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憂雜貨店讀書隨筆範文

來源:文萃谷 3.4K

在學習和工作的日常裏,相信大家一定接觸過隨筆,隨筆其實就是日常生活中對一些事件的想法,及時捕捉,隨手記錄下來。什麼樣的隨筆才算得上是好的隨筆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解憂雜貨店讀書隨筆範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解憂雜貨店讀書隨筆範文

解憂雜貨店讀書隨筆範文1

“你的地圖是一張白紙,所以即使想決定目的地,也不知道路在哪裏。”這是一個神奇的雜貨店,在晚上將寫了煩惱的信丟進鐵卷門的投遞口,隔天就能在牛奶箱裏拿到回信解答。

準確來説,這不算解答,而是指引。就好比你行走在一個漆黑的夜裏,面對同樣未知的分叉路口,突然出現的一道光線。或許這光芒很微弱,卻足以堅定你的信心。而這條路,終究需要你一個人走。

女運動員靜子在陪伴身患絕症的愛人與參加奧運會的夢想中徘徊;魚店音樂人克朗愁苦於繼承父親苦心經營的魚鬆店還是堅持自己的音樂之夢;少女綠河為是否應該生下有婦之夫的孩子而苦惱不已;少年浩介在經歷家庭鉅變後掙扎在對父母的信任與對未來的迷茫之中;女孩晴美為了賺錢報答恩人煩惱於日常工作還是專職陪酒……而三個位於另一時空心存良知的小偷也對前方的道路懷疑,舉不定……

無論你是誰,無論身在何方,或許快樂都雷同,而煩惱卻模樣百般。浪矢爺爺説過“很多時候,諮詢的人心裏已經有了答案,來諮詢只是想確認自己的決定是對的。”

而或許,並非是對的我們才選擇,只因為我們選擇了,這個答案就是對的。人生能經歷的美好風景或許不在於如願以償,而在於陰差陽錯。

東野圭吾的高明之處就在於他將所有的細節都聯繫得完美無缺。兩個時空間的通信,丸光園與雜貨店的淵源,以及各個主人公間微妙卻緊密的關係,正如書評所説“有時傷害,有時相助,人們總是在不經意的時候與他人的人生緊密相連。”

這篇小説帶來的感動不僅如此。每個字眼都透露着人性的温馨。比如那三個小偷,他們笨拙而絞盡腦汁的給不相干的人回覆着信件,“人之初,性本善”,每個平凡甚至不堪的人的內心深處,都擁有一個最熱忱的靈魂。再比如魚店音樂人在火災中義無返顧的救助丸光園的孤兒,卻獻出了的生命,在最後一刻他依舊堅信“會有人因為他的歌而得到救贖”。

不論你在人生的岔路口怎樣選擇,心之所向,便是陽關大道。

“正因為是一張白紙,才可以隨心所欲地描繪地圖。一切全在你自己,一切都是自由的,在你面前是無限的可能。”

解憂雜貨店讀書隨筆範文2

《解憂雜貨店》這本書,是我接觸東野圭吾的第一本書。我覺得《解憂雜貨店》是一本表達温情恰到好處的書。這本書寫出了人跟人之間有那麼一點可以相信的地方,你相信我,我相信你,所以我給你回信,誰也沒拿這個事當成一個玩笑。

《解憂雜貨店》這本書主要講了敦也,翔太,幸平,這三個小偷拉開了浪矢雜貨店的大門,同時也打開了那個年代故事的大幕。他們三個小偷誤撞進一家名叫浪矢的雜貨店,無意中發現外面有人往門口的信箱裏投了一封信,是一封求助信。後來發現看到的竟然是一封來自過去的信,而舊雜貨店竟然有一個祕密的時間通道。

《解憂雜貨店》這個作品的五個章節採用了不同的角度來分別講述了五個跨越時間的故事,而小説的_就在最後一章出現。《來自天上的祈禱》裏,而時間又一次回到現代,他們三個小偷又一次打開了雜貨店的信箱,收到的竟然是他們搶劫了的女孩過去的求助信。然而,作為一個生活在當下時間的人,他們三個小偷很清楚的知道過去的20年發生了什麼事,於是在信裏指點着這個陪酒女的人生,最後,也竟然真的成功了。這個女孩叫做武藤晴美,在丸光園孤兒院長大的她一直有心幫助丸光園孤兒院,但是,意外的被三個同樣在丸光園孤兒院長大的孩子搶劫了。還好,三個孩子因為跟蹤過她,才找到解憂雜貨店,才有好奇心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而恰好,他們也幫助了20年前需要幫助的武藤晴美。

