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認知實習心得

來源:文萃谷 3.26K

實習,是一種期待,是對自己成長的期待,是對自己角色開始轉換的期待,更是對自己夢想的期待。下面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植物認知實習心得,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植物認知實習心得

  植物認知實習心得篇一

通過本學期的花卉學學習,讓我受益非淺,在豐富自己知識的同時,也學會了一些簡單的花卉鑑賞方法,並通過實驗和實習對花卉的培育和管理有了實際的經驗體會.本學期的學習即將結束,在此我結合自己的所學向老師作本學期的學結報告.

一、我對花卉學的認識

我和大多數同學一樣,是第一次接觸花卉學這門課程,雖然花卉兩個字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聽到,但是具體歸結為一個概念性的名詞時,我們都一無所知.

在我看來花卉就是以植物為載體的藝術美學體現.而花卉學則是研究如何把這藝術品做到最美的一門學科.可能這樣説比較籠統,但我覺得這就是我的理解,而且我這樣理解之後,對我學習花卉學有了一定的幫助.

二、我學習花卉學的方法

起初學習花卉學只感到新奇,由於從沒有接觸過這個學科,一切都很陌生.沒有自己的系統的學習方法和計劃,只是跟着老師走,上課抄筆記,課後看筆記,這樣學着學着就覺得越來越空洞,很多東西無法理解,比如在學習花卉學的分類這個知識點的時候,因為缺少花卉實例,很難理解一些分類的理由,如按光照強度要求分類或按土壤酸性的適應性分類,雖然在理論知識上能夠理解,但不同的條件下生長出的植物有什麼樣的差異,沒有一個直觀的理解,這樣認識起來很不牢固,也很空洞.

後來和老師第一次實習之後,才知道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的道理.實踐不但能檢驗所學知識的可靠性,也能增加對課本知識的理解.菊花展的實習讓我知道:同樣的花種,因為培育的方法不同,給人的視覺印象截然不同.婀娜多姿,萬紫千紅的美麗花卉後面是科學的培育和管理方法.

發現了實踐的重要性,我卻又遇到了一個問題:對一些知識的認識很模糊,總是有種似是而非的感覺.開始不知道是為什麼,後來和同學們做了一些討論和對比,發現是因為花卉學的一些相關學科我沒有掌握好,比如土壤學,氣象學,植物學,植物生理學.

所以學習花卉學必須要注意理論學習與實驗實習結合,對花卉學有關的學科都要有一定的瞭解,把花卉學當作一門應用型的科學來對待.

三、在花卉學學習中我學到的專業知識

我們本學期對花卉學的學習可以總結為七個大部分:

1、花卉學的理解和花卉產業的意義

花卉學是以花卉植物為研究對象,主要研究花卉的分類,植物學性,生態學特徵,生長髮育規律,生長髮育與環境條件的關係,繁殖方法,栽培管理技術,栽培設施及病蟲害防治,花卉的裝飾與應用,市場營銷等方面的基礎理論及操作的一門學科.

花卉產業發展到今天,使花卉的栽培意義更加重大,不僅美化了生活環境,改善了生態環境,豐富了了社會社會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生活,還促進了社會主義經濟建設.

2、花卉的分類

花卉的分類有利於鑑別和培育管理,但是花卉的分類需要我們對花卉學相關的學科有一定的瞭解,如園林美學,土壤學,植物學等.目前花卉的分類依據大體上有四種:

(1)按生活類型 (2)按觀賞應用特點 (3)按花卉的生態習性 (4)按花卉的原產地氣候特徵

3、環境條件對花卉生長髮育的影響

花卉栽培成功與否主要起決於花卉對環境條件的要求和適應性以及人們對環境條件的控制,影響花卉生長髮育的環境條件主要有:温度,光照,水分,土壤,營養元素,空氣.

4、花卉設施

為了滿足花卉的生長髮育要求,花卉設施必須能提供給花卉適宜的環境條件,現在的花卉設施主要有:(1)温室 (2)塑料大棚 (3)蔭棚 (4)其他設施,如加温、降温、通風、灌水等設施.

