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讀書倡議書3篇

來源:文萃谷 7.99K
讀書倡議書 篇1

親愛的同學們:

【熱門】讀書倡議書3篇

莎士比亞説過:書,是全世界的營養品。讀書可以讓我們開闊眼界、陶冶情操和提高我們的寫作水平。

又到暑假了。很多同學都在睡覺、玩電腦和出去玩消磨了時間。並且讀書的同學很少了。但是無論古今中外,對於書,人們總給予最高的肯定與特別的關懷。手工精製的紙特別適合中國書畫之用,分生宣和熟宣兩種。

人類許多偉大的創造,大都經過漫長歲月的發展的過程,並聚合無數人的心力,時刻成長、壯大,圖書也不例外。以我們中國為例,它至少已有三千五百年以上的發展歷史,其間人們所投入的智慧與勞力,更無與倫比。圖書在迭次的創造改進,才有今天的面貌。大體來説,歷史上,除了某些為特殊目的所製作的圖書之外,書籍的發展,略有脈絡可尋。最早人們的交往,在彼此示意之時,可能只借手勢或音量做為媒介。其後,從經驗的累積,進而確定一些固定的音節,來代表某種特定的意義,於是人類跨出了有聲無言的時代,邁入到有言無文的社會。

有了語言,人類往往藉助於記憶力,把聽到的話,牢牢記住,再對別人複述出來;或將心中的理想,個人的經驗,借語言加以傳播。這種目的及辦法,與日後圖書的功能相近,因此,可以稱之為口傳的活書。人類的記憶到底有限,有時更會走樣,口傳的活書,必然有許多缺陷。於是,聰明的人類起而發明了許多幫助記憶的方法,其中最富代表性的便是結繩。以結繩的大小、鬆緊、多寡及塗上不同顏色等方式,來表示各種不同的意義,我們可稱之為繩書。

繩書能傳到遠方,也能長期保存,比起語言,自有某些長處。然而終因其式樣變化有限,無法滿足快速進步中人類社會的需要。於是,人類再着手改進,乃從模仿天性裏,描繪外界形像加以簡化,使之蜕變成為簡單的`圖像,再用它來做為意象的符號。這種圖畫,已有文字的雛形,一般人稱之為文字畫。之後,經過再改良演進,漸漸成為定型的象形文字。又經過長時期的發展,終於成就了無數的字體,供人們應用。文字的出現,既為人類文明開拓了嶄新境界,也為書奠下堅實的基礎。

中國的記言文是在記事文之先發展的。商代甲骨卜辭大部分是些問句,記事的話不多見。兩週金文也還多以記言為主。直到戰國時代,記事文才有了長足的進展。古代言文大概是合一的,説出的、寫下的都可以叫作辭。卜辭我們稱為辭,《尚書》的大部分其實也是辭。我們相信這些辭都是當時的雅言①,就是當時的官話或普通話。但傳到後世,這種官話或普通話卻變成了詰屈聱牙的古語了。

讓我們一起讀書吧!

讀書倡議書 篇2

倡議家長們:

1、在家為孩子創設靜心閲讀的氛圍,給孩子提供更多有益的書籍,為孩子營造一個家庭書香環境。

2、每天至少抽出半個小時和孩子共同閲讀,分享閲讀的快樂,暢談閲讀的感受。

3、和孩子一起到書城逛一逛,讓孩子身臨其境地感受閲讀的魅力。

4、積極向幼兒園投稿,分享親子閲讀所帶來的幸福感。

讀書倡議書 篇3

老師們、同學們:

如果要問:是什麼,與我們終日相伴?是什麼,為我們指引迷津?是什麼,讓我們如痴如醉?

我們一定會毫不猶豫地説:是書!

我們愛讀書,因為書豐富我們的知識。培根説: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博採,足以長才。其怡情也,最見於獨處幽居之時;其博採也,最見於高談闊論之中;其長才也,最見於處世判事之際。凱勒説:一本新書像一艘船,帶領着我們從狹隘的地方,駛向生活的無限廣闊的海洋。我們愛讀書,因為書讓我們瞭解祖國悠久燦爛的文化;我們愛讀書,因為書為我們展現一個精彩繽紛的世界;我們愛讀書,因為書教給我們做人的道理。

同學們,熱愛讀書是中華民族的傳統。人類從幼稚走向成熟,中華由洪荒走向文明,人民由貧窮走向小康,無不伴隨着優秀的書籍。歷史長河,風帆浩蕩,煙塵萬里。一部《詩經》、一曲《離騷》,培育了多少為民請命的名相名將;一部《紅巖》、一曲《青春之歌》,激勵了多少為中華民族奮鬥不息的仁人志士。民族因讀書而興旺,國家因讀書而富強,人生因讀書而美麗。

在此,我們向全校小朋友提出倡議,希望同學們能在家長、老師的幫助下為自己提供靜靜閲讀的時間、空間,積極參與學校舉行的讀書活動,並與同學共享讀書的美好時光,分享讀書的濃濃樂趣。

同學們,讀書吧!讓我們把讀書活動真正作為一次新的耕耘與播種,讓迷人的濃濃書香飄溢在我們的校園和家園,讓讀書生活伴隨着我們成長的每個腳步,更加自信、充實地走向美好,走向未來!

**國小

20xx年4月22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