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的散文(精選31篇)

來源:文萃谷 1.42W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觸過散文吧?狹義上的散文是指與詩歌、小説、戲劇並行的一種文學體裁。那麼你真的知道要怎麼寫散文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中秋節的散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秋節的散文(精選31篇)

中秋節的散文 篇1

中秋節,也是“八月節”。老人們常説:“年怕中秋,月怕半。”過了中秋,今年就基本上差不多了。

曾經,是那樣嚮往中秋。中秋有月餅吃,皮兒脆脆的,一碰就掉、粘不住,油汪汪的,咬一口甜得有點兒鹹,像糖塊,捨不得嚥下去,含在嘴裏慢慢融化。

中秋節,可以多掙錢。當時開小商店,每年中秋節送禮的人都很多,月餅、紅糖、雲片糕、酒……一個生意少則幾十元,多則一百多元,毛利在15%左右,一天下來銷售額在千元以上。

現在,反倒有點擔心中秋節了。企業大了,員工多了,客户多了,需要感謝的人也多了。中秋禮需要認真對待,面面俱到肯定不行,不面面俱到更不行,這就有點而擔心了!特別是在當前的反腐風頭上,送中秋禮還真的不輕鬆……

大女婿八月十五的生日。孩子不錯,挺懂事。作為父輩我不能倚老賣老,要創造些愉快的事情。為此,邀請了同是八月十五過生日的四友攜家人,一起到怡心園聚會賞月。自從去年開始,今年繼續。

天氣預報有雨,下午也下了雨。好在菩薩幫忙,傍晚時候天放晴了,月亮出來了。説實話,我覺得今年的月亮特別的圓,特別的亮。

女婿,半子。對我來説,是,也不是。遇事向着女婿,是女婿懂事,是女兒任性,是我立家的習性。為他過生日,是我的心意。特別是另外幾友,王夫婦,於夫婦,李夫婦,吳夫婦,還有錢夫婦,真的是給足了面子,替我圓場,真的是感謝了!

為籌備好生日聚會,可以説是盡了力,不敢説是擔盡了心,也至少是盡了心。提前通知小崔準備食材,辦一桌素食,而且要求色香味俱佳,還要新鮮。提前準備好月餅,既能吃到兒時的感覺,又能不油、不甜,元祖月餅正好滿足了這個要求。提前準備好蛋糕,錢是女兒付的,我負責從海安帶回怡心園。

更為難得的是還排除了一顆“定時炸彈”,避免了一場不愉快的發生。真沒想到,我現在成了“拆彈專家”了,專門排除“定時炸彈”,確保和諧、安寧祥和。

晚餐,被大家認可:“色香味形俱佳。”我很高興,正如我在飯桌上説的:“我現在是家人高興、朋友高興,我就高興。”

席間,我開車送兩個孩子去海安火車站乘車去北京。回來後,同大家一起漫步怡心園,看月光灑滿路面,嗅酒香撲鼻而來,聊友情臭味相投,話明年中秋再聚。

我不知道神仙是如何度中秋的,我就覺得我已是神仙了。

當晚,拍了很多照片,唯一合我心意的只有一張:圍牆上的月亮。青磚小瓦的圍牆上,一輪明月高高在上,照出了我心中的感覺,照出了怡心園的特色,照出了我的喜悦心情。青磚小瓦有序的緊密的堆在一起,就是圍牆,就是現實,就是風景。而月亮只能孤獨的高高的在頭上看着,望着,羨慕着,歎息着……

看得遠有什麼用?看得見有什麼用?看到了有什麼用?

中秋,月亮,過去了,期待明年。

月亮圓了,又要缺了,規律使然。

月餅再好吃,也不宜多吃,嚐嚐就行了。

中秋節的散文 篇2

蟋蟀聲稀,桂香漸濃,説明了歲月的腳步已經邁入了真正的秋天。

又是一年一度的月滿中秋時,節日的氛圍濃了江南,也濃了我的心海。望着藍天雲中月,細數流年月中水,情不自禁,情不自禁地回眸一眼那歲月深處的時光碼頭,月光最柔最美的還是在童年的中秋時節。

童年的中秋節,有着記憶裏最香的那碗大米飯。前河口原是一個沿海鹽鹼灘塗之地,一直種植着高粱、玉米等旱作物,到了我七歲那年才開始種植水稻。老隊長刻意安排一種叫着珍珠爾的水稻種,雖然相對產量較低,但它成熟得早,趕在中秋節的前幾日就金谷飄香,恰恰不遲不早地舞上中秋節那天的餐桌上。無怪有着珍珠的美名,不僅每粒飯晶瑩剔透,而且綿甜可口,老遠就聞到誘人的香味。也因為我愛上了那碗大米飯,冥冥之中的那雙手也把我送進並流連在江南的魚米之鄉。

在家鄉港城,自古中秋節就有着團圓節的説法。農事再忙,生產隊也會安排一天的休息時間,孩童們又恰逢秋假(那是農村的中國小都有一個十五天的秋季假期),在外地工作的人也早早調休,大包小裹地回家過節。所以,前河口從大清早就會喧鬧起來,家家户户都在忙活着。

清淡的早餐一過,主婦們就會燒上一些開水,準備去殺扣在籠子裏的大公雞,圍在一起觀看的孩童,不失時機地拔下一把自己認為漂亮的雞毛,去做毽子。家主們總是要到集上去買上幾斤豬肉回來,留下一部分做上一碗肥美的紅燒肉外,餘下的在一陣陣乒乒乓乓的刀砧聲裏,剁成為肉餡,準備做肉圓和餡餅。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我家老宅前後就各有一個水塘,前面的養着魚,後面的種植着荷藕。二哥拿出炫網,一個圓弧就在魚塘裏濺起了銀白的花朵,須臾的功夫,就撈起了數條活蹦亂跳的鯉魚。中秋時分,婆娑的荷葉已經被秋拿走了神韻,七零八落地捲曲在水面,塘水也顯得清涼起來,可四哥不怕,舉起一瓶雲山白酒,咚咚兩口,一個猛子潛下去,不一會就摸上一組臂膀粗的荷藕。左鄰右舍的人,在笑聲中要求再來一猛子,好讓他們家的餐桌上也多上一碟下酒菜。

久居灌西鹽場的三哥騎車回來了,一下車就慌忙地解下一個魚簍子,倒出了蠕動的海蝦和橫行的海蟹,並親自下廚,烹飪出地地道道海灘味。大哥是一個轉業軍人,一直在縣城工作,他總是不緊不慢地坐上公交車,在中飯前趕到。老五是一個急性子,一大早他就擔起水桶,去挑滿兩大缸水,再拿起斧頭鋸子,劈上一大推柴火,準備燒飯炒菜之用。只有我和妹妹兩個人沒有事,蜻蜓一般地一會兒東飛飛,西躲躲,準備着午餐的大快朵頤。

母親從天一亮就開始忙碌着,菜園中拔起一把葱,砍來幾棵菜,剝皮洗淨,手上的水氣還沒有幹,就和我兩個姐姐一起忙裏忙外。一會兒做紅燒肉,一會兒做紅燒魚,這兩盤菜一般是要首先燒好,然後放在蒸籠裏保温。一會兒炸肉,一會兒炸藕餅,説起藕餅吃起來好吃,可做起來遠比其它菜費事,首先要選擇粗大而又內孔偏細的藕,去除二頭不規則的地方,再切成為半公分厚的片,再用刀從中間破開到五分之四的位置,然後塞進肉餡,再放進裝着蛋清的容器裏浸一下,撈起後還要讓外表再沾滿生粉,並迅速地放進滾開的油鍋裏,炸透後又要迅速撈起,攤開存放,一連串的動作,基本上是在須臾之間完成的,只有掌握好火候的人做出的藕餅,才會外酥,中脆,內香。

裊娜的炊煙剛一停下舞步,午餐就開始了。如果有客人在,一般會分為兩桌就餐,沒有時父親會直接安排:將兩張八仙桌並在一起,一家人總是團聚一桌就餐。酒,是午餐少不了的,而且不會是當地的雲山白酒,常常是久負盛名的洋河大麴。一貫談笑風生的父親,此時往往是舉着酒杯,笑而不語,一會兒看一眼這個,一會兒又望一眼那個,只有我們這些兒女向他敬酒時,他才慌忙地説:“好,好好……”六兒三女,真不知道,父母為我們花費了多少精力!

儘管中午吃得十分豐美,可,家鄉一直有着包團圓餅的習俗。午餐一過,母親還沒有喘口氣,又開始忙碌起來,剛剛揣完面後,又開始安排三位嫂子剁菜砧肉,然後將它們在和成為餡。一旦面發好,就得迅速去包團圓餅。團圓餅廣義上包括了甜餡和鹹餡圓形狀的餅,而從我們家鄉的寓意上講,只是中秋節晚上用來賞月的那一大八小的糖餅,才能夠稱為團圓餅。

由於忙碌,中秋節的晚餐,大多是食用一些餡餅和稀米粥,就在家人都在用餐的時候,母親還獨自一人繼續在廚房裏炕團圓餅。團圓餅的餡就是綿白糖,條件好的人家會兑進一些芝麻糊,包着外面的皮就是發酵過的面,薄薄的,幾乎可以看到餡,要保證餡融餅脆,更不能夠有缺損,肯定要掌握好灶膛裏的火候。所以每到此時,母親總是打發別人去吃晚飯,小心翼翼地獨自操作。

一旦用過晚餐,父親讓我們將八仙桌抬到庭院裏,開始了拜月賞月儀式。首先將直徑最大的、象徵月亮的糖餅放在八仙桌的中間,四周圍放着八塊小糖餅,取義於眾星捧月。然後將園田果樹上摘下蘋果、柿子、石榴和梨子端來,擺在四個桌面,供奉月神。一家人默默地圍坐着,在心裏許着願。一旦玉輪般地月亮爬上樹梢時,父親立即站起來,點上一支煙,去點燃一條長長的鞭炮和八個爆竹。只要有一家的鞭炮響起,瞬間,前河口就會沸騰起來,電光炫目,歡天喜地。

當鞭炮的聲音停止後,我伸手就想去拿糖餅吃,被眼疾手快的大姐一把拉住:“這團圓餅現在是不能夠吃的,誰吃了會找不到媳婦的!”為了打岔,母親趕緊拿出用油皮紙包着的月餅,每人發上一塊,迅速地將團圓餅和水果端回廚房,懸掛在氣死貓的籃子裏。再端來預先準備好水果擺滿了桌子,於是一家人又團聚八仙桌前,在如水的月光下,説説笑笑。説笑裏還少不了帶來關於月亮的那些傳説:玉兔拜月,嫦娥奔月,吳剛伐桂……

説起月餅,當時應該屬於城裏人享受的,農村的孩童一般一年就能夠見到一次,因此對於我們農村的孩子是一種奢侈品,當時是絕不會立即吃掉它,不僅中秋夜會枕頭月餅睡覺,甚至還會收藏數日。就是開始吃了,也會先從背面開始一層一層地剝下吃,因為正面當時都模壓着嫦娥或者月兔的圖案,只有在外皮吃盡後,才會小心翼翼地撥下一點,含在嘴裏,慢慢品味着百果的韻味,味蕾享受後,才開始咀嚼。

十五的月亮十六圓。第二天的早餐才是真正吃團圓餅的時光,那小的糖餅往往是一人一塊,而那大的則是要用刀細心分開的,要做到人人有份,象徵着一家人團團圓圓。

曾經走過千山,曾經趟過萬水,如今,一旦有人問起:哪裏月亮更圓、哪裏月亮更亮時,我都會脱口而出:亮在港城,圓在灌雲,韻在那個叫做前河口的小村莊。並不是受“月是故鄉明”的感染,而是那裏有着我的童年,有着童年裏中秋月光,月光裏有着父母那慈祥的目光,硬朗的身體……

中秋節的散文 篇3

今天是中秋,在這裏祝願全天下的人節日快來!

中秋節裏,男人與男人之間有聊不完的話題。其實,我每天都有和男人接觸,和男人聊天,説話,和男人開心,和男人做事,和男人談女人,看男人寫這樣那樣的文章;背後看男人竊喜,看男人耍小聰明,看男人言不由衷,看男人自相矛盾,看男人有時歇斯底里,看男人流淚的模樣。

男人天生就是簡單而又複雜的尤物。有的男人在人前衣冠整潔,談吐從容,好面子,以為男人生當做人世的王子;有的男人好抽煙,在雲霧裊繞裏品賞超凡塵世的極樂,把歷史鏽跡斑斑到牙齒和喉嚨,意念依附白悠悠的煙霧升騰,男人味飄渺成一種深沉;有的好飲酒,在酒裏品讀知己,在酒裏品讀現今的矛盾,在酒裏漫品歷久的沉醇,有的情願和酒化為一灘泥,酒承載心志超凡脱俗,美了意念的春夏秋冬,醒來後依然是現實的自己;有的好賭博,賭錢賭名聲賭地位賭江山賭美人賭生命,痴迷賭的驚險,喜於失的春風拂過,樂於成的大度從容,飲着悲喜交加的大徹大悟;有的男人想入非非,痴迷自己的一方領空,有的婉約有的豪邁,有的以超前的哲理,有的以能説話的漂亮文字,或含蓄或深沉或激揚,把歲月、把季節、把自然、把人文、把愛情描摹的通透;有的偏於謀略,把人物、人情、事情、世界、擺成有機的陣圖,在來來去去之中把玩盡出風雲一樣的樂趣;有的務實,依着自然和社會的定律一筆一劃的臨摹,不投機不越軌,一步一步拖着家庭、社會、歷史的車輪向前進;有的男人偏愛玩一些小竊喜,以致玩出意想不到的不能掌控的爛攤子,有的有些收斂就大錯不犯小錯不斷,有的沒法收斂就只得硬着玩下去,以致成了大奸抑或大惡;有的喜持序安規則,不異想天開也不突破自己環境的界線,一輩子在衣食住行裏生兒育女平平常常,這些就是男人中的主體了。

男人的愛情簡單而又複雜。有的男人天生愛玩一些竊喜,女人也最喜歡這類男人,這類男人愛情言談舉止滿是曖昧,無處不是心機,因為曖昧無需負責,只需調情迷惑,空窗期的男人是寂寞難耐玩曖昧,戀愛中的男人是自戀耍帥玩曖昧,已結了婚的男人是追求新歡舊愛玩曖昧,曖昧本質省錢安全 ,這類男人往往樂此不彼逍遙自在,也正應了男人不壞女人不愛的矛盾本質;有的男人愛情一本正經,女人也往往錯誤地不喜歡這類男人,這類男人踏實、本分、忠誠、負責,愛情不轉彎抹角直奔婚姻和生活的主題;有的男人天生外表迷女人,這類男人由於外表的這些優勢輕而易舉就有了所謂的愛情,在愛情的領空裏少了磨礪、少了曲折,多了容易、多了便捷,因之人就相對少了 成熟、少了坎坷、少了大氣,多了幼稚、多了迷茫,多了和外表不和諧的高度,因之有的在迷迷茫茫之中愛情幾多波折,現今的愛情氾濫、離婚氾濫多數是這類男人;有的男人相對外表欠佳,這第一印象就在女人的心中大打折扣,因之這類男人往往要幾經曲折才能在愛情和事業中 憑內在的功夫照亮愛情和事業的路,這類男人後來多數沉穩、從容、淡定、大氣,這類男人用勤儉、努力、勇敢、頑強書寫着男人的驚天大字。

男人的心靈簡單而又複雜。男人有的外表強硬、牛氣沖天、是乎不可一世,有的外表謙遜、彬彬有禮、是乎又有點弱不禁風,普遍的男人本質都是長不大的孩子,有極其脆弱的暗暗流淚;男人天生就需要女人的搭配才能為一個人的完整體,這不單單是生理的互需,是 男人與生俱來的對母愛的依附,因之一個女人往往更能塑造一個男人;男人天生喜歡做強者,喜歡扮演保護女人、老弱的使者,並以此為使命、以此為榮耀,心甘把温暖、把舒適、把安詳留給女人和老弱,把危險和壓力搭在自己的身心,所以男人不容易、很累!

