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意義》評課稿15篇[實用]

來源:文萃谷 1.2W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評課稿,評課的類型很多,有同事之間互相學習、共同研討評課;有學校領導診斷、檢查的評課;有上級專家鑑定或評判的評課等。我們應該怎麼寫評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比意義》評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比意義》評課稿15篇[實用]

《比意義》評課稿1

最近聽了一節《百分數的意義和讀寫法》,感觸很深,綜觀全課,毫無造作,平凡中暗藏玄機,細微處體會數學課的真諦。整堂課一環緊扣一環,教師教的輕鬆,學生學的實在。仔細回味這節課,讓我們看到了簡簡單單教數學、輕輕鬆鬆學數學的教學氛圍。

一、走進靈動空間,靜待花開。

教師出示3支白色粉筆,2支藍色粉筆,讓學生用學過的知識描述他們的關係,複習兩數的關係可以用倍、分數表示,並引出百分數。然後分享前置性作業: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數,選擇其中一條,説出百分數在這句話中表示的意思,從而引出百分數的意義。通過學生舉例,使學生體會到百分數來源於生活、應用於數學。

二、體驗靈動世界,聆聽花開。

教師拋出問題1:百分數到底表示什麼?

問題2:百分數與分數的聯繫和區別?

老師的問題一下子激起了學生的求知慾,使學生的思維迅速轉移到課堂上來,為該課的順利開展打下了基礎,整節課老師不是直接把知識教給學生,而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把學生推到了主動探索的位置,真正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學,體現了學生個性化的學習。小組學習,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活動掌握百分數的意義和讀寫法,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意識,同時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快樂。

三、飛揚靈活智慧,配其花開。

在豐富的數學現實中學習數學,已經成為國小數學教學的主流。老師故意創設百分數的情境,如“在比一比誰寫得快”的練習中,給你一定時間看你能寫出幾個百分數,結合題目完成的情況,宋老師讓學生回答完成了任務的`百分之多少等,讓學生用百分數來表示所寫的百分數,進一步理解百分數意義。

四、描繪靈動色彩,欣賞花開。

整個環節教師緊緊抓住百分數表示兩個數量的比,進行不同層次的練習使百分數表示兩個數量的比有如一根線貫穿全課。從課堂的練習中我們更加感受到老師對教材深度把握之到位,對學生情況瞭解之透徹,對練習設計之用心,練習中體會出實在性、針對性和趣味性。而且,教學語言簡練,對於學生的發言能夠給予恰當的評價,教師能夠較好地調控課堂氣氛,給學生創設了輕鬆的學習氛圍。

《比意義》評課稿2

百分數的意義是學生初步認識百分數,是學生對數的認識又一個拓展,它是以後進一步認識百分數解決問題的基礎。厲老師的這節課給了我不少感受。

感受一:聯繫生活經驗,提高學習積極性,理解百分數的意義

新課標提出課程內容要選擇貼近學生的實際,有利於學生體驗與理解、思考、探索。這節課從打籃球引入,通過問題“哪一場投得準”引發了學生的熱議,在交流中讓學生初步感受百分數是數之間的關係。在課前讓學生蒐集生活中的百分數,讓學生感受到百分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由於這些百分數在生活中很常見,學生對其有了一些生活經驗,所以課上交流自己蒐集的百分數,學生更能準確地、深入地體會百分數的意義。在練習中,給學生提供生活情境,然後選擇相應的百分數,學生的興趣已被充分調動,積極投入到思考的行列中。課中學生對百分數的意義的理解已經足夠地深入了。

感受二:以學生為主體,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

有效的教學活動是學生學與老師教的統一,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這節課厲老師拋出問題後,讓學生自主探索、小組交流,學生各抒己見,當學生遇到困難時,厲老師舉了2個恰到好處的例子,讓學生豁然開朗,這裏既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又體現了老師的主導作用。這節課關注了學生知識的形成過程,讓每個人在數學上得到了不同的發展。

感受三:練習設計有層次,更利於學生內化新知,連接舊知

這節課設計了有層次的練習,讓學生寫百分數、解釋生活中百分數的含義、根據提供的生活情境選擇百分數,使學生逐步理解、掌握、運用百分數。在練習的過程中,讓學生深刻感受到百分數表示數之間的關係,再通過具體情境讓學生逐步感受到百分數也可以叫做百分比、百分率。

《比意義》評課稿3

通過對徐xx老師的示範課《比的意義》課堂觀察,我認為:從學生反映來看該班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基本上能看懂課本,説明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自學能力,讓學生先自學完全是可行的。在課堂教學中學生能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合作學習中,能與同學有效合作。教師教學目標明確,思路清晰,引導得法。課堂中老師教師深入學習小組,關注學生自學狀態,認真傾聽學生的每一個觀點,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高、效果好。整個課堂充分體現了師生民主平等的關係。

