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培訓心得體會

來源:文萃谷 1.29W

護理是直接關係到病人身體狀況的工作,培訓是很有必要的。更要懂得總結心得體會。關於護理培訓心得體會的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護理培訓心得體會

  護理培訓心得體會篇一

3月29日,有幸參加了來自香港護士訓練及教育基金會的護理專家在武警醫院和我院進行的康復護理培訓,受益匪淺。一直以來,香港護士訓練及教育基金會都致力於國內護理同行的的指導,幫助,得到了國內護理同行的高度讚譽。

這次在我院給我們護理同胞培訓的是香港康復護理專家謝永慈先生。謝老先生是一位風趣幽默的老人,雖然年事已高,但依然精力充沛,思維敏捷,20多年來一直致力於促進內地護理事業發展的講學授技,得到廣大護理人士與患者的歡迎和喜愛。本次培訓通過謝老先生幽默生動的講解和親自示範,令在場的護理人員躍躍欲試,積極互動,謝老先生也得到了在場各位的熱烈掌聲。

通過本次護理培訓,我們學會了中風偏癱患者肢體功能的康復鍛鍊技能及相關護理技巧,也學到了可能更為有效的排痰方法——雙手協調有節奏排痰(傳統為單手排痰),力度由輕柔到中等(旨在讓患者逐步適應,也方便觀察患者對拍背排痰的耐受程度),位置確定(預先確定肺部的病變部位),方向靈活(改變傳統的由外向內,由下到上統一固定的拍背方向),還增加了用雙手振動患者背部的環節......謝老先生調侃道,如果患者肺部痰液僅停留肺上葉,我們卻在肺下葉拍背,那麼患者的痰液通過振動都流到下面(肺下葉)去了(這句話的科學性也許有待考究,也許我們可以通過臨牀研究去證實)......聽謝老先生這麼一説,當時就在想,若真如此,那麼我們以前在這一環節的護理工作還有意義麼,我們付出的某些部分是否在做無用功甚至反作用?如果説肢體功能康復訓練的指導對於我們來説是針對細節的強化學習,那麼謝老先生教給我們的徒手排痰方法也許是對國內一直以來被公認的傳統排痰方法的糾正與發展。

雖然兩種排痰方法也許尚缺乏科學臨牀效果評價的比較,但通過這次學習,最起碼促發了我們對於傳統拍背排痰效果的質疑與思考,及對其他臨牀護理常規與技巧的思考,包括我們護理工作的具體內容與臨牀效果評價,包括我們管理病人過程中是否真正做到了系統整體護理,我們的護理工作存在不足與缺陷的根本原因又在哪裏?是人力資源缺乏還是“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文化土壤不夠肥沃?所有的這些,正是國內護理事業繼續向前發展的重要前提——學會質疑與思考。

傾聽與觀看謝老先生的講解示範真是一種享受。作為護理界的老前輩,謝老師沒有架子,親和力十足,語言隨意而又嚴謹,豁達卻又處處體現“小氣”。記得那天早上在武警醫院參加謝老先生的培訓課時,有一示範環節是在桌子上進行,因示範指導的需要,桌面撒了水,示範完畢需要擦乾桌上水跡時,周圍的護士都在幫忙找紙巾,謝老先生卻直搖頭一邊用手去試圖抹乾桌上的水跡,一邊説不要紙巾,太浪費了,接着就走向自己的百寶袋,説:“我有帶......(抹布?)”,最後工作人員在謝老先生找到自帶的抹桌子的“用具”之前就找到了抹布,把桌子上的水跡抹乾。坦白説,謝老先生這一舉動真的讓我很吃驚,並油生敬意。原來作為一名護理人員,有些品質是可以貫穿到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不分場合......謝老先生的講解示範與展示也常常會給我們帶來驚喜,讓人眼前一亮,豁然開朗。培訓課堂上,謝老先生先後展示了大大小小,各種各樣與康復鍛鍊相關、貼近生活、來源於生活的輔助工具,如小夾子(鍛鍊手指力度),橡皮筋(鍛鍊手指靈活度)及一些自制康復工具等等,親自示範並指導來到現場的病人,讓我們體會到了創新,善於發現,善於動手創作的魅力。與此同時,通過謝老先生與患者的接觸互動,我們也深深體會到了什麼叫真摯不做作的“人文關懷”。

