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處理實習總結範文

來源:文萃谷 2.32W

轉眼已然大四,在這即將畢業的時刻,我們迎來了大四下學期也是整個大學最後一次的實習。在李安銘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參觀了校金屬熱處理實驗室並進行了相關的實驗研究,着時令我們長了不少見識,也讓我們更好地把書本上所學的知識與實際生產好好的融合了,也讓我更加的下定決心學好理論知識。馬上即將踏上工作的崗位,我也希望借這次的金屬熱處理實習和將後來的畢業設計進行大練兵,這樣才使我在將後來的工作當中不至於像無頭蒼蠅一樣手忙腳亂。以下是本次實習的具體安排:

熱處理實習總結範文

  一、實習的目的與任務

目的:為了加深對課堂所學理論的理解和掌握,達到根據零件的工作條件正確選擇材料及正確制定實施熱處理工藝的目的,特安排了本次綜合實踐。《金屬材料與熱處理》是在若干基礎科學的生產實踐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門科學,但它的一些主要理論是通過實踐並總結了實踐的規律而建立起來的。實踐不僅通過自己的實踐來驗證課堂的理論知識,加深理解、理論聯繫實際,而且也可以培養觀察問題、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鋼的熱處理是將固態鋼材採用適當的方式進行加熱、保温和冷卻以獲得所需組織結構與性能的工藝 。熱處理不僅可用於強化鋼材,提高機械零件的`使用性能,而且還可以用於改善鋼材的工藝性能。其共同點是:只改變內部組織結構,不改變表面形狀與尺寸。熱處理的目的是改變鋼的內部組織結構,以改善鋼的性能,通過適當的熱處理可以顯著提高鋼的機械性能,延長機器零件的使用壽命。熱處理工藝不但可以強化金屬材料、充分挖掘材料性能潛力、降低結構重量、節省和能源,而且能夠提高機械產品質量、大幅度延長機器零件的使用壽命。 熱處理工藝分類:(根據熱處理的目的、要求和工藝方法的不同分類如下)

1、 整體熱處理: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和調質;

2、 表面熱處理:包括表面淬火、物理氣相沉積(PVD)和化學氣相沉積(CVD)等;

3、 化學熱處理:滲碳、滲氮、碳氮共滲等。

熱處理的三階段:加熱、保温、冷卻

任務 1. 根據零件的工作條件選擇零件材料及制定正確的熱處理工藝;

2.選擇毛坯的種類、選擇成型的方法、繪製出毛坯圖

3.制定工藝方案及擬定工藝路線;

4.制定正確的熱處理工藝,掌握主要熱處理工種(如:正火、淬火、回火)的基本操作技能,正確地使用熱處理工種的主要設備,獨立地完成簡單零件的熱處理工作;

5.通過熱處理的質量分析,能初步地運用在《工程材料與熱處理》中已學到的基本知識去分析和解決生產中的實際問題;

6.能正確使用洛氏硬度計和小型金相顯微鏡,瞭解和掌握金屬材料金相組織分析的

  二、實習主要內容:

(一)、材料及毛坯類型的選擇:鉗工鑿子(T8)

(二)、熱處理工藝的制定:

我們都知道,所謂金屬熱處理,就是我們平常所説的“四把火”:退火,正火,淬火,回火。所以這次的實習也就緊緊圍繞着這“四把火”了。下面是我在這次實習當中所瞭解得“四把火”: 1 )退火

(1)完全退火工藝:

a.加熱温度:原則上是碳鋼為:Ac3+30~50℃,合金鋼為:Ac3+30~70℃。但在實際生產中,為加速鋼奧氏化過程,常常採用更高的温度。常用鋼的退火加熱温度可查有關資料。 b.加熱速度:對於一般形狀不太複雜、尺寸不是很大的碳鋼或低合金鋼工件,加熱速度可不予以控制。但對中、高合金鋼工件,特別是大件,則多采用低温(≤250℃)裝爐,分區升温(即升到一定温度後保温再繼續加熱)的方法。其升温速度在600℃以下宜控制在30~70℃/小時;高於此温度時可控制在80~100℃/小時。

c.保温時間:保温時間應以保證奧氏體成分大致均勻為原則。裝爐量大時,保温時間應適當延長。在箱式爐中退火,通常可按每mm 有效厚度保温1.5~2.5 分鐘估算。

(2)不完全退火工藝:

a. 加熱温度:碳鋼加熱至Ac1~Accm(Ac1~Ac3)之間。

b. 加熱速度、保温時間與完全退火相同。

(3)球化退火工藝:按不完全退火工藝執行。

2 )正火:

a. 加熱温度:Ac3 或 Accm以上30~50℃。但在實際生產中,除共析鋼和過共析鋼外,一般都高於這個温度。常用鋼的正火加熱温度可查有關資料。

b.保温時間:大致與完全退火相同。但當加熱温度較高時,保温時間可予縮短。 3 )淬火:

a. 加熱温度:Ac3 或 Ac1以上30~50℃。但在實際生產中,淬火温度往往超過上述範圍。碳鋼淬火多按Ac3 或 Ac1以上30~70℃進行。合金鋼的淬火温度一般也是根據其臨界點選定,但淬火温度可取上限或更高一些,具體温度可查有關資料。

b.保温時間:按經驗公式估算:t=αKD。

其中:t——加熱時間(分);

α——加熱係數(分/毫米),用中温箱式電爐時,碳鋼α=1.0~1.5;

