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環境污染合理化的建議

來源:文萃谷 1.13W

環境污染對我們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響,我們可以把自己的建議提出來。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了環境污染的建議書,歡迎大家前來閲讀

關於環境污染合理化的建議
  環境污染的建議書篇一

學校周邊環境關係到學校師生的安全和學校的穩定,關係到廣大師生的身體健康,關係到附近廣大的安康和全社會的和諧。

學校周邊存在以下幾點環境問題:

1、校外飲食場所:雜亂無章,衞生狀況令人堪憂。在學校周邊開設商店、小吃攤位條件簡陋,衞生狀況差,造成很多的學生食品衞生安全的隱患. 這些小餐館與小吃店經營不規範。且對環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影響校容校貌。 小吃攤,小吃店,餐館三類飲食場所,發現共同存在的問題是衞生狀況不好、飲食安全低、飲食質量不行、經營不規範。

2、.交通、衞生、安全狀況亟待改觀,情況不盡人意。學校周圍無照車輛過多,交通擁擠,對師生的出行安全造成極大的影響。

3、學校周圍大面積的垃圾堆放,另外流動攤販多,流動攤販往往是一無衞生許可證,二無工商執照,出賣的商品又往往是燒烤食品,極不衞生,隱患無窮。還有一些商家強佔人行道,流動攤位擁擠在校門口,攤位堵塞交通,影響師生通行。

危害:

這些現象的存在,不利於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擾亂了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和管理,影響了學校的環境衞生,阻礙了交通,危及着師生員工的安全,又危害了正在長身體、學知識的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學生是祖國的未來,一個學生能否健康成長,不僅關係到一個家庭的未來,更關係到國家的未來。當前,學校周邊環境存在的問題已嚴重影響到了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師生的安全。

對此,給出如下幾點建議:

1、高度重視,嚴格整治。要高度重視學校周邊環境的整治,切實加強領導,將營造安全健康的學校周邊環境作為加強社會管理、促進教育健康發展、提高社會和諧水平的一個重要方面抓緊抓好。成立專門機構,針對學校周邊環境衞生髒、亂、差的現狀,定期開展調研,模清底細,研究對策,出台措施,協調各方力量,落實專人負責,狠抓落實。

2、明確管理職責,進行專項整治。建議進一步明確相關部門對環境污染的管理職責,讓各部門都參與進來,為構建和諧美麗新校園做出努力。定期開展活動,及時研究當前學校周邊環境狀況,統籌各方資源,定期不定期地開展聯合執法活動,切實加強對學校周邊空氣、環境污染、攤點及其他治安問題的管理和查處力度。各部門要增強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開展校園周邊環境衞生專項整治活動,加大執法和管理的力度,嚴厲懲處那些違法違紀的行為和個人。各司其職,各負其責。

3、執法部門多渠道加強監管。有執法權的部門可以聘請學校的領導和有關教師為特約監督員,以便學校領導和教師平時對學校周邊的攤點和營業場所進行檢查,以彌補有關執法部門執法精力和時間的不足,促進學校周邊環境狀況的持續好轉。

4、落實長效抓監管。為鞏固提高整治成效,進一步落實長效監管機制。要求學校加強學生的督導力度,教育學生不往樓外亂扔果殼;加強學校周邊環境衞生的管理,增加保潔人員,加大保潔力度。同時,將學校周邊環境衞生列入環衞督查的重點區域。

5、建立健全全民參與的監督舉報機制,而且要加強執法隊伍的快速反應機制。

1、嚴厲打擊校園犯罪事件,避免學校師生的人生財產受到傷害。加強學校周邊治安巡邏,實行警校共建。

2、整頓學校周圍的娛樂場所,對學生要經常性的進行教育。

2、凡因噪音、灰塵、煙霧、氣味等影響學校正常教學秩序的工業企業,堅決予以整改。

3、整頓學校門口及周邊地區的交通秩序,加強學校周邊交通管理。

4、對學校及周邊外來人口進行清理,加強出租房屋的`管理。

5、對學校內部進行安全隱患大排查,徹底消除學校內部存在的各種安全隱患,尤其是對教室、樓道、圍牆、鍋爐等重點部位要加強防範。經常檢查學校安全保衞措施落實情況等,嚴防火災、危房倒塌和食物中毒等各類安全事故的發生。