男人的世界是真; 男人自來到這個世界就把女人叫母親、 叫妻子、叫女兒,男人對女人至始至終充滿了無限的感激,跪在女人的膝下、躺在女人的懷裏,一輩子恭恭敬敬接受着女人的諄諄教誨,一輩子在女人的關懷下為征服世界和改變世界,直到流盡最後一滴汗、流盡最後一滴血。

男人的世界是善:男人建立起正常的持序,維護着和平,一個一個女人的健康和伶俐是男人們嘔心瀝血的創造,一個一個女人跨出家庭撐起半邊天的大氣是男人的最愛, 國泰民安萬家祥和、男人的頭頂着天。

男人的世界是美:男人有女人的婉約和細膩,男人有女人無法企及的粗曠,男人把女人捧得知性,把女兒捧的嬌豔,男人在山崩地裂面前沉着冷靜,男人在多大的災難、危險和失落面前絕不流淚,男人雖膝下有黃金卻一輩子只乖乖跪在父母面前,男人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書寫着萬古風流。

解 讀男人,就是解讀歷史的厚重;解讀男人,就是讀現今的和諧。

一個女人能塑造一個好男人,一個好男人能捧起女人的無限美!

中秋節的散文 篇4

上班時聽見樓下的突然傳來響亮的歌聲“不管你多富有,無論你官多大,到什麼時候也不能忘,咱的媽”,是社區的叔叔阿姨在排練中秋的節目,我是容易感傷的人,聽着閻維文《母親》這首歌尤其是在這個煙雨濛濛,烏雲密佈的早上,心情格外沉重。

一直想為父母寫點什麼,無從下筆,一直想對父母説些什麼,梗咽於喉。

月到中秋分外圓,人到中秋徒影單。

小時候我最盼望過中秋節,那時只為吃月餅;長大後,依然盼望中秋節,但更多的是為品味那種懷着喜悦心情分享辛勤勞動收穫的累累碩果,那種一家人團圓和諧令人陶醉的家庭氣氛。

長大參加工作,遠離了家鄉。回家的次數越來越少,想跟父母一起過箇中秋節竟然變成了一種奢望。好長時間吃不到媽媽親手做的飯菜,好久沒有享受過與爸爸媽媽在一起那種温馨的感覺。路漫漫兮而修遠,曾一度是我的藉口。

這個人給了我生命,給我一個家,可我們卻把最優美和憂傷的文字都獻給愛情,怦然心動、萬念俱灰,沒有愛情好像天空也是灰暗的。

當我們在城市的霓虹燈下散步時,看看城市裏閒情逸趣的人們,會想起操勞的雙親嗎?可當我們工作不順心,卻總習慣第一時間聽聽他們的聲音,當我們生活不如意,總願意靠在他們的肩頭聆聽細細的的碎語。

時光總是匆匆,今年的中秋節轉眼又到了。在這個城市裏有着太多和我一樣的人,不管是為了什麼,他們離開自己的家鄉,離開自己的父母,在這個詩意的節日裏體會孤獨。父母不知又增添了多少皺紋,多少白髮。我不能回去看望他們,只能在心裏默默地為他們祈禱,為他們祝福。祝願我的父母親,天下所有的父母親都能夠健康長壽,笑口常開,永遠做兒女們避風的港灣,幸福的依靠。

這些文字不是為了紀念,不是為了傷懷,而是為了明天的愛,為了明天那段不知還有多長卻希望永遠沒有盡頭的愛。

中秋節的散文 篇5

中秋明月當空掛,萬家燈火寄相思。

凝視窗外那輪越來越圓的弦月,忽然發現那充滿喜慶的佳節那月餅飄香的日子已越來越近了,而此時的我,卻有一種無名的惆悵,原本還平靜的心裏湧起淡淡哀思,在這團圓的夜裏盪漾開來,美好的團圓夜成了我難以忘掉的追憶。

人總是要回憶和思念的。

時間又回到兩年前,一切彷彿剛剛發生,那時的母親由於疾病身體已經不好了,但是説話和思維還很清晰,這年的‘五一’我和姐弟商量把母親接到我們這住住,去飯店訂餐,可是,節儉了一生的母親能答應嗎?最後是我們用‘欺騙’的手段把母親騙來的,到飯店以後母親雖然説這樣不好太浪費了,但看得出母親心裏是高興的,因為我們幾家都在,無一人缺席,氣氛自不必説,同時我們約定‘中秋’‘十一’再聚。“行嗎,媽?”我問。“行行”母親答。我知道,母親並非是喜歡這裏什麼,而是看到孩子們和和睦睦發自內心的笑。

時間過的真快,轉眼到了8月,一天,姐打電話説母親這幾天感到不舒服,“咱把媽接來去醫院好好查查吧。”“嗯。”起初我不以為然,“我馬上過去。”放下電話我直接趕到醫院,父親和姐已經在那了,“怎麼了?”我問。“早上説頭暈,可能還是血壓高吧。”誰知檢查結果出來讓我們都大吃一驚:大腦動脈梗塞,住院。啊!怎麼會這樣... ...接下來的日子母親的病卻一天天加重了... ...上天,你真是不公啊!就是這年,中秋到了,而此時的母親卻已經在醫院度過了40多天,這期間隨着病情不斷加重母親也從開始的能説能走,到現在的偏癱全癱,進食只能靠插在鼻腔的胃管,唯一的是母親的那雙眼睛,從裏面還能讀懂母親此刻的心。誰知道‘五一’約定卻是這樣?誰知道今年中秋是在醫院的團圓。望着母親越來越瘦弱的身體我的心在滴血像刀扎一樣難受。母親啊!您操勞一生,想不到會是這樣。我們幾個買來了無糖月餅,儘管母親不能吃也不能説話可我看到母親的眼裏流下了淚,我明白了,明白了,母親是割捨不下她的孩子們啊!

雖然我們晝夜照料,然而醫生也無回天之力,11月22日,一個看似平常的日子,對我們,卻是一個永生難忘的黑色日,下午3時,母親走了,永遠的走了,永遠的離開了她的親人她的兒女,帶走的是對親人對兒女無盡的牽掛無私無限的關愛,留給兒女的卻是無限的悲哀無盡的淒涼和長長的哀思... ...

每逢佳節倍思親,遍插茱萸少一人。

又一年的中秋到了,父親身體雖好卻也明顯衰老了,我們雖然經常回家看看但卻擋不住歲月留在父親臉上的痕跡,也更加深了我們對母親的思念... ...

一江有月千江月,一縷月光萬縷思。

今年是母親走後的第二個中秋,抬頭望着那輪明月,彷彿是母親的眼睛,對母親的思念是母親那沒完沒了的嘮叨,是我出門時母親反反覆覆的叮嚀,是母親佈滿勞累的臉,是母親那包含着無私的愛的責罵,而如今這一切都如夢般的逝去了,那份親情那份牽掛那份愛都化作了兒女們的哀思。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我不知道世間有沒有靈魂,如果有,就讓這明月帶去兒女的思念,問候天堂的母親:“媽媽,您好嗎?”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母親雖然不在了,但,人之父母己之父母。在這萬家團圓的日子裏,祝願天下的父母健康!祝願天下的老人長壽!

中秋節的散文 篇6

夜風習習,皓月當空,中秋八月,月圓情濃。

遙望一輪明月,多像你美麗皎潔的臉,又一次浮現在我的眼前。走出屋門,來到花園,漫步於溢滿花香的小徑,聽蟲唱蛙鳴,看那庭院中,涼亭裏,人們早已擺好供月的果品和月餅,感受着這中秋之夜的別樣月色。

凝視明月,任憑夜風漸涼,拂動衣衫。月圓之夜,遙寄一份思念,一份祝福,一份暖暖的關懷,一份濃濃的愛意給你,給遠方親愛的你……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月亮像個羞怯的少女,輕移着蓮步,也牽引着我的視線。我彷彿看見了淒冷的廣寒宮裏那輕舞廣袖的嫦娥,看見了這位月華仙子幽怨的眼神,還有她腮頰上思鄉的淚痕。她把寂寞惆悵,痛苦彷徨,全都融在了自己曼妙的舞姿裏。相思的人兒也許可以在蘇東坡的詞闋裏,可以尋求到一種心靈的撫慰: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户,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穿過那鋪滿石子的小徑,走上一座石橋。觸摸着石欄上綿軟的青苔,像捧握着你温柔的小手。親愛的,你還記得嗎?那次,就在這裏,嬌巧的你依偎在我温暖寬闊的懷裏,仰起你明月般的臉龐,那長長密密的睫毛下,一雙丹鳳眼像夜空中閃爍的星星,晶瑩透亮。我輕撫你如瀑的秀髮,凝視你的雙眸,捧你的手在我胸前,讓你感受我火熱的心跳。那是一個男人對一個女子的無限深情!就那樣長久地凝視着你,要把你融化在我温柔的眼波里,一直到把你看得不好意思,一頭埋進我的懷裏,嗔怪着説道:“你壞,你壞。”

親愛的,我好愛你! 因為你不僅有江南女子的温柔婉約,也有北國女孩的豪爽熱情。你嬌媚的容顏如花般俏麗,你婀娜的身姿似春風拂柳,你的聲音銀鈴般清脆悦耳,你生了氣的模樣又是那樣楚楚可憐。親愛的,你就是我永遠的愛戀,縱然相隔遙遠!星移斗轉,歲月滄桑,吾愛永恆!如果願意,我的臂彎就是你疲憊是休憩的港灣,我的懷抱就是你無助時尋求的温馨家園!

親愛的寶貝,昨天我打開郵箱,收到了你的電子郵件,裏面是你送給我的温馨浪漫的中秋祝福! 謝謝你了,我可愛的天使! 每當我收到你的消息,總有一種温暖潛入心懷。你在信裏説,那裏有個男孩想追求你,你覺得誰都無法和我相比。寶貝,那是因為沒有誰比我更愛你! 走下石橋,被陣陣馥郁的花香吸引,聞着那香味,繞過石欄,來到一棵桂花樹下。那白色的小花綴滿枝頭,在月光下變成了柔和的鵝黃色。一朵朵,挨挨擠擠,爭相吐芳,裝扮着這中秋之夜。我記得第一次認識你,也是在這丹桂飄香的季節。後來,你為了深造,到千里之外的另一城市工作學習。

分別的日子,心兒時常被思念包圍,你多次叮嚀我要拋開思念的憂傷,但我在思念的日子裏嚐到了美麗的幻想。因為有了思念就有了盼望,有了思念也就有了感慨的時光,有了思念更懂得彼此珍惜,有了思念也就明白了今生最多的嚮往是在何方!!

又是一年中秋佳節,在這月圓之夜,默默的想你。情寄明月,讓風兒捎去祝福與問候:“遠方的愛人,中秋快樂,身體安康!”

中秋節的散文 篇7

各種各樣的月餅廣告鋪天蓋地地襲來,讓人彷彿覺得明日就是中秋。

有這樣一句話“年怕中秋,月怕十五”,意思是説一過中秋一年也就快過去啦,每月一過十五,這個月也就很快過完了。

是啊,中秋節馬上就來臨啦,年關也將緊隨着而至。這不僅令人歎惜時光飛逝,也讓人不覺就回憶起往事來。

想想,自己已經有好幾個中秋節沒有在家過了。每到中秋節,除了快遞些月餅之類的東西回家和打個電話向家人問候一聲外,剩下的就只有思念和回憶了。記憶中在家過節的情景也在這時變得清晰起來。

小時候過中秋節,確實是一件令人興奮的事情。因為長期在外地工作的父親總會趕在過節前回家,而每次回家總會給我們幾個小孩帶來新衣服、糖果,還有一些新奇的玩意。穿上新衣服,衣兜裏裝滿了各種糖果,心情自然無比的喜悦。在我心目中,過中秋節就如同過年一樣讓人歡喜。

當然,令人高興的事兒遠不止這些。

砌塔是很多小孩子都非常喜歡做事情。我們一般會三五成羣,並在中秋節前幾天就開始穿梭於鄉間小路和殘破的院落,收集零碎的瓦片。到了中秋節那一天,真正的砌塔工程也就開始了。我們用磚頭做塔門,用大塊的瓦片做塔基,並根據收集到的瓦片的多少而估算塔基的大小。緊接着就要一層一層地往上壘瓦片了,瓦片的使用要從大到小,並一層一層往塔心收縮,最後形成一個圓錐形狀,塔也就砌成了。在砌塔的過程中,我們的每一個步驟、每一個動作都必須小心翼翼,有時因為估算錯誤或者不小心碰到了塔,就必須全部重新來過。所以這也是一件考究眼力和耐性的功夫。花費了大量工夫砌成了塔,接下來就只有等待着晚上燒塔。

隨着天際最後一抹晚霞的退去,天色也昏暗了下來。在母親的催促聲中,我總是胡亂扒上幾口飯,就奔向了曬穀場,這裏可是小孩子們歡聚的地方。我們一路追逐玩耍,一邊迫切地希望月亮快點兒升上天幕。

某個小夥伴突然大聲叫道:“看見月光啦!”所有小孩都仰望天空,一下子就四散奔回了各家的小院。這時候,大人們也開始在院子裏擺上供桌,我們也剛好趕得上幫忙擺放供品。當然也不會忘記把我們剛剛領到的嶄新的課本也往供桌上擺放,這是奶奶教給我們的,她説這樣子月光娘娘就會看到我們所要學習的書本,就會幫助我們讀好書。而我因為學習成績總是很好,也經常受到老師的表揚,竟對奶奶的話深信不疑,相信一切都是因為有了月光娘娘的庇護。

當大人們開始賞月的時候,我們也就可以開始燒塔了。燒塔一般都要用稻草,稻草在塔裏燃燒着,火焰從瓦片的空隙竄了出來,整個塔變得通亮起來。只要輕輕的抖動燃燒着的稻草,火星就會從塔裏飛竄出來,煞是好看。若是拿一把粗鹽灑向燒得通紅的塔,就會聽見噼啪噼啪的響聲,更是贈添了燒塔的樂趣。老人們還會在牆旮旯掃來些螞蟻往塔上倒,據説這樣做家裏的蟲蟻蟑螂之類的東西就會大大減少。這也為燒塔添加了些許神祕的色彩

童年時代的中秋節就是這樣豐富多彩,如今過節多是在異鄉,少了濃濃的親情,多的是對家人的牽掛和思念。異鄉的月,讓我想起了很多很多。

中秋節的散文 篇8

轉眼之間,才發現又是另一個黎明。抬頭與低頭之間,又是一箇中秋之夜。如果夜會説話,如果月圓與彩虹相戀,如果記憶中的想念會被遺忘在漫長的長假。我會獨自聆聽夢境,讓風吹亂我的頭髮,然後任憑昨日裏記憶的愛情迴歸於月圓之夜。

頭頂依舊是一樣靜謐的天,我的笑臉爽朗一如從前。許多事是聰明如我也同樣無法預言,物換星移滄桑早已改變,年華易逝也已變遷,我們是否都珍藏舊日的依戀?當你們的腳步踏響在城市的另一邊,誰又念我一如當年?我唯有賦情中秋,那裏承載着我們那不告而別的年華。遠方的你們,是否收到我郵寄的牽掛?這個月夜初上的星空,我徘徊在石橋上。想起過去你的模樣,如今消逝的年華在何方?我滿腹深情的惆悵,隨風飛向誰的身旁?

