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愛沙尼亞旅行的美文:海那邊的塔林

來源:文萃谷 7.43K

芬蘭回憶錄停了有段時間了。原本想一鼓作氣,先把芬蘭之外的幾個國家寫完,可是寫過哥本哈根,突然就少了接着寫下去的激情,覺得來來回回也就那些東西,並無新意,也沒人喜歡看。況且,要把回憶錄寫成隨筆,而非旅遊攻略,着實要費一番心思。但想想我動筆的初衷,只是為了給自己一個交代,而非博得什麼人的讚賞,所以還是應該堅持寫完。現在,只剩兩個地方沒有説到,塔林和斯德哥爾摩。按時間排,當然應該先説説愛沙尼亞的首都,塔林。

去愛沙尼亞旅行的美文:海那邊的塔林

愛沙尼亞是我在芬蘭交換期間,到過的第一個國家。那個時候才九月底,還不是很冷,白天也足夠長。幾個同學在微信羣裏一約,買了船票就去了。我們乘坐的郵輪是Viking Line,從赫爾辛基碼頭出發,直達塔林,單程兩個多小時,可以當天往返。

當時在船上,我發覺很多芬蘭人都拿着超大尺寸的旅行箱,很是不解。塔林如此之近,何需這麼大的行李箱。後來問過才知道,他們是來遊輪上買東西的,這裏沒有關税,便宜很多。在芬蘭人看來,塔林與其説是旅遊勝地,不如説是購物天堂。雖然只隔着一個海峽,但塔林的物價卻只有芬蘭的一半左右,巧克力,麪包,鮮肉都很便宜。我們在塔林一共逗留了不到五個小時,就有一個小時在商場裏,採購下個禮拜的食材。當時把那麼多東西從碼頭拖回去,手痠了好幾天,後來才覺得着實不划算。

我習慣每到一個地方,都必先了解其歷史,知道名字的來歷。塔林也不例外。據説,1219年丹麥人在此地建立城堡,並於1227年至1346年佔領塔林。塔林的詞源也是由“丹麥的”和“地堡”組成,意為“丹麥地堡”。1991年,愛沙尼亞恢復獨立後,塔林成為其首都。

愛沙尼亞是個國土面積不大但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由於其高速增長的經濟,資訊科技,愛沙尼亞被稱作”波羅的海之虎“。塔林(Tallinn)位於愛西北部波羅的'海芬蘭灣南岸的里加灣和科普利灣之間,海岸線綿延45公里,是愛沙尼亞重要的港口。

塔林三面環水,是北歐唯一一座保持着中世紀外貌和格調的城市。城區分為老城和新城兩部分。13世紀中葉,塔林老城區又分為上城和下城,上城是上流社會、宗教階層和封建權貴的聚集地,而下城則是商人和手工業者的居住地。

因為時間有限,一下郵輪,大家就直奔老城區了。那裏是塔林美景的集大成之處。在塔林的老城區,我們走在一顆顆鵝卵石精心鋪就的步行街上,目光掃過廣場周圍色彩跳躍卻風格統一的建築立面,駐足在哥特式大教堂的尖拱門前,流連於北歐中世紀風格的商業街裏。陽光斜照進狹窄的街巷,商鋪之上隨風飛舞的彩旗在明暗參半的街道上空分外耀眼。酒吧入口處都有着精緻的小花園,開着淺綠的繡球,綻着明黃的金盞菊。

順着一條長長的坡道蜿蜒而上,可以到達老城區最高的觀景平台。坡道兩邊是巨石砌築的高牆,這些巨石歷經歲月的洗禮,像是有千言萬語想説,卻不知從何説起。站在城區的制高點放眼望去,是鱗次櫛比,錯落紛繁的赭紅色屋頂,教堂的白塔從民居中脱穎出來,婷婷地立着。青色的尖頂乾脆地向天空生長,顯得有些孤獨與決絕。視野盡頭是波羅的海的海平線,隱隱地描在最遠處。

後來去過布拉格,我才知道,為什麼塔林被大家贊為“小布拉格”,那些斑斕的屋頂與布拉格的一樣,都承載着難以描述的宏大與震撼。


【本文作者:籽言。(公眾號:尋常)】

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