6、通過落實防盜搶、防傷害、防交通事故等防範措施,進一步建立和完善長效管理機制,確保學校及周邊治安秩序穩定。

7、繼續推行學校內部保衞工作,充分調動和發揮學校門衞室的積極性,增強責任感,嚴把進出關,確保學校一方平安。

8、進一步完善警校共建機制和民警包保學校治安責任制,經常進行法制宣傳。

  環境污染的建議書篇二

一、三明市農村環境污染治理基本情況

從調研的情況來看,幾乎所有的鄉鎮都是以種殖、果樹等為主要的收入方式,均設有環衞站並有相應數量的環衞工人。鄉鎮生活垃圾處理以填埋、焚燒和隨處堆放三種方式為主,鄉鎮所在駐地均建有數量不等的有化糞池的公共廁所。

1、畜禽養殖污染整治初見成效。據統計,2003年全市生豬出欄152萬頭,存欄112萬頭;牛出欄3萬頭,存欄12萬頭;家禽出欄3100萬羽,存欄1342萬羽。全市畜牧業產值21.86億元,佔農業總產值的20.65%,畜牧業已成為我市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的主導產業之一。2002年市委、市政府就下達了《關於加強規模化畜禽養殖業污染防治的通知》,加強對規模化畜禽養殖業污染防治工作。在全市十二個縣(市、區)完成了規模化畜禽養殖場禁建區、禁養區的劃定工作,畜禽養殖業污染治理工作取得了初步進展。同時成立三明市農村沼氣示範工程建設領導小組,由市政府分管領導任組長,農業局長任常務副組長,協調全市項目組織實施。市委、市政府連續二年把農村沼氣示範工程列入為民辦實事項目,市級財政每年拿出100萬元用

於農村沼氣示範工程專項經費。目前,我市已建成沼氣池約3萬口,遍及全市十二個縣(市區)100多個鄉鎮。

2、農村生活垃圾得到一定程度治理。絕大部分鄉鎮都設立了垃圾中轉站,並有專人負責打掃、清理和運輸。在一些經濟條件較好的鄉鎮如三元區中村鄉、永安市安砂鎮均建了垃圾焚燒爐子。

3、工業污染及農藥、化肥污染得到初步治理。對一些影響周邊環境的污染企業實行關、停、並、轉,限期遷移。同時充分發揮各地資源優勢,大力發展低污染、無污染的筍竹等加工業,對廢棄物實行定地堆放,集中焚燒,實現物質綜合利用。同時加大對現在污染企業的綜合治理,實現達標排放。

4、農村改水、改廁取得階段性成果。全市投入改水資金2131萬元,新增飲用自來水8900餘人,還投入1939萬元新(改)衞生廁所

3.62萬個。

二、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我市農村環境污染治理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總體來説農村環境污染治理尚處於起步階段,大量的工作還有待於進一步加強,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思想認識不到位、資金投入不足。地方政府、有關部門和企業主對農村環境污染問題的嚴重性和治理工作的緊迫性認識不足,尚未引起高度重視,重經濟發展輕環境保護的思想依然存在,沒把治理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同時農村環境污染治理是一項工作難度大、資金投入多的工程,更多的是體現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相對較低,造成治理資金投入上有一定困難和不足,制約污染治理工作的開展。如修建一個公廁所需費用20多萬元,資金缺口很大。

2、畜禽養殖污染治理措施尚不到位。目前我市畜禽養殖污染主要採取沼氣池厭氧、回收沼氣的初步治理辦法,僅是減輕污染,並不能真正解決污染環境問題。這種處理方法存在兩個問題,一是規模大的養殖場沼氣用不完,對外排放既不安全又浪費資源。二是沼渣、沼

液產生量大,回田利用不徹底,而且大部分仍然超標排放。同時沼氣池建設也存在設計、施工不夠規範、沼液、沼渣利用率低等問題。大多數養殖户和規模養殖場只是將糞便拾起來出售,未建設沼氣無害化處理設施,而絕大多數散養户對於殘留的糞渣、尿以及食物殘渣等普遍採用水力清理的方式,形成了大量的糞水混合物。對這些糞水混合物的處理方式一是將其排入河流,二是排入附近的池、灣或低窪處,三是自然滲入地下,四是部分施入農田(較多的施入菜園)。可以説,這些污水流到哪裏就污染到哪裏,不但會對地下和地表的水質造成污染,也會對當今無公害食品和綠色食品的生產帶來不利影響。

