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懷有你的機會美文欣賞

來源:文萃谷 2.04W

有一句話叫做“真理不是説出來的,而是幹出來的”。一個年輕人大學畢業,走入社會,就進入了複雜的人際關係中。社會是很多人際關係的總和,你必須瞭解他人,與人謀事,而不是無目的地拉人閒談,這樣才能不虛度光陰,完成“社會實踐”。你一定會與某些人達成關係,人類是社會性的動物,與他人必有關係是你無法迴避的命運。世界上的事都是人際關係的構成和發展,關係,關係,還是關係。

每個人都懷有你的機會美文欣賞

一個關係達成,必然有事發生。這件事情結束了,人際關係卻變化了。有可能增減了成員,或者增減了感情。經過幾輪事件後,你可能會形成一個小圈子。漸漸地圈子有了特性,忙的時候齊心協力,做着熟悉的生意,閒的時候表現某些文化、品味,去K歌或者打保齡球什麼的。這時候估計你就感覺你的“社會實踐”成功了,大約正好是孔子説的“三十而立”的時候。

這些年來,很多人向我請教,問我為什麼人緣這麼好,説是“誰都認識老潘,老潘永遠笑容可掬”等等,總之就是説我人緣比較好,與人合作的事情也辦得不錯。感謝上帝,我想起這麼多年來認識的人,的確大多數都是讓人愉快的'面容。如果説我在為人處事上有什麼經驗的話,我覺得有一點可以寫出來與大家共享,那就是我珍惜每一次與人相見的機會,每一個人身上都藏有我學習與合作的機會,重要的是我能否將其開發出來。事實上他人身上的寶藏也往往是樂於被你開發的,我們説閲人像讀書,每個人都有供你學習的地方,但書本是死的,不會像人一樣聲情並茂地將信息傳遞給你。每個人都有主動傳遞信息給他人的願望,而且總是在努力表達得更清楚、準確,更有思想性和觀賞性,所以做一個好聽眾就能滿足他的願望了。也許有人説潘石屹你真狡猾,事實上我真的喜歡聽人説話,只要別人説着真話、善意的話和有見地的話,我就願意聽。大多數情況下,當一個好的聽眾,欣賞別人的表現,就是建立人際關係的第一個好辦法。有些人擔心,別人説話自己不説話,表現的機會就給了別人,別人對自己就不會留下印象了。正是這種想法,導致人人都爭當發言者,這個世界就變得吵吵鬧鬧了。傾聽者稀少了反而更顯珍貴了,我還是覺得當一個令人愉快的聽眾比較好。

説到這裏我想起了一個故事。曹操有一次要會見客人,覺得自己的形象不太好,白臉奸雄嘛。他就找了一個漂亮的人代替他,而自己當這個人的侍衞,拿着刀站在旁邊。客人會見後對人説,曹操很漂亮嘛,不過我更尊重他旁邊那個拿刀的人。這個故事説明,並不是站在主席台上滔滔不絕的人才能給人留下印象,當一個傾聽者也不一定會被人遺忘。從格局上來看,有人説話,就必然有人在聽,兩者是缺一不可的相生關係。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的傾聽者都忘記了,他還想得起自己説過些什麼嗎?可是現在人人都想説話,沒有人想做聽眾。唯表達為目的,交流根本就沒有。很多人去見其他人,去之前想的是要好好交流一下,增進彼此的瞭解。可等到那人面前一坐,表達慾望出來了,就變成了“今天要用語言征服那個人”。要是對方也是一個這樣的人呢,完蛋了,兩人爭辯得面紅耳赤,甚至會打起來。結果呢,大家強顏歡笑地客氣收場:今天爭辯得很愉快,大家都是性情中人。“性情中人”這個詞語,是送給很多自我主義者的高帽子。比如一個人喝醉酒與人打架,本來就是錯誤的,卻冠以性情中人就給免罪了。很多毛病都被“性情中人”這個詞語給開脱了。

經常有人用疲倦的口吻説“人際關係太複雜了”,我覺得那是他們把人際關係做複雜了。首先他們是這樣看的:每個人的個性都不一樣,每個人的需求都不一樣,要糾結在一起,就十分複雜。現在有一種流行病,叫做“人際關係畏懼症”,説的就是這種複雜超過了我們大腦的承受能力,令我們的精神出現病變。其次,他們認為人際關係就像他想的那麼複雜,因此自己也要變得複雜。我們説的“聰明”,往往是這種複雜化的表現。因為過於“聰明”以至於“死機”,是常有的事情。他們認為人們的需求是複雜的,但人們真正需求的是愛;他們認為人們的交流是需要技巧,需要“演講與口才”的,其實真正有效的是誠實;他們認為利益是此消彼長的,其實是互利互惠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