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美短篇散文隨筆

來源:文萃谷 2.39W

時光不老,我們不散,天不會不藍,我不會不在。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唯美短篇散文隨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唯美短篇散文隨筆

篇一:曾經的初戀

在我們眼球還黑白分明的懵懂年華里,心裏總會隱藏着一懷羞澀而朦朧的情愫,一直深深地封存心底,多年以後,再憶時,或哭,或笑,或流淚,心地都能掠過一絲温暖,想起時,也總會有一抹永不褪色的幸福!

或許每個人都曾擁有過一位刻骨銘心的初戀;或許,你已經忘記了初戀的味道,忘記了初見時的美好;或許,此時此刻在回味,心情若初戀般的甜蜜而幸福,追憶初戀的那份美好;或許你正盪漾在初戀瀲灩的漣漪中,感受着那份甜蜜和心動;或許,你和我一樣,你正在回憶裏煎熬!

那年,剛踏入五年級的我們,對於異性,臉上都總帶着幾分青澀。對愛情充滿了嚮往,卻又不敢輕易去嘗試。早戀的翅膀束縛着我們在天空裏自由飛翔的夢。

四月,槐花正開的季節。春風撫過,槐花香瀰漫着整個校園。原已相識的你再次浮現,坐在教室外槐樹下的石凳上。你烏黑的長髮在微風中舞動着,你吮吸着風裏的槐花香,迷醉在這濃濃的詩情畫意當中。臉上的笑容猶如綠草中的花朵,那樣燦爛,那樣動人。

我慢慢地走近你,近了,近了……心裏默默地念着。這時,你起身走了!留下的唯有你淡淡的身影。我帶着失望與期待,坐在槐樹下的石凳上,期待着你下一次的出現。

一天,兩天,一週……怎麼還不見你的身影。我開始失去信心了。第九天,帶着最後的僥倖與絕望,我再次來到槐樹下。可是,還是沒有你的身影。我坐在石凳上,無心看書,唯有低垂着頭,看着地上成羣結隊的螞蟻,一雙一對地高昂着頭自信的行走着,好像有一對正甜言蜜語似的。瞧,那隻雌蟻臉都紅了。“我可以坐這兒嗎?”一個清脆動聽的聲音在耳旁響起。我抬起頭,潔白的校裙,齊眉的劉海。是你,沒錯,是你!“咦!是你啊。”“嗯嗯……你……可以坐這!”你坐下,長髮散發出薄荷的香氣,與槐花的香味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產生了一種奇特的香。那香味在你我身旁圍繞,它讓我陶醉,讓我狂熱。你打開書本,開始認真的沉浸其中。你打開書本,開始沉醉其中,感受着書中的喜樂與哀怒,跟隨主人公尋覓故事的真諦。

後面的日子。我們每天都會在那裏相遇,沒有相約卻能相聚,沒有表情卻能讀懂,這感覺叫……對,它叫初戀。

五月的傍晚,槐樹下總能出現倆個熟悉的背影,一男一女,夕陽將他們的身影拉得很長很長。沒有話語,只是靜靜地享受着這瞬間的幸福與槐花的清香。

六月,槐花凋謝的時節。像往常一樣,來到槐樹下,期待着你的到來!一陣清風徐來,嬌豔鮮嫩的盛期槐花忽然整朵整朵地墜落,鋪撒一地絢麗的花瓣,那花瓣落地時依然鮮豔奪目。地面白色的花瓣隨風飛舞,喚來內心的隱隱傷痛:短暫的花期只為綻放瞬間的美麗,釋放片刻的温馨與浪漫。

初戀,是,一朵叫情竇的花綻放的剎那。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她恰恰在那裏。情竇,是,人世間最純白潔淨的話,一生一世只開一次,開時芬芳,謝時苦澀,從不結果。

一朵……兩朵……三朵……十朵……一百朵……五百二十朵。凋謝的槐樹下還是沒見你的身影,我帶着期待悄悄地離去——只願十年後的四月月。遠方的我,依舊懷着一顆不變的心。細品着當年的槐花情緣。

篇二:我們真的愛過嗎?