夜月侵襲、來不及逃避。那些塵封的甜蜜,浮現那些愛的誓言、地老天荒,説好的不再心痛,望着街上往來親密的人羣,我心又開始柔軟起來。曾經在這樣的月夜,也有我甜蜜的愛戀。而今卻只能成為斑駁,在很多年裏、我再也不相信“人長久、共嬋娟”從此把自己的心鎖進黑暗的角落、沒有月光的寂寞。

終於、終於,在家人的安慰下,我慢慢迴歸了自己,回到我與月共賞的年華。於是我懂得了,即使愛情零落成泥、親情依然是我們最好的港灣。再次花好月圓、手中的月餅凝聚了太多的親情。閤家團圓共賞流光唯美,月上梢頭,天微涼。為父母添件外套,在與父母共聚的中秋、我們應該對父母傾盡更多的回報,因為留給我們親情的時間永遠如沙漏般流逝。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願天下人多一份團聚、少一份思念。

中秋節的散文 篇9

那年的菊花節,聽説是花園老闆專門為幸福的戀人準備的。滿街的菊花,四處飄香。菊花,沒有玫瑰那麼浪漫,沒有百合那麼清香,也沒有櫻花那麼迷人,但是,菊花卻是我們的愛情見證,因為有你,菊花才會香溢永久。

從來不相信“九九”會帶給我什麼難忘的事情,一切都只不過很平淡,很平淡。然而,我們卻在九九這天相愛了。你説:“九九重陽,久久相愛”,這是老天給我們這對苦命的人的賞賜,所以,我們很敬重“九九”這天。

那是三年前,在外奔波幾年後,回到家。正好趕在重陽節這天,媽媽匆匆忙忙的帶我去外公家。媽媽説,重陽節是老人節,所以,我們要與老人團聚。外公家,不多不少就多了個你出來,媽媽介紹説,你是外婆家的鄰居,外公很疼愛你,所以你很照顧外公。我笑了一下,覺得你是個很普通的一個人,就沒太在意。

我們一起去爬山,希望爬到山的最頂峯,然後呼喊出自己的思念。雖是九九重陽,但家中卻並不團圓。

外公説,重陽節又叫菊花節,鎮上有條街已經擺滿了菊花。於是,回家後,你帶我去了街上。那些菊花當中,很多美麗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她們像菊花裏的仙子,漂亮迷人。你摘了朵粉紅色的絲菊插在我的頭髮上,並且説:“這代表我愛你,比玫瑰更穩重,更有誠意,它有‘九九’這個詞擁戴着,所以,在九九菊花節這天相愛的戀人會幸福一生。”

我含羞低下頭來,頓時感覺你雖平凡但卻與眾不同。我的心,剎那間被打動。接着媽媽來喊我們回去吃重陽糕,那是外婆忙了一天的成果。外公拿出了自己釀的菊花酒,津津有味的和大家品嚐着。重陽節有很多傳統的習俗,但這些習俗當中,只有那滿街的菊花讓我着迷。

但是,今年的菊花節,卻是我一個人過了。我不會忘記,兩年前,你病危的那一刻。雖然我們的最後一次見面很倉促,但我們的愛情在一瞬間持續了永遠,所以,九九重陽,久久相愛。

我站在梧桐山的頂端,心裏向着那個幸福的天堂,遐想着:這個重陽,你過的好嗎?天堂裏,是否盛開了美麗的菊花,菊花裏是否有美麗的仙子在飛舞?今天,你笑了嗎?我帶了那朵你送我的菊花來看你了,你是否收到我對你的祝福?它已被那片白雲帶到你的身邊,不求你能夠看到,只願它能輕輕的,將你圍繞……

中秋節的散文 篇10

每到中秋,心裏總十分的渴盼着重温童年的夢,重温那座夢裏的塔。那是一座用碎瓦片疊成的塔,高不過1米,也不大,但那卻是我孩童時代的全部樂趣,至今想來情景猶在眼前。

中秋時節,家家户户便忙着準備過節的祭品,在我們農村這裏,最喜歡的莫過於做油炸的酥餅,如同餃子般大小,所以也叫“酥餃”,因為它是油炸的,包的又多是糖,小孩子是很喜歡吃的,但同時螞蟻也總是來光顧。為了消滅這可恨的螞蟻,大人們早早的就教我們治蟻的絕招:建蟻塔,燒紅蟻。

於是,農曆八月十五這天,住在同一條巷子裏的孩子們早早的便聚在一起,他們今天有一個十分重要的任務:建蟻塔。

因為每年我建的蟻塔總是最好看又最有用的,我自然便成了這一幫玩伴的帶頭人。接着便是分配任務,分為兩組人:一組負責帶着簸箕找尋碎瓦片,那當然是韓信點兵——多多益善,還要找到三塊完整的紅條磚;另一組人留在原地負責勘察建塔的地形,有兩個要求:一是螞蟻常經的地帶,二是平整而寬敞之地。

好不容易終於找好的建塔的地點,剛好是在一塊平坦而寬敞的空地上,面積説大也不大,因是厝地,還沒建,大約有一百多平方大少吧。最妙的是在其附近有一個蟻窠,而塔就建在蟻隊經過的道上。當然,我們是小心翼翼,唯恐驚動了它們,於是平整時便也格外的小心。萬幸終於完工,看着這些忙碌照舊的螞蟻,我們心裏都樂滋滋的。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現在只有苦等了,這一天,找瓦片的小孩子特別的多,瓦片自然也不易尋,加上農村經濟不好,建房子的也不多,瓦片更是金貴,小孩子因為爭奪瓦片而吵嘴動手幾乎每年都有。我們只得加派人手,先把找到的一些搬來開工,才能更快更好的完工。

工作緊鑼密鼓的開張了。首先是建塔門,用的是三塊條磚,直着並列放着,上面加一橫條,便成一門框了。看着螞蟻運輸隊從塔門穿越,我們心裏樂着,更急着把塔建成。接着開始建圍牆,瓦片因為高度大多一致,容易選;但寬度則參差不齊,也得把它們分別敲碎成條形。於是有的人整理瓦片,有的人遞瓦片,其他的則分別在旁邊觀看着。眼看着蟻塔壘成一圓圈,一層,兩層,三層……

這一羣小孩子,蹲着看的,坐着玩的,他們正在為自己的偉大工程忙得不亦樂乎。

轉眼間午餐的時間到了。直到大人催了好幾遍甚至於威脅着要用棍子打時,方才回家吃飯,也有的把飯端出來吃,守着不肯離開,是呀,最難的就是封頂的工作,這可關係到蟻塔是否建成,也難怪他們這樣的心急。

但心急是吃不了熱豆腐的。越是接近完工,工作越是難做,因為越往上建,面積越小,一不小心可能就會前功盡棄。這項工作一直都是我在做的,因為幾年來,只有我做的好,做的最棒,我也很享受這樣的專利,享受着玩伴們眾星拱月般羨慕眼光的關注。

我知道最重要的是要平衡,所以每放一片都得小心翼翼,不可下重力。其他的玩伴們更是緊張的用雙手在空中圍着塔,似乎想合力把它托起。

圍着看的還有許多孩子的父母,其中當然也有我的媽媽。那時,我也總時不時的偷看母親,母親發現了,便對我説:“用心點!”然後給了我一個很滿意的微笑,讓我很是受用,我總是覺的,那時的母親是最愛我的。

終於完工了!當最後一片瓦片封頂時,孩子們都歡聲雀躍着,圍着蟻塔跳着,慶祝着蟻塔的大功告成。突然間他們又都記起了什麼,四散跑了,我可是知道原因的,他們急着去看別的夥羣是否也建好了蟻塔,並趁機去誇耀一番。不久許多人便都回來的,有的跑過了幾條巷,氣喘噓噓的投入媽媽的懷裏誇耀着,有的當場就説起了瞭解的情況,聽了之後,大夥又是跳着唱着的再次慶祝了起來。

這時候的孩子才記得中午吃的不大飽呢,馬上回家拿了“酥餃”,吃着吃着又不捨得吃了,大多把一半的“酥餃”從塔門輕輕的放進了蟻塔裏,這是我們的計謀之一——引蟻。果然,螞蟻越聚越多,孩子們圍着看着,心裏都是美滋滋的。

柴草也早就準備就緒了,現在孩子們最盼望的卻是早點天黑,月兒早點出來。

中秋的月總是格外的明亮,銀光把大地都照亮了。這時,孩子們圍着蟻塔坐着,中間便是熊熊燃燒着火光的蟻塔,火光照亮了孩子們的臉,他們興奮的坐着,開心的笑着。

蟻塔建成了,而且螞蟻出人意料的爬滿了每一片瓦,當我們把柴火燒起時,想像着螞蟻急着四散亂爬的情形,想着我們消滅瞭如此多的螞蟻的豐功偉績,我們都是樂開了懷。

正在進行當然是我們的慶祝活動。這是一種最簡單的孩童遊戲,叫做“放紅巾”,遊戲的規則十分簡單,那就是孩子們圍着坐着成一個圓環,找出其中的一個孩子,圍着圓圈跑着,趁着其中的一個孩子一不留神便把紅巾放在他身後,當他又跑回原地時,如果紅巾還在,就用紅巾打他的頭,其他同伴則會異口同聲的拍掌嘲笑着説:“小呆子,摔紅巾;摔紅巾,快快快!”如果不幸被他發現,則換人,還得挨他打呢。

孩子們就這樣圍着人圈跑着,鬧着,玩着,笑着,樂着……歡樂如這銀色如水的月光流泄着,充滿了整個天地。

孩童的快樂總是那麼的簡單,又是那麼的單純。不知不覺間,月亮已是升起老高,月色如水温柔,晚風陣陣拂過,清涼中帶着青草的清香。中秋的月啊,多亮!鄉村的夜,多美!

曲終人散,只有蟻塔還在堅守着這輪皎潔的明月,並散發着螞蟻燒焦的清甜味道。蟻塔,我們夢裏再見了。

第二天,昨天累壞了的夥伴們又重新的生龍活虎了。他們早早的趕到現場,檢查他們的戰鬥果實。

蟻塔依然矗立,只是瓦片很多都燒黑了,塔底還有餘煙冒起,至於蟻屍卻是早已化為灰燼了。

但對於給他們帶來快樂的蟻塔,孩子們還是特別的眷戀,耐心的守護着它。直到一不留神,被公雞或小狗衝倒了,或者也可能是其他不同羣體的孩子的惡作劇,總之,它倒塌了,地上變成了一堆碎瓦片,孩子們還會圍着它看,心傷不已,在孩子們的心裏,它就是我們的玩伴,是我們的朋友。直到瓦堆被大人們挑走之後,瓦片再也不見了,孩子們才漸漸的淡忘了它,這個中秋佳節才算是真正的結束呢。

長大後,我才從姐姐的嘴裏知道為什麼我建的蟻塔瓦片上會爬滿了螞蟻,引得其他夥伴的羨慕。不是我建的好,而是可親可敬的媽媽在我每次獨自守着蟻塔不肯吃飯時,主動要求替我看着,原來是為了暗地裏在蟻塔的瓦片上偷偷灑下了家裏平時都捨不得用的蜂蜜呀!

如今,佳節又中秋,叫我怎麼能不憶起孩童時代的快樂,憶起夢鄉里的蟻塔,憶起母親的温柔?

中秋節的散文 篇11

從書中抬起頭來,透過朝東而開的窗户,只見窗外一片淡淡的白色,一輪皎潔的圓月已經升起在夜空中了。“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忽然想起今夜正是中秋,離家又是一年了。一種説不清道不明的惆悵,緩緩從心底湧起,直上眉頭。一個人的生活,每天忙於工作,不但把日子給過忘了,就連這朗朗的月光,也已久違多時。因屋裏亮着燈,所以月光不能朗照進來,只能從窗户中看到她飄渺的丰姿。於是推開門出去,去享受這無邊的中秋月華。門外是一塊平地,再出去便是氣象局的觀測站,觀測站四周的地裏種了幾畦碧綠的蔬菜。這是一個地處縣城西南的山巔。

走到山邊,陣陣山風從腳下的城裏吹來,直涼進心底,心中的苦悶與憂愁,都被吹散了許多。小小的晴隆山城,像是半個環兒,擁着氣象局所在的飛鳳山,站在山邊,便可鳥瞰全城了。月光像蛋清一樣柔嫩,像山泉一樣清幽,從空中輕輕地籠罩下來,給大地披上了一件薄薄的輕紗,神祕而又和諧。腳下的山城顯得更加秀氣了。放眼望去,白天密密匝匝的房屋樓閣,這時全都處在朦朧這了,只見無數閃爍的燈光;而當它搖曳着到達你眼簾的時候,已帶上了一層淡淡的暈圈,顯得柔和而恬靜。在那盞盞的燈光下,此時一定是温馨而又甜蜜的,那歡聚在一起的家人,正共享着節日的喜慶。遠處是一帶遠山,月光伸展上去,雲與天起,把你的視線引向高處,引向茫茫的天際。

我的心化作了一隻輕快的小鳥,在月光下的夜空中月飛越遠……兒時在家,這是正是全家最歡樂的時刻:吃過晚飯,一家人歡坐在院子裏,一邊看着圓圓的月亮從天邊升起,一邊吃着月餅、花生,、瓜子,一邊聽父母説一些關於豐收的話題;或是與村裏的小夥伴們在村子前後的田野間玩樂,在明亮的月光下跳皮筋,打夜仗,鑽草垛,玩“老鷹抓小雞”的遊戲……可是這樣的歡樂時光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好男兒志在四方”,我隨着時間的列車浪跡天涯,一起玩樂的夥伴也為了生活四散而去,各有各的一片天地。

這一份童年的温馨和喜悦,只有深藏心底,孤獨是時候翻翻,也足以慰情聊勝無了。不時從遠方駛來一輛輛遠行的汽車,強烈的車燈劃破夜空,劃破了月光的寧靜也和諧,隨之又消失在月光的寧靜中。它那沙啞的嘶鳴,經過月光的洗滌,裊娜着到達你耳裏的時候,已不再是原來那單調機械的哀鳴,而成了喃喃的細語,混合着月光的温柔和夜的蜜語了。願想在這蒼茫的月下,自己就是這世間最孤獨的人了,這時才知道,還有很多的人和自己一樣,在這“月圓人更圓”的中秋之夜漂泊異鄉,獨自咀嚼着心中的苦悶和孤寂。我想那遠行汽車中的旅人,這時也和我一樣,在想念着家鄉的親人。

一陣山風吹來,好象吹動了月光的輕紗,腳下的山城也好似隨着月光輕蕩起來……“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首吟唱千古的名作,雖説寫的是九九重陽,但這時想來卻倍覺親切。在這中秋之夜的飛鳳山山巔,一個人看盡萬家燈火,山風為朋,孓影做伴,心中的孤寂向誰述説,有誰知曉,又有誰能理解呢?今夜的此時此刻,家中年邁的父母能否知道,在這萬里之遙的山城之巔,我正在想念着他們呢?會的!我不是曾經寫到過“當你想家的.時候,家中的親人也在想你”的詩句麼?……中秋月啊,請你把我心中的思念與祝福,帶給家中的親人,好麼?這樣想着,抬頭間,月已當空,中秋的月色更加明亮了。一陣山風吹來,不覺有寫涼。走進屋,夜已深深……

中秋節的散文 篇12

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是中國的傳統佳節——中秋節,是一個萬家團圓的日子。

一大早乾爸就給我們送來了美味的苦蕎月餅,乾爸還説“晚上一起去裕昌火鍋慶祝中秋。”晚上爺爺,奶奶、乾爸、小姨、姐姐、妹妹、媽媽和我,我們一大家子來到了火鍋店,走進店裏,看見客人都興高彩烈的談論着,有的舉起杯,説着祝福的話,有的拿着月餅,分給大家,我也被這濃濃的節日氛圍所感染了。因為天氣原因,我們沒能看到圓圓月亮和會眨眼睛的小星星。

我的爸爸是一名邊防軍人,為了萬家團圓,爸爸依然堅守在工作崗位上,沒有回來和我們一起過中秋節。

我想念爸爸,中秋節真快樂!