總之,本次謝老先生來我院的講學授技讓我們進一步瞭解和學習了各種細緻到位的康復護理技能,也開闊了眼界。在培訓中,謝老先生重點闡述了康復護理要遵循科學、有效、省力的原則,操作時動作要協調到位,次序要由大到小。護理人員要能運用自己身體的靈活性來操作,避免對自身造成損傷。通過這次培訓,我們不得不承認,我們國內的護理事業要走的路還很長,包括各種護理技能的規範與普及,還有創新思維,人文關懷,護理倫理等等,所有的這些,對於現階段國內護理的發展來説,都是需要我們謙虛承認的“不足”。其實,我也常常在想,我們現在的護理工作確實很累,自己在護理這一行也不具有很高的天賦,但至今為止我依然熱愛這個行業,不僅僅因為“白衣天使”的頭銜,更因為我相信,國內的護理事業還會繼續發展,明天會更好......但是,我們護理事業的發展需要榜樣,我們前進的方向除了需要我們的護理同胞去共同探索,也需要榜樣去指引,包括我們自身如何做一名優秀的,真正做到“以人為本”的護理人員。這一切,不能僅靠單個護士自身盲目的愛心付出,因為,這是一份特殊的“愛心行業”,這份“愛心”需要有科學的臨牀護理理論作指導,需要以“責任”為擔當,需要我們有共同的行為準則!

我們國家的護理事業起步晚,起點低,尤其是本科以上的護理教育,這就要求我們要多向包括香港和西方發達國家在內的護理事業單位及護理同行學習請教,看看已經提前發展的護理事業如何體現專業化和科學化,雖然目前不一定適合我國的國情,卻可以看到我國護理事業未來大致的發展方向。很多時候,“敢想和創新”需要榜樣!

毫無疑問,謝老先生是我們的好榜樣!

  護理培訓心得體會篇二

015年6月16日至27日,我非常榮幸地參加了“全省第十八期護理管理職員培訓班”。經驗豐富、德高看重的護理先輩們講授的一堂堂出色課程,像暗夜裏的燈塔照亮了我,使我對護理管理有了新的熟悉,更新了觀念、拓寬了思路,進一步明確了今後工作的方向。

通過這次培訓,我曉得了,身為一位護士長,不但要有較強的業務能力和奉獻精神,還要有綜合能力,有競爭意識、服務意識和安全意識。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拓寬眼界和思路,不斷完善自己,超越自己,才能更好的適應不斷髮展的現代護理工作需要。

護士長必須具有較強的溝通調和能力,應用本身的人格魅力來團結並影響科室成員,使我們的團隊成員工作起來,心往一處用,勁往一處使。發揮科室成員的主人翁意識,並依照各人所上進行科學分工,做到人人蔘與管理。

社會在發展,患者的要求也在不斷進步,要進步患者對我們的滿意度,就必須以病人為中心,以人為本,從細處進手,展開護理工作。一樣,精細化管理勢在必行。細節決定護理質量;細節確保護理安全;細節和諧護患關係;細節促進醫護友誼;細節決定成敗!

“無危為安,無損為全。”安全管理是護理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沒有安全意識,醫療糾紛就會不斷出現。護士長作為科室的領頭人,應當組織全科職員認真學習相干法律法規,加強護士責任心,進步安全意識,嚴防過失事故的發生。護士長應做好護理質量控制,特別是現場質量控制。天天對急救藥品及器材、消毒隔離、手衞生、護理措施的實施、查對制度的落實等項目進行檢查,發現隱患和題目,及時討論分析,查找緣由,延續改進、追蹤檢查,不斷進步護理質量。

對科內護士進行分層次培訓,並進行理論及操縱考核,協助護士做好職業規劃,建立其敬業奉獻的精神。

接受培訓的這些日子,我看到了護理先輩們對護理事業的專注、投進、執着及忘我奉獻。我感動的同時,也感遭到肩負的責任和使命。我要和我的團隊火伴一起不斷學習,不斷思考、不斷努力工作,為我們的護理事業貢獻出屬於自己的光和熱!