3、農村生活污染比較普遍。大部分農居點的生活污水通過化糞池沉澱後就直接排放或滲入地下,少數的生活污水甚至未經處理便直接排放。生活污水可以迅速滲入地下,表面看來對農村環境污染不大,但正因為如此,對地下水的污染就非常嚴重了,長此以往對農民的居住環境以及農業生產是非常不利的。雖設有環衞站,但我市環衞經費嚴重不足導致基礎設施投入不足,中轉站基礎設施比較落後,增加了管理難度。

4、農村改水、改廁各地發展不平衡。由於我市地處山區,經濟欠發達,農村改水改廁工作進展緩慢。據統計,目前全市農村自來水普及率為68.83%,農村無害廁所普及率為39.52%(全省平均水平分別為67.41%和47.62%)。我市農村因水媒、腸道引發的傳染病導致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現象不少,羣眾飲水改廁的願望迫切,而改水改廁重在大量資金投入。據統計,農民個人投入佔總投入的70%,所以改水改廁工作各地發展不平衡,有些地方進展緩慢。

三、對農村環境污染整治的意見和建議

1、廣泛宣傳發動,提高思想認識。要加強對農村環境污染防治的宣傳教育,不斷提高廣大農民羣眾的環境保護意識。要進一步廣泛宣傳農村環境污染問題的嚴重性和治理污染的緊迫性,增強各級領導、有關部門對農村環境污染治理的緊迫感、責任感,把治理工作擺

上重要議事日程。建議市、縣(市、區)二級應分別成立農村環境污染治理領導小組,由政府分管領導牽頭,以農業、環保部門為主,建設、計劃、經貿、財政、工商等相關部門為輔,在主管部門下設辦公室,負責抓緊現狀調查,摸清情況,制定計劃,切實把農村環境污染治理工作落到實處。

2、堅持綜合利用,實現有效治理。要通過綜合規劃和設計配套,使畜禽糞便資源化,儘量實現零排放,才能解決污染治理設施投資大,運行費用高的難題。對新、改、擴建規模化養殖項目,農業、畜牧、環保部門要認真貫徹《福建省農業生態環境保護條例》、《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管理辦法》、《環境影響評價法》的有關規定,在項目立項、選址、環境影響評價等方面嚴格把關,引導鼓勵企業走綜合利用的路子,實現養殖業可持續發展。要在規模化畜禽養殖場推廣糞便幹、濕分離,儘可能把幹糞回收生產有機肥,少量糞便隨廢水進入沼氣池厭氧後,產生沼氣回收利用,使畜禽糞便和污水最終上山、下田、入塘,變廢為寶,實現零排放。要將畜禽污染綜合治理防治與生態市建設和無公害食品基地、綠色食品基地和有機食品基地建設緊密結合,積極引導農村發展農牧、魚牧、果牧相結合的牧—沼—果、牧—沼—魚、牧—沼—菜等種養模式,實現對有機營養物質進行多層次的利用,達到減少對環境污染的目的。引導農業生產者科學利用有機肥料和農村可再生能源技術,建立優質安全農產品生產基地,並在政策、資金和技術等方面扶持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農產品的生產。

3、加強部門協作,加快農村改水改廁工作步伐。各地要結合文明村建設,協同農辦、水利等有關部門,在政策和資金上予以扶持,加快農村改水改廁步伐。要根據當地經濟發展水平、政府可提供的資金和農民的承受能力,來制定完整方案,避免操之過急,以引起社會的不安定因素。

4、加快小城鎮污水處理廠建設,提高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程度。各級政府應實施對生活污水治理工程這類環境效益比經濟效益顯著

的項目扶持政策,通過多渠道籌集資金,予以重點補助,並把有否建好生活污水淨化設施,作為年底驗收考核合格的重要內容之一。可以先選擇基礎條件好的鎮,建設污水處理廠,其他鎮以後逐步建設。建制鎮要單獨或聯合建設生活垃圾處理廠(場),提高生活垃圾的無害化處理率。

5、積極推行生態村鎮建設,大力推廣和發展生態農業。生態村鎮對農村環境建設具有榜樣和示範作用。可以借鑑外地的成功經驗,因地制宜,根據當地的生態環境特色和產業特色探索經濟、社會和環境協調發展方式,推進生態村鎮建設。要突出抓好生態示範區建設項目,抓好生態建設項目,積極實施城鎮生活垃圾焚燒處理項目、城鎮工業廢棄物處臵項目等。抓好城鎮工業污染源治理,結合鄉鎮工業小區建設,大力推行污染物集中控制、集中治理,對於規模不經濟的污染企業要限制其發展;對產業結構不合理、污染嚴重、治理無望的,要予以關停,逐步在鄉鎮工業企業中推行清潔生產。積極發展以提高資源利用率的立體種植生態模式,建立立體種植和養殖業的格局,合理利用空間資源,促使物質循環再生和能量的充分利用,同時進行生物綜合防治,少用農藥,避免重金屬污染物或有害物質進入生態系統。

