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人際交往成軟肋,投入回報有差距

來源:文萃谷 2.92W

●冷門專業壓力大

就業:人際交往成軟肋,投入回報有差距

“國內的心理諮詢行業還處於起步階段。很多人有看心理醫生就像是給自己貼上‘神經病’標籤一樣的心理。”本科就讀於北京語言大學的王楠,目前正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攻讀教育心理學專業的研究生。對於今後歸國後的就業前景,王楠表達出憂慮之情。

“當初之所以選擇教育心理學,完全是因為對這個專業的喜愛。出國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完全使用外語來學習專業知識更是加大了學習的難度。”王楠説:“説實話,對於未來,我還沒有過多的規劃。”

面對繁重的課業和渺茫的就業前景,王楠説自己的壓力很大。她説:“可能是因為我所學的專業比較冷門,所以我並未想過以後能像一些留學生那樣歸國後進入企業工作。此外,回國的話有個博士學位可能會更好就業一些,但這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讀博是一個值得慎重考慮的問題。”

“我希望回國後,行內招聘單位的門檻不要太高。如果實在不行,而條件又允許的話,我會選擇自己創業,開個‘積極心理學沙龍’。”談到自己的愛好與理想,王楠堅定的語氣展現出了她積極陽光的一面。

●人際交往成軟肋

留學生打算回國工作,人際交往成為他們面臨的一個重要環節。“因為長期在國外,思維模式有些不太一樣,回國還需慢慢適應,也怕回到國內之後,在人際關係方面處理不好。”已在加拿大留學3年的王超然説。

“習慣了國外的為人處世方式,回國可能還需一段適應過程。”正在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設計學院讀書的`顧旭説:“人脈積累已成為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和國內學生相比,我很可能會在人脈積累上處於劣勢。”顧旭對未來有一些憂慮。

●投入回報有差距

中國學生出國留學首選地多是美國、英國等國,與之相應的是高昂的學費及生活費。這些花費對於一個普通中國家庭來説並不輕鬆,即使有獎學金與打工薪水的彌補,家中還是需要負擔大額花費。高花費導致許多留學生學成歸國後對工資的要求普遍高,但是這個期望並不容易實現。

“現在海外學子回國就業往往高不成低不就,如果要求高,與專業相關工作經驗的缺乏又成為公司將我們拒之門外的門檻。於是我們的處境尷尬。”目前在澳大利亞迪肯大學攻讀會計碩士的李昂這一番話,道出了留學生歸國就業必須面對的留學投入與工作回報能否平衡的問題。

“出國留學動輒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如果回國找個月薪幾千元的工作,何時才能把出國的花費賺回來呢?所以我決定儘量留在國外工作,稍有成就再回國。”李昂給筆者算了這樣一筆賬,過高的投入讓他更傾向於留在國外工作幾年再回國。

跟李昂不同,一些留學生持相對樂觀的態度。目前就讀於瑞典烏普薩拉大學應用生物技術專業的郭曉媛認為,留學支出回報率不是僅用工資待遇就能夠衡量的,留學生應該綜合考慮職業的發展前景。

●經驗不足成障礙

目前,越來越多用人單位的招聘觀念逐漸由過去的“以學歷為重”轉變為“有工作經驗者優先”,學歷高低已不再完全決定應聘者的成敗。海外學子對於自己回國就業顧慮的描述中,有一條就是缺乏經驗。

“回國之後,因為缺乏工作經驗,覺得自己根本沒有什麼競爭力,相比於國內大學生而言也就沒了優勢。即使拿着‘洋文憑’,沒有工作經驗,還是不行。”在澳大利亞留學的任昕寧説。

工作經驗不足,已經成為許多留學生回國應聘時的絆腳石。“像我學習的酒店管理專業,對工作經驗的要求非常高。我回國之後想去大一點的酒店應聘,但是因為在國外沒有工作經驗,只能從服務生做起。我瞭解過國內一些酒店的招聘內容,無一例外地提到工作經驗。”任昕寧最終計劃畢業之後先在國外工作兩三年,然後再回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