5、花卉的繁殖

花卉的繁殖分為有性繁殖,無性繁殖和組織營養三種

6、花卉的栽培管理

花卉的生產必須要有細心的栽培和精心的管理才能產出品質優,價格好的優良花卉,簡單的花卉栽培管理方法有:(1)露地花卉的栽培管理 (2)温室花卉的栽培管理 (3)促成和抑制栽培 (4)盆栽花卉的栽培

7、花卉的應用

在我們的周圍,隨處可見花卉的蹤影,花卉在我們的生活中的應用是極其廣泛的,在園林中創造出花團簇擁,荷相佛水,空氣清新的景觀與環境,大街,小巷,公園的花壇.精緻的花籃,佩花等都是花卉的應用.插花也是花卉的一個重要應用.

四、在花卉學的學習中我學到的其他東西

首先,我學到了一種對花卉的專業觀賞方法.在學習花卉學之前,對花卉的觀賞就是簡單的對花花草草的欣賞,大多停留於花卉的形態,偶爾會有一些對花卉與環境結合的意境的體會,都不夠專業.

學習花卉學之後,多了很多觀賞花卉的方法,不再只停留於外型的欣賞,還能通過對外型的觀察瞭解到培育花卉的方法,會注意到植物色彩與土壤顏色的搭配問題,也會注意植物形態與花盆或其他花卉裝飾容器的配合是否和諧.這些在我學習花卉學之前都是不曾有過的.

其次,我學會了一些鑑別花卉的方法,也認識了許多以前不認識的花.這應該得益於我們的多次實習.同樣是蘭花,卻因為生長環境的不同分成很多種,而每一種與其他種的差別非常小,沒有專業的認識,是無法科學鑑別的.

最後,我還學到了培育和管理花卉的一些基本知識.花卉的培育不只是簡單的澆水和除草,還需要專業的觀測和科學的管理,這樣才能培育出理想的花卉.

五、我的心得體會

我從一開始就沒有把花卉學當做是一門專業科學來學,我認為它是我的一個愛好,一個興趣.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花卉本身就應該是人們的精神生活世界裏不可缺少的東西,而且對花卉的愛好是一種比較高雅的情趣.我不知道以後的工作學習中花卉學的知識會用到多少,但是我知道我以後的生活中是離不開的.花卉可以調節人的情緒,可以美化居所,營造健康的生活環境,可以陶冶情操,修身養性.

就從我這樣的理解中,我認為花卉的市場前景也是非常樂觀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就會讓人們更多的去追求精神生活,隨着生態建設的發展花卉學在未來一定會被人們更為重視.

花卉學的學習雖然已經結束,可我的興趣與愛好還會繼續,我們學到的只是一個簡單的方法,以後的知識還需要我們繼續去研究與探索,不論將它用於學習還是工作或者生活.

六、我對老師的`建議

通過一學期的學習,我知道我對老師的教學工作不是太配合,有好幾次實習我沒有參加,但是這不代表我不喜歡這門課也不代表我對老師不滿.我對老師的細心教學是非常滿意的,只是可能由於我個人喜好問題,我偏重於對花卉的欣賞上,不太喜歡研究花卉的栽培問題.我建議老師在教學中多給我們一些審美上的啟示,我想這對於我們大學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還有就是在室內花卉的裝飾上我很感興趣,而且覺得非常實用,可惜沒有太多的學習.

最後我對老師表示感謝,花卉學這門課是值得我們學的!

  植物認知實習心得篇二

為期一週的實習已然落下了帷幕,我依然回味其間點滴,現在有時閉上眼睛,一幕幕在腦海裏就像過電影似的,很有趣兒。

起初對實習沒抱有太大的熱情,因為去外面實習必然要乘車,而我暈車,是特暈的那種,見到車就想吐。第一天清早乘車去鷲峯,車子走得可真慢呀,尤其是在盤山公路上蜿蜒蛇形時,我感覺我的胃都要出來了,我真的想跳車啦。