  護理培訓心得體會篇三

通過本科階段護理理論的學習,我認識到隨着現代醫學模式的轉變,我國護理模式逐步從以疾病為中心轉向以病人為中心,用整體護理模式替代傳統功能制的護理模式,而與患者時時溝通交流是關鍵,也是做好整體護理的關鍵。

首先需要轉變觀念,加強整體護理理論的學習。觀念的轉變首先是認識的轉變,通過學習整體護理理論,學習與之相關的護理程序、護理哲理及護士行為準則,瞭解國內外護理學發展的動態,明確開展整體護理的意義。同時根據病人的特點,學習相關心理特徵、營養知識、預防保健知識、疾病護理等有關專科理論的新進展,使護士在短期內逐步進入了角色,在觀念上得到了根本轉變,開闊視野與思路,進而做到以點帶面,為整體護理的開展奠定了思想基礎。

其次,調整組織結構,建立合理的工作程序。科學的組織結構和合理的工作程序是開展整體護理模式病房的重要保證。護士長可根據住院病人的病情及工作量,調整當天責任班護士人數,保證整體護理的質量。重視與病人及家屬的溝通,採取有針對性的整體護理。

護理病歷的表格從傳統式的直接記錄法改為問題記錄法及表格記錄法。

病人入院評估表:病人入院後2 h內完成入院評估及病史的收集,要求記錄完整、真實、全面。護理診斷和病人問題項目表:要求護士按照病人的首優(威脅生命需立即解決的問題)、中優(雖不威脅生命,但能導致身體上的不健康或情緒上的問題)、次優(指人們在應付發展和生活變化時所發生的問題)的順序排列記錄,完整陳述各種護理診斷的相關因素和危險因素,採取PES形式記錄(P即健康問題,E即病因,S即症狀、體徵),用二段式(即PE或PS,適用於潛在性或可能性的護理診斷的敍述)或三段式(即PES,適用於現存護理診斷的敍述)記錄。按北美護理協會的護理診斷要求書寫,並根據護理診斷制定相應的護理計劃。病人住院評估表:改變以往按護理級別進行評估的方法,每天對每個病人要有評估記錄,病危病人則每班都有評估記錄。護理記錄單:採取PIO形式記錄,按當天病人出現的主要問題解決的過程進行記錄。P即問題,應與護理診斷一致;I即措施,不是標準計劃中的護理措施,而是具體的實施內容;O即結果,不代表護理診斷的最後結果,而為本班實施的護理措施的結果。出院評估表:記錄病人出院當天的護理評估及對病人出院的健康教育與指導。

根據病人特點採取有針對性的整體護理。

“病人角色”雖然來自社會的不同階層,但在醫院這個特定的環境中,他們的心理需要還是有許多共同之處。

(1)需要安全的住院環境。安全感是病人最普遍、最重要的心理需要。病人對醫院的'第一印象是從對環境的評價中得出的。環境的好壞不僅反映物質條件、管理水平和文明程度,也包括反映工作人員的責任感。安全良好的住院環境、醫護人員美好的語言和行為規範,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左右病人的感情,增強病人的安全感。

(2)需要被悦納和有所屬。病室內的住院病人是不斷更新、流動的。對新病人來説,通常都有一種儘快地適應新環境,從情感上被病友所接納,併成為羣體中受歡迎的一員的願望。因此,護士在接診時,要將新病人介紹給同病室的病友,並請大家相互關照。病室內良好的人際關係有助於病人較快地從陌生和孤獨中解脱出來。

(3)需要被瞭解和被尊重。任何一位意識清醒的病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病人常認為,能夠儘早地被醫護人員瞭解,是受到了重視的象徵,從而有可能得到較好的治療和護理待遇。尊重的需要若不能滿足會使病人產生自卑、無助感,或者變得不滿和憤怒。因此,護士應注意尊重病人,任何時候都不做有損病人自尊心的事情。