建議:

1、本節課有7個知識點,建議學習小組內交流、彙報,教師引導分兩個部分進行,比的意義、比各部分名稱、比的讀法、比的寫法、比值的意義、求比值的方法為一部分,比與分數、除法之間的關係及比的後項不能為0是一部分。這樣學生在彙報自學成果及提出問題時更具針對性。

2、開始上課時,徐老師問學生:“通過自學,你們知道今天的學習內容嗎”,如果接下來老師板書課題,然後通過審“題”使學生明確學習目標,這樣導入新課,開門見山,直奔課題,既節約時間,又突出學習內容。

提示:比與分數、除法之間的關係,注意學生語言敍述的準確性。如:比的.前項相當於分數的分子,相當於除法中的被除數,而學生通常説:比的前項是分數的分子,是除法中的被除數。

《比意義》評課稿4

教者能在充分考慮學生已有經驗的基礎上,站在關注學生髮展的角度設計學習活動。教者帶着學生複習了兩個數之間的關係,接着引導學生思考:還可以怎樣表示他們之間的關係呢?學生已經掌握了兩個數之間的兩種關係,這時再這樣引導,會讓學生產生學習新知的內在需要。“教是為了不教”,這樣的教學可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現實生活是數學學習的豐富源泉。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習材料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聯繫時,學生對學習最感興趣,易於接受和理解新知識。這節課的教學中,教者選用學生生活中熟悉的素材進行教學,學生比較容易接受和理解,因此學習的興趣很濃厚。

在學習比的意義的時候,學生對“比”缺乏感性上認知,教者採用“導、撥”的方法,引導學生明確:對兩個數量進行比較,可以用除法,也可以用比的'方法,即誰是誰的幾倍或幾分之幾,又可以説成誰和誰的比。這樣的設計既節省了教學時間,也使學生初步理解了比的意義,充分發揮了教師的引導作用。

在學習比的各部分名稱及讀法、寫法時,教者採用了讓學生自學課本的方式,因為自學課本也是學生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重要途徑。根據高年級學生的閲讀、理解能力,結合教材的具體內容,充分相信學生,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研究、探索、討論、總結,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有利於學生思維發展,有利於培養學生間的合作精神。

另外,教者對教材把握比較到位,在這部分內容中,分數、除法、比有着密切的聯繫,在教學比的意義後,教者讓學生通過討論、研究、發現知識間的內在聯繫,研究分數、比與除法的關係,掌握它們間的內在聯繫,形成了良好的知識結構。

《比意義》評課稿5

在學校教壇新秀的評選過程時,沈老師來我們班上了一堂“倒數的認識”。總的認為這一課設計巧妙、思路清晰,這節課上學生學得很開心,知識掌握的也比較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在課前談話時,沈老師利用幾分鐘時間讓學生説説自己的好朋友是誰,我和誰互為好朋友。這樣輕鬆的談話為本課的學習作了很好的鋪墊,使學生在談話的過程中初步感受知識的相互依存關係。

整堂課中,沈老師較多的地方採用學生自主探究的形式來理解倒數的意義和學習倒數的正確表述,充分體現了新課改新理念。老師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説出自己的見解,並適時作好點評,很好地處理好扶和放之間的關係。

另外值得我學習的地方,沈老師在整堂課上始終把學生的主意力吸引住,每個學生都能跟着老師的思路走,看得出每個學生都在開動腦筋,積極思考。而想到自己的課堂上總有幾個學生注意力不集中,有時扯着嗓子也無濟於事,經常令我生氣。

整堂課上為了使學生深入瞭解倒數的意義,沈老師引導學生舉了大量分數的例子,並通過觀察、計算等方法使學生明確“互為倒數的兩個數的'乘積是1”。再讓學生通過研究求各種數的倒數的方法,面對特殊的0和1這兩個數時進行了討論,引導他們互相説説自己的理由,在他們的交流中,最後達成了一致的認識:0沒有倒數,1的倒數是它本身。並且在説明理由時,學生還認為“0不能做分母,所以0沒有倒數”這個理由,這個結果的出現,遠遠比我扯着嗓子告訴他們,讓學生能接受的效果要好的多。

總之,本節課是非常成功的,在以後的工作中以此為榜樣,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比意義》評課稿6

優點一:

課堂伊始,崔老師輕鬆的讓學生知道了“1”不僅可以是一個物體還可以指一些物體;用查預習,我爭先的方式查1/4的表示意義,這句話就像一顆小石子扔進了平靜的水面,激起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慾,為各個層次的學生留足了思考的時間和空間,這個有彈性的預設,讓學生生成了很多精彩,教師引領學生對單位“1”的認識走向清晰,也正是這樣的過程,自然而又巧妙地詮釋了本節課的第一個重難點。

優點二:

