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壯鄉隨筆

來源:文萃谷 2.35W

李國紅

走近壯鄉隨筆

壯鄉,使我聯想到遠方的村莊及其他們的民族——壯族,他們的祖先總是會找個風水寶地落腳,悄悄的,我已走近你。

那林村

進入我眼簾的是坐落在半山坡上的一個原始而養眼的寨子——那林村。村子四周,羣山環抱,林木蒼翠,橄欖樹滿山遍野。山腳河水東流,山間細流常年淙淙流淌。裊裊炊煙中隱約飄來老屋壯家花米飯特有的清香。一排排一座座壯鄉古建築,參差錯落,別緻有序,猶如鑲嵌在羣山之中的黑寶石。

漫步村中小巷,壯家古樓在我眼中漸漸明朗:黑色瓦片建蓋的房頂,四角翹起;樓屋之間用幾根稍粗的木頭柱子支撐;房屋兩側,或用石塊和土堆砌,或用木板橫向豎向相扣。有蓋成兩層的`,也有蓋成三層的。頂層用來堆放糧食作物,防潮濕。人住的樓層寬暢舒適,客廳很大。下面一層主要用來圈養牲畜家禽和堆放雜物。樓層之間還搭配着小巧的木板樓梯。建造樸實無華、實用性強。這種建蓋獨特的樓房樣式,當地人稱吊腳樓。我不禁為壯族祖先們的睿智所折服!

登樓遠望,對面山坡上那被風吹動的橄欖樹,帶着滿枝頭誘人的果實,搖曳着。“要是能嘗一嘗酸甜可口的橄欖果該多好啊。”我這樣想着。行走間,有幸得到一位採擷歸來的老人的饋贈,我如願以償!在和老人閒聊中得知老人姓盧,今年七十歲,老伴不在了,獨自一人在家,兩個兒子到外面打工,到收莊稼或過春節才會回來。他説,上山劈柴,下水種稻,我都幹得。他還養殖田螺,曾被評為勞模到縣城開會領過獎。老人樸實善良的語言和吃苦耐勞的品質令我感動不已。

壩稿村

移步換景,來到壩稿村。村子裏到處呈現出一派繁忙、歡樂和諧的景象:青壯年們燃起一堆堆煙火,在田間地角辛勤地忙碌着;老人們三三兩兩,或蹲或站,在村邊樹腳抽煙閒聊着;兒童們這裏一堆,那裏一羣,在房前屋後,嘻哈打笑,追逐嬉戲着。同行愛攝影的紛紛用鏡頭記錄着這裏的一切。

石別村

石別村在公路下邊。站在公路上極目遠望,一幅極妙的壯鄉美圖呈現在我眼前:一道鐵索橋橫貫東西,橋下一條大河泛着滾滾白浪不停地奔流着。這條大河,美麗壯觀。它給壯鄉造就了好風水,為壯家兒女編織瞭如錦的夢想。它似一條巨龍蜿蜒盤旋在村中央。兩岸高高矮矮的常青樹在風中噓唏着守望一路向東的流水,緩緩流動的水面上一羣羣白的黑的鴨子游來蕩去,不時發出幾聲清亮的鳴叫,晚歸的水牛悠閒地從河的對岸鳧水過來,幾個小孩奔來跑去在河邊高聲呼喚着,娃聲鴨聲應和,相應成趣。村西頭一棵參天古樹迎風展枝,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默默地細數着山鄉河流的變遷。村民居住分佈在河的兩邊,炊煙裊裊,雞犬相聞。

為壯鄉,“千杯酒萬般祝願”,説不清道不明,難以言狀的激情在我心中暗暗湧動。歸途中,口裏含着原汁原味的山橄欖,漸行漸遠,但壯鄉的一切卻温暖着我。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