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興安嶺的黃芪散文

來源:文萃谷 1.08W

人們在談論養生之道時,經常會提到:“南參”、“北芪”這兩種珍貴的藥材名字。

大興安嶺的黃芪散文

南參——生長在南方温和氣候環境中的一種草本植物。北芪——生長在北方極端氣候環境中的一種草本植物。人蔘,是眾所周知的一種藥材。

黃芪的“名望”,就大不如人蔘嘍。民間流傳着很多有關人蔘的傳説故事,為人蔘歌功頌德。黃芪卻是一個“醜小鴨”,沒有人為它編故事,也沒有人為它寫傳説,更沒有人們崇拜人蔘的那樣“待遇”。其實,野生黃芪的藥性與人蔘的藥性可謂是“平起平坐”吶。

大興安嶺北部地區的森林裏,生長着一種在綠草叢中很不起眼兒的草本植物——黃芪。

春天,它埋沒在綠油油的青草之中,在這個季節裏,想看一看它的“相貌”,猶如“海里撈針”、“竹籃打水”。

夏天,野生黃芪的“小細胳膊”,開始“伸展運動”了。這個季節裏,再想看看它的“容貌”,還是得花點兒力氣。

在諸多的,和黃芪長相雷同的綠草叢中,仔細地,象“排地雷”一樣的尋找,才有可能榮幸的,一覽夏季黃芪的“芳容”呶。

秋天,是比較容易看到野生黃芪嬌媚的“尊容”噥。

初秋,黃芪的枝葉上掛滿了一串串小豆夾。這種豆莢有點象豌豆莢的樣子,只是把豌豆莢縮小三分之二後,即成了黃芪枝葉上的小豆莢啦。

深秋,黃芪枝葉上的小豆莢裏的“小寶寶”開始“出世”嘍。只見:在太陽“公公”的'保護中,秋風“婆婆”的助產下,“黃芪媽媽”生產出N胞胎的“小寶寶”。

一出生(豆莢炸裂),“小寶寶”們就飛入亂草叢中不見蹤影,可能是尋找它們的新家去了。

產後的“黃芪媽媽”需要休息了,她要迅速地補充身體中的營養,她要恢復體力。她把不再需要的“臍帶”成捆地剪掉,把“身體”深深地扎入地下,吸取大地中的精華養分。

漸漸地“身體胖起來了”,“個子”也逐漸長“高了”。她開始睡覺了,這一睡就要睡過一個漫長的冬季,直到第二年的春天她才會重新醒來喔。

野生黃芪的"真容"是藏在土層下面的部分。 色微黃,形狀略圓柱形,上端較粗一些,約50-120釐米長,重量不等。主幹上長有分支,截面似“車輪與輪軸”狀。多生長在森林之中的山坡上,或局部土質肥沃且含砂質的土壤中。

每年深秋時節,是挖黃芪的最佳時節。這時的黃芪個大,養分足,質量佳。據當地人兒説,挖出的黃芪主莖上若存有蛆痕的話,那麼,這顆大興安嶺北部地區的黃芪,就為上上品,稱之森林之寶嘍。

若想挖到上等的黃芪, 則需要有專業的識別野生黃芪的知識,專業的採挖工具,專業的操作技能、技巧。還要忍耐,“森林衞士”(叮人昆蟲)的輪番攻擊,苦不堪言。這對一般人來講,是有一點難度喔。

黃芪的藥效與人蔘的藥效等同,但價格卻相對便宜。

隨着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黃芪的開發和利用前景十分可觀。也象人蔘一樣被人們熟知,也可以製作出很多黃芪類的品牌,讓昔日的“醜小鴨”變成美麗的“白天鵝”喔。

趁着這個機遇,我們何不貯存點兒黃芪,來點兒養生之道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