學習數學實質上就是“做數學”。老師給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料,讓學生採用不同形式和方法“做分數”,很自然地使學生體驗、感受分數形成的.過程。分數意義的探索完全在學生自己實踐、合作、思考下獲得。學生“學習的主人”色彩體現的淋漓盡致。讓學生充分的交流,適時的抽象、歸納、概括、引導、總結,在讓學生充分展示自我的同時,教師很恰當地體現了自己指導者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師生之間的互動,使學生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了抽象的分數的意義。體現了“在活動中學習數學”的現代思想。

建議:

這裏1/4的表達方式多數學生用的是長方形紙,這裏教師在安排預習時是否可以更細緻一些,如:12個圓片的1/4.8根小棒的1/4、圓的1/4等,這樣更能讓學生再一次明白單位“1”的含義,為後面的學習節省時間,留出更多的時間來練習。

由於崔老師在教學中引導得巧妙,學生才有了自由發揮卻不失靈性的空間,課堂上才會飛揚着學生學習的智慧和教師教學的智慧,從而讓人享受着數學知識從生活化生成到數學化的過程。

課堂結束很久了,但我依然沉浸在崔老師的課堂中,品位與思考之餘,我想,應該説崔老師的課堂為我們找到了課堂自主學習的導航,在以後的課堂中,我也會在多下功夫,爭取讓學生在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體驗,生成更多紮實、有效的數學化課堂!

《比意義》評課稿7

每次聽了李娜教師的課以後,都會給我帶來一種很享受的感覺。在她的課堂上,教師從來都是微笑教學,從始而終學生都在一種很簡便的氣氛中學到新知,這也是我在她的課堂上的最大收穫。

1、圍繞重點、難點問題組織學習活動。

教學中,圍繞重點、難點組織學習活動是幫忙學生有效學習的重要手段,本節課的每一個學習活動都是圍繞重、難點資料展開的:從“把四個蘋果平均分成四份求其中的一份”到“把8個蘋果平均分成8份求其中的一份”,讓學生逐步認識到把物體看做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求其中的一份或者幾份都能夠用分數來表示,然後讓學生看圖找分數,列出了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一個整體的情景,認識抽象單位“1”,構建出了分數意義的模型,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能用自我的話説出分數的意義。

2、課堂上的鞏固練習,李教師很注重層次,使學生人人有收穫。李教師的板書很整齊,一步一步,層層遞進,最終把分數的意義補充完成,使得這堂課層次更加地分明。

3、在課堂上教師的語言很精煉,每一個環節的銜接,經過教師的生動描述聽起來是那麼自然,並且在學習新知時、做練習時,無不與生活聯繫緊密,從剛開始的説一不二遊戲,到練習時寫給表哥的一封信,充滿了濃郁的生活氣息,也很好地體現了本次的教學活動主題

提議:

再設計一些讓學生動手做一做的環節就更完美了。

分數的意義評課稿集合17

這次教研組活動以“先學後導”的教學模式進行概念課的教學。《〈課程綱要〉解讀》中指出:所有能有效地促進學生髮展的學習都一定是自主學習。自主學習就是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真正使學習成為學生自己的事。我認為“先學後導”是一個逐步引導學生走向“自主學習”的動態過程,不單體現在課堂,也應體現在課外,乃至整個教學過程。它的目標指向不僅僅是學習方式的轉變,而更應該關注學生“學習情感、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的`養成。

陳瑞省老師執教的《分數的意義》這節課建立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髮展為中心的教學方式,充分發揮新型課堂的魅力,充分利用先學後導的課堂模式使學生能得到更好的發展。“一個以人為本的教學預設,定會為師生的智慧潛能在教學過程中創造性地發揮提供條件,定會為每一個學生提供主動參與、積極活動的機會。”本節課中,陳老師富有生成空間的預設以及在生成中智慧地引導學生對知識的有效建構令人暗暗折服。

首先,陳老師讓學生拿出自己課前收集的資料,通過小組課前整理選派代表向全班學生介紹收集的資料。通過課前搜索資料,增加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每一個學生的發言都得到老師和同學的鼓勵,每一個學生的發言都是信心十足。陳老師在第一個學生髮言後及時補充:“彙報時,儘量跟前一位同學不一樣。”這樣,避免了學生重複敍述,提高了課堂效率。陳老師在這一環節後,肯定了學生介紹的精彩,類型的多樣,對於未出示的資料在課後再進行交流。

這節課最精彩的是在探索分數的意義這一環節,分數的意義對於學生來説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怎樣讓學生理解單位“1”的含義和引導學生從具體的實例中逐步抽象、歸納出分數的意義是本節課所需解決的兩大問題。陳老師展現了不同的學具,大膽放手讓學生探究,讓學生動手實踐,讓學生小組合作,讓學生在交流中體會領悟單位“1”的含義,進而逐步理解分數的意義。陳老師從建構四分之三的意義中讓學生用材料分一分表示四分之三,然後再小組彙報,引出有5種東西為什麼最後的結果都可以用四分之三來表示這個問題。學生通過思考從而概括單位“1”,舉例單位“1”。通過四分之三這個特例到其他分數的理解,讓學生自己説出理解中什麼叫分數,然後和課本中的什麼叫分數進行比較。這個過程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幫助學生實現思維的“加速”。

