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日由來隨筆

來源:文萃谷 2.49W

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在工作中,大家對隨筆應該很熟悉吧?隨筆,顧名思義就是隨筆一記,篇幅一般比較短小。想要更多的瞭解隨筆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中秋節日由來隨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秋節日由來隨筆

中秋節日由來隨筆1

我在家裏過中秋,賞月。有很多人一定想知道中秋節有什麼來歷吧,我來告訴你們。

中秋節,顧名思義,“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根據我國古代曆法,農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稱“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因此秋中第二月叫仲秋,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新唐書·卷十五志第五·禮樂五》載“其中春、中秋釋奠於文宣王、武成王”,及“開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廟,以留侯張良配。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樂之制如文”。據史籍記載,古代帝王祭月的節期為農曆八月十五,時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節”;又因為這個節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稱“秋節”、“八月節”、“八月會”、“中秋節”;又有祈求團圓的信仰和相關習俗活動,故亦稱“團圓節”、“女兒節”。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關於中秋節的起源,大致有三種:起源於古代對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覓偶的'習俗,古代秋報拜土地神的遺俗。

中秋節一定要吃什麼?大家一定知道,當然是月餅。中秋節美食首推月餅,其起源説法多種。月餅,最初起源於唐朝軍隊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間,大將軍李靖征討突厥靠月餅隱蔽的傳話得勝,八月十五凱旋而歸,此後,吃月餅成為每年的習俗。當時有經商的吐魯番人向唐朝皇帝獻餅祝捷。高祖李淵接過華麗的餅盒,拿出圓餅,笑指空中明月説:“應將胡餅邀蟾蜍”。説完把餅分給羣臣一起吃。吃月餅以示“團圓”。月餅,又叫胡餅、宮餅、月團、豐收餅、團圓餅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相傳我國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在民間,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風俗。“八月十五月兒圓,中秋月餅香又甜”,這句名諺道出中秋之夜城鄉人民吃月餅的習俗。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嚐月餅,作為家人團圓的一大象徵,慢慢的,月餅也就成為了節日的必備禮品。

中秋節日由來隨筆2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每當聽到這句朗朗上口的詩詞,我就想到了和家人一起共度歡樂中秋的情景……

吃完晚飯,我在陽台上賞月,可是月亮妹妹一直躲在雲層後面,怎麼也不出來。過了一會兒,它可能是有些寂寞了,才慢慢地從雲層跑了出來。看着月亮,我隱隱約約想起了“嫦娥奔月”這個傳説,不知是不是真的。這時,我看到月亮上出現了一個黑影,可能是嫦娥正在遙望人間,覺得廣寒宮不及人間温暖吧!

這時,媽媽拿着煙花走了過來,親切地説:“兒子,不高興嗎?不如我們放煙花吧。”看着媽媽拿着煙花,我欣喜地跑下了樓,開始放起了煙花。看着五彩繽紛的煙花,月亮可能有點害怕了,趕緊跑進了雲層裏。過了一會兒,他可能又覺得沒事了,才蹦了出來。

一到中秋節,大家第一想到的肯定就是吃月餅,其實吃月餅是有來歷的。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起源於元代。當時,朱元璋領導漢族人民反抗元朝,約定在八月十五起義,以互贈月餅的辦法把字條夾在月餅中傳遞消息。漸漸地,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來。

我望着圓圓的月亮,香香甜甜地睡着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