中秋節的散文 篇13

在人們的心裏是最好不過的了,不用上班了,可以和家人團聚,這一點是很好的。記得在外地上學的那個時期裏,每到中秋佳節的那一天,因為是回不了家,自己總想着和家人的團聚,那個時候自己是在外地上學的原因。當自己看到本地的學生放完學之後,高高興興地回家了,自己卻和其他的學生在學校停留,想想那是的情景,是多麼的傷感。同學和老師再好也比不過家人的,這是我個人的一點看法,事實上人都是有同感的。一個人在外地上學是多麼的孤獨,白天有太陽的陪伴,夜晚有月亮的伴隨,到了睡覺的時候,有着夢的點綴。但是在我看來,都是沒有家人的體貼和温暖。

在結束了我的學生時代當中,我就能和家人團聚了。今年的中秋節我已經畢業了好幾年個年頭了,在今年的中秋節裏,和家人過個團圓的節日,這是用金錢買不到的。有的在外地務工的人們,為了過中秋節和家人的團聚,從遠方而回家了,這都是因為思家心切的。當然在鄉村的街上可以看出來,人們都是在為了打酒買菜的,為着過節而準備着,這都是節日的氣氛。在這傳統的節日裏,人們可以放鬆放鬆了。在自家開的店裏,快到過節的前一天,鄉鄰買東西的就是特別的多。店鋪裏的人也不少,在街上買東西的人更多,給我的感覺就是特別的熱鬧,你買我買,我想都是買。和家人的團聚是每一個人,最想要的,這不是別的,而是親情。

人在外地的時候,每到放假的那一刻起,就為什麼往家去,這就是為了和家人的團聚,思念家的感觸。中秋節就是個團圓的節日,我想人在外地久了,便會想家的,這是我個人的一點看法。不知道什麼時候,自己又想到了從前,想到了在外地上學的日子,想到了在外地過中秋節是那麼的孤單。我的學生時代已經劃上句號,不會再去東奔西跑的了。能安穩的過着自己想要的節日,和家人的團聚是最幸福的事情之一。當然中秋節不是過年,這兩者是無法相比較的,這是在我個人的眼裏是這樣的。在鄉村裏,過節是要放鞭炮的,只要在中午鞭炮聲一響就可以吃飯了,這是我們這兒的鄉村的風俗,同樣要是在過年時也要放鞭炮的,這都是節日的氣氛。

想想那些時光都已經一去不復返了,那些歲月帶給我們的只是蒼老,奪去了我們的時間,因為時間也是一去不復返了。而我們迎來的只是新的一天,新的開始,同樣有着新的故事在發生。在今年的中秋節裏,我不是很輕鬆的,為什麼,因為我有很多的事情要去做的。人都有思念的時候,當然人都有懷念以前的時候,這都是歲月和時間在作怪,只是把那些事情推向了很久以前了,在今天發生的事情,可是到了明天就成為歷史了,成為回憶了,難道不是嗎?我想是的。平日裏在家的年輕人就是特別的少,等到了過中秋節的那一天,在我們這兒的鄉村裏的年輕人回來一部分。

中秋節的散文 篇14

這是一個不凡的清晨,一個本應該闔家團圓的日子--中秋節,我卻騎着單車行駛在異鄉的柏油馬路上。寬廣的馬路清淨了許多,偶爾有一兩輛汽車駛過,行人不再象以前擁擠,遠遠望去孤零零地。路邊的花草,也似這般的冷漠,肥厚的枯老的葉子上,落上一層塵土,我的心倍感淒涼。

我久違的故鄉呵!在這樣的早上,你又是什麼樣子呢?

我彷彿看到無邊的綠野上,鄉親們正迎着出升的太陽,喧鬧着、忙碌着,收穫自家的玉米。那一個個健壯地玉米棵,隨着丈夫舉着明亮鐮刀的起落,只聽“咔嚓咔嚓”一片片玉米棵應聲倒地。公爹拿起一個特大玉米,朝我舉着,微笑道的説“你看這個玉米,個真大”黑紅色的臉上,汗珠晶瑩,那笑咧的嘴巴,分明就是一朵綻開的花。一雙兒女嬉笑着,追逐着,踩在鋪了一地的玉米棵上,彎腰抓蚱蜢。

彷彿看到婆婆站在院子裏,看着柵欄裏的公雞,猶豫不決。“咱今天吃這個吧!這個最大了”她指着一個紅紅的公雞問我。我搖了搖頭説“這個太大了,恐怕吃不了,還是吃那個吧!”我順手指着一個正站在石頭上一根腿獨立的、略帶黑色羽毛的公雞説,婆婆點了點頭説“嗯嗯,好”,説着就走進柵欄裏,追着抓公雞。這下可好了,引起了雞的反抗,所有的雞都直着脖子“咯咯,咯咯”地亂叫,還撲稜撲稜地到處飛,嚇得我後退了幾步,看着婆婆滿欄裏轉圈,笑得我彎下了腰。

一聲刺耳的汽笛聲把我從回憶的長廊裏拽出來,嚇得我不覺身子一搖晃,差點從車子上跌下來,凝滯在臉上的笑容也頓時消散。葉子還在低垂,高大的樹上偶爾落下幾片殘葉,感覺起風了,涼涼的掠過我的身體,更讓我倍感惆悵。我親愛的人呵!你們在哪裏?我親愛的丈夫呵!你又在何處?你們是否聽到我內心的呼喊:“你快回來吧!我一個人承受不了了!”淚水慘然飄下,這樣的一個早晨讓我心酸。

中秋節的散文 篇15

孔子到洛陽拜訪老子,進了洛陽城,天色已晚,幾天的奔波,所坐毛驢飢渴交加,早已不堪重負,未到老子府衙,卧倒在地再也不肯起來,孔子手中鞭子絕不留情,街上路人憤憤不平,有好心者送來燒餅要給毛驢充飢,孔子打開口袋,統統納進囊中,毛驢心有不甘,可身為牲口,作聲不得,幸虧老子遠道來迎,孔子才放下手中皮鞭。

老子,孔子雙方相互作揖畢,也不管毛驢生死,兩人攜手漫步街頭,時值農曆八月十五,天上月兒正圓,街上花燈閃爍,樹上銀光如霜,老子也不帶孔子到自家府衙,直奔驛站而去,聽説孔子大駕光臨,洛陽城的遺老遺少早早就在驛站擺好宴席,要一睹孔子尊容。

席設驛站花園涼亭,四周花木成林,月上樹梢頭,明月掛空中,真乃人間仙境,孔子手摸袋中燒餅,圓鼓鼓竟如月亮一般。

見禮畢,眾人圍坐在老子和孔子周圍,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席間,老子暗歎世道日下,身為教書先生,至今兩手空空,只能依靠各位學生家長出錢置酒相迎,不少學生家長有心相助,鑑於君王威嚴,也不敢多交學費,以免壞了九年義務教育的名聲,深感慚愧。

孔子聽罷哈哈大笑,先生乃我父輩,如此迂腐,難怪一貧如洗,學生執教才三年,家中妻妾成羣,財富成山,僅僅保險櫃一項,每年開支就在五百兩之多,裏面每年的收藏,跟君王無異。

老子暗暗稱奇,酒畢,送走各位學生家長,兩人席地而坐,急問孔子資金來源。

孔子打開手中背囊,拿出裏面的燒餅,問,先生是否嚐嚐,此物跟天上月亮無異,可裏面的內容卻比月亮要豐富得多。

老子不明,掰開一個燒餅,跟平常所吃燒餅並無區別。

孔子也不作聲,再從自己口袋裏拿出一隻燒餅遞給老子,接過外表跟剛才街上行人給毛驢吃的燒餅並無兩樣的燒餅,感覺沉重了很多,老子又輕輕掰開,只見裏面滾出幾塊碎銀,足有一兩,忙問孔子何故?

孔子説,如今法律已經明確不能亂收費,但並沒有反對暗中收費,學生家長多為盼子成龍之輩,我國已將八月十五定為中秋節,與春節並列,並把燒餅改稱為月餅,官場中人比你我聰明,以往只有春節收禮,這一年到頭,中間顆粒無收,也苦了官府中人,把這八月十五定為節日,收禮的機會也就多了許多,而且這燒餅改為月餅,體積又大了許多,裏面的內容也就豐富了許多……

老子聽罷長歎,想不到貴國的月亮比我國的月亮要大如此之多,貴國的燒餅比我國的燒餅要重如此之多!真乃禮儀之濱也!

中秋節的散文 篇16

今年的中秋節馬上就要到了,這個中華民族傳統節日由來已久,賦予這個節日的含義很多,也很深刻。

秋天的想象都很豐富,沉澱這一年的忙碌奔波,到了收穫的季節。孩子們讀書勤奮了一年,馬上就要高升一年級學習新課程了。大人們種下的莊稼結下了厚重的果實。商家們雖還沒到年底,但這一年的收成心中也有了底數。

樹葉經歷了這一夏天風風雨雨的洗禮,不再是初春時的翠嫩,長着深綠色葉子的細小枝杈,不再柔弱而變得粗硬起來。

沒有特殊的原因,離家不論遠點與近點,都要趁着節日趕回家看望老人。父母見到兒女們又圍聚在自己身邊,自然是最幸福最開心的時刻。中秋節是一個團員的節日。

中秋月圓,一家人桂花樹下品酒賞月,秋風習習,沖刷了剛剛過去的酷暑,兄弟姐妹給老父斟滿一盅杏花美酒,給母親剝開一塊稻香村月餅,老人心裏想的不是那一盅酒和那一塊月餅,而是這兒孫繞膝的心境。父母看到孩子們經歷了這一年磨礪,不管這成就的大或者小,順利或挫折,挺過來就是成長成熟與積累。

對於我來説,中秋給我的記憶就是母親每年中秋節做月餅的事情了。

每年從春天開始,母親就要收集葫蘆花,玫瑰花,黃豆花,把這些花晾曬乾了要倒成末保存起來。還要從城裏買上一些?曲。臨近中秋就要發麪,和麪用的面料主要是小麥粉,少許的豆粉和玉米粉,揉麪時要在麪粉裏摻上少許的豆油,揉麪最費力,揉出來的面不能沾手,勁道有勁兒。多半盆面揉出來手腕子揉的都疼。面揉好了還要醒上一個時辰,然後把面揪成一個個小麪糰。每個小麪糰要一個一個的搓,一直搓到麪糰光潤了再用小擀麪杖擀成約半公分厚四五十公分的直徑大小,開始包餡兒。

月餅餡兒用煮的軟軟的赤豆紅棗山藥包在紗布裏,用力擠壓後擠出的豆沙末,豆沙裏摻上炸乾的花生碾壓成的粹瓣兒,青絲,核桃仁,杏仁,花末,芝麻,?曲,砂糖,麻油等再根據水分的多少加入適量麪粉做成。擀好的麪皮摸上上等的麻油鋪在製作月餅的模子裏,也可以直接把麻油倒在模具底上,麪皮兒上填充好月餅餡兒,用力把模具壓實,打開模具,成型的月餅上還要鋪上層麻油,就可以放在籠屜裏用火蒸了。

蒸月餅用的火一定要用乾柴烈火,蒸出來的月餅黃橙亮麗,晾去水分,就可以食用了。

想吃別樣餅餡兒,可隨意調製。用醃製的蛋黃做月餅餡兒,瘦肉做餡兒等都可以。

生活富裕了,才有了母親這做月餅的習慣,我們小的時候條件不好,很少有做月餅的時候。因為每年中秋時分,秋天的果實還沒收穫,往往是比較拮据的時候,家裏買點月餅,水果,大人捨不得吃上幾口,兄弟幾個分了份,每人一份。正是這個原因,這三十年來,每年的中秋節我給家裏留下的零用錢是最及時最多的時候。

八月十五還是文人們表達感情的節日,嫦娥奔月廣寒宮,吳剛砍倒桂花樹,都是文人秀才們藉着明月抒發情懷的好時光。

傳説中元朝時期,中原地區人民不滿朝廷的壓迫統治,在月餅餡兒裏包上紙條,掰開月餅看到八月十五起義的字樣,人們紛紛走上街頭起義。從明朝開始就形成了這八月十五吃月餅的習俗。

傳説歸傳説,每逢這改朝換代,自然就免不了戰亂。除了戰亂,人類經歷各種自然災害,蝗蟲,瘟疫,洪水,饑荒等等不時有出現,為了生存,要與這各類災害抗爭。經歷了饑荒瘟疫多發的春天,經歷這多變無常與洪澇相伴的夏季,與災難抗爭算是有了一個初步的結果,歷史傳留下來,用中秋節紀念這抗爭取得的勝利,期盼的就是一家人的團圓。

八月十五賞圓月寓意着圓滿,團圓。“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看着這中秋圓月,憧憬着明年的好年景。老百姓沒有別的奢望,就是期盼着有個風調雨順的平安日子過。其實,人們還有比這自然災害更可怕的危害,就是人類自己的“邪惡”帶來的殘害,所以,我們需要建設和諧社會。

母親包的月餅,其實包的是團圓幸福平安。

中秋節的散文 篇17

晨醒,睡眼朦朧,收索着右邊,已經空了,老公走的時候竟是全然不知。今天中秋,遠處的司機都回家過節去了,公司留下幾名家居本地的留守,他入圍,早早的去了碼頭。這個節日於我倆已經毫無意義,孩子遠在他鄉,我們又不在父母身邊,過與不過,真的沒那麼重要了。

夜裏,秋的寒意已經很濃,身子在薄薄的夏涼被裏,難以抵擋的瑟瑟。夢裏一直在找尋暖身的東西,卻一直沒有找到。醒來,嗓子眼有些許的痛感。

時光,走的不動聲色,一陣風一場雨,好像還沒來得及充分的品味一下葱蘢的夏意,它就如一顆隕星一樣,劃下一條弧線,忽而就不見了。此時,夏的熱烈與繁華,全部隱進歲月的深處,安靜的時光裏彰顯着一種純粹的孤寂。

拉開窗簾,推開窗,有大朵大朵的陽光撲進來,儘管其間也攜帶着絲絲的涼意,有陽光的普照還是感到了温暖。陽台上幾棵夕顏花的葉子在陽光裏青碧葳蕤,只是昨天晚間開放的花朵已經零落,落花的枝頭上光禿禿的,已近寂寥。一些枝頭上的花苞,飽滿欲破,像在儲蓄着力氣,等待着月華的光臨。

沒有為自己做早飯,沒有心情,也沒有胃口。給母親打電話,問候中秋快樂。母親略顯沙啞的聲音從電話裏傳過來,連聲説着:“快樂!快樂!”