陳瑞省老師“放得出去收得回來”的紮實的數學教學功底讓我們敬佩;他現手拈來的幽默,關鍵的導語讓學生在輕鬆的環境下學習,在開放的空間裏思索,在“不知不覺”中完成了這節課的所有任務。

《比意義》評課稿8

聽了潘老師執教的《百分數的意義與寫法》一課,有以下幾點值得我學習:

一、新課程目標的把握比較到位。潘老師通過具體實例,始終將學生置身於所創設出的各種情境中,便於學生理解和掌握百分數的意義,並能逐步地進行抽象、概括。如:讓學生説説本班男生人數是全班人數的百分之幾,讓學生説説課前收集的生活中的百分數…然後引導學生認識百分數,使學生明確:百分數表示的是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這樣,一方面可以使學生由具體到抽象,逐步理解和掌握百分數的意義,為後面的百分數的計算打好基礎;另一方面可以使學生逐步認識綜合、抽象和概括等思維方法。

二、聯繫生活實際,讓學生在生活中感受百分數的存在,發現數學問題,體現了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教師充分利用情景問題,當學生初步感知了百分數的意義以後,教師此時也沒有刻意強調用百分數的意義,而是加深這種體驗。之後讓學生説説什麼是百分數,學生的這種遷移表述雖然不夠準確,教師卻在用心呵護,耐心地鼓勵學生繼續敍述。其實百分數的概念用語言表述是學生學習的難點所在,教師注重學生對於概念的理解過程,而不是簡單地將概念傳遞給學生。

三、注重學生學習的過程性。學生學習的過程是一個漸進的、螺旋上升的過程。在整個教與學的過程中,教師的教學預設是巧妙無痕的,生成是精妙自然的。整節課老師不是直接把知識教給學生,而是引導學生自己學習。如:你想學到有關百分數的哪些知識,因為前面同學們已經收集了不少生活中的百分數,現在老師問他們想學到什麼,一下子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使學生的思維迅速轉移到課堂上來,為該課的順利開展打下了基礎,把學生推到了主動探索的'位置,真正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學,體現了學生個性化的學習,接下來的小組學習,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活動掌握百分數的意義和讀寫法,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意識。同時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快樂。

四、靈活處理教材。本課的教學重點一是百分數的意義,二是百分數的寫法,潘老師在教材的處理上,能根據學生的學習基礎合理安排,扶放結合,詳略得當,層次感較強。課堂練習的設計突出練習的針對性和全面性,既有鞏固百分數讀寫的練習,也有促進學生對百分數含義的理解,讓學生牢固掌握百分數概念的練習,同時還安排了根據實際數據提出數學問題的開放性練習,有利於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五、教學語言簡練,對於學生的發言能夠給與及時、恰當的評價,較好地調控課堂氛圍,給學生創設了輕鬆的學習氛圍。

《比意義》評課稿9

那天,我校開展數學教研活動,由六(1)班的黎良立老師給我們上《分數除法的意義和分數除以整數》這節課。聽了這節課,我感觸良多,下面就這節課談談本人的一些粗淺看法: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掌握了分數乘法的計算方法上進行的,我認為最突出的地方也就是最成功的地方在於能從課題出發,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探究式的教學模式,以設疑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探究新知中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可採用不同的方法來計算,發散學生的思維,小組討論交流,總結出計算分數除以整數(零除外)的方法,並小組內試舉簡單的例子試算,然後小組彙報方法,學生分別説出了計算方法,然後老師再出示習題,用自己總結的方法去計算,在彙報計算中又遇到了什麼樣的困難,最後總結出分數除以整數(零除外)的最通用的方法。整個探究新知的過程都是有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來完成的,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不足之處:

1、時間安排不夠合理,學習分數除法的意義這部分用的時間過多,導致後面的學習內容無法完成。

2、應該板書出分數除法的意義和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

《分數的意義》評課稿10

這次教研組活動以“先學後導”的教學模式進行概念課的教學。《〈課程綱要〉解讀》中指出:所有能有效地促進學生髮展的學習都一定是自主學習。自主學習就是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真正使學習成為學生自己的事。我認為“先學後導”是一個逐步引導學生走向“自主學習”的動態過程,不單體現在課堂,也應體現在課外,乃至整個教學過程。它的目標指向不僅僅是學習方式的轉變,而更應該關注學生“學習情感、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的養成。

