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聯考調劑注意事項

來源:文萃谷 2.44W

導語:今年你家有孩子要參加大學聯考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大學聯考調劑注意事項,歡迎借鑑!

大學聯考調劑注意事項

大學聯考調劑注意事項

(1)第一志願沒有被招生單位錄取並且達到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考生進入複試的初試成績基本要求的統考、管理類聯考、法碩聯考、少數民族骨幹計劃以及網上報名時選擇退役大學生士兵計劃考生,均可參加網上調劑。

(2)參加調劑的考生每人可以在網上填報三個平行調劑志願,提交後的調劑志願在48小時內不允許修改(每個志願單獨計時),以供招生單位下載志願信息和決定是否通知考生參加複試。48小時後,考生可以修改調劑志願。

(3)考生在網上填報調劑志願時,選擇調劑的招生單位、專業門類與自己的考試成績必須符合國家的調劑政策。

(4)考生接到招生單位發出的待錄取通知後,需在單位規定時間內登錄調劑系統確認,否則招生單位可取消待錄取通知。

(5)考生一旦確認接受待錄取通知,表示調劑完成,將不能再填報調劑志願、接受複試或待錄取通知。考生如欲取消已確認的待錄取通知,必須徵得已被待錄取單位允許,在招生單位取消待錄取通知,並且考生登錄調劑系統進行確認後,方可繼續填報調劑志願、接受複試或待錄取通知。

(6)未網上確認接受複試通知的考生不能被招生單位設為待錄取(一志願考生例外)。

(7)只有上線考生方可查詢由招生單位設定的缺額信息,填報的調劑志願必須是招生單位設置缺額的專業。

(8)請調劑考生注意瀏覽各招生單位公佈的調劑方法和複試通知。

(9)請考生與招生單位密切聯繫,及時完成網上確認。

“雖然只是情景模擬,相信污染一定能像這樣得到控制”

“是不是以為搞科研的都是拿個儀器測來測去?”説着話,牛天林從一片椅子中左挪右蹭,終於擠出了研究室。牛天林是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大氣污染與控制研究所的研二學生,上午十點,他正在準備科研論文,可週圍的工作環境讓人很難聯想到這是一個研究室——整個房間不到30平方米,卻密密麻麻擠着20個工位,每個工位都擺着電腦、文件材料和一些雜物,更像一家條件略顯艱苦的公司。

而正是在這樣的工作環境下,天林所在的機動車排放控制小組取得了不少科研成果。“比如這個北京市機動車控制措施效果評價軟件。”在這款軟件上,輸入時間和一些其他數據,就能獲得北京市某一時刻的汽車污染排放情況。從天林的演示中看,不管哪一天,北京市的環路都呈現出表示污染程度最高的紅色。“我都不用出去看馬路,光看圖就能想像出堵車的場景。”

這個軟件不光能夠回顧過去,還能夠預測一個假想狀態下的排放情況。“比如説在不同的限行狀態下城市污染會有多大程度的緩解,這款軟件都能模擬。” 雖然只是情景的預測,但看到畫面上的紅色越來越淡時,天林內心還是充滿了希望。“相信污染一定能像這樣得到控制。”

“市環保局2014年發佈過一篇報告,提到目前全市PM2.5的最主要來源還是機動車排放,比燃煤以及工業排放佔的比重都要大。”作為關注汽車與污染的研究者,牛天林深切地感受到了城市正在承受的壓力。“不説實驗數據,就説我在路上見到的`情況,我經常能看到有些車的尾氣冒的是黑煙,如果一輛車真正達到北京市的排放標準,是不可能冒出這種黑煙的。至於為什麼這些車能通過車檢,車主應該心知肚明,要檢車了裝上一個三元催化器,檢完車卸下來給另一個人用,錢是省下來了,可是對空氣的破壞怎麼彌補?”

“好天氣一天的數據量只有4GB, 霧霾天能長到20GB”

相比牛天林,同學馬濤的工作環境顯然好了不少。學院十層一個寬敞的實驗室內只擺放了一台監測儀,馬濤每天的工作都圍繞着它展開。“儀器是直通室外的,能直接收集到空氣中的污染物數據。現在人們常説PM2.5,而這台儀器能檢測到PM1,也就是更小粒子的情況。我會在收集數據之後研究粒子的化學組分。”

雖然誰都不喜歡霧霾天,但對於馬濤的研究來説,每一個霧霾天對他都很“珍貴”:“天氣好的時候一天的數據量只有4GB,霧霾天能長到20GB,能研究的數據多了好多。”根據馬濤之前的分析,霧霾嚴重時期空氣中的鉀離子濃度普遍會升高。“現在還不能下結論,但是從數據上來説,可能與焚燒秸稈有關。”