《解憂雜貨店》這本書,讀起來總會令人感到温暖與感動,這種感覺是有種令人發自內心地感受到別人心中所包含的堅強和善良。而在生活中感到迷茫無助的時候,不妨坐下來安靜的閲讀一下這本書。

解憂雜貨店讀書隨筆範文3

僻靜的街道上有一家雜貨店,只要寫下煩惱投進捲簾門的投信口,第二天就會在店後的牛奶箱裏得到回答。

浪矢雄治開了一家浪矢雜貨店。當得知這裏可以諮詢煩惱時,一些小孩子經常開玩笑地問不正經的問題,但浪矢堅持認真回答每一個問題。後來,漸漸的,有成年人也來諮詢,問的問題也認真、嚴肅起來。

幾十年後,三個“不良少年”無意中走進了這家雜貨店,並發現了它一個神奇的現象:在這一天的午夜到黎明之間,過去和未來會相通。由此,三個人收到了許多來自過去的煩惱:因男友身患絕症,在愛情與夢想間徘徊;為了音樂夢想離家漂泊,卻在現實中寸步難行;面臨家庭鉅變,掙扎在親情與未來的迷茫中……

讀完這本書,我發現,書中每一個人之間都是有聯繫的,一家叫做丸光園的孤兒院,好似一根無形的細線,把所有人都串在了一起。人生就是這樣,看似毫無關係,但其實不經意間所有人的人生都緊密相連,人只有在互幫互助中,才能在相互支撐中活下去。這使我想到了一個發現:科學家研究發現,世界上任何一個人,之間最多隻要轉5道關係,就能聯繫上。現在看來,任何人之間不僅有聯繫,還相互影響着他人在人生岔路口上的選擇。

每個人都會站在人生的岔路口,但這時,我們應該怎樣做出選擇?我們不妨先來看看古時候的偉人是怎麼做的。南宋末期,最後一個皇帝逃到了海上,以躲避元軍。這時,他是像阿斗那樣投降,雖然保住了命,但屈辱地活着;還是作為一國之主,英勇殉國?他選擇了後者,守衞了中華民族的尊嚴。還有明朝的楊繼康,他是選擇加入_臣嚴嵩的隊伍,享受榮華富貴,還是拼死一搏,死劾嚴嵩?他選擇了後者,從此流芳百世。所以,人生中必然會遇到選擇,而做出重要的決定更是邁向成功的關鍵。

這本書使我感慨萬千,思如泉湧。最後,我想這本書的作者——東野圭吾的一句話表達了我的感受:“如今回顧寫作過程,我發現我自己始終在思考一個問題:站在人生的岔路口,人究竟應該怎麼做?我希望讀者能在掩卷時喃喃自語:我從未讀過這樣的小説。

解憂雜貨店讀書隨筆範文4

一直特別想看東野圭吾的書。

每每説起這位有名的日本推理小説作家,總是會想起那本的《解憂雜貨店》,這本書為什麼這麼受歡迎呢?讀完本書,我才知道。

除了電影可以演繹的上下內容承接着,我一直認為用其他的方法不可能,而東野奎吾卻把這部著作連接得無比緊密,沒有一丁點縫隙。他能夠把12個人的身世及故事,用一個支架撐起來,連在一起,這是非常值得敬佩的。

剛開始看的時候我還搞不清楚:這三個人到底誰是主人公?後面章節裏為什麼有這麼多人的故事?他們之間都有怎樣奇妙的聯繫?讀着讀着,我逐一解開了自己的疑問。

浪矢雜貨店是由70歲的浪矢雄治獨自經營的,生意不紅火,但去那裏的人卻不少,因為浪矢爺爺閒着的時候就幫人解決問題及憂慮。一開始都是小孩子來問些開玩笑的問題,但老師爺爺都一一嚴肅認真的回答,最終有許多成年人也來諮詢問題,浪矢雜貨店成了遠近聞名的煩惱諮詢處。可是有一天浪矢爺爺認為萬一自己的答案不對,對別人有了負面的影響怎麼辦?於是關了門,準備在兒子那裏安度晚年。在他臨近死亡之際,1979年9月13日,浪矢爺爺要求出院,在浪矢雜貨店在呆一晚,同時把自己的願望託付給了兒子:在他死後的33年時,刊登一則公告,浪矢雜貨店將會“復活”,請當年諮詢過他的人們寫信回答當年浪矢爺爺的意見對他們的人生有什麼影響。於是那一夜與33年後的20xx年9月13日奇妙地連接起來,敍述了與之相關的幾個人的故事和經歷。

