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散文 快樂閲讀

來源:文萃谷 1.93W

閲讀是瞭解自己,讀取生命奧祕的路徑。迷茫時閲讀,可以找到方向;痛苦時閲讀,可以慰藉悲傷;安逸時閲讀,可以感覺幸福;歡喜時閲讀,可以激發力量。閲讀既是回答生命的哲學方式,也是生活前行的養料。而所有的傳承,無論是文化的繼往開來,還是家風影響,都是書籍知識在現實中的一種實踐和運用。

隨筆散文 快樂閲讀

讀《紅樓夢》,寶玉借書被黛玉發現,兩人如飢似渴,渾然忘我的讀書之態,令人感覺既温馨,也能感受到人對讀書的一種渴望。我們2000年留下的典籍史記浩如煙海,而這只不過是民族極少一部分文化精英寫作的結果。如黛玉、寶玉般的公子哥、千金小姐,在古代讀書也是有禁忌的。書籍沒有禁忌的今天,為什麼不讀書呢?為什麼不借助知識,為這個民族的未來留下些什麼呢?讀懂了生命,讀懂了自己,也就讀懂了未來。你所渴望的,最終與所有人共同的渴望融合,你付出的知識結晶,註定也會與所有人的夢想融會貫通,讀書殊途,結果大同小異。繼往是一種,開來也是一種,繼往開來是共同的力量。

如果不説寫作者本身對知識和讀書有特殊的偏好,那麼《西遊記》就是一本勵志小説。一個追求真理的和尚,帶着幾個文盲徒弟,千山萬水的去找書。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古代文化傳承的艱辛,人們對知識近乎崇拜的渴望。而《三國演義》中近乎妖怪的幾位大師,諸葛亮、徐庶、郭嘉、程昱、司馬懿……無一不是讀書之人,學而致用之人。至於《紅樓夢》、《金瓶梅》、《史記》本身就證明了知識的力量,沒有曹雪芹的.博學,紅樓不起,美女不美不説,單單是古代上層社會的生活,你就不可能有那麼細緻入微的瞭解;被道學先生們謂為書的《金瓶梅》,不單單西門慶就是現實的寫真,武大郎賣饅頭就能有個小樓養家餬口過活,你難道不羨慕?至於司馬遷的《史記》,怎麼評價都不過分,沒有《史記》,被我們津津樂道的中國歷史及文化,就只能去《山海經》裏找答案了。如果大漢的韓信也是騰雲駕霧的英雄,現在的中華子孫,至少也得跟袋鼠一樣蹦着走,不然無法認祖歸宗。所以,讀書往往讀着讀着就滿懷感恩,這是人類從文明走向文明的唯一途徑,也是民族一脈相承的唯一紐帶。

讀書反映了生活狀態,浮躁者不會讀書,忙碌者更不會讀書,沒有閲讀習慣的人,更不會讀書。而這些所有的人,其實都是在社會的讀書狀態和知識環境下生存的。沒有人會離開知識單獨生活,就算現代意義上的隱居,也要通過手機來獲取信息,區別只是程度的大小和深淺。如果閲讀成為一種民族習慣和生活常態,那麼文明就會有加速度的發展。讀書無用論是念完經打和尚般的沒良心,功利化作祟的結果。

讀書不會帶來財富,絕對會讓你明白怎麼安穩富足的生活。一個民族對待知識、文化的態度,決定了民族的優劣,一個動輒讓讀書人跪下的民族,一定是一個文明還沒有脱離野蠻的民族,一個動輒對文化進行限制的政權,一定是一個私利大於公利的政權。想想我們2000多年轉着圈折騰的封建歷史,就能明白,這一定是文化被各種政權當成小妾的歷史,權力肆意揉捏文化,文化也就只能像小腳老太太一樣,廳堂院落的瞎轉。所以,閲讀量真的很有意義,如果全民閲讀量上升,那麼文明就一定會有較大進步,野蠻力量就會相對的遞減。

不要為讀書而讀書,而要喜歡讀書而讀書。讀書是一種快樂的事情,所謂頭懸梁錐刺股般的讀書學習,一定是讀書環境極其惡劣和功利化的結果。頭懸樑只能懸出腦殘,錐刺股只能製造自虐狂,因為讀書是一件美好的事情,沒有一件事可以讓人痛苦不堪還稱得上美好。讀書吧,快快樂樂的,餘閒之餘,靜下心來,品讀一本喜歡的文字,讓美好流淌在心靈,用心感受來自或遠、或近的苦辣酸甜,如此,安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