竟然覺得母親的聲音已是如此的蒼老了,心在驀然之間就擁滿了傷感。是源於滄桑的歲月奪走了母親圓潤的聲音?還是源於一份綿長的牽掛?還是源於這個孤單的中秋節?或許兼而皆有之吧。

母親卻是快樂的,那無法掩飾的歡喜順着電流流淌過來,在我的耳邊一朵一朵的盛開。其實母親快樂的理由很簡單:源於她的孫子孫女從學校趕回家中,一家人過了一個團圓節。我並沒有被母親的情緒所感染,心情反而愈加的沉重起來。老人原來多麼容易滿足啊,他們想要的幸福實在不多,一個團聚,一個陪伴,就足夠了。可是自己竟然連這麼簡單的幸福都不能給予母親,便有愧疚湧上喉頭,聲音在喉嚨裏有些的哽咽,怕被母親察覺,便匆忙和母親道了別。

和母親的電話剛撂下,還沉浸在剛才的情感裏,女兒的電話已至。那親切柔美的的聲音從遙遠的京城飄過來,是那麼的親近,又是如此的遙遠,那種觸摸不到的親近,讓我的心裏又填滿了疼痛。卻是不敢流露半點,怕女兒擔心,就那麼隱忍着,和女兒聊了二十分鐘。

在這容易傷感和懷念的日子裏,一個小小的觸碰,都會引發人的情感氾濫。放下電話,我的淚水已經潰不成軍,

早晨明媚的陽光不知不覺中被湧上來的雲收斂了鋒芒,天陰了下來。“八月十五雲遮日”,這句諺語總會在這一天得到應驗,它鋪墊了那個遙遠的與它有着血脈相連的節日——元宵節。“正月十五雪打燈”,飄飄落落的雪花,唯美了璀璨的花燈,也給了看燈人一份浪漫的情致。

中午,細細的小雨來襲,屋子裏光線暗下來,感到一種孤寂的壓抑。撐起一把小傘,走出了房門,漫無目的的信步閒遊。又是過節又是雨天,街上行人稀少。在城市冷酷的外表上,感覺不到絲毫的節日氛圍。在一幢幢緊閉房門的樓房裏,或者高朋滿座,或者酒至酣然,不得而知,全然不似鄉里,每一種的渲染都是絕對的透明,無遮無掩的淳樸,正是這鋼筋水泥壘砌的城市所缺少的。

一家門市的櫥窗裏映着我憂鬱孤苦的臉,在這樣的氛圍裏,絕對有情感受創之嫌,便情不自禁的苦笑了一下。處眉凝眸店鋪裏,正巧將一雙窺視的目光收進眼裏,忙躲開,信步而去。

路旁的一處空地上種着一方菜園,串起的籬笆上開着紫的紅的白的牽牛花,在這靜秋的細雨裏,豐盈飽滿而熱鬧的綻放着。想這時節,已無更多的爭相鬥豔,牽牛花卻不管不顧的歡,像一場無法遏制的暗戀,飲盡了孤寂,卻又開的那麼銷魂,那麼張揚,那麼一意孤行。不由得為她停下了腳步,近了身,沾了衣衫。

滴滴雨珠綴在花朵和葉片上,凝聚到負荷,滴滴答答的落於腳下的泥土之中。花兒和葉兒水亮的晶瑩,纖巧,於這靜謐素雅的空曠裏,是入心入魂的喜歡,一任自己在它的盅惑裏碎了那份孤寂。

空氣裏有無法抵擋的微寒,敷在肌膚上,感覺每寸毛孔都涼涼的通透了。幾近殘忍的掐了幾朵紫色的白色的花朵,藏於傘下,緊着步子往回走。深知牽牛花的嬌弱,只想快些回到家裏,給她充分的供養,讓她多鮮活一些時辰。

回到家裏的時候,衣服已經被雨水淋透了,顧不得這些,先找來瓶子,注滿水,把花放進去,放在電腦桌上,賞了一會兒它嬌柔水鮮的樣子,才去換掉濕衣服。打開電腦,看到羣裏有消息發來,點開,是羣友早晨貼上去的祝福圖片,還有各種各樣的月餅圖片,形象而又逼真。看到圖片,才驀然想起今年過節忽略了買月餅。其實並不喜歡吃,只是圖個喜慶和吉利。現在的月餅是越做越高級了,包裝華麗的近乎奢侈,像一件件藝術品,令人不忍食之。內餡,花樣繁多,凡是可以填補其內容的都盡在其中,乾果類、水果類、蔬菜類、肉類,云云。吃過,卻怎麼也找不到小時候月餅的味道了。

記得小時候的月餅,樣式是一成不變的,餡也只有兩種,青絲玫瑰和五仁的。沒有包裝,就那麼光着身子躺在小賣店的紙箱子裏,買多買少無所謂,售貨員會用包裝紙包起來,然後用與包裝紙一樣顏色的紙繩,打個十字捆綁起來。那種包裝紙和現在市面上出售的上墳用的燒紙很相似,但在當時並沒覺得有什麼不妥。

母親每年買月餅是按人頭買的,絕不多買一塊。在過節的前一天母親把月餅買來,然後藏起來。第二天,等到月上東天,母親會在院心鋪上幾條麻袋,放上一些墊子,然後叫上我們。我們知道要分月餅了,都乖乖的坐在那兒等着,包括父親。母親把月餅取出來,打開包裝,像做着一件非常神聖的事似的,鄭重而温情的把一塊月餅放在我們的手心裏。託着閃着油光的月餅,慢慢的咬一口,又香又甜,滿嘴都是人間美味!感到好幸福好快樂好滿足。因為不是所有人家的孩子都能吃上月餅的。那時候母親很節儉,節儉的近乎吝嗇。但是,每逢過年過節,母親給與我們的總比其他人家的孩子們多。

記得那時候家鄉的月亮是最亮最圓的,家家門前都長着高高大大的楊柳樹,覺得月亮就掛在樹梢上,你歪着頭看它,它也歪着頭看你,你跑,它也跟着你跑,永遠懂得你的心思似的,你往往累得氣喘吁吁的,回頭一看,它還在你的頭頂,不離不棄的看着你。

一家人坐在院心裏,賞着月亮,吃着月餅,聽着父親給我們講故事,嫦娥奔月、牛郎織女、七仙女等等,那天的故事都與月亮與天庭有關。父親講着,我們聽着,都沉浸在美麗而悽婉的故事裏,這時候父親將半塊月餅悄悄的不為人知的放在我的手心裏……那個温馨的中秋月夜從此根植在我幼小的心靈裏,以至於以後每一箇中秋的夜晚,都會在心裏無數次的重温着那種幸福的感覺。思念便是生了翅膀的蝶,桑田滄海的飛翔,無論身在何處,心總會飛回父母雙親的身邊。

想到這裏,我已經淚流滿面了。父親離開我已經三載有餘了,那個真心疼我的人已經徹底的走出了我的生活,無論我怎樣的祈求,哪怕夢中一見,父親也沒有應允我。曾經承諾一定好好的孝順他的晚年,皆因殘酷的現實,到底做了一口頭允諾,陷在塵世,一個轉瞬便再也拾不起來。那半塊的月餅像那半彎的月亮,我用思念一點點的把它填滿,當我幸福的把它張望的時候,它又慢慢的殘缺,周而復始,我終於知道,那是我永遠也填不滿的鄉愁啊!

天,不知啥時已經晴了,月亮終是沒有辜負人們的美意,已在東天落腳,清亮而澄澈的月輝,就那麼廣大無邊的覆下來,一顆星子孤單的在西邊的天上與它遙遙相望。我佇立在窗前,凝望着它,它真的比以往圓滿時更圓嗎?更亮嗎?它還是掛在家鄉樹梢上的那輪月亮嗎?它還記得很多年以前,在那個農家小院裏,一個瘦弱的小女孩倚在父親的身邊,聽着父親講着嫦娥奔月的故事,父親把半塊月餅悄悄地放在她的手心裏,然後用那隻大手輕輕的覆蓋……

范仲淹説:“明月高樓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此時我獨倚這六樓之上,無酒燃愁,已是愁楚滿腸,形隻影單的對着那輪明月拾起一個個戀而難捨的醇醇的念想,心,夾着痛楚,夾着酸澀,已經飛回故鄉,與母親一起賞着家鄉那輪與眾不同的月兒……

那幾朵牽牛花,在月亮升起時收起了鮮活的模樣,願望終歸是願望,它還是去了。倒是那些夕顏花在月光裏已悄然含英綻放,素白的花朵,小巧玲瓏,潔雅纖婉,嬌嫩含羞,只是明天太陽一經升起,她依舊還會零落。

這朝顏和夕顏,在這靜秋時分,順意着輪迴,盛開着,零落着,不管你如何的惋惜,如何的挽留,依然留不住你想要的……

中秋節的散文 篇18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月亮還是那個月亮,關於月亮、關於月餅、關於中秋節的記憶,卻已隨着時光的流逝,漸漸在改變,唯有我還在深深的想着、念着、眷戀着……

我從小生活在黃海之濱的一個農村,那時家境還不是太好,父母整天忙着掙工分。我最盼望的事就是過年過節,只有在那時候家裏才會買些好吃的東西,尤其是吃月餅,那甜甜的滋味至今令我回味無窮。記得小時候,在離中秋節還有一個月的光景,我就迫不及待地扳着手指等待着中秋,似乎睡夢裏都在為那個只有中秋節才吃得到的紅月餅而“魂牽夢縈”。好不容易盼到中秋節,那天就會早早把家裏收拾乾淨,無比興奮地等待去店裏買月餅的父親,看他買回了多少月餅以及早就垂涎三尺的水果、糖塊。傍晚,望着父母在灶台邊忙碌的身影,我興奮之極,巴不得早點吃上豐盛的飯菜,美美地享受一次。

時間就這樣一年年在我們的企盼、等待與笑聲中過去。漸漸的我們長大了,童年的美好時光一去不復返,繁重的學業、工作,快節奏的生活,不再允許我像兒時一樣膩在父母的身邊,陪他們過一個像樣的中秋節。偶然一次,我在父親的黑髮中間看見了絲絲白髮,挺直的身板也漸漸彎曲了,那瞬間,我才發現我的父母已經老了。他們的肩膀已經不能再為我們扛起那一片天,我已經成為了他們的依靠。但我卻在五光十色的城市忙於工作,忙於應酬,把最需要我關愛的父母排在了最後。

現在,每次一到過節,父母總是早早地打電話問我回不回家,深深地流露出他們的渴望與期待。但每次都是這樣或那樣的原因未能成行,在我的一聲“忙”後就沒有了續言。他們除了理解就是一聲寂寞的歎息。媽媽也曾告訴我,每當中秋,爸爸總是一言不發的站在屋前的梧桐樹下,守望着我回家的路,很久很久,直至月升中天。然後就在母親的呼喚聲中仰首望月,月亮是那麼的圓潤、光潔,但老人的心裏呢?我不敢想象,也不願想象,父親那無奈的歎息至今仍在我的耳邊迴響……我想這就如我曾經依戀他們一樣,父母同樣充滿對我的無限掛念吧!

養育的兒女,長大了振翅高飛,這是父母用無言的寂寞為代價換回的驕傲!自從在城市有了屬於自己的一方小天地,我已經連續三年沒有在家陪父母過中秋節了。今天,父親給我打電話,欲言又止地問我,今年中秋回不回家?我使勁地對着話筒説:“回!爸,今年我們一定回!”話音剛落,眼前一片模糊,淚珠順着臉頰滾落下來。

月缺了,又圓了。今年,沉寂了很久的鄉村老屋門前的那棵梧桐樹下,或許能少掉一個痴痴守望的老人的身影。

兒時的中秋節是我心裏最美麗的節日,我長大了,獨立了,它卻離我越來越遠……

中秋節的散文 篇19

又到一年中秋節,看着那輪皎潔的圓月,心頭縈繞着萬千思緒,翻騰不息。

回想起小時候,每年中秋節的夜晚,母親都會早早地做好晚飯,飯後,父母會帶着我們五姐妹,圍坐在一張桌旁,一邊賞月,一邊講着有關月亮、有關嫦娥的故事。有時,父親還會拉着二胡,饒有興趣地為我們五姐妹所唱的《彩雲追月》伴奏。母親這時多半會微笑着坐在桌旁,帶着特滿足的神情,看着我們父女在自娛自樂。

那時,村裏還沒有用上照明電,同村的夥伴們,晚上都愛來我們家玩。我想,他們一定是陶醉在我們一家人其樂融融的家庭氛圍中了。小時候,每年的中秋節,都是那麼的美好,那麼讓人懷念。

等我們幾姐妹各自成家後,幾乎每年的中秋節,都會按照我們當地的習俗,買上月餅和水果不約而同地帶着兒女回到孃家,熱熱鬧鬧地陪父母一起過中秋佳節。記得女兒兩、三歲大的時候,特別喜歡唱歌,父親經常會用口琴和二胡為女兒伴奏,有一年,還饒有興致地教侄女和女兒他們幾個學唱《爺爺為我打月餅》,在中秋節的晚上,父親拉起他心愛的二胡給幾個孩子伴奏,爺孫幾個一起為全家獻唱助興。一邊賞月,一邊開展我們家的慶祝活動,孩子們十分開心,父母的臉上樂開了花,我們也感到特別快樂。

那時,我們一來擔心家裏人多會累着父母,二來怕孩子多,聚在一起太吵太鬧,於是大家商量了一下,就由姐夫提出,下一年開始,以後每年中秋節由我們幾姐妹輪流回家陪父母過節,以免父母太累。父母聽完後,臉上的笑容一下子就暗淡了下去,母親忙連聲不迭地説:“不累!不累!過節人多才熱鬧,再説每年也就是過節時,我們一大家子人才能整整齊齊地聚在一起,平時哪能聚在一起呢?況且,一年下來也就屈指可數的幾個節日才能一家團圓……”母親説着説着,眼眶都有點濕潤了,大家連忙一起承諾:“來年還是會帶着孩子們回家陪父母過中秋節。”之後,再也沒人敢提這個話題了。

只是,好景不長,才過了幾年,我們相繼外出廣東務工,差不多有十幾年都沒能聚在一起陪父母過中秋節,每年只在中秋節那天打電話給父母説聲“節日快樂!”父母只能聽到我們通過電話線傳遞的節日問候,卻不能享受兒孫繞膝的怡然之樂。

我帶兒子回到老家的這幾年,幾乎每年都有回家陪父母過中秋節,大妹一家有時候也會回家陪父母過節,雖説陪父母過節的人也不算少了,但家裏在外的親人佔多數,就算有我們陪着父母,依然很難看到父母的臉上綻放出亦如從前的那種喜悦神情。因為,父母想要的是一家人團聚在一起過節,在父母的心裏,這個家少了誰不在家過節那都是不完美的。

這兩年,二姐夫婦已回到老家,前不久,夫和小妹也已回老家了,小妹夫也準備回家了,而女兒和大外甥都在長沙工作,距家也不遠,今年,我們這一大家有望團聚在中秋月圓之夜。前兩天説起這事,母親特別的開心。父母一年一年的老了,家裏的人口增加了很多,但一家人齊聚一起的時日卻是極少的,每次過節,母親都會念叨,“今年,誰誰誰又沒在家過節。”

隨着日月的輪迴交替,父母日漸蒼老,每逢節日就愈發的想要兒女陪伴在他們身邊,特別喜歡那種熱鬧的節日氣氛縈繞在他們身畔。仔細算算,我們能與父母一起過的中秋節也不會很多了,真希望這個中秋節,母親不會再念叨“誰誰誰又沒在家過中秋節……”親人們,趕緊回家過中秋節吧!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願每家每户,都能人月兩團圓。