雖然有很多人看似是因為遇到困難,不知如何解決才能諮詢,但他們其實在心中已經有了確定的答案並且不會改變。他們來到那裏無非就是聽聽別人的見解。如果那是爺爺與他們答案相同,就更肯定自己的答案是正確的。而如果那是爺爺與他們的觀點不同,那麼他們就會為自己的答案找一個可信的`理由,去選擇自己接下來的人生道路。在我看來,三個年輕人寫的信都很有哲理,當然也很有道理,他們的回信總是一針見血,開門見山,與浪矢爺爺委婉的回答相差很多,但總是令人無法反駁。

其實三個年輕人本性並不壞,但通過老師雜貨店,他們成功的改變了自己。我一直認為愛是真正對生命的救贖,它總能幫助迷途的羔羊找到回家的路,也總能幫助那些站在人生岔路口不知所措的人們尋找到真正的歸宿。

解憂雜貨店讀書隨筆範文5

日本文學我向來看得不多,可是《解憂雜貨店》這書名一下子就吸引了我的目光——解憂?腦子裏立刻便構想出了主角一行替人解決煩惱並在各種事件中得到成長的正能量故事,但看完後才發現,這個故事真的不一樣。

故事一開頭,是幾個小偷為了藏身躲進廢棄雜貨店,機緣巧合下發現了陌生人的求助信,繼而發此刻這雜貨店裏能夠與33年前的人通信。一個十分日本式,不太難猜出來的背景設定,但作者卻是寫得不落俗套。從頭至尾,不一樣的時間和故事,最終都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卻像繞成了個圈。合上書本,意猶未盡。

印象深刻的是第一個故事,關於一個憧憬奧運的女運動員,在選拔關頭戀人患上了絕症,感情與事業的抉擇令她困苦。可是來自未來的主角立刻就明白了那屆奧運會被日本抵制,開始努力勸説她。雖然最終的結果和主角的意圖偏差不小,可是女運動員卻覺得他們是用心良苦,感激涕零。

這讓我不禁想到,我們向別人大吐苦水、問他們我到底該怎樣辦的時候,真的會聽取對方的提議嗎?就拿我自己來説吧,很多時候,腦中其實早就有了計劃和打算,尋求幫忙,大吐苦水,何不是期望從對方口中聽到自我心想的那個答案?要的其實可是是信心的鞏固,是別人站在你的身後,拍着你的肩膀告訴你,“你是對的,就這麼辦。”

人生路上有許多十字街口,有時我們作出了選擇,卻沒有做好準備迎接選擇的結果,陷在困境中的人精神更是脆弱。這時候若是有人告訴你應當怎樣做,就算最終指向了糟糕的結局,總該不會是一個人承受悲傷。這也許是對自身職責的逃避,但卻是人之常情,説到底也只是個心理安慰。

想來也是,心裏早有答案的你,就算聽到的提議和勸導不合心意,也會依着自我的內心去解讀。殊途同歸,只是自信心可能會有些不足。但這仍然不會影響你內心想法的大方向,也許憂心忡忡地瞻前顧後之時,已經不知不覺地作出了選擇,向前邁出了腳步。

説到底,解鈴還須繫鈴人。書中的每個故事都在傳遞着這樣一個信息——無論別人怎樣説,作出確定的最終還是你,其實你已經選好了路,一向在往前走,別人的提議最終只能讓你快些看到結局。

彷徨的人也許只是想得到陪伴和支持來作為自我作出選擇的底氣,最終解決自我的煩惱的,只能是自我。這些也許不是這本書的中心主旨,但卻是我領悟最深的一點。

身陷囹圄之時,更要撥開心頭的愁雲,由心去選一條路,大踏步地向前去,無論結果如何,不負本心,便不後悔。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