  環境污染的建議書篇三

近年來,我國在城市環境日益改善的同時,農村污染問題卻越來越嚴重,在工業化、城鎮化程度較高的東部發達地區的農村尤為突出。各種污染不僅威脅到了數億農村人口的健康,甚至通過水、大氣污染和食品污染等渠道最終影響到城市人口。

一、農村環境污染的主要表現

目前我國農村環境污染問題比較突出,已經嚴重影響了國家文明建設的步伐和農民的生活。我國農村環境污染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農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環境污染。

2.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管理滯後產生的生活污染。

3.鄉鎮企業佈局不合理、治理措施不得力所產生的工業污染。

4.畜牧養殖業所帶來的環境污染。

二、農村環境污染所產生的負面影響

目前我國農村環境污染問題仍在加劇,產生了諸多負面影響,已經危及到了人羣的生活和生命安全。

1.農村水環境質量惡化。

2.農民生活質量下降,發病率增高。

三、農村環境污染問題產生的原因

我國目前環境污染問題形成的原因較多,有環境管理體系、有財政資金、有治理模式等等一系列的因素。

1.我國環境管理體系難以適應農村污染問題的治理。

2.財政資金短缺,導致污染治理不力。

3.農村污染治理的市場化機制尚未建立。

4.農村污染治理模式單一,套用工業污染的治理手段。

5.政府對環境保護的管理手段落後。

6.農民的環保意識差。

四、農村環境污染治理措施及建議

目前,農村環境污染主要包括:農藥、化肥、農業廢棄物和畜禽糞便等農業自身污染,以及工業污染排放、城市垃圾等外源污染兩個方面。對農業環境污染的綜合治理勢在必行,為此,提出以下農業環境污染治理工作的措施和建議。

1.完善農業環境保護法規,加大執法力度。

要加強農業可持續發展立法,完善有關法律制度。根據市場經濟運行規律和世貿組織規則,修訂相應的農業和環境法規,建立健全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法律實施保障體系,修訂和完善農業環境標準體系,嚴格依法行政,加強執法監督,切實保證可持續發展的各項法律制度得以實施。必要時可以出台單獨的農業環境保護法及其實施辦法,以利加強農業生態保護、實施農業可持續發展。

2.提高各級政府對農村環境污染的戰略認識。

各級政府和各級領導應當轉變觀念,把治理農業環境污染,保護農業生產環境,提高農產品安全性和市場競爭力,作為我國現代農業發展的長期戰略。當前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的主要任務是,防治農業生產和農村生活污染;綜合整治鄉鎮環境;促進自然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維護農村重要自然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確保農村經濟社會的健康、持續發展。

3.加大農村環保治理資金投入力度。

各級政府應通過政策引導,擴展農業環保資金的來源渠道,改變環保投資分配體制,提高投資效果。在支農資金或環境資金中劃出一定的比例專項用於農業環境的治理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農業環境保護的投資增長機制。

4.明確農業環境保護的管理職責,賦予其相應的執法權限。

5.發展生態農業。

堅持農業的可持續發展,發展生態農業是必由之路。必須樹立農業發展的科學生態觀。必須高度重視農業生態,並以新的全面、協調、和諧、可持續的農業生態觀為指導,促進農業的生態建設。

6.加強面源污染防治,改善水體和大氣環境質量。

各級環境保護部門要加強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的監督,抓緊制定相關的法規和標準,嚴格控制養殖廢物的排放。

7.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創建生態文明村鎮。

各級環境保護部門應積極開展村鎮環境規劃。要通過規劃、引導鄉鎮企業產業結構調整,加強污染集中控制、加速城鎮污染處理設施的建設。

8.加強農村環境隊伍建設,提高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的監督管理水平。

各級環境保護部門要加強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監督管理隊伍的建設。 要積極開展生態環境監理,加強農村生態環境監測能力建設,努力提高統一監督管理水平;要有計劃地開展人員培訓,不斷提高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監督管理隊伍的素質。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