中秋節的散文 篇20

“八月十五月兒明呀,爺爺為我打月餅呀,月餅圓圓甜又香啊,一塊月餅一片情啊......”兒少時學唱的這首歌,便知道了八月十五月兒明,八月十五吃月餅。想起那個年代,好像還沒有吃過什麼月餅,亦不知道中秋節是怎麼過的,記憶裏對“中秋”還是一片空白。後來,等到漸漸長大記事時,對“中秋”便有了印象。於是,一年又一年的中秋節,隨着年齡的增長,隨着時代的變遷,中秋節的味道,亦年年不同。

腦海裏最初記得中秋節的時候,已是30年以前。那一年的中秋節,青藏高原的氣候彷彿提前進入了初冬時節。傍晚放學後,天色已暗了許多,揹着父親發的軍用書包,踩着地上飄落的樹葉,伴着微寒的清風,和夥伴們結伴同行,一起回到了各自的家中。

回到家裏,看到桌子上放着兩包紙包裝的食品,外面用咖啡色的線繩綁着“田”字形。母親説,那是父親單位裏發的月餅。我迫不及待地解開線繩,香甜的味道,撲鼻而來。那月餅上的油跡,已浸到包裝紙上,為之感到有點可惜。兩包月餅,兩種不同的圖案。向陽花的圖案,是百果餡;菊花的圖案,是豆沙餡。當然,這是我後來打開吃的時候才發現這一不同之處。百果餡的月餅,我專挑着吃,裏面有核桃仁、松子仁;有芝麻、花生;有紅綠絲;有膘肉;還有亮晶晶的冬瓜糖,亦很甜。

父親工作了一天,坐在單人沙發上,聽着那台能放唱片的收音機。大哥二哥在隔壁的房間,不知他們在做什麼。小妹和她的小夥伴們,在門前嘻嘻哈哈玩着打沙包的遊戲。我圍在母親的身邊,聞着飯菜香。過了片刻,母親説,去叫哥哥他們來吃飯。擺好了母親燒的菜,房間裏飄着誘人的香。叫來了大哥和二哥,貪玩的小妹進家就拿筷。母親對她説,乖孩子,去洗手!我瞪了小妹一眼,沒有理她。那個時候,不知道為啥,我們總是打架。當然,我打她,母親打我,常常搞的我滿肚子的意見。

一家人圍着方桌吃着母親燒的菜,不敢説話,也不敢吧唧吧唧地吃出聲。因為,父親管教我們很嚴格。為此,小哥經常忘記吃飯不扶碗,捱過很多罵。所以,我們都一一牢記。那個時候,父親嚴肅又嚴厲,對我們要求很多,吃好飯我們趕緊撤離。

晚上的時候,母親説,你們吃月餅吧!喜歡母親,喜歡聽她給我們講嫦娥奔月的故事。得知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上出現了十個太陽。你想想,十個太陽多熱啊?燒死了所有的莊家樹木,人們不但沒有東西可吃,而且還有很多妖魔鬼怪侵害百姓。再想想,這是多麼的可怕啊?後來,好像一個叫什麼帝的,命令一個叫什麼名的人,把多餘的那九個太陽射下來......吃着月餅,聽着母親講着神話故事,感覺這個中秋節真好啊!不但有香香甜甜的月餅吃,而且還可以想象着嫦娥姐姐漂亮的摸樣。中秋節,是家人團聚在一起吃着月餅聽着故事的節日。

後來啊,哥哥他們都參加工作各自成了家,母親家也搬居了新樓房。中秋節的時候,大哥與二哥,一家三口、一家三口地回到母親家。他們的工作單位不同,發的月餅也各異。此時市場上的月餅,口味不僅僅只有甜的,也有鹹的。甜的有:百果、五仁、豆沙、棗泥,還有各種果鋪類:水蜜桃、草莓、蘋果、菠蘿香蕉。鹹的月餅有:椒鹽月餅、火腿月餅等等。還有蛋黃月餅,不知算甜還是算鹹。風味繁多,各式匯聚。包裝亦是五花八門,除了紙盒包裝,還有鐵盒精裝。

看着一家又一家的人,帶着妻兒,都回到了母親家。母親在廚房奏響了鍋碗瓢盆交響曲,已忙的不亦樂乎。父親,與哥哥的孩子在玩耍,她們天真的笑容,把我可愛的老父親,亦逗的笑容滿面。我幫着母親張羅好飯菜,此時的一家人,亦成了一個大家庭,圍坐在較大的圓桌前。哥哥家的兩個小不點,早已不像我們之前規規矩矩的樣子。父親的嚴肅,早已成了慈祥。這個時候,飯桌成了家庭會。小妹,成了兩個小不點的娃娃頭。中秋節,是團聚的節日,家和萬事興!

再後來,我去了南方,也成了家。中秋節的前夕,我家後院的桂花樹,開滿了黃色的小碎花。我把它們一簇簇地小心摘下,攤放在竹椅上,曬在屋檐的下面。等到桂花曬乾時,連同禮物,一起寄給西寧的父母。這時,才發現,中秋節,已不知不覺地變成了一種對家的思念,對父母的想念。隨着歲月的流逝;隨着年齡的增長;隨着時代的變遷;隨着環境的變換,中秋節,由“吃”變成了“思”。一個是嘴在動,一個是心在想。吃東西是美妙的,想事情未必如此。中秋節,有了思念的味道。

現在啊,身處異國他鄉,中秋節將至,不再看到各式的月餅,不再感受到節日的氣息,只是被回憶一層一層地包裹。然後,再把它一層一層地揭開。漸漸覺到,心開始慢慢疼痛。不知是歲月催人老,還是人奔波在路途的腳步無法停止。當自己回頭看時,突然發現,這年輕的腳步怎麼走的這麼遠?一顆跳動的心,為何沒有想一下年邁的老父親?中秋節,一個團圓的節日。然,一家人,永遠少了一個老父親。若是有再多的月餅,現在也吃不出它的香甜來。我想,其實這都是心裏的原因罷了。月滿中秋的時候,一家人能夠團聚,是人生中多麼幸福的事情。家和,才能萬事興。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天國的父親,再也不能和我們過中秋了,我也與親人分隔的這麼遙遠。那一家人曾經團聚的幸福,也不會再有了,唯有那段記憶還完美地珍藏在腦海裏。中秋節,一股鄉愁在升起。它是那麼的濃,那麼的愁。中秋節,是思鄉的味道,是遊子想家的味道。

中秋節的散文 篇21

農曆的八月十五,在我們這個地區標誌秋天到來,昨夜一場小雨讓我猜想明天準是個好天,果不其然,一大清早太陽就把熱情瀉進來,讓我毫無睡意,我悄悄地起來,洗漱完畢,我走進這個秋天裏了。

啊,好藍好藍的天呀,好清新的空氣呀,久違了藍天,久違了清新的空氣!我貪婪地呼吸着,別怪我貪婪,現代城市難得有這樣的好的空氣了呀!我隨意地走,隨意用手機拍下城市中秋的景色,我們的城市變得越來越美了,隨手發到微信上,和我的朋友一起分享這美麗的金秋。

我站在一棵老銀杏樹下,在陽光照耀下,老銀杏樹枝繁葉茂,生機勃勃,讓我喜出望外的是還結出了果實,哈哈,我平生第一次見到銀杏果呢!我久久凝視這棵老銀杏樹,久久不願離開……

中秋節,對我來説是個特別的日子,我永遠也不會忘記,這一天是母親的生日,算起來,母親健在的話,已是八十五歲的高齡了。中秋節出生的母親,勤勞、善良、賢惠,能幹。兒時每當過年時您不管多麼忙,多麼累也要為我們兒女每人做套新衣服,讓我們在小夥伴面前神氣十足。退休後本應在家享清福,卻又找了份工作,和老姐妹開了服裝店,一干又是十多年,為兒女吃盡了苦,落個腰腿痛的病,不捨得花錢看病只是吃點小藥頂着。老説自己沒事;你們年輕人忙吧!晚年的母親愛為兒女操心,夜裏常常失眠……

記得,每每中秋這天,家裏是熱鬧非凡,中秋節是我們家最重要的節日。中秋節是母親,母親是中秋節,父親總要準備一桌豐盛的酒菜,母親早早坐在窗前,盼望我們兒女回家團圓,這一天的母親顯得格外高興,格外漂亮,終於人齊了,酒菜也上好了,父親眼晴笑成了一條縫,母親也不會説什麼;你們年輕,有牙有口的吃呀!吃呀!那情景我永遠也不會忘記!這一切如同昨天!母親常説;七十歲有個爸,八十歲有個媽,在您離開的日日夜夜我才真正體會到,這句話的真正含義!

有時,夢想能時間穿越,可以回到從前,還能看到父母慈祥的笑,還聽父母講過去的故事,那該有多美好呀!多幸福的事呀!但現實告訴我這一切是不可能的,那我們就倍加珍惜當下每天每日吧,今天就是明天的回憶……

中秋節的散文 篇22

年年開花花相似,歲歲中秋秋不同~~記得那年中秋,我在武漢進貨,他在廈門求發展。手機那端,無比柔情:寶寶,今天是中秋呢!不能一起過,辛苦你了~簡單的話語,羸來我滿心感動與憧憬!所有的辛苦與委屈都頃刻化解。 正好十年啊!今年的中秋,我們在一起, 憧憬成了現實,我們幸福了麼? 天湛藍湛藍,雲潔白潔白,風清涼清涼。一大早出家門,來到環島路的海邊。陽光在海面的漣漪上閃爍跳躍,好比不息的梭子在織着金色的掛毯。 我的身邊沒有他!我找了一塊貌似潔淨的長長的青石板,坐卧躺側全由自己;一包瓜子一瓶水,插着耳機,貌似平靜地眯着眼,聽了半天的音樂

我的身邊沒有他!團聚的日子呀!公園裏人來人往,三五成羣兩人一夥,處處透着親密與歡喜。 唯獨我,一個人~~ 只是我,想要這樣的安祥、自在、愜意! 不知道下一步要怎麼走:去?怎麼去?留?如何留?好些方案在翻江倒海一般胸中鬧騰,我,需要獨自思索! 幾小時過去,依然拿不定主意。周邊無處不是人,一位正靠着塊大石,歇着腳的道士,突然徑直來到我的面前,開口便講:你是個既能內又能 外的人,你極有能量。可是急躁!別計較小事,你會非常非常幸福地! 驚愕!

我臉上寫着急躁還是能量呢?頂多孤寂吧?只是這不請自來的寥寥幾句,竟然一語中的! 不知他是否真有未卜先知的本事,可他們常常無意中居然做了我的指路人。五月份回老家時,也有算卦的人這麼指點我......突然知道了下一步,或者是我真的急躁了!生活時常令人糾結,無所適從。然而,愛還依舊,那就留!靜下心來,理解,包容,支持支持,再支持,到我無力的時候~~ 起身,返家,買菜做飯。他在家等候,於是,安然相守。 仰望明月,今天格外圓。

中秋節的散文 篇23

中國人早就注意到月到中秋有超乎平常之明,併產生心靈的感應。周人會在中秋舉行儀式,以祭月迎寒。至魏晉以後,中國人興賞月,唐人更是流行。也是從唐開始,中國人有了中秋節,千年既久,到現在已經成了傳統和習慣,祭月也演化成為賞月,這標誌着人從對月之崇拜發展到對月之審美。

祖父所主導的一次中秋節,留在了我兒時的記憶中。那天晚上,雨過雲開,有月忽出,自行於天。院子種合歡樹、桐樹、德國槐樹,枝繁葉茂,互相交錯,蔭庇甚大,遂只有庭中檐下乾爽,月光透明。祖父淨手整衣,搬出一張寬且矮的條桌,放在檐下庭中,並用瓷盤一一陳以石榴、柿子、月餅等果品祭月。我的祖父1973年西歸,在他生前數年再未祭月。那次儀式雖然簡陋,但它所傳遞的信息卻自古而來,印象不可磨滅。

農曆八月十五,三秋之半,依長安風俗,這天下午靠近黃昏之時,每户必烙月餅。這是主婦的事,在我家當然是我母親的事。為了使月餅好吃,母親要給面裏放芝麻,往餡兒里加搗碎的核桃仁,也會加紅砂糖或白砂糖,這種月餅是甜的,我等小孩特別喜歡吃。烙月餅要用雪蒿,是生長於土坎上或田壟上的一種野菜。掘雪蒿往往是我的活兒。有時候中秋節會下小雨,天地迷茫,我也不推辭,出門,出巷,出村,在地裏採一把跑回去交給母親。月餅會做一個大的,直徑大約一尺半,做幾十個小的,直徑大約一寸半。大月餅和小月餅都貼雪蒿,一是裝飾,二是提味。雪蒿一經鍋炕,葉莖便綠淡黃渲,脆感畢現。

月餅在長安謂之團圓饃,因為中秋節也就是團圓節。八月十五夜,一邊賞月,一邊吃團圓饃,其樂融融。然而這一天也總有人在外羈旅,不能返鄉而聚。不要緊,當給在外之人留下大團圓饃的一角,並留下幾個小團圓饃,等其回家吃。全家有多少個人,便切大團圓饃為多少塊,一人一份,不過當在中秋節以後食之,八月十五夜所吃的是小團圓饃。有一年中秋節,我父親正在西府的扶風縣做宣傳工作,數月不歸,屬於他的那一份大團圓饃夾在幾個小團圓饃之中,一直掛在廂房,也就是父母卧室的牆上。怕我偷吃,母親故意將其高懸。

母親烙好月餅後會將它們放在一個簸箕裏,並置之於方桌或條桌上供一會兒,而後才把小月餅拿給祖父祖母和孩子們。大月餅繼續供着,到第二天才收起來切成塊兒。也許如此供一會兒,也具祭月的意思吧,然而總之是敷衍塞責了。到了我這一代,就連母親都不如了。祖父是清人,母親是民國人,我是共和國人,三朝鉅變,在中秋節的規矩上,母親不勝祖父,我不勝母親,我的兒女更不勝吾。文化之變遷,文化在中秋節之衰,觀之顯矣!今之人,只剩下送月餅和吃月餅了。

在唐長安,賞月顯然是一種盛舉,充滿了雅意。道士有傳,唐玄宗曾經由天師引領進廣寒宮,見宮娥,聞仙樂,流連忘返,並獲得靈感,作霓裳羽衣曲。這顯然是傳説,不過唐玄宗攜楊貴妃賞月無假。為延長賞月時間,唐玄宗嘗令工匠在太液池西岸築賞月台。所選地址甚佳,可惜安史之亂爆發,賞月台只建了半截。皇帝喜歡賞月,詩人也就喜歡。他們所去之地,往往是曲江池之岸、杏園之邊,三五成羣,彼此激發,遂多詠月之篇。有一年過中秋節,唐僖宗吃月餅,喜其油酥,十分之香。恰聞有進士在曲江開宴,便下詔御膳房包以紅綾,送月餅給進士。月餅初入史書,大約便由於此事。

中秋節除賞月之外,也賞桂。目遇之,月光明,鼻嗅之,桂花芳,又有耳聞之,絲竹幽,真是何等趣味!當然還有故事,凡古賢者所創作的“嫦娥奔月”“蟾蜍變玉兔”“吳剛伐桂”,甚至“朱元璋以月餅遞送起義情報”,都會在中秋節講一講。明清以來賞月,也會猜涉月謎語。“長安一片月,打一小説人物,經猜是秦明。”不是很有意思嗎?這給中秋節增加了新的文化元素。

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年,蘇東坡的中秋節是在密州一個超然台上過的。有朋友陪伴,自夜至天亮豪飲,大醉。7年不見其弟,由衷懷念。緣於此,蘇子作詞曰:“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户,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中國詠月之文章汗牛充棟,蘇子中秋節之詞空前絕後了。

沒有理想的生活,就不會在生活中審美,也不會使生活藝術化。中秋節對月之審美,顯然是古人生活藝術化的表現,遺憾今人的中秋節,重以物質,輕以精神,或者説是生活粗鄙化,甚至退化了吧!

