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吟秋唱長亭經典優美散文

來源:文萃谷 1.36W

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

千古吟秋唱長亭經典優美散文

自古以來,傷春悲秋成了遷客騷人創作的永恆主題,無論那被看做離人眼中血的川山紅葉,還是落霞孤鶩的秋水長天,無論是秋陰不散的枯荷雨聲,還是秋宵月色的霜天萬里,無論是瀟瀟暮雨的鉛華洗盡,還是關河冷落殘照當樓,秋的精神總在於風月,總帶有何事長向別時圓的味道。正如白居易所説“人人解説悲秋事,不似詩人徹底知”,無數心在秋上的詩句用文字詮釋着秋憾的永恆主題。秋天的意味是用文字堆砌起來的深沉,帶着愛情等待的憂愁悵恨,而這一切,在王實甫一曲長亭送別裏,景,情,曲,在秋天背景的素描下,向後人唱出了傳誦千秋的別情回味。下面我提珠攜玉就秋意領悟長亭送別景境情曲的完美結合,字字珠璣,脣齒留香,歷久彌珍。

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這支曲子化用了北宋范仲淹的詞《蘇暮遮》:“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關於這句曲詞,我想就範仲淹與王實甫的對比中品讀。兩者對意象的選取都符合秋天的特點。藍天白雲、萎縮的黃花、南飛的大雁、如丹的楓葉,它們在這悽緊的西風中融成一體,構成了遼闊蕭瑟令人黯然神傷的境界。但不同的是,王實甫明景明情,表現了離人有意,芳草無情,用碧雲密佈,黃花滿地,西風悽緊,北雁南歸的深秋景物組成動態的卻又是萎迷的意境,渲染出濃重的離情別緒。最能表現秋天季節特徵的景物用大自然的哀景,形容—對戀人離別時的哀情,處處是秋,聲聲是愁,觸景生情,無不使人愁上加愁。這正是“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兩句,採用了設問自答的形式,使得客觀景色帶上了濃重的主觀感情色彩。楓葉經霜自紅,作為自然現象來説,它本來無所謂悲還是喜,但在不同人的眼裏,常常會因自己的境遇不同、心情不同而染上不同的感情色彩。透過鶯鶯的眼睛看去那染紅的霜林只能是離人的血淚。這是鶯鶯對霜林的獨特感受,是移情於景。樹木變紅當然不能用淚染,可在鶯鶯的心目中,離人的淚水卻能把樹葉染紅。這表現了鶯鶯因這次離別心情是非常沉重的。“淚染霜林醉”已經使情與景融為一體,而“曉”字則與下文“殘照”相照應,又隱含着一夜之間離愁別緒盡染層林的意思,使主人公心境顯得更為悽切。所以説“染”“醉”二字極有份量。真有握撥一彈,心搖神移的藝術感染力。

這支曲子似宋詞又非宋詞,關鍵王實甫在意境上創新了,他用富有特徵的景物,把鶯鶯的離別之情寫得逼真、透徹。因此收到了字字見情,景景見情的效果。由此可見,短短二十餘字,景境情曲交融,構成了視覺、感覺、聽覺的完美結合。

[滾繡球]恨相見得遲,怨歸去得疾。柳絲長玉驄難系,恨不得倩疏林掛住斜暉。馬兒迍迍的行,車兒快快的隨,卻告了相思迴避,破題兒又早別離。聽得道一聲“去也”,鬆了金釧;遙望見十里長亭,減了玉肌。此恨誰知!

長長的柳絲能夠繫住張生的馬兒,那疏朗的樹林能夠掛住西沉的夕陽,能否讓時間走得慢一些。然而,柳絲難系,斜暉無情,玉驄無知,疏林難掛。這是一種移情於物的表現,怨恨道旁的垂柳不肯繫住行人之馬,怨恨疏林不能掛住斜暉。這主人公的戀戀不捨之意寄託在柳絲疏林身上,更添無奈的回味。

唸到“剪了玉肌”,讓人不禁想起蘇軾的“玉肌鉛粉傲秋霜”,又或者柳永的“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總帶着“人比黃花瘦”的.情意,這曲詞依舊駕馭自然景物、車馬、手飾等具體事物,並賦予豐富的聯想和誇張,形象地從不同側面展現了鶯鶯此時複雜的內心世界。景情交融,天衣無縫,境由心造,情由境發。腦海裏描繪出長亭古道,芳草連天,柳思牽絆,疏影橫斜,盈盈珠淚的離別傷感的水墨畫面。

[四煞]這憂愁訴與誰?相思只自知,老天不管人憔悴。淚添九曲黃河溢,恨壓三峯華嶽低。到晚來悶把西樓倚,見了些夕陽古道,衰柳長堤。

這裏鑑賞的依舊是送別時的意境,只歎一騎絕塵去,遠看山巒籠輕煙。夕陽古道依舊冷,不解離恨苦難言。

淚添九曲,恨壓三峯。在這裏,憂愁悵恨拋棄了輕煙的面容,這一曲將離別的沉重的絕望沉沉壓到了江峯的身上,又或者江峯的沉重深深壓在了鶯鶯長亭外送別的心上,這情不是温婉纏綿,而是變成了沉重的揹負和負重,這種負重是封建禮教束縛的重量,卻在這裏硬生生地壓在了才子佳人純潔的愛情上,人世間的殘酷也莫過於此。

一煞青山阻隔我送行,疏林擋住我目光,淡淡炊煙和那傍晚的霧氣相互掩映。殘陽斜照的古道沒有人聲,秋風吹過莊稼傳來馬的嘶鳴。我為什麼懶得上車呢,來的時候多麼急切,別離獨回卻又多麼遲緩?

送君千里,終須一別。

夕陽古道銘刻了鶯鶯不捨的足跡,衰柳長堤延長了鶯鶯戀戀的眼神,霜林沾染了鶯鶯的淚水,十里長亭停駐了鶯鶯殷殷的期盼。

依舊是青山在,卻阻隔了人情的相思,依舊是楓葉疏林,卻停滯了我牽掛的目光,炊煙營造了温馨的氣氛,霧氣迷濛了自然的清新,殘陽斜照投影形單影隻,秋風無情吹拂煢煢孑立。

青山、疏林、炊煙、霧氣、殘陽、秋風,離別的情境構思於腦海,情湧入筆端,逼真的畫面總能傳達出抽象的感情,傳情於景,景境情再次完美交融。

另外,其他的曲詞如脱布衫“下西風黃葉紛飛,染寒煙衰草萋迷。酒席上斜簽着坐的,蹙愁眉死臨侵地。”前兩句是寫鶯鶯眼裏的景色,與前面端正好是一致的。這種景色實際也是鶯鶯心情的寫照。正宮端正好碧藍的天空,開滿了菊花的大地,西風猛烈吹,大雁從北往南飛。清晨,是誰把經霜的楓林染紅了?那總是離人的眼淚。[耍孩兒]淋漓襟袖啼紅淚,比司馬青衫更濕。伯勞東去燕西飛,未登程先問歸期。雖然眼底人千里,且盡生前酒一杯。未飲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內成灰。等等等等,都向我們展示了景境情的闡釋,塑造了鶯鶯為愛牽掛,為情無悔的忠貞形象。

長亭外

古道邊

芳草碧連天

晚風扶柳笛聲殘

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壺濁酒盡餘歡

今宵別夢寒

——後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