陳瑞省老師執教的《分數的意義》這節課建立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髮展為中心的教學方式,充分發揮新型課堂的魅力,充分利用先學後導的課堂模式使學生能得到更好的發展。“一個以人為本的教學預設,定會為師生的智慧潛能在教學過程中創造性地發揮提供條件,定會為每一個學生提供主動參與、積極活動的機會。”本節課中,陳老師富有生成空間的預設以及在生成中智慧地引導學生對知識的有效建構令人暗暗折服。

首先,陳老師讓學生拿出自己課前收集的資料,通過小組課前整理選派代表向全班學生介紹收集的資料。通過課前搜索資料,增加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每一個學生的發言都得到老師和同學的鼓勵,每一個學生的發言都是信心十足。陳老師在第一個學生髮言後及時補充:“彙報時,儘量跟前一位同學不一樣。”這樣,避免了學生重複敍述,提高了課堂效率。陳老師在這一環節後,肯定了學生介紹的精彩,類型的多樣,對於未出示的資料在課後再進行交流。

這節課最精彩的是在探索分數的意義這一環節,分數的意義對於學生來説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怎樣讓學生理解單位“1”的含義和引導學生從具體的實例中逐步抽象、歸納出分數的意義是本節課所需解決的兩大問題。陳老師展現了不同的學具,大膽放手讓學生探究,讓學生動手實踐,讓學生小組合作,讓學生在交流中體會領悟單位“1”的含義,進而逐步理解分數的意義。陳老師從建構四分之三的意義中讓學生用材料分一分表示四分之三,然後再小組彙報,引出有5種東西為什麼最後的結果都可以用四分之三來表示這個問題。學生通過思考從而概括單位“1”,舉例單位“1”。通過四分之三這個特例到其他分數的理解,讓學生自己説出理解中什麼叫分數,然後和課本中的什麼叫分數進行比較。這個過程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幫助學生實現思維的“加速”。

陳瑞省老師“放得出去收得回來”的紮實的數學教學功底讓我們敬佩;他現手拈來的幽默,關鍵的導語讓學生在輕鬆的環境下學習,在開放的空間裏思索,在“不知不覺”中完成了這節課的所有任務。

《分數的意義》評課稿11

優點一:課堂伊始,崔老師輕鬆的讓學生知道了“1”不僅可以是一個物體還可以指一些物體;用查預習,我爭先的方式查1/4的表示意義,這句話就像一顆小石子扔進了平靜的水面,激起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慾,為各個層次的學生留足了思考的時間和空間,這個有彈性的預設,讓學生生成了很多精彩,教師引領學生對單位“1”的認識走向清晰,也正是這樣的'過程,自然而又巧妙地詮釋了本節課的第一個重難點。

優點二:學習數學實質上就是“做數學”。老師給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料,讓學生採用不同形式和方法“做分數”,很自然地使學生體驗、感受分數形成的過程。分數意義的探索完全在學生自己實踐、合作、思考下獲得。學生“學習的主人”色彩體現的淋漓盡致。讓學生充分的交流,適時的抽象、歸納、概括、引導、總結,在讓學生充分展示自我的同時,教師很恰當地體現了自己指導者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師生之間的互動,使學生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了抽象的分數的意義。體現了“在活動中學習數學”的現代思想。

建議:這裏1/4的表達方式多數學生用的是長方形紙,這裏教師在安排預習時是否可以更細緻一些,如:12個圓片的1/4、8根小棒的1/4、圓的1/4等,這樣更能讓學生再一次明白單位“1”的含義,為後面的學習節省時間,留出更多的時間來練習。

由於崔老師在教學中引導得巧妙,學生才有了自由發揮卻不失靈性的空間,課堂上才會飛揚着學生學習的智慧和教師教學的智慧,從而讓人享受着數學知識從生活化生成到數學化的過程。

課堂結束很久了,但我依然沉浸在崔老師的課堂中,品位與思考之餘,我想,應該説崔老師的課堂為我們找到了課堂自主學習的導航,在以後的課堂中,我也會在多下功夫,爭取讓學生在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體驗,生成更多紮實、有效的數學化課堂!

《比意義》評課稿10

1、靳老師用課件直觀形象,有助學生理解式子的意思。然後利用天平稱空杯子,在天平平衡的狀態下,空杯子的質量等於砝碼的質量。然後往空杯中加水,這時天平向左傾斜,而不知道加入水的質量,怎麼表示水的質量,用字母x代替。接着提問要想稱出水的質量應該怎麼辦,學生自然想到加砝碼。從而得到不等式100+x>200。讓學生感受到加100G砝碼仍然沒有使天平平衡。繼續加砝碼。得到100+x<300。天平向右側傾斜。引起學生的思考。砝碼加多了,應該加一個小一點的砝碼。從而得到100+x=250。得出這些式子後,老師繼續提問,對這些式子進行分類。把主動權交給學生。