中秋節的散文 篇24

已經二十多年沒有在老家過中秋了,以至於今天下午打電話給母親時,才記起老家的中秋節是八月十四。

按照今年中秋節放假時間,如果我八月十三回老家,十四正好可以在家陪父母,十五返回崗位。可是我忘了。我下午以後還在糾結要不要回去,最後認為如果去了,八月十五要返回,中秋節只能在路上,於是決定不回去。一經決定就立即打電話告知母親,説我今年又不回去了。母親説,她今天早上就已經推好豆腐,還以為我要回去的。並説,今年如果來,正好來一天,去一天,中秋節在家過。於是我才想起老家是八月十四過中秋。

我在老家讀書的時候,山裏沒有電視,每逢中秋,大人們吃過晚飯就坐在院子裏聊天,説的都是當年的收成如何,以及這家的豬那家的羊什麼的。

由於沒有電,室外也不便點燈,大家聊天時是互相看不見的,偶爾能看見的是對方螢火蟲般忽閃忽閃的旱煙。

在大人們聊天的時候,孩子們則聚在寨中的一個大院壩裏玩。玩的多是《拍芝麻》和跳繩之類的。《拍芝麻》是一首童謠,由四個孩子背靠背,各出一隻腳搭在一起,分別用一隻腳在地上跳,邊跳邊拍手,並唱:

月亮光光,芝麻香香,先推豆腐,再煮莽莽,莽莽沒熟,我要臘肉,臘肉沒耙,我要餈粑,餈粑還沒打,我要去耍,北京在開會,毛主席萬萬歲。

跳繩的時候是兩個甩繩子的人唱,跳的人按照節奏跳,跳錯或者被繩子套住就換人。諸如:

吃菜要吃白菜心,當兵要當解放軍,砍柴要砍青槓柴,挑水要穿解放鞋,乒,乓,叉。

他們在院子裏追來打去,叫喊聲打鬧聲從對面山的缺口處飄到山外,傳得很遠。直到月亮漸漸西沉,山村暗下來的時候,才滿頭大汗地摸索着回到各自的家去。

有三五個貪玩的還在躲貓貓,於是就聽到這邊大人在喊,冬生,你還不回來,老子就拿棍子來請你了嘞!那邊大人在喊,臘狗,你還不回來睡覺,明天早晨起不來放牛你就曉得“鍋兒是鐵捯的”!

隨着人們的呼喊聲,寨中的狗叫聲又一陣此起彼伏,然後恢復寧靜,整個村子都進入夢鄉了。

在老家,中秋節是必須推豆腐,打餈粑的。而且,家家都是一樣的,菜是豆腐,飯是餈粑。

我是讀中學後才走出大山。有一年中秋節,語文老師叫我們寫作文,題目是《中秋賞月》。我們都沒有什麼體會,無從下手。老師就開導我們説,你們想想,中秋節的時候,一家人團聚在一起,你們拿着月餅,在院子裏邊吃邊看月亮,此時你們有什麼感想啊?我説,沒敢想!老師説,我是問你們有什麼感受。我就問老師什麼是月餅,月餅像什麼樣。在我問的時候,好多同學也瞪大眼睛看着老師,等着老師解答。那時我們的老師多數是鄉里招的民辦教師,他們也沒有吃過月餅,任他怎麼想象,我們還是一頭霧水,那篇作文我至今還沒完成。

現在鄉場上有月餅賣了,但是鄉親們過中秋節依然是推豆腐,打餈粑。一來是風俗習慣難改,二來是捨不得花錢。

這些年生活條件好了,大家不必等到逢年過節才有好東西吃,習俗就淡了很多。加上這些年青壯年都外出打工去了,在家的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沒有力氣大餈粑,中秋節也就只有煮飯吃了。倒是哪些在外打工的人回來過了年又要出去的時候,往往要打餈粑一家人吃了再走,既是孝敬老人,也是表示“吃餈粑,一家人粘在一起,不分開”,寄意吉祥。

打餈粑是力氣活,通常一人打,一人在手上沾了水去按,相互配合,我父親和我大哥配合就很默契,我在旁邊看過好幾回。我們兄弟姐妹五人都在外面,我的父母也是多年的中秋節沒有吃上餈粑了。今天我在電話中問母親,她説準備用我給她們買的湯圓面做湯圓,於是我也感慨起來。

此時她們應該熟睡了吧,今夜的月已經沉下去了,等她再次升起,月光照到牀前的時候,就又是老家的中秋。

中秋節的散文 篇25

晚風習習,吹散了頭髮,吹亂了思緒,漫步在葱蘢的綠樹紅花間,久久不曾離去。

明月當空,清涼依舊,可心境卻不平靜。

又是一個皓月當空,守着圓月話温情的時刻,可卻找不到眷戀的理由,記憶中的温暖卻只是停留在外婆的懷抱!

一晃外婆去世近三十年了,我過了近三十個中秋,可年年中秋賞一樣的圓月,吃一樣的月餅,唯有我的記憶深處的中秋有着無比的甜蜜和温馨!

我媽是外婆最小的女兒,從小她就不會做家務,理所當然就更不會帶小孩,以致嬰兒時的我有好幾次在他們手中險些命喪黃泉,外公外婆看到小小的我遭遇如此的危險,就讓父母把我送到他們那兒,所以我是瞎眼外婆用衣服兜大的!

從記事起每個中秋都是在外婆家過的,七十年代中期那個物質極度匱乏的年代,外婆總會變戲法似地給我們變出許多平時做夢都不敢想的好東西,每個中秋都是我們姊妹幾個最盼望的節日!

當那一輪皎潔的盈月將它的光輝滿滿灑向大地時,我們早已穩坐在葡萄架下的小桌前等待外婆給我們變出的驚喜!在那略有些清涼的夜晚,一切都是那麼美好!

當外婆摸索着從屋裏拎出一個小竹籃,我們就開始沸騰了,吵嚷着要自己去拿,瘦高個兒的外婆將竹籃高高地舉過頭頂,要我們安靜下來,經不住誘惑,只得舉手投降,平常吵鬧慣了的我們立刻安靜下來,要知道盡管只是那麼一點少的可憐的食物,可在那個年代卻足以讓我們這些小饞貓幸福好久好久!

外婆依次發給我們:一人兩粒水果糖,一個蘇式的冰糖月餅,還有舅舅晚上剛從院子的葡萄架上摘下的葡萄……

那時還沒有我的兩個小妹,所以我是最小的,於是享受着比哥姐們多的優待--可以躺在外婆的懷抱裏一邊吃着零食,一邊津津有味地聽着外婆重複了不知多少遍的鬼故事,聽着聽着就在外婆的懷抱中進入夢鄉……

儘管是一樣的東西,但對於頑皮的我來講,總覺得別人的肯定比自己的好,於是我會趁着哥姐們專心聽故事時,偷偷地去舔一下他們手上的糖果,直到完全確定我的和他們是一樣的甜!那水果糖的甜蜜滋味滲進夢裏,讓我甜醒了還在笑!

那邊吃邊掉渣的冰糖月餅,讓我們非常珍惜地享用它,雙手捧着放到嘴邊一小口一小口地咬着,小心翼翼地生怕掉下絲毫零星碎末,如果一不小心掉下一點便會馬上拾起,吹吹上面的灰,然後十分享受地放進嘴裏,細細地品味……

現在生活好了,孩子們再也不會因為少吃一口而爭得不可開交,豐盛的美味在每天的餐桌上一遍遍輪番重複着昨天的故事,而我卻再也找不到那種中秋月圓時一家人團聚賞月的温馨……

如今還不到中秋節,超市裏到處都是琳琅滿目的月餅,吃着那些製作精美,包裝華麗,價格不菲的月餅卻猶如嚼蠟,再也找不到當年那種感覺——

如今中秋的月餅怎麼也吃不出從前的那個味,不知道是做月餅的人變了還是吃月餅的心境變了?華麗的包裝,卻如何也代替不了平實本質——一塊冰糖,幾粒芝麻,少許桂花,卻令我甜蜜許多年!

中秋節的散文 篇26

又將近中秋佳節,身為一個在外四處漂泊流浪的遊子,總是不停追逐天空裡朵朵的雲彩,追逐沙灘上一波波的浪花,追逐年少層層疊疊的夢想,離開故鄉走到遙遠的異鄉,在這茫茫的人生道路上,不知走過了多少蒼涼的道路,也不知經歷了多少滄桑的旅程,有誰曾為我浪跡天涯過,有誰曾為我在旅途上迷醉過,想想這世上又有誰不曾年少過,有誰不曾年少輕狂,不知愁滋味過,又有誰對感情世界裡的柏拉圖式故事不曾痴戀過,茫然若失的我,讓我在這段感情故事裡,不知有多少次給自己留下數不清的恩恩怨怨及是是非非,然而,就在這一條茫茫的人生道路上,讓我一直不停在我生命中一次次地上演着,更不知有多少次的時光輪迴在我歲月裡掉過淚,心瘁過,傷心過,憔悴過,憂鬱的心愁和疲憊的思緒最終,最後,還是讓我無怨無悔地要自己選擇走回茫然不知的世界裡,我這一生迷途中已不知走過了多少個春夏秋冬,也不知穿越多少個山山水水,千迴路轉的路途裡,讓我敢於問着天涯,也敢於問着海角,何處是我最後落腳的地方,何處又是我最終的故鄉和一個小小的避風港,太多的疑惑!太多的迷茫!總是讓我一次次自我迷失,總是讓我無所是從的去找尋,去追尋人生最後一次纏綿悱惻的夢。。。

天空裡夕陽餘暉漸漸披上夜幕,天際間的月光撒向大地,天上寥寥無幾的星辰依然是暗澹閃爍着,深秋的風一陣陣輕吹着,秋風總是給人一種莫名淒涼的感覺,彷彿是在黑夜裡等待寂莫的來訪,祇有給人更多的寂寥,更多的無奈和孤獨,昔日那種快樂幸福的感覺還是就只能待有心人去追憶,去回憶!孤單的身子陪伴着孤寂的影子這似乎只能永遠伴隨微亮的燈光,孤單的身影似乎也只能像一首無法結束的歌,一首唱不完的歌,這一首悽美的歌,一直在我耳際邊迴響着,盪漾着,沉默無語地閉上雙眼,不知!心想的紅顏何時能歸,昔日的妳為我落淚,為我心傷,為我牽掛,為我愛過,現在我看不懂!也看不清!妳的心是什麼時候開始變了如此之殘酷無情,不知妳的心是什麼時候被誰所蠱惑,我猶如候鳥一樣,如此堅決的守候着妳,如此執着的等待,如此執着愛着妳,如此執着盼望着妳,但妳?是一次次地無情傷害着我,原以為是一個美麗的愛情故事,原本是一個美麗將要劃下句點的故事,如今真的已變成過往雲煙,感慨的心不由湧上心傷處,內心無限的傷感不覺又讓原本已化成灰的眼淚又變成兩行的淚水劃下臉頰,想起上天冥冥之中的安排,讓我們在茫茫人海中邂逅,讓我們相識,讓我們相知,讓我們相愛,最後妳選擇離開,上天更是給了我們從陌生到熟悉,也從熟悉又回到陌生,過去的日子裡我們真的不知是已經歷了多少個愛愛恨恨,恩恩愛愛,我們也不知已經歷了多少的分分合合,最終還是選擇以最難過的悲劇收場,現在想想真的好笑,我真的不知是上天愚弄了我,還是我愚弄了上天。。。

中秋節的散文 篇27

中秋之夜,一輪圓月漸漸升了起來,像一個銀盤高懸在天幕上。皎潔的月光如水銀般傾瀉,給大地萬物披上了銀灰色的紗裙,呈現出朦朦朧朧的美。透過朦朧的月光,沉思在輕柔朗清的月光下,與月光輕盈慢舞,與月光皎潔相映,發現這平靜如水的夜晚竟是如此美麗。

我停筆推箋,佇立在窗前,眺望遠方。月是那樣的清明,它那圓圓的臉盤上,掛着慈祥温和的笑容,靜靜地望着大地,月光照在我的窗前好似覆蓋了一層白霜。月的光鋪滿幽靜的小路,涼爽的風飄來淡雅的清香,樹梢輕柔的搖曳着月影。幾度月圓月缺,聚合離散的情思纏繞心頭,他鄉明月怎有我鄉月明?種植一片相思園林在心中,芳香在夢中家園相聚。

一縷清風載着我的思念,推開期盼你的窗。夜幕中的繁星掛滿了我的思念,凝望中我知道你也在想念着我,動情中遙望,思念在繁星中閃爍。在心裏同唱一曲纏綿的歌,我陶醉在你的歌聲中,甜甜的夢境裏和你忘情的舞美着明天的浪漫。釀一罈女兒紅,裝滿琥珀月光,捧一杯美酒飄香。悠悠琴聲訴説歲月滄桑,紅裙水袖穿雲間,風清雲淡月夜飛花,醉眼嫵媚我青春的舞動,潑墨抒情天與地,留下真情温暖你我心。

中秋的月光清如水,它的清輝到處傾瀉,傾瀉在懸崖斷壁上、山坡上,傾瀉在建築物上,傾瀉在像手臂一樣伸展着的樹枝上,使一切都分明清晰,一切都成了活生生的了。輕柔的晚風吹拂我思念的髮梢,卻吹不散我對你的情思纏繞。明月窗外高懸,清涼舒爽,清輝柔波,竹林飄來心靈的醉音。星空璀璨,摘得一顆暖在懷中,看到的是你深情凝望的雙眼。

窗外的夜是沉靜的,沒有春的奔放,沒有夏日的激情。涼風與秋雨結伴,黃葉與晨露相依,大雁也打點南歸,温馨的中秋飄然而至。只有繽紛的落葉在靜悄悄地飛舞,閃爍的霓虹燈給飄飛的葉片抹上了五彩的斑斕,也給了朦朧的夜色增添了些許的魅力。葉片時而靜卧在大地,時而盪漾在水中,一片片地飄飛,又一片片地落下。聽着草叢中蟲兒的呢喃,筆中搖落層層思念,如果今晚的明月能傳送此時的思念,是否已到達你秋景的窗前?明月水中映照着你的影子,那一分靜靜的美,也會守來涼爽的秋風陣陣輕撫。

一輪皓月高懸在夜幕之中,天空是那樣的深邃,宇宙是如此的廣袤無垠,遙望夜空,不禁使人們心曠神怡、浮想聯翩。古往今來的許多文人墨客,更忍不住要吟詩作畫。我把自己浸潤於寂靜的午夜夢迴中,聆聽心之低語,你能感受到這份平靜如水的心情是如此的愜意。傾聽音響裏緩緩流淌出來的如水音樂,懷揣着真誠,用竹筆描摹平靜的模樣,感受平靜的召喚。生命恰似涓涓流淌的河流,我更像一汪清泉,靜靜地流淌,任憑魚兒暢遊,仍舊波瀾不驚。