我們每個人都認為我們很愛自己的家人,你很愛自己的孩子、妻子,不是嗎?你會帶她們去吃他們喜歡的披薩,他們過生日的時候從不忘記給他們買禮物,在他們不高興的時候扮怪物嘗試改變他們的心情。我們每個人都確信這就是愛,大概沒有人會説這不是愛。

根據佛法,在我們證悟之前,我們所有的愛都是基於自我。或者説,我們所有的愛都需要回饋。當我們給了對方一個吻,我們至少希望也得到一個同樣的吻或是其他東西。

我想稍微談一下我們基於自我的愛與無我的愛之間的差異。無論我們是否察覺,我們事實上一直在計算。對家人,對朋友,對我們的愛情。如果你讀過我之前的文章(或者如果你是宗薩仁波切的書迷)就應該知道,自我一直沒有安全感,它非常缺乏存在感,為此他需要不斷的通過他人、外境來攝取存在感。為此我們建立家庭、學校、政府、醫院、養老院以及各種社會組織,以獲取各種不同時期所需的安全感。在你出生的時候,你有爸爸媽媽,他們是你最大的安全感的ATM機。當你缺乏安全感的時候,你就會找他們要。當你長大了,你的愛人會給你最大的安全感。當你發現他已經不愛你了,你會尋找另一個安全感的來源——另一個愛人或是孩子,讓他們給你新的安全感。

在這裏我們着重討論,我們如何從家庭愛情來獲取安全感。這兩者在我們生命力所佔比重非常大。當你認為你在愛的時候,事實上,你一直在試着維持收支平衡,我指的是愛情上的收支平衡。當然不是完全指金錢,它的範圍非常廣,我可以舉一個例子:如果你每天都親吻你的愛人,而他從不主動親你,這樣過了一段時間,你就會覺得不平衡。你會懷疑他對你的愛。我指的是類似這種收支平衡。

假如你付出十塊錢的愛,那麼你是否要求對方至少付出八塊錢的愛。如果對方付出的愛只有五塊錢你就會非常生氣,但你會試着告訴他你付出的是十塊錢,因此他不能只回饋五塊錢,但通常我們在這個過程中就會發生爭吵。我們吵嘴的時候都會説:我為這個家付出了這麼多,可你呢?

這表示我們一直在計算,試圖維持感情方面的收支平衡。連最純潔的愛情也未能免俗,因為我們有自我,我們需要餵養自我。這讓我們無法專心的愛,無法心無旁騖的愛。我們和對方擁吻的時候手裏都拿着計算器。

家庭或愛情是一個我們最不希望出問題的地方,因為它是一個我們可以不斷從中吸取安全感的來源。但他同樣很危險,我們以為我們已經調到安全模式,但總是會有意外跑出來打破我們的安全錯覺。一旦我們覺得自己在愛情或家庭方面收支不平衡,我們所得到的就是不安全感,我們的自我感到威脅。想想看,所有的`家庭矛盾,所有的愛情問題都是因為感情方面的收支不平衡。你給了他十塊錢的愛,可他呢。他好像完全不知道,他至少應該給我六塊錢吧,可他給我的最多隻能算兩塊錢。無論是對我們的男朋友、女朋友,還是我們的先生太太,甚至對我們的父母子女,我們其實都是這樣的。這就是基於自我的愛,這種愛要求回報,它從來不是無私的——摻雜自我的愛從來不是無私的。

我無意聲討這種愛。身為未證悟實相者,即使我們想,我們也不可能有超越這種愛的愛。但我不認為這是真的愛,這種愛以自我為中心,很少真正考慮別人的感受。它以對方的付出來決定自己的付出,這是交易。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的家庭關係老是這麼緊張。總是出各種問題。因為我們並沒有真的愛過任何人,你有完全不需要回饋的愛過任何人嗎?不管他做什麼都絲毫不影響你對他的愛?我很懷疑你們中有任何人有過這樣的愛。

如果我們覺得我們的女朋友不高興,我們會表現出很關心的樣子,那不是因為我們愛她,那是因為作為我們身邊的重要人物,她的不開心早晚會波及我們自己。會搞亂我們的計劃,我們晚上的計劃可能就泡湯了。我們很怕這種麻煩。這只是我們為了避免自我受傷採取的措施。

如同多數父母強迫自己的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肩負榮耀家族的使命。這其實是全然的自私。我不認為他們有從孩子的角度考慮過。他們不過是希望讓孩子滿足他們的自我,重建他們失敗的人生。在愛情裏,我們也是如此,我們希望對方全然滿足我們的自我。我們之所以愛對方,因為對方愛我們幾乎像我們愛自己一樣,我們在他這裏可以體會自我被全然滿足的快感。但好景不長,很快,因為對方也是自私的,他來我們這裏也是為了滿足他的自我。因此,當最初的衝動慢慢停滯下來之後,雙方都開始看到對方的一點真面目。那時候雙方都開始要求對方提供不少於自己的愛的愛,這是潛規則,你當然不會説:我給了你這麼多,所以你也必須給我這麼多。但沒有説不代表你沒有想。一切都心照不宣。