跑實驗室,檢查,採樣,研究,馬濤每天的工作節奏比較單調,但他卻樂此不疲。“每次發現新鮮的東西,或者好玩的現象,我都會特別興奮。”同學一起吃飯的時候,不管大家在聊什麼,每次話題都會被馬濤帶跑,轉移到實驗數據上。大四那年,已經保研的馬濤曾經“痛定思痛”,決心讓自己的生活更加豐富起來,於是報了一個外匯投資方面的實習,可是幹了一陣兒就不想幹了:“還是研究大氣有意思。”

這種鑽研勁,也體現在同學蔡潤龍身上。從大二起,蔡潤龍就開始設計一種能分離不同大小粒子的儀器,到大四畢業的時候,設計出了一個初級版,現在讀了研究生還在不斷地改進。“今年我讀研二,從最開始算已經五年了,我還是希望能再提高一些儀器的性能。”

更好的精度無疑能提高研究的效率,但讓蔡潤龍如此執着的原因還是與目前環保業的大環境有關。“目前國內研究大氣污染的環保公司,主要做的都是除塵器或者其他一些技術簡單的儀器,真正比較尖端的環境檢測設備的製造都是被國外公司壟斷的。我現在所做的儀器就屬於檢測設備,我希望能或多或少為國內的自主研發出力。”

“報考:當初為什麼來,分數不夠,專業調劑”

儘管現在都在為大氣污染研究事業投入着興趣與精力,但無論是牛天林、馬濤還是蔡潤龍,他們當初選擇環境工程專業的原因都十分簡單:大學聯考分數不夠。

“最早我報的是電氣專業,後來調劑到這邊的。”蔡潤龍説。剛開始學習的時候,他對於專業的內容與意義還並不清楚,但隨着霧霾這個詞在生活中出現得越來越多,他逐漸發現了自己的追求:“國內對於水污染的研究比較成熟,很多同學也選擇了這個方向,但我認為自己應該去研究大氣污染的問題。”

同樣經過了專業調劑的牛天林,從最初的迷茫到現在的堅定,給予他動力的則是作為一名北京人的責任感。“我家就住在豐台,雖然我不能明確記得小時候是什麼樣,但肯定是比現在要好很多的。”曾經並不算奢求的好天氣,在自己生活的二十年裏變得越來越難得,讓牛天林心裏也憋着一股勁。“我是北京人,我不想出國,也不想去別的地方,我就想留在北京。就算為我自己能活得好一點,我也得去研究啊。”

在大氣所研二年級的十幾名學生中,還有一名來自台灣的同學林揚傑。比起其他同學的“被動接受調劑”,林揚傑的目的更加明確與純粹。“我本來在台灣的成功大學讀化工,大四的時候來到清華這邊交換。”在清華學習的一年時間裏,林揚傑深切地感受到了霧霾對於人們生活的影響。“看到那麼多人戴口罩,真的很震撼。”交換完一年之後,林揚傑放棄了回本校讀研的計劃,最終考取了清華的環境工程研究生,學習大氣污染治理。

“就業:待遇實在太低,還只能是邊緣人”

林揚傑懷揣着改變現狀的理想,他也在為這個目標奮鬥着,為了與實際應用結合得更緊密,林揚傑選擇了工廠煙氣催化劑作為自己的研究方向,這種催化劑能夠在工廠排放煙氣時起到淨化的作用。

三年的研究生學制,目前讀研二,林揚傑已經在關注就業方面的問題。“我想碩士之後直接找工作,不想讀博。” 比起了解更多的知識,林揚傑更關注現有的知識怎麼用在實務上,而碩士層面的知識他認為已經夠用。但當自己把目光從象牙塔轉向社會時,林揚傑卻發現了一個無比尷尬的現實——研究大氣污染的學生,在找工作時能得到的待遇實在太低了。

“2015年11月,華中地區一個在環保業中比較龍頭的企業來清華做宣講會,我也去聽了,最後問了一些問題,也談到了薪水。”對方公司給出的數字,讓林揚傑感到十分無奈。“人家跟我説碩士畢業生每月的工資是4000塊。”

“雖然並不是多麼抬高清華學生的身價,但是每月4000塊,實在讓我有點難以接受。”在這之後,林揚傑也四處打聽了其他一些公司的情況,即使在北上廣地區的一些國企或民企,待遇方面也不會比這個數字高多少。“説實話,幹這方面工作還是挺辛苦的,可能還要去駐廠,一般工廠也不會在市區裏,如果家在市區,平時連回家都不方便。”

除了在待遇方面的問題,職業發展與地位上,學環保的人也會遇到困難。“比如我去一個發電廠做環保業務,發電廠裏的核心崗位基本都是做電力的人才能進的,做環保的只能是邊緣人。”

帶着滿腔激情與熱血,到頭來卻被潑了一頭涼水,林揚傑感覺受到了一些打擊,但他不希望放棄自己的理想。“同專業的學長,有的已經轉去金融行業了,對於清華的學生來説,學習能力都很強,想轉行拿更高的薪水不算一件很難的事。但我是為了學空氣污染治理而來的,我覺得有些事情不能完全拿錢來衡量。我想踏實地在環保行業幹一段時間,看看能不能把理想與現實平衡起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