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農村實習報告

來源:文萃谷 5.79K

在當下社會,報告的適用範圍越來越廣泛,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邏輯的合理性。那麼,報告到底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寒假農村實習報告,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寒假農村實習報告

寒假農村實習報告1

“叮咚,叮咚……”老牛脖子裏的鐘聲,日復一日地在那遙遠的山村裏響着,好像是期待着,期待着有一個人能夠聽懂它滄桑歲月裏的訴説。也許,這樣的訴説,是一段故事,也是一種傳説——

旱煙袋裏冒起的縷縷青煙,在那山谷裏結成了煙霧,把整個山村裝扮得猶如蓬萊仙境,寧靜,清幽,飄渺,脱俗。老農額頭上橫流的汗水,澆灌着那板結的紅土地,渴望着秋後的好收成。在山路上佝僂着的身軀,邁着蹣跚的腳步,找尋着明天的生計。扁擔兩頭的水桶中,流淌着清冽的山泉,灌溉着山村裏的清貧與渴望。

這樣的故事裏,沒有讓人過目不忘的主人公,卻有一個讓大家無法忘懷的主題:貧窮壓彎了山村的脊樑,山村卻用彎下的脊樑擔起了歲月。沒有人為他們寫歷史,但他們的故事卻在時光裏流傳,牛郎織女,李娃傳,沉香救母,姜太公封神等被繁華拋棄的傳説,卻在那沒有文化的人羣裏口耳相傳。就在這赤裸裸的貧窮背後,卻有着赤裸裸的赤誠。在那沒有車水馬龍的擁擠,沒有琳琅滿目的商品的地方,一直都被繁華以往的角落,卻有着人性裏所有的真善美,知足,感恩,互助,樂觀,吃苦耐勞……

一、寒假“三進三同”社會實踐綜述

此次寒假,我來到雲南省宣威市海岱鎮德來村委會,深入農村,開展了我的個人社會實踐活動。此次社會實踐,從一月十三號開始,持續到二月十號,歷時將近一個月。在實踐過程中,我深入農户,與他們同吃同住同勞動,體驗了農民的多種勞動,參與了山村修公路的施工,農民殺年豬慶豐收,為死者立碑紀念,過年給祖先拜年,到山林砍柴等勞動。此外,還走訪了當地的部分留守兒童。從多個角度理解了農民的生活情況,鍛鍊了我吃苦耐勞的品質,堅定了我到邊疆從教的信念。

二、實踐過程概要

(一)公路何時到我家

在我開展社會實踐的地方,有個村子,叫半坡村。村子坐落在半山腰,裏原來修通的公路大概十公里左右,村子前青竹含脆,村後蒼松迎客,可謂是山清水秀,風光秀麗。但是,自從光緒年間開始有人煙以來,那個山村裏從來沒有開進過一輛汽車,或許連摩托進村都可能是奢望。在那裏的人,祖祖輩輩靠着人背馬馱搬運東西已經經歷了上百年。到現在,趕上了國家的好政策,要在農村實現電通,水通,路通的三通政策,那裏的村民才開始想,是不是村裏也該修條公路呢?於是在零七年過年的時候,幾個老百姓一商量,説要自力更生,自己給自己修條公路。於是那一年的春天,村裏的所有人,上到八十老嫗,下到六歲童子,還有些拖兒帶女,修起了公路。大概修了半個月,施工遇到難題了,因為修路得佔別人土地,而那些土地卻是別村人的。他們一無錢財買地,而無政府批文修路,因此,修路的美好願望擱淺,只把靠近自己村子一小段修得像馬路。但是由於沒有相應的技術設施,一切都只靠人力,所以那路冶金只是有點馬路的樣子。雖然遇到這樣的困難,村裏人並沒有氣餒,他們沒有放棄要修一條路的願望。於是在這幾年間,每年過年前後,他們都會聚到一起去修路,一年修一段,買一塊地就休一塊地的面積。雖然那樣的弄了好幾年,但是所修開的還不佔總路程的三分之一,由於沒有技術設備,寬度,坡度等都有着很大的問題。

