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廢處理公司實習報告

來源:文萃谷 3.11W

固體廢物處理處置實習

固廢處理公司實習報告

一、實習目的

1、通過參觀沙子口污水處理廠瞭解污泥的處理方式和堆肥工藝的流程及其相應的設施。

2、通過參觀小澗西垃圾綜合處理場瞭解垃圾處理的工藝流程,滲濾液處理工藝,及沼氣發電的能源再利用技術。

3、通過實習,開拓我們的視野,培養學習興趣,增強專業意識,鞏固和理解專業課程。並通過不斷的實踐來磨練自己,使得所學到的專業知識可以融會貫通,懂得學以致用。

二、實習時間

2015年10月25日至2015年10月27日

三、實習地點

1、青島市沙子口污水處理廠

青島市嶗山區沙子口污水處理廠是由嶗山區政府授權青島海林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建設的城鎮污水處理廠,一期佔地41.7 畝,設計進水量為2.0 萬噸/天;二期工程佔地32.85 畝,增加處理能力 3.0 萬噸/天。沙子口污水處理廠目前排放污水總量可達到 320 萬噸/ 年,工業廢水約佔總排量的65%以上,生活污水及公建污水排放量約佔排放量的35%。主要污染物為COD、BOD、SS、N、P 等,屬於有機好氧型污染。 沙子口污水處理場投入運行徹底根治了該區域日趨增大的工業和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海灣造成的水資源污染,併為改善沙子口地區的生態環境,保證本地區經濟的可持續性、健康發展,提供了完善的基礎設施配套服務。此廠採用電腦化的全自動工作程序,所有監測數據實時更新,簡便快捷。

2、青島市小澗西垃圾綜合處理場

青島市小澗西垃圾填埋場2002年5月啟用,平均填埋高度約16m,局部填埋高度19m,現已填埋垃圾總量達430多萬噸。局部封場後可減少雨水的入滲量和氣體的無序排放,從而達到減少滲瀝液產生量和有利於填埋氣收集利用的目的,併為終場覆蓋後的綠化及生態恢復提供基矗四、實習內容

1、準備工作

10月25日,由老師帶領大家進行實習動員,簡單介紹實習地點的情況和實習過程中着重強調的工藝流程,做好理論知識的儲備。我們提前翻閲有關污泥處理和堆肥工藝的流程,瞭解固體廢棄物填埋的相關流程和設備,並貫穿沼氣發酵的基本知識,形成一個基本完整的理論知識體系。

2、參觀學習污泥堆肥的工藝流程

我們首先到達了沙子口污水處理廠,在工程師的帶領講解下參觀污水處理流程,其工藝原理如下:

化學需氧量的去除:以有機污染物為養分,通過 UCT 池曝氣系統培養活性污泥達到化學需氧量的去除;

氨氮的去除:在 UCT 池缺氧部分,以進水中的有機污染物為碳源,利用混合液迴流帶入的硝酸鹽進行反硝化脱氮;

總磷的去處:原污水和含磷迴流污泥進入 UCT 池陽陽部分進行磷的釋放和吸收低分子量有機物;最後從缺氧池進入曝氣部分,進行硝化反應和磷的過量吸收;最後在沉澱池中進行泥水分離,富磷污泥通過排剩餘污泥把磷排除處理系統,達到除磷的目的。

在工程師的講解下我們進車間按流程觀看了污泥從流出經過有機廢物,混合,好氧生物發酵,混合,造粒,乾燥,裝袋到複肥的過程,本場處理污水的污泥,經脱水後,進行堆肥,熟化後銷售給當地用户污泥堆肥可以有效消化處理廠的污泥,減小污水處理成本,提高了廢物的有效利用率。一般都是使用城市垃圾、木屑、樹皮、稻殼,在這裏我們看到的是大量的花生殼進行混合堆肥。堆肥處理時主要影響因素有:原含水率、有機質含量、碳氮比、和孔隙率等。通過堆肥過程的生化反應,使污泥達到穩定穩定化和無害化。

