州級的歷史,就好比從南宋1258年至新中國1958年的七百年間鎮遠是地州級,到1958年黔東南州治遷到凱里以後降為縣治。這正是河山依舊,人事更迭。

安夷,那是1258年11月以前中原國家版圖在這個邊陲之地標註的名字。字面意思一看就知道,夷是古代北方漢民族對其他民族的稱謂。那年代還沒有對各個不同民族的認真識別。如凡南方土著民族皆稱南夷或南蠻。或者加在一起稱蠻夷。一看名字就知古代鎮遠也是一個民族聚集地。

當然蠻夷者很有貶稱之意,所以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我們請中國著名女書法大家肖嫻寫祝聖橋上的那副“掃盡五溪煙,漢使浮槎撐鬥出;闢開重夷路,緬人騎象過橋來”名聯。不久,對聯寫好寄來,拆開一看,老書法家只寫了下半副:漢使浮槎撐鬥出;緬人騎象過橋來。我等不解其意,後來請教肖老得知,原來她認為“掃盡”和“重夷”這些字意可能會傷害民族感情,故不宜在當今宣傳。你得欽佩老書法家的文化修養,對歷史文化認識的深遠和對一副對聯將產生社會政治影響的把握。後來,我們得到1905年的日本學者鳥居龍藏先生攝鎮遠的老照片,將魁星閣放大查看那上邊的楹聯才知兩個重要字由於城中老人記憶而弄錯了。“掃盡”是為“掃淨”;“重夷”是為“重驛”。音同意不同,這錯出得太大了。這一錯將汪仙譜的原意也曲解了。難怪肖嫻老書家拒寫聯語上半副。之後筆者才將有了佐證的對聯書寫出來掛在魁星閣,還了汪知府原聯真面目。

那麼安夷為何意呢?我想可以有兩層聯想:

一是這個地方安定地聚居着眾多民族;

二是此地曾不服中原統治,聚眾造反被平定或安撫後相安無事了。

中國古代邊疆地名安字用得最普遍。這説明古代邊塞地區是多事多災極不平靜的。所以如李白.王昌齡、蘇軾、王守仁這些大家遭貶後均被流放到邊遠蠻夷之地,意在折其稜角讓其思過。當然,從宋大觀元年1107年到1258年,田祐恭建的這個安夷縣已有一百多年曆史。

歌舞地

吳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將鎮遠稱為歌舞地。這個稱呼也是有依據的。在北宋大觀元年1107年,鎮遠首領田祐恭進京述職。曾帶鎮遠地方民族演藝團晉京獻藝。其歌舞、器樂表演聲振卞京而載入史冊。吳敬梓是飽學之士,這些京都與邊塞的歷史聯繫是熟知的。小説寫到鎮遠時自然引出以歌舞地為背景的場面安排。可惜至今歌舞地這個名未得到彰顯利用。

鎮遠州

在邊遠的南方,得到皇帝賜名的地方很鮮見,但是這個南方邊遠的安夷縣獨獲殊榮,在南宋保佑六年(公元1258年),趙昀皇帝親自下詔將它從縣級升為州級:鎮遠州。事情的發端是1253年蒙古大軍從雲南進發黔東,欲破南宋邊塞黔東防線而略湖南取臨安(杭州,南宋都城),誰知到安夷遇到田氏率當地軍民頑強抵抗。蒙軍鐵騎攻打幾年無功而返。另尋進軍路線。捷報飛傳京城,趙昀帝大喜過望,於是將安夷縣升格為鎮遠州。其名意為:鎮服住了遠來攻宋的蒙古大軍。那麼就引出了當地與蒙古鐵騎軍的對抗保衞戰。蒙軍善騎,但到氵舞陽相見坡一帶崇山峻嶺,他的馬隊怎能如草原那般驍勇飛奔呢。當地軍民奮起擊退了無所不摧的蒙軍。為記錄這一重大戰爭史實,史籍就將相見坡東面的古望雲關改稱為鎮雄關。鎮雄二字名副其實。當年田景賢大帥應在那山埡口立塊記功碑讓後人知曉名稱由來。