2、比較100+X=250和2+7=9,都是等式一樣嗎?引導學生髮現並總結方程的含義。問題引領性強。

3、練習及時,認識方程後及時進行判斷練習。形式多樣,有集體練習,有獨立練習。

4、看圖列方程,靳老師鼓勵學生:你能列幾個?激發學生從多角度去思考問題。不僅為檢驗學生對方程概念的理解,更為學生提供了一個開放的.思考空間。學生不僅展示了學習的結果,感知了方程的多樣性.同時在對自己所列方程的一一判斷中.加深了對方程意義本質的理解。

建議:剛認識了方程時刻讓學生自己嘗試寫幾個方程。

《比意義》評課稿11

比例的意義就是一個概念,通過具體的數學情境讓學生來理解並不難,本節課只講比例的意義,課堂容量太小了。一個練習就用了16分鐘,實在沒有必要。其實,這節課完全可以再加上“比例各部分的認識及比例的基本性質”。因為,整堂課中師生互動比較少,也無法反映出更多的問題,所以就針對這一節課比較突出的問題作一簡單點評:

優點:

1、老師的素質非常好,語言條理,表達清晰。各個教學環節設計的也比較合理,過渡自然。

2、小組合作的展示方法就地取材,值得學習。但是當全部展示出來之後,如果能夠再根據學生寫出的比例進行分類評價和總結就更好了。

3、費時最多的`練習設計的比較好,開放性強,有助於學生加深對比例意義的認識。

4、注重學生數學學習方法的指導。比如課堂結束時的結束語,設計的挺好。

不足:

1、最大的不足就是課堂容量太小,教學效率不高。希望以後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一定把握好課堂容量,要在學生學會的基礎上使每堂課都是內容充盈的。

2、在這節課的開始加上覆習的環節是非常必要的。

3、小組合作之後的評價與展示是非常重要的。用了16分鐘進行的一個開放性比較強的主要練習,在結束之後老師要進行學習結果的評價與學習方法的指導。比如,可以讓學生把寫出的比例進行一個分類,讓學生在分類中再次提升對比例的認識。

《比意義》評課稿12

今天有幸聽了王老師的《小數的意義》一課,我認為這是一節非常成功的數學課,首先教師能以“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的建構”這一理念為統帥,整節課所有的課件簡單而樸實,全是為了解決問題而設計,每個環節的設計都珍視孩子個性化的體驗,引發孩子深度的思考,尤其是教師對教材的專業理解,不再是做教材的使用者,而是做教材的開發者和創造者,教師扮演的只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引路人這一角色。

縱觀這節課,王老師簡約的設計、簡單的方法,簡練的語言,達到了教學的最大效果。尤其是很多出彩的地方更是讓我們值得借鑑。

1、新知、舊知鏈接巧妙

充分從學生的實際生活中已有知識出發,教師藉助生活素材,如:你見過小數嗎,舉例子,把學生帶到自己日常中發現的小數初步的感知,把學習內容具體化,拉近教材與學生之間的關係,使學生在具體的生活實例中認識小數,體現數學的生活化。王教師課前精心預設好的,足見教者的智慧,可見,只有課前精心的預設,課堂才會有無法預約的精彩生成。

2、探究深入、注重思想方法的滲透

數學思想方法是是數學知識結構的靈魂。在教學中,既要注重學生知識的獲取和能力的培養,更應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本節課中,教師在教學1分米=110米=0.1米時,滲透對應、包含等數學思想,如“由0.1想到0.9,0.2想到0.8這是對應思想的滲透”,1裏面有幾個0.1這是包含思想的滲透,這一滲透為後繼學習“相鄰兩個單位間的進率是十”做好了鋪墊,整個過程教師由扶到放,牽引的痕跡逐漸淡化,更多的是學生濃濃的探索味道;在處理一位小數、二位小數、三位小數時,時間調控的科學合理,並不是平均使用力量,而是把重心放在一位小數的探究上,通過觀察、猜想、對比等一系列的師生活動,進而逐步完善歸納出小數的意義。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經歷了由此及彼、遷移類推出二、三位小數的意義。歸納小數意義時,在學生多層面、多角度豐富感知的基礎上,教師採用層層剝筍的方法,滲透抽象化的.方法,去掉單位名稱,抽象出小數就是表示十分之幾、百分之幾……的分數,使學生順利地從直觀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使抽象的數學概念變得通俗而易懂。

3、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教師根據學生的思維水平,選擇合適的方法。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調動學生的能動性,引導學生探究0.1的含義,通過直觀演示操作一張紙,代表1元錢,那麼在紙上如何表示1角錢?學生已經知道1元=10角,自然會思考,1元要平均分成10角,其中的一份就是1角。反之1角是十分之一元,可以用0.1表示,總結得出0.1表示十分之幾。之後帶領學生探究0.01,0.001的意義,始終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探究,教師適時點撥引導,充分調動各種感官參與學習,誘發其內在的潛力,獨立主動地探究知識,使學生不僅學會知識,而且找到學習的方法。