到了今年一月,村裏面一個在外賺了錢的小老闆,着急所有村民,有商量起了修路。他出資四十萬,並租來挖掘機,説要修開那條路,頓時,村子裏的村民樂開了花。就這樣,在一月份就把基本路線挖了個大概。在他們修路的期間,我也參與了他們的施工。在施工的過程中,總會有別村的人前來阻攔,甚至有時一塊土地就要收幾回錢,這讓半坡村的村民很無奈,因為他們並無政府文件,也無權徵用別人土地。更有甚者,有些有親戚在政府部門工 作的人,仗着自己官家親戚的威風,橫加阻攔。在這種種阻力之下,使得那條路通是通了,卻也只是在原有人背馬馱的路線上加寬鋪平而已,對於行車還是極度困難,除了前後加力的轎車,就沒有別的'車可以行駛。村裏人無奈, 只得去找相關的政府部門,但是當地的村委會出面調停,卻也忌憚着更大的官威,很多時候出面調停也是不了了之,最後也只是半坡村的人妥協。到二月十號為止,那條挖掘機挖開的土路上,除了挖掘機,只行駛過一輛轎車和一輛摩托車,當地政府的車從來沒有上去過。在我離開村子的時候,村民們還正在多方努力,他們始終沒有放棄要修一條讓他們滿意的公路。

通過參與這次的修路施工,我真正體會到了底層人民的辛勞和艱辛,有時連自力更生都會受到阻礙,真會讓人哭笑不得。也知道了一條中央政策要推行到地方,真的很難。越是在基層,官員幹部的作用卻越難以顯現,這真的是一種很奇怪的現象。為什麼做正義之事,卻還要害怕別人的官威,為什麼那些別村的人就不會想想幫助一下別人,硬是不讓別人成功呢?這許許多多的疑問,就是我透過實踐所看到的。希望這樣的問題不用要持續太久。

(二)豐年留客足雞豚

1月23日,白雪皚皚,北風呼嘯,道路上都結了冰。我應邀來到農民浦恩燦家,和他家一起宰殺年豬。在當地,每年每家都會殺一頭或兩頭年豬,一是歡慶豐收,而也為了來年的油肉做儲備。

當天早上八點左右,我來到他家,一開門,一股暖流迎面撲來,讓人很是舒服。定睛一看,發現他家已經賓客滿座了。原來他們都是他家請來幫忙殺豬的農民伯伯們。他們一個個抽着旱煙,喝着白酒,談論着殺豬的相關事情,還有一年所遇到的一些新鮮事情,笑聲混着酒香和煙味,飄出很遠。到了9點左右,大夥吃完早飯,就開始到圈裏去拉豬了。拉出來一看,哇,龐然大物啊,五六個壯漢才把它挪到指定的位置,將其抬上案板宰殺。宰殺之後,將其推入事先燒好的開水裏燙過之後,那燒水的鍋足有兩米的直徑,但是卻還是容不下那一頭豬,還得分幾次進入才可能燙好。水燙過之後,大家七手八腳的或刀刮或手拔,將燙過的地方的豬毛全部除去。把毛褪乾淨之後,再次將豬抬上案板,你拉我扯的,有的操刀,有的扶着,將其解剖開來。在當地,一個豬會被肢解為一個頭,一個項圈,四肢火腿,兩塊正菜(正菜就是肋骨所處的位置,連皮帶骨的砍下來就好了),一條尾巴,兩條軟肋,還有就是心肝肚雜之類,前後估計會歷時兩個小時左右。把所有的肉肢解,再把腸肚裏面的糞便放出,將腸肚全部洗淨之後,家裏面的午飯也準備好了,早上的活也告一段落,大家就都洗了手吃飯。

