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麥香飄來時美文欣賞

來源:文萃谷 2.75W

不知不覺,金黃色的麥浪又呈現在眼前了,看着粒粒飽滿的小麥,讓淳樸的莊户人充滿了對豐收的渴望。乾燥的風兒又送來了成熟小麥混合着泥土特有的清香,給農家人帶來了豐收的喜悦。我望着收割機在大田裏緊張有序的忙碌着,不大一會兒的功夫,小麥粒兒便裝到了編織袋子裏,人們很輕鬆得就把豐收的小麥顆粒歸倉了。我注視着田野裏一片片金黃的小麥,思緒又把我帶回了40多年前......

又到麥香飄來時美文欣賞

小時候,我感到最麻煩的事情就是過麥了。在那個年代,距離小麥成熟大約有半個來月的時間吧,家裏人便開始準備過麥用的物品了。先是準備好過麥用的各種必需的東西,諸如什麼木杈、掃帚以及捆麥子用的草繩等。當準備好了這些東西之後,家裏人就開始準備曬麥子用的場地了。記得那時弄這個場地是個很費事的,並且是個很累人的活。不但需要大家早早就得起牀,而且需要從很遠的地方挑水,然後還要把水潑在場地裏,大夥叫 “潑場”。為了解決人手少的問題,大夥都會自願趕來幫忙。這個時候也是人氣最旺的時候,你挑着水來了,我又挑着空桶走了,大人們心甘情願的忙碌着,説笑着,盼着早點弄好場地,好讓成熟的小麥早點住進來,鄉親們都盼望着能夠有個好的收成,一家人的口糧都指望着這些它們呢!

準備好了這些過麥的東西之後,奶奶就開始準備過麥用的食物了。那時過麥是讓人感到很頭疼事兒,人們忙得幾乎沒有一點空閒。奶奶先是把往年存在甕裏的小麥,放到很乾淨的水裏淘淨,奶奶叫“撈麥子”。然後,把麥子再放在太陽底下曬乾,再把曬乾的麥子送到推磨的地方,磨成麪粉。最後,父親再把麪粉帶回到家裏,奶奶再把麪粉蒸成饅頭。那時的饅頭真得很好吃呀,口感很不錯的,放在口裏越嚼越香,現在想起來,那甜甜的香香的味道,真讓人百吃不厭啊!可惜,現在雖然經濟條件好了,可是再也吃不出以前饅頭的味道了。

我老家鄒平縣碼頭鎮大牛王村大部分的耕地都是在黃河大堤的北側,堤南只有很少的一部分鹽鹼地。堤北的耕地是粘土,適合於種植小麥。我現在對於爬大堤幾乎沒有什麼恐懼感了,但小時候過麥時爬大堤真是讓人感到很發怵的事情。那時,家裏過麥用的運輸工具就是那種一個軲轆的小木推車,家裏人叫“小太平車子”。為了能夠多載幾捆麥子,父親就在車子的周圍做上了一圈木頭架子,推麥子的時候,可以多放幾捆。爬過大堤的人都有這樣的體會,一個人空着手爬上大堤,也會感到呼吸困難,感覺喘不過氣來。更何況是父親推着一車子麥子呢!記得父親總是光着脊背,很吃力的推着麥子向大堤走去。父親的脊背上、臉上都是汗水,父親不時的用毛巾擦着流在眼睛裏的汗珠兒。我們為了能給父親減少一點勞累,我和小我三歲的弟弟很用力地在車子的前面給父親拉車子,雖説那時我們倆都還不超過10歲,力量雖然有限,但畢竟能給父親減少些勞累吧!我們倆使出全身的力氣,拼命的向前拉着,腿沉得邁不動,汗水一個勁的往眼睛裏流,眼睛疼的得總想流淚。快晌午了,火辣辣的太陽照在身上,臉被曬得滋啦滋啦的疼,我們很吃力地向前走着,鄉村土路上來來往往的人們,大都是用這樣的方式把麥子運到場地裏。那時,我的眼睛總是朝前看着,盼望着能夠早點到達堤頂。這時,我們身後傳來父親的聲音“在家務農就是這樣,你們倆都體會到了吧?你們姐弟倆一定好好的讀書,我希望你們長大了,能夠有一個比較好的生活環境。”我們雖然那時年齡小,不是很明白父親説得話的意思,但是爬大堤時的.艱難和勞累,卻永遠留在了我的記憶深處,對於我以後的求學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因為我從小體弱多病,父母一直都很照顧我。父母去地裏幹那些很重的體力活,讓我和奶奶在場地裏負責曬麥子。父親把成捆的小麥運到場地裏以後,我們一家人儘管都累得精疲力盡,但是麥子還在那裏放着呢!疲憊不堪的我們,匆匆吃過晚飯,便趕到場地裏去鍘小麥子。就是把成捆的小麥放到鍘刀裏面,父親負責鍘小麥,我和母親、小弟負責把鍘好的小麥分別存放,把麥穗的一部分放到場地裏,把帶有麥根的另一部分放到場地的外面。天上的月亮越來越亮了,我們一家還在緊張地忙碌着,終於把當天割得麥子都鍘好了。天還帶着小星星呢,母親又把我從甜蜜的夢鄉中喊醒了。“我和你爹去割麥子了,你起來去和奶奶把麥子攤開吧!”我來不及洗臉,就迷迷糊糊的去了場裏。奶奶早已經在那裏忙活開了。奶奶看着我,心疼地説説:“榮兒,要是困得難受,就再去睡會吧!”奶奶的身體也和我一樣,很瘦弱,力氣也不大。但奶奶總是很疼愛我,怕我累病了。還有好多的麥子躺在那裏還沒動呢,奶奶一個人啥時候才能弄完呀?想到我這裏,我拿起了木杈和奶奶一起攤麥子。可能是我和奶奶的力氣真是都很小的緣故吧,我們忙活到快中午了,才把麥子攤開。我們娘倆剛想坐下喘口氣,一會兒的功夫,老天好像要故意和我們作對似的,天上的烏雲快速從西方向我們這邊聚攏過來,沒辦法。我和奶奶又拿起木杈把剛攤開的麥子收拾起來,我累得大口的喘着粗氣,肚子也餓得咕咕的叫,奶奶也已經累得盡精疲力盡了。我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把麥子用塑料紙蓋好了。我們剛吃了中午飯,太陽又露出笑臉了。真是老天爺的臉就像小孩子的脾氣,説變就變。我真是一點都不想動了,腿沉得像灌了鉛一樣。但是為了能有口飯吃,還是得繼續把麥子再攤開。

雖然小時候過麥的情景己經是40多年前的事情了,但還是那麼清晰的刻在我的記憶深處。那時對於過麥用收割機收小麥,是連做夢都不敢想的事情,現在10多畝的麥子,不用很長的時間就顆粒歸倉了,這也許就是社會在發展變化的帶來的收益吧?

願我們的家鄉永遠在希望的田野上......

作者;張愛珍,性別:女,單位:山東省鄒平縣碼頭鎮政府,手機135****7165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