合金鋼α=1.2~1.8;

K——工件裝爐時的間隙係數,實驗室條件下可取K=1.2~2.0;

D——工件的有效厚度(毫米)。

4 )回火:

a. 加熱温度:查資料或按經驗公式確定。

如45#鋼可參考經驗公式:回火温度(℃)=200+11×(60-H)。

其中:H——要求工件具有的硬度值(HRC值)。

用於其它鋼時應作調整,此外還應避開第一類回火脆性温度範圍。

b. 保温時間:常按經驗公式估算:t=αD+b。

其中:t——加熱時間(分);

α——加熱係數(分/毫米),用中温箱式電爐時,取α=2~2.5;

b——時間基數,一般為:10~20分鐘;

D——工件有效厚度(毫米)。

(三)、實施熱處理工藝

1)制定熱處理工藝路線

下料—→鍛造—→球化退火—→機械加工—→淬火—→低温回火—→磨

2)熱處理的具體操作步驟:

鉗工鑿子(T8):

熱處理工序:(1)淬火780℃,保温15分鐘,水冷;HRC:>60;(4﹪硝酸酒精浸蝕時間為:1~10秒鐘,即試樣變灰色即可);

熱處理工序:(2)回火180℃~200℃,保温45分鐘,空冷;HRC:64。(4﹪硝酸酒精浸蝕時間為:1~10秒鐘,即:試樣變灰色即可)。

T8鋼是共析鋼,過熱敏感性大,容易出現過熱的粗大的馬氏體組織,導致工件開裂, 淬火後也很少有剩餘的碳化物,耐磨性也較差,但大截面工件的中心不會出現網狀二次碳化物。

(四)、硬度檢測:(用洛氏硬度)

1.洛氏硬度測試法原理:

附圖 1 洛氏硬度試驗原理

洛氏硬度測試方法是美國冶金學家洛克維爾(Stanly well)於1919年提出的。基本原理是用負荷將金剛石壓頭(錐角為: 120℃的圓錐體)或淬火鋼球(直徑為:Φ1.588mm)壓入被測物表層,稍加停留後卸載,根據壓痕深度測出硬度值。

1)洛氏硬度測試方法的優點是:適用範圍廣,軟、硬、厚、薄以及經化學熱處理的零件均適用;

2)操作方便,可直接讀數,效率高;

3)壓痕小,對工件外觀影響不大,可在成品件上進行測試。

洛氏硬度測試方法的缺點是:精度不夠高,當材質存在偏析或不均勻現象時,數值重複 性較差。

2. 測量結果

而導致過熱的原因是爐温儀表失控或混料(常為不懂工藝發生的)。過熱組織可經退火、正火或多次高温回火後,在正常情況下重新奧氏化使晶粒細化。

2).斷口遺傳:有過熱組織的鋼材,重新加熱淬火後,雖能使奧氏體晶粒細化,但有時仍出現粗大顆粒狀斷口。產生斷口遺傳的理論爭議較多,一般認為曾因加熱温度過高而使MnS之類的雜物溶入奧氏體並富集於晶界,而冷卻時這些夾雜物又會沿晶界析出,受衝擊時易沿粗大奧氏體晶界斷裂。

3).粗大組織的遺傳:有粗大馬氏體、貝氏體、魏氏體組織的鋼件重新奧氏化時,以慢速加熱到常規的淬火温度,甚至再低一些,其奧氏體晶粒仍然是粗大的,這種現象稱為組織遺傳性。要消除粗大組織的遺傳性,可採用中間退火或多次高温回火處理。

(二)、過燒現象

加熱温度過高,不僅引起奧氏體晶粒粗大,而且晶界局部出現氧化或熔化,導致晶界弱化,稱為過燒。鋼過燒後性能嚴重惡化,淬火時形成龜裂。過燒組織無法恢復,只能報廢。因此在工作中要避免過燒的發生。

(三)、脱碳和氧化

鋼在加熱時,表層的碳與介質(或氣氛)中的氧、氫、二氧化碳及水蒸氣等發生反應,降低了表層碳濃度稱為脱碳,脱碳鋼淬火後表面硬度、疲勞強度及耐磨性降低,而且表面形成殘餘拉應力易形成表面網狀裂紋。

(四)、氫脆現象

高強度鋼在富氫氣氛中加熱時出現塑性和韌性降低的現象稱為氫脆。出現氫脆的工件通過除氫處理(如回火、時效等)也能消除氫脆,採用真空、低氫氣氛或惰性氣氛加熱可避免氫脆。

  三、實習心得與體會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需躬行”通過這次到工廠參觀實習讓我瞭解了很多。真的,有許多東西看似已經懂了,但真正到了實際卻又是另一種情況。有時自己認為自己已掌握的東西可能僅是一些膚淺的表面或總體的一個方面,甚至有時是錯誤的認識,而如果沒有實地考察實踐,我們是無法發現這些問題的。這次實習給我們每個人一個很好的機會學習那些書本上不能學到的知識,通過我們自己的參觀,還查找各種圖書資料以及到網上搜尋相關資料,使我們的知識得以鞏固和完善,不僅增長了我們的見識,而且對生產操作有了一定的直觀認識,對工人也有了一中全新的認識。感謝領導、老師給我們這次充實自己、增長見識的機會!同時我也希望系裏能為我們提供更多的實習機會,讓我們在實際生產中得到鍛鍊。所以在今後的學習工作中要加強自己的動手實踐能力的鍛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