臨走前,工程師還送給我們一些肥料以便我們回學校研究,回來後經過高温光照,發出了強烈的刺鼻的氨水味,我就想到是不是有氨氣的釋放,這樣不就會導致了氮的流失,經過查閲資料得之,在污泥堆肥過程中均有不同程度氮素損失,不同的物料配比對不同形態氮素的轉變規律影響不明顯,但會對氮素損失造成影響,C/N比低的配比氮素損失較大。氮損失的重要途徑是NH3揮發,NH3產生和揮發損失的高峯期是在升温期和高温期,説明堆肥前期是控制氮素損失的關鍵時期。NH3揮發量受水溶態NH4+-N含量、pH值、温度等條件影響。適當降低堆料温度、添加酸性物質以降低pH值等措施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氮素損失。

3、參觀學習固體廢物綜合處理的工藝流程

固體廢物處理技術涉及多種學科,主要處理技術有如下幾方面:

固體廢物的預處理。在對固體廢物進行綜合利用和最終處理之前,往往需要實行預處理,以便於進行下一步處理。預處理主要包括固體廢物的破碎、篩分、粉磨、壓縮等工序。

物理法處理固體廢物。利用固體廢物的物理和物理化學性質,從中分選或分離有用或有害物質。根據固體廢物的特性可分別採用重力分癬磁力分癬電力分癬光電分癬彈道分癬摩擦分選和浮選等分選方法。

化學法處理固體廢物。通過固體廢物發生化學轉換回收有用物質和能源。煅燒、焙燒、燒結、溶劑浸出、熱分解、焚燒、電力輻射都屬於化學處理方法。

生物法處理固體廢物。利用微生物的作用處理固體廢物。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微生物的生物化學作用,將複雜有機物分解為簡單物質,將有毒物質轉化為無毒物質。沼氣發酵和堆肥即屬於生物處理法。

固體廢物的最終處理。沒有利用價值的有害固體廢物需進行最終處理。最終處理的方法有焚化法、填埋法、海洋投棄法等。固體廢物在填埋和投棄海洋之前尚需進行無害化處理。 來到小澗西垃圾綜合處理場,我們首先參觀了垃圾填埋場,也是固體廢物的最終處理環節,在這裏我們看到了大面積的填埋場,通過工程師介紹,我們得知填埋區佔地方400多畝,每天填埋量可達3200噸,遠遠超出了預算,針對處理垃圾量增大的實際情況, 填埋場欲擴大處理規模, 新建二期工程, 引進垃圾焚燒工藝, 這將大大減少垃圾填埋量, 從而減少該場滲濾液的產生量。二期工程擬新增一套滲濾液處理系統, 可大幅度增加滲濾液處理能力。二期工程建成後, 將妥善解決實際垃圾量過大,滲濾液量超出處理能力等現實問題。

通過參觀我們可以看到局部封場工程的設計,局部封場工程由封場覆蓋系統、滲瀝液導排系統、填埋氣導排系統、雨水導排系統和生態恢復系統等組成。原來垃圾產生的氣體由混凝土材料,長3米,直徑約為0.2m的導氣管導出直接排放,管外用碎石籠包裹以防止導氣管被垃圾堵塞。這些氣體中含有大量的甲烷,硫化氫等可燃氣體,當空氣中濃度達到某一濃度是將對居民造成嚴重的威脅。但是廠區已經準備改進建設一個沼氣發電站,將淨化處理後的垃圾氣作為二次資源被利用。這一計劃將處理結果優化了一個層次。當問到那些刺鼻的氣味時,工程師告訴我們那確實會有農藥的氣味 因為為防止填埋過程蚊蠅孽生,每日垃圾壓實後及時覆土,並定期進行撒藥以保持較乾淨的工作環境。另根據情況,有時需要對垃圾進行破碎和噴灑藥液。