中秋節的散文 篇28

秋雨打着我的臉,我站在佔全聽雨樓台上。

一堆堆深灰色的迷雲,低低地壓着大地。我知道這是深秋。村莊周圍,一望無際的樹木都已光禿,老樹陰鬱地站着。讓褐色掩住它身上的皺紋。

無情的秋雨剝下它們美麗的衣裳。大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羣個個拎着月餅。

今天是中秋節。

記得去年的今天,月光灑滿我這小小園庭,在這裏,綠茵和花草接受月光柔軟無聲的戲鬧,大自然的精神,月光的精神,豪邁的飲酒精神和諧的混合起來。

童年時候,在我的故鄉杞縣最南部,望着北斗拖着長長的尾巴,微紅的,豐潤的,帶笑的面容,在那上方浮動!母親給我們弟兄四個發月餅,一個月餅切成四半,每人一塊兒,又發了爹爹種的菜瓜,每人一個,小小的,細細的小瓜。大概那一斤重的菜瓜打算換錢,我們吃不到 ……。

那時候,天上的星星是亮晶晶的,多的象是被人用那些光明的顆粒向着漫無邊際的太空作了一次播種,頭頂着天,想摘下幾顆星星當月餅吃。爹爹讓我用哥哥自制的板胡拉了一曲《家鄉的喜訊》,學徒水平吱吱呀呀,沒有優美的旋律,但琴聲悠悠,傳遍整個鄉村。

秋雨,泉水似的盡是落着,勾起我的串串回憶。今夜沒有月光,也沒有殘月,只有秋雨……。我和可愛美麗的小女兒唱唱、小歌一起聽雨,還有東京詩友醉吟秋詩!秋雨,是一首不老的詩篇,是一曲優美的歌曲!是一杯豐收美酒。

中秋節的細雨,沾濕了我的精神和衣服,並不是傾盆的大雨,它卻緩慢而頑固的下着,淅瀝的雨聲神祕的響着,遠處的雨聲已變成了一片大的聲音,象一把大刷子在乾地上擦着一樣。

如此秋雨令我有了多情的懷舊:

相去萬里遠,披星歲已緩。

思鄉令人醉,時光漸已晚

中秋節的散文 篇29

中秋節將致,面對超市裏包裝精美、種類繁多的月餅,我不再有兒時那種歡愉的心情,那種甜蜜的期盼,那種簡單的快樂,但讓我更加懷念兒時的那種月餅。

兒時的月餅,沒有現在精美的包裝,薄薄的一層黃草紙,包着一個如拳頭大小的圓餅,既莊重又大方,打開黃草紙,月餅就露了出來,烤得焦黃油的餅面上,一般都打上了長條形的閤家團圓,花好月圓等一些祝福圖案,月餅古色古香,讓人賞心悦目,掰開月餅,青紅絲像藕絲一樣纏纏綿綿捨不得斷開,餡裏面的核桃仁,花生仁,芝麻仁、冰糖時不時從斷開處掉下來,那花生、冰糖做的餡,那麪粉做的堅硬的皮,那皮上稀疏的幾粒芝麻,幾乎都是人間至美之味,輕輕地用舌尖舔着味兒,慢慢地咀嚼着,享受着,感覺着嘴裏香濃甘甜的味道一點點的迷漫開來,幼小的心裏便橫生出無限的滿足和甜蜜。多年以後,只要回想起這個情景,舌間似乎還留有餘香。

但現在,在月餅堆裏很難找到兒時吃過的那種月餅了,儘管現在的月餅越來越好,精美的包裝,繁多的口味,但卻再也吃不出以前的那種感覺了。人們的眼光不知何時從欣喜變成了挑剔,在不知不覺中已沒有當年吃月餅的那種衝動,當古老的風俗沒有了,淳樸的心靈改變了,花錢買來的精美月餅,除了送禮,也只是一種普普通通的應景食品罷了。但每當中秋節來臨時,我總忍不住在超市擺滿各種品牌的月餅架前流連忘返,老覺得我與它之間有種不解的情結,即便不買,也要多看它幾眼。

中秋,它承載了一段兒時的回憶,一種醇厚的味道,一段由月餅串聯的記憶。儘管我自始至終對月餅有一份獨特的情懷,但我依然懷念兒時簡樸的月餅,那種用黃油紙包着,用紙繩紮成四方塊的那種月餅,最起碼它真實,表裏如一,沒有太多的掩飾。

中秋節的散文 篇30

又近一年的中秋,驀然回首才發現,自己不經意間竟走過了人生最美麗的季節,想着如花的歲月載着青春年少的美麗夢想,讓蹉跎的車輪在時間長河中慢慢駛過,而沿途的風景竟如此鮮活地綻放在自己的記憶裏,讓我在臨近中秋的今晚知足地開啟了對幸福的最新感悟!

我生在一個並不富裕的農民家庭裏,卻享受了為人女所享受的一切!

由於剛生下來時,我排行老二,而且老大也是一丫頭片子,所以我的到來並沒有因一個新生命的開始而成為家人驕傲的資本。在那個重男輕女的年代,一個女孩的降生必然會受到漠視和忽略!可是我是多麼地幸運,在這個家裏,因為我從小體弱多病,貧血、肺炎、麻疹,這些在現在看來微不足道的小病,在那個時期,僅只是一項,就足又結束我脆弱的生命,何況我三大“怪病”兼而有之!只有母親,不管我的孱弱,不管我整夜整夜地放聲大哭,從沒有放棄過我。她東家借錢,西家借糧,抱着我從村裏到城裏,找親戚,尋朋友,帶着我住醫院,找偏方,千方百計救我,一次又一次!每次看到又有一個孩子夭折了,家長撕心裂肺、呼天搶地、怨天尤人地慟哭,母親便堅定了自己一定要救活這一她“身上提下來的一塊肉”的決心!伴隨着“一個女娃娃麼,扔了算了!”的建議,母親總是將我緊緊地摟在懷裏,可能是我“命大福大”,也可能是老天看到了母親的一片誠心,我終於挺過了那個慘淡的歲月!也正是母親念念不忘的“大難不死,必有後福”,一直健康地活到了現在!同時也享受了人世間最美的幸福!

直到今天,在我的腦海裏,都有母親緊緊地將我摟在懷裏最真實的忘記!

接着我的兩個弟弟,一個妹妹,相繼出現在我們的生命裏,與姐姐和我,一共姊妹五個演繹了一脈相承的最親密無間的血脈親情!

我姐姐比我大一歲半,大弟弟比我小兩歲,可能是我的病因,我的身體發育與成長極為緩慢,弟弟已靈牙利齒了,我才開始學着説話,以至家人以為我是啞巴,還找過醫生疹療過,幸好沒遇到庸醫,否則我沒啞也可能早被醫啞了!學走路也比弟弟遲,以至家人又以為我是痴呆!只有母親,她透過我的眼睛,堅信——她的二女兒不僅正常,而且絕頂聰明!

而父親,總是用他厚實的臂膀,撐着這個家,撐着我們最簡單的幸福!

那時的父親,因為精通技術,又善於學習,在原始的科技開始起步時,率先學會了駕駛,開農用車,拖拉機等,也因此讓我們這個孩子多的家庭裏的每一位孩子都有了一個快樂的童年!那時,父親除了開車,還學習魚的養殖技術,那些紅色的,黑色的,白色的,銀色的魚,還有張牙舞爪的蝦,夾手的河蚌,以用用河蚌養殖珍珠的過程,至今還是我印象中最厚實的回憶!現在我雖然忘記了吃魚時那些魚是什麼味道,但別的孩子吃魚是奢望,我們吃魚卻是在家長威逼利誘下才吃,這樣的感覺讓我從小就感覺到了自己的優勢!

上學了,我一至三年級,沉默至極,從不主動發言,從不多説一句話,但學習成績卻是特別優秀,每年的開學典禮都是我最幸福的時候,那時候,我們對學生的學習成績排名,語文,數學都排,還評“三好學生”和“優秀少先隊員”我因為每年都會因語文、數學考試前三名而受獎,那時我安靜地站在主席台上,驕傲着自己的榮耀,聚集了同學們羨慕的眼球。

四年級了,我開始了我初步的“仕途”生涯,做了班裏的課代表,五年級又做了班裏的學習委員,管着班裏幾十個孩子的作業和學習,把此作為一種神聖的職責,那時的自己,成為旁人眼中最優秀的孩子——驕傲地幸福着!

接着隨着經濟結構的調整,父親又辭了別人引以為榮的技術員之職,做了工程承包商,開始了建築和水利的工程承包工作,成為遠近聞名的“萬元户”,在廣播中成為唯一一家宣傳單位的模範人物家喻户嘵!我們也因此,備受周圍小朋友和大人們的關懷!那時,感覺我頭上的天都比其他人的天藍!父親給我們帶來了我要的幸福!

父親的工程出現了問題,我們的生活也因此受到了空前的影響,但我們一家人精誠團結,不向困難低頭,不向那些看輕我們的人示弱,我們用自己的努力,一點點地蹣跚前進,那種苦難中的抗爭,那種逆境中的崛起,是我們此生難得的財富!我們終於贏了這場生活給予的最難的!我們也因此真切地感受到:幸福——就是困難時任何力量都無法拆解的團結!

我的國中生活開始了,我從學習委員榮升為團支部書記,一直到高三畢業,在團內積極地工作,努力地學習,最後,一路順風,過了大學聯考的獨木橋,成為了一名大學生,半學校的邊界生活,也學會了如何將自己融入社會的基本技巧!其中也同樣,用一沓見證奮鬥的榮譽證書和共產黨員的身份,詮釋幸福!

工作了,除了優秀的教學成績,又開始慢慢走進我最單純的願望,創刊《奇葩》任主編,全身心地投入這個刊物的編排與選稿,刻印,裝訂,那幾十本簡裝的刊物,我像對自己的孩子一樣呵護着,關懷備至,使她最終成為鎮級刊物,更名為《駝鈴》仍任主編,成為那個區域師生喜愛至極的寶貝!那種幸福,無以言表!

終於在茫茫人海中,挑選了屬於自己的另一半,幸福地將自己嫁了出去,也同時開始了賢妻良母的美好征程!用簡單的柴米油鹽把自己幸福成一個小女人,在他的呵護下,成長!

第二年,我們便有了我們可愛聰慧的女兒,看着她的成長,看着她比當初的我更加優秀的表現,我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

現如今,我站在三尺講台,以統領千軍的豪情,收穫着學生眼裏智慧的光芒!也收穫着他們成才的理想!教師節同事和學生們真誠的祝福,圍成了我作為教師的榮耀和桃李滿天下的幸福!

今天,臨近中秋,臨近了這個團圓的日子,看到年事已高的父母,仍翹首以待他們眼中永遠也長不大的兒女們在他們面前大口地吃着可口的飯菜,是那麼怡然而心滿意足!我忽然就恨起歲月的無情!看到兄弟姐妹們為了等我這個雨中遲到的二丫頭遲遲沒有揭開快涼了的鍋,我忽然就無比珍惜這種純正的親情!看到老公為了家忙碌的身影,卻在吃早點時將碗裏的唯一一片牛肉夾到了我的碗裏裏,我堅定了自己做賢妻良母的追求!我看到許許多多關心和支持我的同事和學生,我感到自己生活在愛的海洋,情的綠洲!於是,我寫下了這段文字,記錄我人生歷程中感觸最深的幸福,作為中秋的獻禮,把她獻給給了我生命的父母!把她獻給所有給了我愛的家人和愛人!把她獻給給了我快樂的女兒!把她獻給給了我最大動力的同事和學生!

祝你們:中秋快樂!天天幸福!

中秋節的散文 篇31

瓦藍的天空澄澈的一塵不染,遠處飄來一縷縷金桂的清香夾雜着醇厚的柿子味。捨不得離開的蟬還在枝頭上低聲的嘶叫着,遼遠,清亮。卻還是沒能留住燥熱煩悶的夏,秋天便迫不及待的跨上了行程,悄聲帶着豐收來到了這個令人神往的村莊。

樹根又傻愣愣的坐在村口,整整一下午了。“中秋節快要到了!”想起來離家漂泊的瘋娘,樹根又重重的歎了口氣。

樹根從小就是村裏人眼中的另類。他那十幾年前就去世的啞巴父親以及那離家出走的瘋娘無一例外成了村裏人這些年茶前飯後的議論話題。一場大暴雨後,兇猛的河水捲走了顫微微的獨木橋以及橋上的樹根爹,被救上岸後昏迷不醒。窮苦的家庭如何能支付鉅額醫藥費,樹根爹變啞了。後來成了家,卻不幸掉下懸崖摔死了。再後來,樹根娘變瘋了,常常到處亂跑,不過每次都會自己回來。樹根是個敦厚的人,也沒太在意。誰知兩年前母親出走後再也沒能回來,樹根找遍了十里八村可沒有一點消息。

往事像電影一樣一幕幕閃現在樹根的腦海裏,眼前這座富饒祥和的村莊把他的思緒拉回到幾年前。泥濘不堪的小路上發瘋的母親在地上胡亂的翻滾,身上髒得不像樣,分不清是泥還是牲畜的糞便。樹根便耐心的為瘋娘洗乾淨,即使很髒,他也覺得很幸福。而現在要是母親還在身邊,那該是多享福啊!

他還依稀記得那年的村子,天翻地覆的蜕變了。那天,村支書興沖沖的跑來“要修路了,要修路了!”原來,村村通公路要普及到這兒了。這可是村裏人做了幾十年的夢啊,村裏男女老少齊心協力的跟着共產黨的領導,修建那條多少年來夢寐以求的路。籌資、開山、挖石、肩挑手抬……一條寬闊平坦的水泥路在挖土機的轟隆聲中,在村民高亢的吆喝聲中,在險峻的山谷中巍然迤邐。凝聚着無數的心血與希冀,這條宛如銀龍的路無盡綿延,穿過村莊往南通向縣城,往北直抵市區。於是,這個閉塞的村子一下就變成了交通要道。

自從樹根爹死後,樹根便把自家幾畝地租給別人種,這讓思想保守的村民們很是看不順眼,一個土生土長的農民竟然不種地,那還想幹什麼?村支書是個老黨員,考慮了樹根的情況便將剛批下來的農村最低生活保障金和農村醫保的名額留給了樹根家。這可是個稀罕事啊,困惑農村家庭幾十年的收入低、看病難的問題竟然解決了。在村委會的幫助下,樹根簽了承包合同,把村口一棟廢舊的廠房租了下來,用這個破廠房開了個漂亮的飯店和一個洗車場。這要擱以前啊,村裏人肯定會笑掉大牙,而現在這寬廣的公路通向這裏,帶來了川流不息的人流和車輛。以前連個拖拉機都罕見的村莊現在大小車輛來往不絕。樹根的飯店和洗車場也成了香餑餑,生意十分紅火,賺了不少錢,蓋了小樓房,小兩口日子過的像模像樣。

看着南來北往的人羣,樹根又想起他那流浪在外的瘋娘,“不知道她現在怎麼樣了?還會回來嗎?要是回來時迷路了怎麼辦?家鄉這幾年變化這麼大,娘會認識嗎……”想着想着,淚水模糊了樹根的視線。黨的政策這麼好,日子一天比一天過得好,錢是掙不完的,可娘卻只有一個啊!樹根站起身理了理衣服,看了看眼前這祥和的村莊,高聳的樓房、寬敞的公路和一切的一切,他下定決心明天就去找娘,帶她去治病,想着這些他緩緩的向着遠處的五星紅旗深深的鞠了一躬。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