4、跟進練習及時到位,幫助學生深入理解知識。

每個知識的學習之後,教師及時跟進幾個練習,有模仿練習,有小的拓展,讓學生分析思考,不僅鞏固剛剛學到的知識,而且給學生新的啟迪,便於更好的理解知識。

5、注重數學語言體系訓練。

引導學生學習知識的同時,教師及時引導學生表達,並且在學生自己理解用自我方式標的基礎上,逐步的規範表達的語言體系,在一定規範之後,便於學生思維的體現。

一點建議:教師不要急躁,不要急於求成,在學生探究的過程中要捨得讓學生多體會,多思考,多表達,不要因為考慮知識推進的速度,忽略學生的思維變化的水平。總之,是一節值得大家研究思考的課例。

《比意義》評課稿13

本堂課的教學給人印象頗深,老師能使用普通話授課,並熟練操作運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可見其對工作認真負責的態度,尤其是教者始終以親和自然的教態,不疾不徐的語速給學生創造了一個輕鬆的學習環境。這種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與學生平等交流,學習探究的作法的確值得我們學習。

本節課有幾大亮點:

一、貼近生活,強化應用。

數學來源於生活並應用於生活,教者圍繞這一理念在教學過程中提出了系列貼近生活的實例,如:我班男生22人,女生16人,男生與女生比是多少?女生與男生比是多少?同學們使用的桌子與凳子張數的比等,這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激發了學生參與意識。另外課本的總價、單價、數量之間比的關係的分析及“試一試中”幾個數量關係式的理解用比的意義來表達,對學生加深應用題數量關係的理解起到了強化鞏固的作用。

二、結構安排,巧妙合理。

本節課教者採取了老師講授與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方式開展了積極有效的師生互動,充分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性,使得整堂課學生學習興趣比較濃,對知識點的理解與掌握效果較好。

三、練習設計,層次分明。

針對本節課的知識點(三大版塊:比的意義,求比值,比與分數、除法的關係)老師都進行了及時的練習鞏固,反饋交流,在練習設計上頗費心思,注意了練習設計的層次性與徵對性,既有基本練習,又有開放性訓練,如錯例分析,它對於鞏固加深對比的意義理解無疑具有較強的徵對性。在練習形式上有口答、有筆試,有板演後集中評議,在練習過程中老師強調比號書這一點,實質是要求學生關注細節,培養良好的書寫、學習習慣,這一點也是本節課成功之處。

四、細節把握,準確到位。

俗話説:“細節決定成敗”周老師在本節課中很多教學細節上把握較到位,這也源於老師對教材準確把握,對教學的深入研究。如研討比與分數、除法關係時,強調相當於而不用等於,進而認識三者有本質的區別。再者,比的後項不為0的原因分析;又如生活中的比,如賽場上2:0是什麼,讓學生明確這種表現形式與今天所學比的本質不同。另外求比值不帶單位,比值一般用整數、分數表示,老師進行了重點強調,這些均有助於學生對概念的鞏固,強化和認知。當然這樣的細節還有許些,它無疑是老師紮實教學基本功的.體現。

不過既然是教研課,目的是相互學習,共同探討提高,所以藉此機會也談談個人不成熟的見解僅供參考:

(1)導入新課這一環節的處理老師放手讓學生提出問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這無疑是成功之處,但教者應做到既能撒開又能收攏,也就是老師的總結導入非常關鍵,兩個量相比較有兩種表現形式:相減與相除,然後強調相除這種比較形式即是我們今天應學習的內容,這樣的過渡導入,既有比較與強化又顯平穩自然,為下面教學可起鋪墊作用。如討論五年級比四年級多、四年級比五年級少實質是比較中相減的表現形式;

(2)在有效開展生生互動方面做得不夠,新課程提倡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在課堂組織上老師有意識地安排了學生自學,分組討論,有那麼點意思,但給予學生的時間不多(1—2分鐘)給人感覺是注重了形式,忽視了結果;

(3)生活中以比的形式顯示的例子與數學意義上的比的認識與區分可以延伸和拓展,除了賽場成績2:0外,還可舉出時刻顯示情況,如:3:15它也是用比的形式來表現出來的,但其意義與今天所認識的比表示兩量相除截然不同;

(4)忽視了對學生進行激勵性評價,一句鼓勵的話語可以更大限度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如:課堂上趙汝陽同學答出賽場成績這個例子時,老師應給予激勵表楊,如:你真聰明或了不起等;

(5)求比值是本節課重點內容之一,特別是前、後項單位不統一情況下,求比值對學生而言應是一個難點,課堂上應進行強化訓練,

(6)作為數學語言應是精練、準確,課堂上引導學生討論“五年級比四年級多”這一環節時,教師的結論語是:“這種比是相減關係”,這句話不夠準確,應該是“這種比較”。再者,老師問學生:“看得清視頻嗎”?體現對學生的關注,但問的次數過於平凡。

