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劍橋學説話散文

來源:文萃谷 2.11W

有人問我在劍橋最大的收穫是什麼,我説是人。

我在劍橋學説話散文

那些歷史上的名人不必多提,只説在平時的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去學院餐廳吃飯,對面坐過來一位長者,英國人,已經90歲,一口流利的漢語,説自己1947年曾在北平工作,後來在劍橋東亞系做了漢學家;酒會上偶遇學院的酒保,這個人在學院貌似只負責管理藏酒,但其實他還是劍橋大學出版社的社長,也算是學術界的風雲人物。隨便一頓日常午餐,可以聽到德國戰後的歷史,可以瞭解意大利中世紀的宗教,可以搞清楚助聽器是怎樣發明的,可以討論法國戲劇、美國電影、埃及政局以及日本法律。

説“三人行,必有我師”已經不太準確,因為事實上每個人都一定是你的老師。

語言能力決定發展潛力

在這些人中,有一位作家是我非常敬重的。他本人在美國一所大學教授文學寫作和加勒比研究,教學之外以寫作為主業。在和他接觸的過程中,我學到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使用語言的準確性。

去植物園散步,他可以邊走邊告訴我們路邊的植物叫什麼名字,有什麼氣味或者怎樣辨別。每次提到某個信息説之後發郵件,他都一定會拿出本子記下來,回家後立刻就發。跟他閒聊讓我逐漸意識到自己使用語言的.時候是多麼不準確——我經常用“這個”“那個”來指代事物,描述方位時就説“這邊”或“那邊”,描述距離就用“不遠”或“比較遠”。每到這個時候,他都會讓我解釋清楚到底是哪個,到底在哪邊,到底有多遠。

後來我注意到,他在陳述的時候會説得非常準確,很少用代詞,語言很少有歧義。甚至在蛋糕店裏看到不知道名字的蛋糕時,他都會問清楚它叫什麼,怎樣拼寫。想想自己有時候見到不認識的詞都懶得查一下,有時候説不清楚事情就乾脆放棄不講,有時候覺得沒必要什麼東西都知道名字,反正當面一比畫或者用手一指別人就能明白了。現在想來,自己的寫作不能很快提高,這真沒法怪別人。之前學英語時到處找方法、找技巧,殊不知,捷徑就在於這種日常的積累和準確使用語言的意識。

這些道理貌似一直都懂,也一直覺得自己算是一個肯下功夫的人,但遇到這樣一位作家後,我才看到了什麼叫下真功夫,才明白了什麼叫良好的學習習慣。後來,我寫了一段文字拿給他點評,本以為已經寫得很清楚的地方居然還是被找出很多歧義。之前常抱怨自己寫得很清楚了別人還是不明白,那次被挑出問題之後,我才真正明白了什麼叫“讀者意識”。

從國內讀研開始,已經記不清寫了多少論文,練學術寫作的時候也不知聽了多少遍要有“讀者意識”,要從讀者的角度看自己有沒有寫清楚。但其實只有在真的被人從每句話、每個詞中挑出問題的時候,你才會真正明白到底什麼是“讀者意識”。

這樣的學習經歷是我之前沒有過的,平時即便有人説你寫得不清楚,也很難會像這樣告訴你為什麼不清楚,哪裏不清楚,怎樣才能更清楚。能給出這樣精準的反饋,需要的不只是耐心,還要有足夠強的表達能力和解釋能力。

我記得大學聯考報志願的時候準備選英語專業,有人質疑,説英語不過是一個工具,幹嗎要把它當專業。雖然我當時對未來有明確的方向,但卻無力解釋,後來也常聽人評論,説現在的大學畢業生人人都會説英語,英語專業的學生不可能有什麼優勢。現在我終於明白了,英語的確是工具,但恰恰是這個工具,如果你掌握得好,它就可以給你打開很多扇大門,通向很多不同的世界;如果掌握得不好,就沒有辦法準確地表達自己,就不能讓別人領會你的意思,也就沒有辦法做成自己想做的事情。

在英語世界使用英語是這個道理,在中國使用中文也是一樣的道理。看上去貌似人人都會説中文,人人都會寫漢字,但事實上,用中文上街問路和做公共演講,用漢字聊QQ和寫文章,這是有天壤之別的。

《紐約時報》中文版曾經刊載過一篇文章,叫《人文學科不該成為冷門》。文章的作者克林肯博格曾在美國許多知名大學教授非虛構寫作,他在文中説:“每個學期我都充滿希望又十分恐懼,如果我的學生已經掌握了寫作,我將沒什麼可教,而每個學期我都發現,他們還是不會寫作。他們能夠組合起一串串術語,堆砌起大段大段腹語般的句子結構。他們能夠圍繞碰巧得到的主題和意識形態概念四散轉移,而僅僅這麼做就能得到好成績。但説到清晰、簡潔的寫作,毫無障礙地闡明自己的想法和情緒、描述身邊的世界——做不到。”

能夠準確地表達自己並讓別人明白,這件看似簡單的事不是隨便就能做到的。可以不誇張地説,在現代社會裏,使用語言的能力很大程度上能夠決定一個人的發展潛力。

很早之前就有老師告訴我們,有辯才一定是人才。不是説人人都要當作家或以文字工作為業,但不論是口頭語言表達還是書面寫作,能夠找到合適的詞彙和表達方式來傳達自己想要傳達的信息,這是在現代社會立足所必需的能力。

寫作是一項基本技能

拿寫作來説,寫作本身能夠給人帶來巨大的愉悦感。去年在學院結識了一位來自澳門的訪問學者,她在大學任教的同時也是當地報紙的專欄作家。我發現她近半年來發在報紙上的文章都是寫她在劍橋的親身感悟。那些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我也看到過、經歷過,但是看到她親筆寫出那些經歷,不僅在一定程度上為彼此保存了很多美好的回憶,也為他人貢獻出了很多好的故事和想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