寒假農村實習報告2

目的:體察民情,瞭解國情,增長才幹

形式:深入農村,與村民攀談,搞調查

時間:20xx年2月x日—2月x日

地點:xx省xx市xx鎮xx村

組織者:xx省xx實驗中學

調查數據

概況:

xx村共有230户約800口人,住房佔地約200畝,耕地1550畝。本村固定資產120萬,去年總產值為12210000元,人均毛收入為3800元。

(一)經濟收入狀況

經濟收入以經濟作物為主,輔以副業如養雞,養老鼠。經濟作物收入佔經濟總收入80%。經濟作物包括蘋果、蔬菜、黃煙、花生、柿子和制種。自199年以來有果園200畝、蔬菜100畝、黃煙500畝,現在黃煙已發展到800畝。1990年進行村莊規劃後,1992年在房前屋後種上了5000棵柿子樹,現在每棵樹能收入兩百元以上,近年又種上了1000棵柿子樹,估計明年能大量掛果。制種業是新興產業,包括西瓜、西葫蘆、西紅柿、辣椒四個品種,種植面積在200畝左右每畝毛收入一萬元左右。

(二)受教育狀況

村民中有30%受過初等教育、3%受到過高等教育。現在村裏只有三個高中生。如今兒童的上學年齡限制到8歲,但有50%的孩子九歲才開始上學。

(三)生活狀況

據調查村民的糧食、蔬菜都自給,只買一些油鹽、肉製品,因此大部分家庭每月生活費在200元以下。

二下鄉感悟

(一)我看農村教育

人們在形容農村的教育狀況時總是用"適齡兒童入學率低"、"失學率高"、"教育狀況落後"等短語一言概之。這就模糊了教育落後的根本原因,甚至誤導讀者進入"邊遠地區人們不重視教育"這一誤區。

經過這一段時間與鄉親們的接觸,我深深地感到:農村對教育的重視程度比起城市有過之而無不及,甚至越是貧窮地區的人們對教育的渴望越強烈。教育滯後的根源不在於觀念的落後而在於經濟的落後。

讓我們來看一組調查結果,在我們調查的家庭中有80%的家庭的三分之二家庭收入用於孩子的教育,絕大部分的家長非常希望孩子能上到大學。我依然清楚地記得鄉親們樸實的話語,搞調查時,當問及孩子們的學習情況時,他們總説:我的孩子能像你們一樣就好了。其實我們這麼辛苦,啥也不圖,就希望他們多學點東西,找一條好的出路。還記得有個老漢對我們説:俺孩子能上到哪,我供到哪,就算砸鍋賣鐵也得上。

由此,我們轉過頭來想一想,一個地區是否重視教育能單憑入學率或人口文化水平來衡量嗎?答案是否定的。對於農村來説,判斷人們重視教育程度的標準應是他們用於教育的開支所佔家庭收入的比重。雖然農村地區經濟落後,但也正因為落後,他們比城裏人更渴望受到教育、更渴望"個個都能考上大學"!當你看到xx村的鄉親省吃儉用供孩子們上學的時候;當你聽到老漢説"砸鍋賣鐵也得上"的時候,你還會説他們不重視教育、還在扳着指頭數有幾個失學兒童嗎?!那麼,盲目地給老少邊窮地區扣上"不重視教育"、"教育意識薄"之類的帽子是不是過於武斷、是否含有某些歧視成份呢?

教育,是個沉重的話題。但只有正視教育,而非遮蓋問題,才能抓住教育發展的癥結所在。改革開放以來,農村經濟雖然飛速發展,但離發達地區還有很大一段距離,而且經濟發展阻礙了教育發展速度,而教育又反作用於經濟,但最終還得抓住"教育是基礎,經濟是關鍵"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教育中存在的問題。為此我們又該做些什麼呢?

(二)我為鄉親獻計策

從準備下鄉到下鄉結束,我的心情經歷過一次次的萬千感慨、一遍遍的心潮澎湃。在與鄉親們從接觸到磨合再到打成一片,鄉親們對我們關懷備至,待我們如親生兒女,我們體會到鄉親們淳樸的情懷,也感受到了農村對知識的渴求,對富裕的渴望。面對這份深重的情誼,我們都想盡自己的最大努力為xx村的父老鄉親們做出貢獻。然而現今我們只能在宣傳xx村成功的經驗的同時,提一些不夠成熟的建議。

寒假農村實習報告3

帶着一顆激動的心,帶着包裏存放的十份中國一拖農村農業機械調查表我回到了自己的家鄉——xx省x縣xx鎮xx。像這樣給一個公司作調查,作這樣一個調查,我還是頭一次呢。有着0%的經驗,帶着100%的信心我開始了我的暑期調查活動。