我們離開垃圾填埋場來到了東側的生化處理廠參觀了滲濾液處理車間。生化處理場以生活垃圾為原料,設計處理能力為300t/d,產成品堆肥70t/d。滲濾液處理工藝為膜生化反應器+納濾。膜生化反應器(MBR),是生物處理與膜技術相結合的一種工藝,MBR用膜分離技術代替了傳統的泥水分離技術,提高了生化反應器中的污泥濃度,使生化處理效率更高,抗衝擊負荷能力更強,系統佔地面積也遠小於傳統工藝。通過生化處理去除了大部分的有機物和氨氮,生化處理後的水經超濾(UF)截留水中微生物和高分子物質,並使其返回的生化系統清夜進入納濾系統。進一步去除水中難生物降解的與不可生物降解的物質,最終出水達到污水綜合排放二級標準。日處理量為200m3 ,進水水質:CODcr=40000mg/L, BOD5=20000mg/L, NH4+-N=2000mg/L , 出水水質:CODcr<150mg/L, BOD5<30mg/L, NH4+<25mg/L 。

由於時間關係接下來我們去參觀了整體生化處理的流程模型,首先,我們參觀了填埋場主體部位構造示意圖,清晰地看到填埋場設計流程,包括襯墊系統,滲濾液收集系統,地表水導排系統,氣體倒排系統。現在用的覆蓋層是HDPE膜。覆蓋方法是混合法。覆蓋到一定層數高度後就用乙烯膜覆蓋,防止雨水進入和氣味的揮發。最後是噴灑殺蟲劑。填埋主體分四層,當填埋完全後,垃圾最後要堆成錐形,外面種草皮,海拔大約在40米左右,最終填埋場會改建成一個生態公園,氣體還可以再利用,沼氣發電,固體廢棄物的堆肥等。這一設計正符合了無害化,資源化的口號。

五、實習小結和感想

通過這次專業課的實習,增加了我對環工專業的喜愛,雖然工作環境有些差,但通過對具體技術實踐環節的學習瞭解,我覺得我們這一行業發展前景還是很大的。在這短暫的實習過程中,我收穫了許多。知識是需要經過實踐檢驗的。如果你整日守在閉塞的環境中,你就不會感覺到自己的無知;你也許會滿足於自己的所學,而並不知道當你跳出這狹小的.圈子時,自己所掌握得都很蒼白無力。初看整套工藝,原理似乎很簡單,而真正面對的時候,不妨多問自己幾個為什麼,這時你就會發現自己的知識體系不夠系統,知識基礎不夠紮實。這給我的教訓是學知識一定要融會貫通,達到知識體系系統化。同時要提高實踐能力,加強專業技能。在實習過程中,我會發現自己每次都會有陌生感,觀察不夠仔細,容易浮於表面。 實踐是一塊試金石,它能檢驗我們各方面的素質,包括學習、生活、心理、身體、思想。

在這次實習中我對環境工程已經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環境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基本前提,而人類的生產生活活動對環境造成的影響是無所不在也是舉足輕重的,所以身為一個地球人,我們應該儘自己所能來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保護環境也就是保護了人類自己,要做一名合格的環境工程師更要認識到環境的重要性,要意識到自己肩上的責任是多麼重大,我們有必要認真學習專業知識並掌握好所學的專業知識,並通過不斷的實踐來磨練自己,使得所學到的專業知識可以融會貫通,懂得學以致用,讓自己真正成為一名合格的環境工作者、一名合格的環境工程師

另外,實際的生產工作是不同於課本知識的,不能死用課堂知識,一些技術的使用,工藝的設計要根據實際的情況進行改造,這需要的不僅僅是堅強的理論知識體系做後盾,更得有豐富的實踐經驗,這就要求我們抓住儘可能多的機會到這些地方實踐學習。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