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隨想隨筆散文(精選29篇)

來源:文萃谷 2.03W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生活中,相信大家一定接觸過隨筆,隨筆,顧名思義就是隨筆一記,篇幅一般比較短小。那麼,什麼樣的隨筆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清明隨想隨筆散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清明隨想隨筆散文(精選29篇)

清明隨想隨筆散文 篇1

細碎的煙灰在墳前飄揚飛旋,好像是精靈在快樂的舞蹈;耳邊卻傳來哀哀切切的哭聲,那哭聲時斷時續,時大時小,終歸好像煙灰終歸消失於天空中一樣消失在這空曠的山野。我們幾個人站在不同的方位看着幾個剛填完新土的墳塋,默默地揮揮手臂,然後轉身離開。剛走幾步,壓抑的心情突然放開,幾個人説笑起來。

每年的清明我都會回鄉祭奠,有時是在舊墳上添幾把新土,有時是在墳桌前燒幾串紙錢。當然不止我一個人在場,有時是和我的叔叔堂兄弟,有時是和我的媳婦及姐妹。無論是和什麼人在一起,無論是在幹什麼,我卻總沒有一種悲傷的感覺。好像清明祭祖已經成為一種習慣,習慣到我們已經忘卻我們本來的目的是什麼,只是一種自發的本能在行動。

沒有悲傷的感覺,無論這墳裏埋着我的什麼親人,畢竟他們已經逝世很多年,再多的眼淚也流乾了,再多的悲傷也變淡了。他們變成了深埋在我們內心的一點念想。我們在祖輩的墳前上供、焚香、燒紙,完成這一系列程序,我感覺到了莊嚴肅穆,我感覺到了生命的傳承。是的.,傳承,今天我們在這裏祭奠他們;未來某一天,子孫也會用同樣的儀式祭奠我們。在這裊裊的青煙中,在逐漸變多的墳塋中,生命得到延續,時間得以永恆。

逝者已矣,我們還要繼續我們或美好或沉重的生活。我們把對父輩的念想存在心裏,該説就説,該笑就笑,該怎樣就怎樣。也不管未來會怎樣,我們還要面對現在的生活。對着父輩揮揮手,我們説着笑着,一路向前走。我想,我們的後代子孫也一定是這樣,説不定,他們會比我們瀟灑。

清明隨想隨筆散文 篇2

現在家裏的老人走了,留下一羣兒女,逝去的永遠逝去了。老人説:只要今生無撼人這一輩子就沒白活。也對!生命本來脆弱我們能做的也只有好好珍惜只求今生無撼。人總究逃不過自然的法則,順其自然吧!

盤古開天闢地,女媧煉石補天。神農嘗百草,精衞添海,大禹治水。古老的傳説成就了古老的故事,古老的文明造就了古老的人類。春去秋來、國興國滅無數的人演義了無數的`故事。故事的背後卻又有許許多多不為人知的一面,黑暗的,血腥的還有骯髒的。誰都不是誰的誰,誰也不真正瞭解誰。故事裏的事有何嘗不是?

轉眼又到了清明,空氣中彷彿瀰漫着哀傷的氣氛,每年的這個時候後人都會為祖先掃墓,想想曾經還在一起生活的人如今卻和自己陰陽相隔,不傷心都不行。物事人非,過去的終將過去,時間是不會為任何事物停留的,只願逝去的人安詳,活着的人明天更好!

清明隨想隨筆散文 篇3

聽説清明節我要回去,遠在四川打工的弟弟提前了兩天回家,默默的準備着上墳需要的一切,靜靜的等我回去。

清明節這天,天氣晴好,路上行人懶懶的,散散的,並沒有“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的意味。隨處可見行人手持祭品,一臉漠然的奔向一座座墳頭。

記得在老家的日子裏,清明很少上墳,父親總是在春節裏帶領我們漫山遍野的尋找已故親人墳墓,逐個介紹,逐個的祭奠,逐個的吩咐我們記牢了。那時,年幼的我們只圖好玩,並沒領會父親的良苦用心,現在想來,但凡老人們的心思,是害怕晚輩們的忘記。離開老家後,每逢清明節,朋友們紛紛的趕去上墳,回來後問我回去上墳沒有,我無所謂的表現讓他們着實的吃驚。當時我錯誤的以為:有父親在,一切都有依靠。