但是下車稍作休整之後,我頓時被鷲峯迷人的景色深深地吸引住了。平緩的山坡處處散發着綠的生機,迷人的花香沁人心脾,我還沒來得及駐足欣賞,老師就帶着大隊人馬浩浩湯湯席捲過來了。我這才意識到此次實習不是出來遊山玩水的,於是只能打起精神,掏出紙筆,追隨人流而去。山上的植物可真多呀,我一生也沒見過這麼多植物,更何況需要一一辨認。但是環顧四周,一個個同學如狼似虎,見到植物就挖,發現新的植株就搶,這場面近乎瘋狂,我也等不及啦,拿起剪刀加入到第一波掃蕩隊伍中,所過之處,植株欲哭無淚呀,高大的喬木尚能自保,矮小伏地的要麼被搜挖枯竭,要麼慘遭踐踏蹂躪,畢竟兩個班五六十人呢,其破壞力真的不容小覷呀。老師寓教於樂,同學們對這也樂此不疲。整個過程中,我基本做到了認真聽從老師指導,細心辨認植物、採集標本,留心做記錄,生怕記漏、記錯任何一個種名兒,遇到特別的植株與同學相互討論,解決不了的問題及時請教老師。利用午飯間隙,將採集好的植物壓成標本,並記好實習日記。第一天收穫頗豐,我認識了116種植物,瞭解了部分植物的用途,譬如脣形科的益母草、北京黃芪,景天科的景天三七具有藥用價值,而殼鬥科的栓皮櫟樹幹竟可以做暖壺塞子,最為有趣的是木蘭科的鵝掌楸,也叫馬褂木,它的葉子可以用來寫情書,多麼浪漫呀。這次實習給我提供了一個近距離接觸大自然的機會,我通過對植物的辨認,瞭解植物的科屬特徵,進而加強鞏固了課本上的理論知識,我深切感受到了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其中滋味。第一天的實習是難忘的,用心學到的東西將使我終身受用。實習也對大家的體力與團隊協作力提出了一個很大的挑戰,如果第一天的實習用累來概括,那麼第二天的實習就應是疲憊了。第二天,目的地是北京植物園,本想樂遊園一番,無奈天公不作美,自清早至傍晚淅淅瀝瀝的雨沒有停歇,於是我們在雨中享受了這一場值得回味的特別實習。

雨中游北京植物園別有一番滋味,園子裏的花真多,好多都是我從未見過,也不知道名字的花.感謝老師告訴我一些美麗的花兒的名字。有的同學顯得格外興奮,頻頻按下相機的快門,一行人都停下腳步等他們,欣賞着他們搶鏡頭的如醉如痴的身姿。然而,植物園中奇花異草上百種之多,他們是無論如何也拍不完的。那雨也來湊熱鬧,鋪天蓋地,千絲萬縷地將植物園中風姿各異的樹木和奇花怪草籠罩起來,滿眼綠色一時間雖實猶幻,彷彿一位畫界高手正在一幅巨大的畫布前濃墨重筆地揮灑沿着細碎的沙土路慢慢前行,雨絲在傘面和樹葉上發出的沙沙聲,聽起來很愜意舒心,周圍很安靜,幾乎見不到遊人,路兩邊栽植着等待辨認的樹木,徜徉漫步間,轉過一個慢坡,突然傳來人語喧譁聲,舉目望去,竟是梁啟超的墓,我們一行人懷着肅穆的心情瞻仰拜謁了偉人,隨後繼續尋找植物。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紫薇樹,粗大幹枯的主幹頂端上,冒出蓬勃的翠色,抽出柔美的枝條,隨風擺動,舞動着滿樹的豔麗和芬芳,真有枯木逢春,梅開二度的感覺。雨中植物園,別樣的景緻,別樣的風情。

最後一天的野外實習是大覺寺,我們在這裏已經很難發現新的植株了,已然沒有的第一天的狂熱,卻也多了幾分嫻熟。信手拈來一段植株,我故作淡定的觀察它的莖、葉、花、果實,有時拿出相似的標本對比一下,撕下葉子聞一下,看它是否有乳汁,並猜測它屬於哪個科、哪個屬,將它的主要特徵反覆在腦海中檢索,恰好確認它的身份時心裏會驀地湧出一種成就感。大部分時光我們多聽多看多問,不斷重複舊的知識,也不停地接受新的知識,有時三兩個人聚在一起,邊看標本邊翻閲資料,遇到兩種極為相似的植物也會爭論得面紅耳赤,但樂在其中。獨立思考,團隊協作,好奇探索,吐故納新,這就是實習的樂趣吧。

在接下來兩天的植物鑑別考試中,樂趣仍然層出不窮,這是一場人與植物兩情相悦的走秀,但不在本文所涉之列,不可説不可説。

  植物認知實習心得篇三

1、實習目的與任務

1.1 瞭解黑石頂植被分佈情況和華南地區森林的基本結構,認識部分北迴歸線植物及其生境,充分理解植物的分佈與環境的相關性。

1.2 通過野外實習鞏固理論知識,在實踐中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1.3 激發學習生物科學、探究大自然的熱情,通過形式多樣的學習和老師同學之間的交流,提高對植物學的興趣。

