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省城的縣道散文

來源:文萃谷 2.27W

打開記憶的窗口,眼前是一條窄窄的沙石公路。年少的肖峯不知道這條當年的沙石公路是一條能夠通往北京,能夠通往羅馬的重要縣道,更不知道這條沙石公路若干年後會成為中國南方一個重要省會城市——南昌三環十一射路網結構的重要一射。

通往省城的縣道散文

出家門不到五十米就上了這條沙石公路。

往西南一里便有兩排護路的柳樹。記得這兩排柳樹掛了很多很多細細的絲線,每根絲線下都吊了一隻夾雜柳葉的灰色蟲袋,每隻蟲袋裏都有一隻胖胖的灰色柳蟲。蟲袋裏的柳蟲一點也不笨拙,人一碰到蟲袋,蟲兒就急急地收縮絲線,把自己吊得高高的,讓肖峯他們這些孩子只能望蟲興歎。兒時的肖峯們很想為家庭做點貢獻,而這貢獻就是能夠多捉一些柳蟲回家餵雞。肖峯是孩子羣中最笨的一個,捉的柳蟲總是最少。

春暖花開,柳樹發芽時,折柳枝做柳笛又有無窮的樂趣。捉柳蟲肖峯不行,但他做的柳笛還是可以的。

柳樹外,路基下,是當年修路取土挖出的水塘,水塘裏的魚兒特別多特別大。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人們剛剛學會用藥鬧魚。懂得用藥鬧魚的還是腦子比較活絡的人。記得有一次水塘鬧魚,不知為什麼肖峯拿了一隻竹籃走在水塘邊,應該是去揀魚的,但肖峯很膽小,看到滿塘翻滾的魚兒卻遲遲不敢下手,倒是站在公路上看的`人急壞了,他們拼命催促肖峯下手,在他們的一再鼓勵下,肖峯終於出手了。站在水岸,僅用竹籃,肖峯撈到了一條兩尺來長的大魚,記得好像是一條鮎魚。沒有誰來制止,魚塘裏的魚太多,人們沒有閒暇顧及塘邊的一兩條小魚兒。

那時候的人都很厚道,水塘的魚都是野生的,誰下藥誰就是這一塘魚的主人,別人想揀魚一般都會很自覺地守在塘邊,等主人把大魚基本撈乾淨,放棄捕獲權後才會下水撈一些小魚或極少的漏網之大魚。當然,有不自覺的膽大者,趁人不備撈走兩條大魚,主人發現了好像也不會多追究。

肖峯撈了魚趕緊回家,現在想起來還挺有成就感的。回家後的情形則一點印象也沒有了。

公路兩邊的水塘溝壑是肖峯再稍長大一些後捕魚的戰場。捕魚的方式各種各樣,有用四角網的,有用絲網的,有竭澤而漁的,夏天洗澡也能在水下腳印裏摸到小鯽魚。到了秋天,魚兒忒多忒肥。不上課的時候,小夥伴們,提網揹簍,結伴捕魚,那快樂是現在的孩子想象不到的。

遺憾的是,到了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周圍的農田大量使用農藥化肥,水域受到污染,一次一次的,再具有頑強生命力的魚兒也承受不了了。最嚴重的是那次滅釘螺下的藥,附近大小河流的魚基本滅絕了。記得,河塘裏到處是死魚死蝦,還有許多不常見的半大的甲魚。

這之後,捕魚不那麼容易了,肖峯也逐漸長大,心思不在魚兒蝦兒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