其實回鄉作調查在我回鄉之前就已經在自己的日記本上排上了日程,我早已經把它當作了自己的一份工作,一個必須要完成的任務。回去的當天已經是下午四點多了,乘了十多個小時的火車,我早已累得爬不動了,只想找個地方好好休息。但想想畢竟自己還有任務沒有完成呢,還是趁早為好,吃過晚飯我便來到了幾個小國小同學的家裏,找到幾個現在也在上大學的學生,想讓他們和我一同做好這份調查。他們是我最好的朋友,當然義不容辭地答應了這門差事了。我們覺得在自己本村開始為中心再到周圍幾個村裏去調查,有必要的話我們還會去別的鄉鎮裏去,因為他們也分別給自己安排了各自的任務。

  一、農民的生活如今已是芝麻開花——節節高!

(一)農村的交通大為改觀

我們調研的第一個村子是xx省xx市費縣xx鎮xx村。雖然説的只是這一個村子,但從市裏回來的路上我們已經已經看到了,現在的農村已經實現了村村通公路的目標。那些原本比較偏遠的山村,一改過去那種天氣變化,道路變化,交通中斷的狀況,現在條條水泥路修進了村子裏,家民再也不用擔心天氣給他們的交通帶來的不便了。

(二)農民的觀念提高了

現在的農村已經免農業税幾年了,農民對國家的政策的認識水平也提高了,每日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的新聞也是他們必看的。農民感激政府對農民的照顧,對這幾年興起的“新農村建設”更是喜上眉梢。農民一改往日那種只靠種田,秋天賣糧食來獲取收入的方式。他們開始尋找自己的致富項目。村裏的果園、大棚、養殖場像雨後春筍一般到處興辦。

(三)生活水平達了小康

全村彩電的普及率幾乎達到了100%,包括年齡已高的老人,我奶奶今天已經是70多歲的高齡,而他們家今年把自己原有的黑白電視機封存起來,購置了一台彩電。今天村裏還要實現家家連有線的目標!這樣更放便了農村及時瞭解國家的最新方針政策。

通信發展也是更趕得上了速……固定電話已經是每家一部,手機普及也已過半,年輕人差不多人人一部了,好多家庭也已經購置了電腦,每晚回家的時候也會上網衝浪,那種感覺實在是好……

  二、農村也有自己的不足

(一)計劃生育做的不夠到位

(二)農業機械化程度還太低

因為我所處的村子位於山區,山路曲折,田地也多在山坡上,而非在平原地區,每户的每一塊土地也是比較狹長的,很不適合使用農業機械。所以到目前山上的田地還保持着最原始的耕作方式。

(三)村幹部隊伍狀況令人擔憂

  三、通過調查,我也頗受啟發,我覺得發展農村要對症下藥

(一)加強農村領導隊伍建設是新農村建設的重中之重

1、國家的政策再好如果不執行那也只是一紙空文!而一批有素質,有文化,有道德的農村領導幹部則是國家政策順利執行的有力保證。

2、一個好的農村幹部會時刻想着怎樣為百姓辦事,怎麼才能讓村裏上過上好日子,怎麼才能讓本村的經濟有所發展!他也會利用各種信息途徑為村裏人尋找致富的項目,而這一點是我們所調查的村子裏的幹部做不到的,受各方面因素限制我們也不可能對國內所有村子進行調查,若大農村,我們只見一斑了吧!

(二)加強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

在農村曾經流傳着這樣一句話“要致富先修路,少生孩子多重樹”,現在路修好了,而孩子去還是生得那麼多,怎麼致富?這使得本來收入就欠佳的農民負擔更回重了,雖然農村的生活水平還不是很高,但生活費用的支出去不見得少,意外的病災都是有可能發生的,一旦發生了,又有多少家庭困苦不堪呢?

拿種瓜來講吧,一顆瓜上苦只結一個果子,這個果子往往會又大又飽滿,而一顆瓜上苦結兩個果子則往往不會結得太大,而結三個四個五個則往往根本就長不成果子,因為根吸收養分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我認識加強實行計劃生育就是"強制"農民走致富的道路!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