2、實習步驟與內容

2.1黑石頂簡介

黑石頂自然保護區位於封開縣東南部七星鎮內,東經111°52’,北緯23°31’,北迴歸線穿越腹地。最高海拔927.0m,地形複雜,森林茂密。木蘭科、金縷梅科、殼鬥科、樟科、山茶科為5個典型科,在黑石頂分佈廣泛,這幾個科組成優勢羣落,在森林中形成高大喬木。

2.2 實習內容

7月5日 上午從珠海出發,下午到達黑石頂,晚上老師對本次實習的目的、內容和注意事項作了簡要的介紹。

7月6日 上午在xx老師和唐恬老師的帶領下沿公路認種並採集標本108種,下午和晚上進行復習。

7月7日 上午在老師的帶領下沿某一進山路線認種並採集標本114種,下午和晚上進行復習。

7月8日 上午在唐老師的帶領下沿另一進山路線認種並採集標本39種,同時採集壓制標本,下午和晚上進行復習。

7月9日 上午對這幾天的學習內容進行總結和複習,下午學習壓制標本的方法以及進行認種考試。

7月10日 白天攀登黑石頂,沿線觀察熱帶植物羣落的垂直分佈;晚上開總結大會。

7月11日 與第二批到達的同學完成交接,乘車返回珠海。

3、實習心得與體會

這次在黑石頂的實習使我獲益良多。最直接的學習成果就是對兩百多種植物的特徵以及所屬科、種的認識。像認識朋友一樣認識每一種植物,即使一個人走在山野裏也滿目都是老相識,這是多麼美妙的事情!到現在,我還記得有着蘋果香味的阿丁楓,有着漂亮的藍紫色果實的山菅蘭,有圓圓腺窩的黃樟,有風油精味道的光皮樺,長了“瘤”的福建蓮座蕨,葉子被揉了之後會有蠟痕的甜茶椆……以前還沒有認真地去觀察學習的時候,一棵樹就是一棵樹,所有的葉子長得都差不多,所有的樹皮都是一個樣。而在這次的觀察中,我發現每一株植物的葉子都長得那麼有性格,有些氣味特殊,有些葉脈奇特,有些形狀古怪,有些毛茸茸有些光溜溜……就連貌不驚人的樹皮也分長條形剝落還是片狀剝落等等。黑石頂之行教會我用一個全新的視角去觀察這個世界,發現生命的奇妙。我每每驚訝於植物的獨特形態和精巧構造而忘記了旅途的辛苦。之前老師跟我説過,這次實習更重要的是激發大家對學習生物科學的熱情。我想,兩年過後我會忘記那些植物的名字,但是永遠不會忘記的,是對於生命和自然的那種着迷。

在認種學習的過程中,我自己也總結了一些經驗教訓。

1、 觀察植物的順序與要點:在認種初期,我對於觀察和記憶植物的形態特徵總是不得要領。在請教過老師和同學之後我才知道,在觀察的時候我們首先要注意的是這株植物的整體形態:木本還是草本?直立還是攀緣?然後我們再從葉形、葉緣、葉脈、氣味、花和果實等細節特徵去觀察鑑別。

2、 理論聯繫實際:在複習的時候有時候因為標本殘缺等原因,我試圖根據參考書上的一些描述來記住這種植物,覺得這些特徵描述更準確更權威,最後卻發現那些描述不僅枯燥,在野外認種中還一點都不管用。而老師教給我們的識別方法又簡單又實用,只要掌握了,認種就會變得輕鬆很多。後來老師告訴我,書上介紹的特徵適用於在實驗室裏更為準確的分類鑑定工作,而野外認種的很多識別方法是分類工作者長期實踐總結而來的,在野外是最實用有效的。比如甜茶椆的葉子揉過之後會有蠟痕,沒有一本工具書上會教這種方法,但這卻是野外識別甜茶椆的重要途徑。所以,光記住書本上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按圖索驥是要不得的,要到實踐中去發現總結更為靈活有效的方法。