(4)需要了解疾病知識。人一旦生病,就會感到格外需要了解有關疾病的知識,希望醫護人員在同情和理解的基礎上多講解疾病診斷、轉歸和預後,希望瞭解各項檢查、治療的意義及注意事項。他們期待着醫護人員能以最好的療法、最高明的技術、最特效的藥品、最快的速度,達到最理想的效果。

(5)需要親友的探望。對住院病人來説,親友的關懷、愛護和支持是不可缺少的。病人通過與家人和親友的交談,不僅可以從中獲得對過去生活的回味,還能由此體會到自我價值的社會意義。尤其對新入院病人,這是一種穩定治療信心的心理撫慰。對於無親友探視者,護士一方面要主動關心,另一方面要盡力協助病人獲得社會支持。

(6)需要適當的活動與刺激。醫院是個狹小的天地,新病人住院後往往會產生單調和乏味感,需要適當的活動與刺激。因此,應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和醫院的客觀條件,組織適當的活動和有新鮮感的刺激,以滿足病人的精神需求。這樣,不僅可以安定病人的情緒,也有利於病人康復後較快地適應社會生活。

由於個體差異的存在,不同個體在患病以至住院後,會產生不同的心理反應,其表現也千差萬別,但一般病人具有如下共同特徵。

(1)主觀感覺異常。病人患病後,注意力很快從外界客觀事物轉向自身的體驗和感覺。往往只關心本身的機能狀態,對各種症狀的敏感度增強,甚至對呼吸、心跳、胃腸蠕動的聲音都異常敏感。病人常感覺不適,精神緊張或驚慌、恐懼時,還可能發生錯覺。

(2)情緒不穩定,容易衝動。病人患病後,往往心境不佳,情緒不穩定,易激動,甚至與周圍的人發生衝突。多表現任性、愛發脾氣,男性常為一點小事吵吵嚷嚷,女性則抑鬱哭泣,特別是在病情有變化或做特殊檢查及準備手術時,情緒更易激惹。

(3)自尊心增強。由於患病而暫時或長期離開自己的工作崗位,使其自我價值感受挫,自尊心也會不同程度地受到傷害。因此病人常變得很敏感,周圍人對他稍有怠慢,便會感到自尊心受到傷害而感到不舒服。

(4)被動和依賴。一個健康人一旦生病,往往受到家人及周圍同志的照顧。有些病人會因此而變得順從被動、缺乏主見和信心,進而要求更多的關心與同情,並且會事事都依賴他人去做。有的病人為了喚起別人的注意,會故意呻吟不止。

(5)焦慮和恐懼。病人患病後,由於身體的不適及對診斷結果的猜測,常感到生死未卜,面臨巨大威脅。入院後面對陌生的環境,常感到焦慮不安,加之疾病的痛苦以及害怕手術、擔心術後留下後遺症等,使病人整日憂心忡忡,而產生恐懼心理。

(6)孤獨與絕望。病人生病住院後,由於人地生疏常感到與世隔絕、度日如年,很容易產生孤獨感。另外,生病後總希望能遇到技術高明的醫生,希望能儘早康復。這種願望若難以實現,則往往陷入無可奈何、自悲、自憐的境地,而產生絕望感。護士在對病人的護理過程中,除了掌握上述共同特徵外,還應掌握每個病人不同的個性心理特徵,以便有的放矢、卓有成效地實施心理護理。

嚴格質控,保證整體護理質量。開展以病人為中心的整體護理,護士長進行嚴格質控。護士長每日堅持參加責任護士的護理查房,運用護理程序指導護理工作;堅持對在架病歷及出院病歷進行質量控制,及時修正護理診斷;嚴格督促檢查各項護理管理制度的落實。由護士長及責任小組長組成的科內質控小組,按照質量控制標準進行日查、周查、月查,對每個住院病人進行滿意度調查,發現缺陷及時反饋,並提出有效的整改措施,保證整體護理工作順利開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