雙方關係最佳時期可能就是雙方收支比較平衡的時期。但很快,我們被其他事情分心了,其中一方可能不能及時提供對方所希望的那麼多愛了。這個時候,另一方就會感覺不安全。爭吵就可能發生。這樣的事情每天都發生在我們身上,發生在我們的愛情和親情上。如果雙方收支已經到了差異巨大的時候,這個時候,我們就會傾向於建立一段新的感情以維持自我的養料。這就是我們的愛。我們是這樣的人,即使我們在牆上畫了一朵花,我們都會希望它得到別人的關注,每次路過我們都會提醒其他人:那是我畫的。因為我們有期待,我們期待收到幾句讚美。

我們在這裏猜想一下聖者的愛,依據佛教的理論,如佛陀一般的聖者已經證悟無我,他沒有一個自我需要被滿足。因此,他不需要通過結婚,或是建立家庭,結交朋友來攝取安全感。他呆在黑暗裏也不會怕黑。他也不需要電影音樂來娛樂自己。想象一下沒有自我的人,他沒有自他分別,他不認為某些人比另一些人更重要,我們認為某些人比另一些人更重要,無非是因為他們在我們的生命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我們需要這些重要的角色,我們的自我的大部分食物都由他們提供,因此經營好與這些重要人物的關係在我們的生命中顯得尤為重要。而一個成就者,他不需要討好任何人,因為他無需從他們那裏獲取自我的食物

一個完全無我的人,一個視你如他自己的人,他愛你的方式可能很多樣化,但他最關心的當然是讓你獲得和他一樣的解脱。為此他可以和你一起喝酒,也可能揍你一頓,可能給你講佛法,也可能和你討論女人,只要可以將你導向解脱,他不在乎做任何事。他也不期待你有某種回報,因為他沒有自我需要被餵養。他不需要計算付出的愛和收到的愛是否均衡,因此他的愛是真正的愛,而不是我們假模假式的愛。

篇三:我們離幸福有多遠

每個人的人生都有自己的故事,其中滋味只能自己慢慢體會。每次的成熟都是一次蜕變,蜕變的過程無一例外都是痛苦的煎熬。每個人都會成長,在順境、逆境裏經過無數次考驗,最後化繭成蝶。

我們的身心每天都在紅塵中兜兜轉轉,怎樣去面對迎面而來的喧囂,怎樣讓自己的身心日益平靜,猶如曠野無風澄淨空明呢?人生就是一場修行,當我們呱呱墜地時,就開始了新的一程風雨兼程。

每一天都在面對出生的痛苦、病痛的折磨、逐漸老去的衰弱、與相愛人別離的痛苦、所求不如願,還有不得不面對的死亡,等等林林種種,其實只要對境來的那一瞬間,我們明白它只是沒有實質的空性,能傷害我們的,只有我們自己,那麼一切就好辦多了。

在日常生活裏,我們可以試着觀照自己的心念,看看自己的一念乃至念念之間,是如何升起,又是如何落下,守着一顆恬淡的心,在兔走烏升之間靜靜的體會,把自己的身心融化在大自然裏,像小草破土而出,像鳥兒展翅高飛,如雲兒般來去自如,似風兒一樣無拘無束,如此就好。你的身心將獲得一種從所未有的清安,一切就是如此簡單。

儘量讓自己輕鬆些,其實這世界離了誰都一樣運轉,我們沒必要自添負擔,只要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就好。在悠悠紅塵裏,我只做我自己,默默的盛開靜靜的凋落。這世界真正能捆縛住我們的,只有自己。

現代文學常説,人的靈魂是披着枷鎖在文字間跳舞,是誰讓我們如此痛苦?那也只能是我們自己了,為了紅塵中的愛恨情仇,得到與失去,漸次被飛花迷了眼,不知道自己的本意是什麼,越想得到的,攥得越緊,失去的也就越快。

其實這世間的萬事萬物,是你的只是你的,你的幸福別人奪不走,你的悲哀想送也送不出去。人生苦短,何必讓無謂的感傷陪伴着我們每一天,你的快樂沒人能夠奪走,你的悲傷也不會有人替代,正如我們赤條條的來,兩手空空的走,沒有什麼是我們可以留住的。

絢麗的紅塵迷惑了我們的心,大家身在其中不停的追逐着,在追逐着,結果越來越多的慾望就像飲鴆止渴,越喝越渴,即毒死了自己,也傷害了別人。我們希求別人的理解,也盼望得到忠貞不渝的愛情,最後才發現這些只能是想像。

當我們看到不順眼的事情,我們的心就不平靜了。很簡單的道理,如果你是鏡子,現在鏡子照見一堆垃圾,那也就是一堆垃圾而已。反過來你不僅照見垃圾,還聞見了它的臭味,那麼,你自己離垃圾還遠嗎?