3、 先“科”後“種”:在認種學習的過程中,我往往是由形態特徵想到種名,然後再根據筆記想到它的科名。但是通過與身邊同學的對比,我發現自己陷入了一個誤區:我這樣只是記住了植物,而不是學習了植物。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先根據植物的形態特徵確定了所屬的科,然後再確定對應的種,因為一般來説我們所掌握的識別方法其實並不能一步步地把植物確定到種,但是通過對一些比較明顯的形態特徵的觀察我們可以確定它們屬於哪個科。後來老師的講解也證明了這一點。但由於我的理論課知識掌握得不夠好,就連科的特徵都沒有完全記住,所以雖然明知錯誤但還是不得不用這種死記硬背的方法記住植物——於是在後來的認種考試中我吃了很大的虧!我想,如果我一開始就是採用先“科”後“種”的方法學習,我的收穫一定會更多。

4、 比較學習、集體學習、反覆學習:雖然每種植物都有自己獨特的一面,但是對於我這種初學者來説還是會很容易就把兩種植物弄混。在這個時候,比較學習往往讓我事半功倍。仔細觀察植物,列出易混植物的異同點,通過比較和反覆記憶就可以準確地區別它們了。而讓我收穫最多的莫過於集體學習了——一羣人圍在一桌標本邊上,比賽着、互相幫助着、互相提醒着、笑着鬧着,硬是把一袋袋的標本消化了。尤其是在考試前的一晚,我們組的男生自發去採集新鮮標本回來供我們全組成員共同複習反覆記憶,那晚一起圍在飯堂門前的方桌前流水線式的複習不僅給我們整個小組帶來不錯的平均成績,還讓我們感到了集體的温暖。我覺得,集體學習氣氛比較輕鬆活躍,學習效率比較高,個人獨立思考的時間相對少了但是從他人身上獲得的東西多了。獨學無友則孤陋寡聞,集體學習在同學之間普遍缺少多人面對面交流的大學有着重要意義。當然了,對於認種來説無論什麼學習方式都離不開反覆學習,只有反覆地去看、去摸、去聞,不斷地消化記憶,才有可能讓數量如此龐大的種類爛熟於心。

在黑石頂實習期間,我獲得了很多與老師們交流的機會,從而從老師身上學到了很多東西。凡強老師是我最熟悉的老師,一直喜歡他的風趣和友善,也一直很佩服他的專業和認真。相信經過黑石頂實習的同學們都會驚歎:這人真神了!無論是經過百般蹂躪的葉子還是光禿禿的枝條,他都能迅速準確地告訴你這來自什麼植物。在黑石頂,凡老師是比百度更強大的搜索引擎,以致後來我們一旦有待定種類就會説:“拿去凡強一下!”我曾經多次請教他植物分類以及研究方面的一些問題,從中再次明白一份耕耘一分收穫的道理。他告訴我們,當年他還是研究生的時候是如何先從標本上認識植物,再到野外去觀察植物;他現在還常常自己背一些植物的特徵之類的,説即使現在他還沒有親眼見過某種植物,但是隻要對它有足夠的瞭解,他以後一旦見到就可以知道這是什麼;在黑石頂他也每天給自己佈置任務,要比較哪些種類等等……他還年輕,我也許不能説從他身上學到學無止境這樣的話,但是他不斷努力的精神真的讓我很佩服。還有我們又帥氣又親切的xx老師,智取紫玉盤柯的事蹟永存我們小組成員的心中!這段時間以來對學生們都很好,一起打籃球一起吃飯聊天,完全沒有架子。關於辛老師學術方面的事情我是聽凡強老師説的,不過到現在都沒搞懂就是了……希望以後會有機會參觀老師的實驗室,希望能和老師做很好的朋友。而那個在我們去爬山的早上就悄悄離開的唐恬老師看起來就跟我們年紀差不多,平易近人又好玩。這兩位老師都是在自己的專業方面做得很優秀的人,但是對於相對比較陌生的植物分類他們沒有不懂裝懂,在學生面前會很坦然地承認自己不會,並且願意和我們一起學習。我記得他們厚厚的筆記本上記滿了筆記,還夾了葉子什麼的,認真程度絕不遜色於我們這些學生。石祥剛老師對於黑石頂的植物非常熟悉,每次去請教他問題都能得到詳細又耐心的解答。最遺憾的是廖老師有事離開了,跟他交流的機會比較少。我們很少能獲得那麼多和老師們面對面交流的機會,而這次難得的機會讓我見識到了做學問的人應該有的品質。