文德關

説到鎮雄關就必然有文德關。文德關在清代以前叫油榨關。可能是因地形而得名。到了清康熙四十六年,鎮遠知府李會生申報,貴州巡撫王燕審批而改為文德關。因為此險峻山衝是鎮遠城抗蒙軍保衞戰中的最後一道絕地防線。南宋朝廷派樞密院編修官呂逢年、呂文德到黔東邊塞督戰阻擊蒙軍。鎮雄關之戰呂逢年、呂文德坐鎮離鎮雄關幾裏的油榨山關與田氏運籌帷幄,最終擊退蒙軍。這個城邊的山關就以呂文德之字號命名。呂文德多年征戰蒙軍屢建功勛。特別是鎮遠之戰讓蒙軍久攻不下而改道進攻廣西。當時南宋趙昀帝下詔:“呂文德深入蠻地,撫輯有方,與官三轉。”這是清鎮遠太守李會生讀史而為紀念呂大將軍而生髮敬意。巡撫王燕的審批應是順勢合情的。

豎眼大田溪洞

《鎮遠府志》中將古鎮遠城稱為豎眼大田溪洞,它的西北方是小田溪。從字面看鎮遠縣城這塊地比小田溪田壩要寬大許多。事實上就將府、衞城全部恢復成田壩也比不上小田溪寬廣,何況於古代鎮陽江很寬大,江岸全是泥沙,而非稻田。現在衞城一帶搞建築,挖很深的基腳仍是河沙。

那又為何叫大田溪呢? 這個大田和小田指的是人。在城裏統轄的是田家兄長,是為大田;在城西北坐鎮者為田氏之弟,俗稱小田。溪和洞為古代對居住其地的侗、苗少數民族稱謂,而非指溪水和山洞。吳敬梓從曾征戰湘黔的籍人將軍楊凱那裏聽到金溝洞,就真以為苗民是住在大山洞裏。於是他在《儒林外史》中就想當然地安排了漢族生員與苗女在山洞舉行婚禮慶典演苗戲的`故事。史書稱鎮遠乃48溪主簿。這可不是48條溪流的主管,而是48個侗族聯盟的統領把頭。小田溪西山有個思南塘。有學者將思字拆開為田心。思南塘果然有世代原住田姓人家。他們家還有田總管的系列家譜。當然,中國的傳統文化是勝者王敗者寇。其實明以前漢族田氏統管治理這個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維護了邊疆與國家的統一,歷史上應有地位的。然而明滅了統領貴州半壁江山八百年的田氏家族政治體系,官府正史裏沒有了關於田氏的歷史記載。那七百年的歷史全部湮滅在歷史塵埃中。如今只從史書得知,田氏內訌,鎮遠侯從水西率五萬大軍壓鎮遠生擒田氏首領田琛、田宗鼎。田氏家族政治軍事體制解散而實行改土歸流,建貴州省。1413年是結束田氏在湘黔大片疆土統治的歸宿年。鎮遠是這個大事件發生的中心地,也是中國歷史上改土歸流這個政治改革的起發地。古時稱思播田楊。思州播州為田氏、楊氏土司統領。而今楊土司在黔北的海龍屯已上榜世界遺產名錄。鎮遠田土司的遺址在哪裏?

校場坪

有些事還是很清楚的。比如蒙軍攻不下鎮遠,24年後滅了南宋建元。田氏識時務為俊傑於是又派苗侗民族歌舞團赴南京主動降元獻鎮遠。元帝當然大喜,於是派田景賢回來當鎮遠軍民總管府總管。這個軍民總管府是軍政合一體制。府衙就建在青龍洞上方台地。田大帥府前有演兵場叫校場坪,是金戈鐵馬冷兵器時代點將演兵比武的場地。

蕉蒼坪

到了1879年鹹同之戰過後林品南知縣在其地建東山書院。師爺們想了個文氣點的名稱代替武稱,於是便以蕉蒼坪這個文雅而賦予詩意的雅號取代了校場坪、東倉坪。蕉蒼坪這個名字60年代鎮遠中學還在學報中用作報頭題。我在學生會刻學報時請教趙德舜老師才知道名稱原尾的。時過境遷,可能現在少有人記起蕉蒼坪這個名字了。