也許我們無法改變外界,能夠改變的只有我們自己的心,因為外面的境界使得自己不快樂,那不是一個聰明人的所作所為。在現實生活裏,我們一定要拴住心猿意馬,否則墮入無盡的慾望裏,就會傷了別人也害了自己。

相信一部《西遊記》,大家耳熟能詳,但是其中藴含的真意大家不見得了解。書裏的唐僧就像我們自己,他求取的真經就是我們嚮往已久的幸福快樂。

裏面的孫悟空就是我們與別人相處間,一言不合就起了爭執,甚至大打出手的心念。一念不和,頓起嗔心。

你看,書裏面的豬八戒,看見嫦娥心生愛慕,導致被打下凡塵。在凡間,又看上了高玉蘭,雖然最後能夠跟着唐僧去取經,但是一路上,始終對玉蘭念念不忘。最後見了菩薩變現的美女後,內心不能自持,讓菩薩吊在樹上經過一夜的風吹雨打,這一切都是為了他的貪心難以抑制。

現實生活中的我們又何嘗不是,沒有得到時愛慕不已,得到後才發現,她根本不是自己心目中的那個人。這還是好些的,還有一些人會得寵忘蜀,導致婚外戀頻頻發生。這就是一念貪心,終墮無明。

《西遊記》裏面的沙僧,雖然勤勞能幹,踏踏實實的一心跟隨着唐僧西天取經,但是為人愚鈍,不能領會修行的奧義。這就是一念痴心,障礙聖道。

在人的一生裏,總會經歷許多磨難。就像書中的九九八十一難,這只是外在磨難的顯現。內在的磨難就是我們時時動盪不安的心,遇事生煩、遇煩生惱,見色生心、見物起意,因為外界的變化而不停地變換,從而陷入無盡的痛苦中,不能自拔。

心,是無盡煩惱的根源。心,也是幸福的源泉,關鍵看自己在生活中怎樣去把握。心是一把雙刃劍,可以利人利己,也可以害人害己。打個比方説就像電腦,利用的好了,它可以學習文化知識,用得不好也可以違法亂紀,關鍵看我們怎樣去運用。

那麼,在生活中怎樣讓自己達到長久的快樂呢?把握好當下的每一分取捨,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不要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規範好自己的身心。要知道,所有的不快樂都是從妄念紛飛而來,想自己沒有的,自己達不到的,就是一切不幸福的根源。

那麼有人會問,在生活中我們就不追求了嗎?其實這和你的追求無關,我們在生活中只要只問耕耘,不問收穫,相信我們都會快樂很多。追求是一種動力,一種活潑向上的情緒,這是需要讚揚的。但是追求也要量力而行,追求自己得不到的,最後受傷的也只能是自己而已。

人只有站得高了,才會看得遠。像我們這個年紀的人,在人生的路上經歷了很多事情,有些人走着走着就散了,有些事走着走着就淡了,在經歷過以後感覺也沒什麼不得了的。看得淡了,度量也就大了。度量大了,福報也就大了。就像俗話説的:“量大福才會大。”你的心量有多大,你的成就就會有多大,多給自己也多給別人一點空間,相信我們在人與人的相處間,會更加融洽。

在藏傳佛教中,麥彭仁波切把人比喻成一棵樹。樹沒有根肯定會乾枯,人如果沒有根肯定也會一事無成。他把樹莖比喻成有愧和不放逸、樹枝是正直和誓言堅定、樹葉是知恩與利他、樹花是信心和發放佈施。他説這些組成了一個人最完美的因素,智慧和穩重。沒有智慧什麼事情也幹不成,沒有穩重即使有了智慧也沒有用武之地,所以這兩者是最關鍵的。

人的標準是什麼樣的呢?你的心胸要像虛空般寬廣,別人誹謗你也好,讚歎你也好,譏諷你也好,羨慕你也好,什麼都可以接受,對於痛苦和快樂不會斤斤計較。遇到別人痛苦時,會給予同情和幫助。遇到自己痛苦時,不會特別傷心。什麼事情都要看得開放得下,同時還要具有遠見卓識,這才是一個完整的人。

生活裏我們要有正確的思維觀念,正確的理解觀念,還需要明確規範自己的行為,當我們具有這一切時,就擁有了智慧,看待一切問題都會迎刃而解。這樣,我們離幸福還會遠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