黑石頂的日子是簡單而快樂的,每天的生活忙碌而充實,與老師同學們面對面的交流取代了天天呆在電腦面前的空虛無聊,規律的作息讓我們擁有了久違的身心舒暢。我們曬黑了過敏了累垮了還是會想念黑石頂的白粥,屋頂的星空,煙斗柯羅浮栲釣皮錐和福建青岡。最難得的是這次實習增進了我們班的感情,比任何一次班級聚會都更為有效。特別是在最後一天的爬山過程中,一路艱險,幸虧同學們互幫互助,男生們發揮騎士精神女生也體現了俠女精神,終於勝利登頂!黑石頂是我們友情和集體感呈指數型增長的見證。

不過我想,無論友情師生情等等在這次實習的過程中得到了多麼難能可貴的發展,它們始終是這次實習的副產品——珍貴的副產品。到最後做總結的時候我們必須把眼光重新聚焦到實習本身上來。人手不足帶來的尷尬,時間緊迫帶來的事與願違,這些都是黑石頂實習有待改進的地方。我就自己這段時間的觀察提出以下問題與建議:

1、 野外認種時講解不足

人手不足導致某些組別在認種過程中所得知識不夠準確,講解不足,有些種類甚至説完種名和科名之後就沒有別的介紹。如果大家只是懵懵懂懂地做了筆記,又未能及時觀察到標本,不僅學習的效率會降低,學習的熱情也會受到打擊。人手不足這個問題實在不是我等學生能解決的問題,不過我們是不是可以考慮從外校聘請或者對非分類專業的帶隊老師進行培訓。

2、 採集標本方法不正確,對植物的愛護意識不強

在採集標本方面我們存在兩個問題:“不及”與“太過”。“不及”是指在採集標本的時候剪的都是些小枝條小葉片,除了看得出葉片特徵以外,其他的特徵完全無法從標本上獲得。“太過”是指在採集標本的時候,我們往往連根拔起,至少也會砍下半邊枝條,對於一些附近僅有一株的植株我們也毫不留情。當老師説可以採某株植物作為標本的時候,拿着枝剪的同學甚至會眼睛發光興致勃勃地去殘害植物。我們以科學的名義正大光明地破壞着保護區,我們像鬼子進村一樣掃蕩着所經過的路線。我想,我們在驚歎大自然的造化奇妙的同時,是不是更應懂得生命的來之不易呢?我不知道我是不是過於敏感,但是我覺得無論以後這些植物會不會重新長起來,我們都應該抱着愛惜的心情去採集標本,對植物的損害要適可而止。我們懂得要以敬畏和珍惜的心對待實驗才對得起死去的動物,為什麼不需要用同樣的態度去對待植物呢?所以我建議老師們在正式開始實習之前就要把這種愛惜生命的思想傳播給學生,同時教給他們正確的採集標本的方法。

3、 對於森林整體結構和生境的關注度不足

雖然實驗目的之一是要“瞭解黑石頂植被分佈情況和華南地區森林的基本結構,認識部分北迴歸線植物及其生境,充分理解植物的分佈與環境的相關性”,但在整個實習過程中除了開總結會的時候老師會提得比較多以外,我們自己對這些根本沒有什麼深刻感受。我們在認種的過程中,對植物所處生境沒有足夠的關注,更談不上理解“植物分佈與環境的相關性”,認種成了唯一重要的內容。在三次的進山經歷中,前兩次老師偶爾還會提醒大家注意周圍的植被變化或介紹典型的熱帶溝谷林,但在第三次的登山過程中由於旅途的艱辛,我們眼前只有那條陡峭的路,哪裏顧得上觀察周圍植被的變化!我走在前面,所以偶爾還能聽到凡強老師的講解,但是後面的人估計就只有爬山喘氣的份兒了。我認為“植物分佈與環境的相關性”是本次實習非常重要的內容,因為學習生物學就應該始終注意生物與環境的相互關係——生物與環境相互作用應該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生物學思想。在本次實習中,這部分內容的缺失讓我深為歎息。當然我們鼓勵學生自己去發現自己去感悟,但是我覺得老師們應該在這個難得的機會裏給予我們多一點引導,因為我們除了跟老師去認種外沒有什麼機會自己上山。所以希望在以後的實習中老師們能加強對環境部分的指導,讓學生更好地體會植物與環境的相互作用。另外,之前聽老師提過以後可能會採取集體講解的方式,我覺得這樣的方式雖然解決了這次出現的一些問題,但是很可能依然會忽略“植物與環境”的問題,因為在講解的時候植物只是作為標本放在桌子上而已。

想法和建議可能還很不成熟,但是希望能夠對黑石頂實習的不斷改進起到一點幫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