蕉溪

説到蕉字又聯繫到蕉溪。蕉溪原為交溪,在大王灘一帶是西來的苗嶺山與東接的武陵山脈交匯之地。一個交字暗含了鎮遠的地理特徵。但文人們總想到蕉葉題詩,偏愛一個蕉字的雅意,卻又將交字替代了,以致後人以為蕉溪的芭蕉長得特別好哩。

平冒園

令筆者感到費解的是城西現在的古鎮花園一大片,古稱平冒園。這個稱號在明代都有詩詞描述為漢將營,到明清季仍為演兵場。如將平冒為地形地貌稱,大菜園後面有座山倒有幾分像明代文官帽。古冒、帽字通。但平地冒出似官帽的山的解釋還是不妥。因大菜園的山從白楊坪一帶逶迤到此壁立,是為龍脈之首。不是平地冒出一座孤山。查冒為姓,古貴州水西就有許多蒙古族冒姓部落。設想古代這地塊駐着冒姓部落,在被朝廷討伐平定後就稱平冒。這樣的推譯似乎順理一些。這塊寶,地明知府周瑛就想將府衙移設至此,但上奏朝廷未獲批。當時空穿越到五百年後,縣署又動議遷平冒園。地也徵了,房也建有規模了,後因種種原因未實現初衷。但保古城、建新區的藍圖已展現成果。大菜園已啟興旺勢頭。有一年徵集鎮遠新街地名,我提議將平冒街改為總督大道。因為此地有云貴總督譚鈞培公館可進行旅遊造勢呵。平冒無解,而總督大道彰顯地方精英名人,會讓地方人添彩自豪,外來人亦感悟鎮遠這地方人文之深邃。

盤龍街

果然是地靈人傑風水寶地哩。從平冒山連接下來的盤龍街後山似乎沒有大號。清鎮遠教育主管鄭珍詩中稱之為沖天鵬。民間叫盤龍坳,所以盤龍街以此命名。那座山應是盤龍山,與龍頭山東西相望。盤龍山的尾翼與鎮江閣組接成攝影取景佳構,成了名城鎮遠的一大景觀。

高掛河

高過河原名高掛河。有一年申報省級風景名勝區上報文本寫成高過河。此名經批覆後就官定下來。其實,高掛河那一個掛字多麼賦有詩畫意境和想象空間。掛起來的河流你見過嗎?可惜這個名字已順水漂遠去無可挽回矣。

聾子河

鎮遠有些地名純屬民間誤傳。最好笑者乃聾子河。聾子河應是四里橋分支至龍池一長段溪流。這段溪流文字標明是翁仲河。阮翁仲是秦代勇武戰將,征戰戍邊有功,仙逝後朝廷為表彰其功勛而將他塑為石像立於皇宮大門前,是為護國保君的精神象徵神將。鐵溪雞冠山下、金鳳山前等處各有巨石沖天獨立好比那翁仲石人。這是古代達官文士遊覽鐵溪見奇石高聳挺矗而借翁仲之典故命名。這個名稱使自然生態賦予了人文色彩。翁仲變諧音聾子,使人以為很久很久前那鐵溪裏邊住過一位耳背的老農夫……而今什麼翁仲、聾子也隨山風溪流飄去。人們都叫那消暑度假好去處——鐵溪了。

謝橋溝

縣城一小那條從山而來的溝渠民間稱為謝橋溝,從意思上看似乎與謝姓人有關。謝家橋説得通,謝橋溝是何意,是古時謝家開的溝搭的橋嗎? 翻閲史冊才恍然大悟, 原來是縣學宮。又是一個諧音訛傳,而且是一代一代往下傳。順城街有府學,周大街一小處明清季曾為縣學。那衞城圖上分明標註着——“縣學宮”三字,但今人大多對“縣學宮”難以理解。所謂接地氣,這個謝橋溝可能要永流民間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