這是本人不成熟的看法,不當之處敬請諒解。

《比意義》評課稿14

《約數和倍數的意義》是一節概念課,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讓學生掌握有關自然數、除盡、整除、約數、倍數等概念的意義,理解約數和倍數的相互依存關係,滲透辯證唯物主義思想,為以後學習質數、合數、求最大公約數、最小公倍數、約分、通分、分數四則運算以及將來中學裏學習因式分解做好準備。

張老師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採取讓學生自主學習、比較、合作交流等教學手段,力求做到教師主導、學生主體,充分體現讓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特點,不僅使學生較好地理解了除盡、除不盡、整除、約數、倍數等有關概念的'意義,更培養了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比如,在歸納整除時,引導學生小組合作,積極主動地探索知識,歸納比較整除算式的特點;

在深化理解時,通過填空、判斷、遊戲等靈活、有趣、多層次的練習,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收穫。另外,課尾的數學遊戲較好地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既讓學生在和諧、活躍的課堂氣氛中學習,又鞏固了本課所學的約數、倍數等概念,如果能進一步加以昇華,歸納得出:1是所有自然數的約數,所有自然數都是1的倍數,那將更好。

此外,提供若干個算式讓學生小組合作探討分類時,應考慮到各種可能出現的特殊情況,揭示概念含義應講究嚴謹,比如僅僅出示91÷42=2----7、320÷6=53----2就揭示這叫不能除盡,那麼像47÷2=23----1是不是也叫除盡呢?學生必然含糊不清。

還有,在課堂教學結束前,教師若能及時引導學生對所學的有關知識加以歸納總結,能促進學生有效地建構知識,形成合理的知識結構。

《比意義》評課稿15

從褚老師的這節課上,我們不難看出,褚老師圍繞概念教學的核心,突出了三大亮點:

一、結合實例理解分數,歸納分數的意義

上課伊始,老師在簡單介紹了分數的產生後,提出第一個問題:你能用準備好的物品表示出1/4這個分數嗎?學生先是自己擺出1/4,然後同桌互相説出含義,最後上台展示,有的拿一個物體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有的拿一些物體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在此環節中,老師並沒有急於概括出分數的意義,而是讓學生通過實物初步感知1/4這個分數的含義。問題設計的巧妙,處理的更是恰到好處。

二、充分利用交流合作與總結梳理,重視概念的形成過程

本節課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小組交流、彙報展示、質疑互動等一系列活動,逐步理解了單位“1”和分數單位這些概念的理解。在本環節中,褚老師設計了兩個問題來幫助學生理解這兩個概念。第一個問題:根據自己表示的1/4,看一下小組裏每個人所表示的有什麼相同的地方,什麼不同的地方?你有什麼發現?通過比較學生髮現,相同的地方是都平均分成了4份,不同的地方是有的一份裏面是一個物體,有的是2個物體,還有的是1/4個物體,那也就是説有得分的是一個物體,有得分的是一些物體。老師根據學生的發現適時歸納引導指出:一個物體、一種圖形、一個計量單位、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都看作單位“1”,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份的數都可以用分數表示。

褚老師在揭示分數單位這一核心概念時問題設計的也非常巧妙:任意寫一個分數,説出表示的含義,讓學生在理解分數意義的同時歸納出:分數單位就是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也就是分母分之一。最後指出分數單位是有一個分數的分母決定的。

三、靈活多樣的練習形式,充分理解分數的意義

檢驗一堂課學生學習效果如何關鍵是看學生做題掌握情況,在這一環節中老師對練習題的.設計至關重要。褚老師設計的練習題本人覺得是這節課的又一大亮點,練習分三個層次,首先是與概念有關的“知識應用”,然後是“闖關”學生連闖三關後是結合本班學生人數的“實踐與探索”,三個練習版塊環環相扣,促進了學生對新學知識的把握。

褚老師這節課值得我學習的地方還有很多,例如,她對概念教學的用心研究,對課標教材的深刻解讀,教學風格的樸實大氣等等,但教學總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沒有最好,只有精益求精,通過認真閲讀教材,仔細揣摩本課,我認為尚有三點需要商榷:

1、應該把話語權還給孩子,整節課該學生做的事、學生説的話老師包辦的有點多,這樣違背了我們自主課堂的核心理念,希望老師在今後上課時一定要管住自己,能讓學生説的老師一定不要代替。

2、時間安排上再合理一些。本節課的鞏固練習設計的非常好,但由於時間過緊,致使處理得稍嫌倉促。

3、課堂評價要及時到位。這節課無論是小組內的評價,還是對各個小組的評價都體現的不夠充分,希望今後能夠注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