前年,父親因病離開了我們,猛然間,情感上的失落和對人生無常的體悟讓我真切的'體會了“子欲養親不在”的人生滋味。哎!現在想來,一切也都晚了。

到老家的鄉街上,弟弟帶着侄子來接我們。以前每次回去,都是父親來接我們,估計弟弟是擔心我們帶着東西,離家久了已經不習慣走山路了,也許是照顧一下我的感受,或許都不是——單純的弟弟,我估計他並不會考慮那麼多。其實也沒有必要考慮那麼多,做人做事,顧及別人的感受是基本的要求,但過分的在乎別人的臉色和眼神就過了,按照自己內心的價值判斷,做該做的、喜歡的、符合正常情感的事就行,遷就別人卻勉強自己會痛苦,人生短暫,何必勉為其難的自尋煩惱。

回到曾經居住十餘年的家裏,一切如常,綠了百樹,紅了櫻桃,老屋在樹木環繞中顯得那麼的安寧,像是默默的等待遊子的歸來,無奈卻也物是人非!天色已晚,弟弟建議第二天才去上墳。小孩們興高采烈的玩起簡單的遊戲,快樂着他們的快樂,恍然間感覺我們成人離那種簡單的快樂越來越遠,社會的大舞台讓我複雜不起來,卻也簡單不了,複雜和簡單之間,我缺少的就是這種化複雜為簡單的超脱。

清明隨想隨筆散文 篇4

上完墳,了卻了一樁心願。春雨是時候的落了下來,雲層壓得很低,估計暫時晴不了。

是夜,雨,時斷時續,稀稀落落的淋濕了睡夢。

清晨醒來,滿眼都是新綠。泥土在雨水的滋潤下散發出芬芳的氣息,農人早已忙碌在田野,播種着一年的希望,儘管希望微薄,甚至已無必要。

弟弟洗過臉,執意要送我們。一路無語,到了街上。話別,看着弟弟清瘦的身影漸行漸遠,我知道,他要尋找他的希望,他的'夢想,他將繼續忙碌在工地,或是收穫土地上那點微薄的希望。弟弟的身影已經模糊,我啟動車,緩緩的駛往我要去的地方。

有希望就好,有目的地就好,各自趨向自己的方向,離別是永恆的人生主題。有親情相伴,心有掛念,不隨波逐流就好。

清明隨想隨筆散文 篇5

到了寒食以後,往事依依如悠。熙熙攘攘往日的繁華,平平淡淡今日的冷清。想不到今日的清明能夠有多少人還能記得古時的真正含義,恐怕在如今這個燈紅酒綠、紙醉金迷的快節奏時代,人們想要真正瞭解清明節的含義,恐怕需要查閲古代人們留下來的資料來熟悉那節日的往昔。

清明是一個緬懷的節日,是一個感時傷事、悲天憫人最的節日。在這一天,人們會表達對逝者的沉痛的哀傷和真摯的悼念。以至於在當日留下緬懷與哀悼的淚水,同時生者也是藉着這淚水洗滌流逝往日生活的心酸苦楚。這又是另一種情懷,這也是另一種傷逝!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寒食節在唐代是和清明節連在一塊的,人們在緬懷介子推的時候用不開火做飯的最原始也是最虔誠的方法表達對逝者的敬仰和懷念。這裏面還會有一些複雜的情愫,我在這裏早已經分不清,也不可能分清。

清明如水,用柔和的姿態搖曳着人們的哀思。那一潭清澈的水,鋪展着往日的平靜,但只需要簡簡單單的一個激盪,只需要細細微微的一陣清風,便可以立即激起微微的水花,展開細細的波紋。那是心靈的碰觸,也是心靈的釋放。

清明如雲,在萬里天空飄蕩遊移。它隨着風的吹拂而飄動,它也隨着人們的關注而靈動。它有它的體態,人們有人們的想法。這些我不得而知,我所知道的,只是雲朵在不遠的將來終究會春風化雨。人們的心靈也會在清明的到來得到洗滌。

清明如雨,絲絲縷縷,淅淅瀝瀝,那是否是沉思者的眼淚?清明的雨將桃花綻放得異常的鬧,那是否是沉思者的.笑顏?躲在風中笑?

清明如風,帶來枝頭的點點新綠,攜來初綻繁花的陣陣芬芳,送來陽春的和煦與嫵媚,更引起了我們對往昔的追憶,對亡靈的緬懷,亦或是對未來的憧憬。

清明如詩,鋪就的是一條條充滿韻味的傷情之路。無數的遷客騷人在這一天成了帶有他們那個時代印記的大家。這裏我不會一一羅列,但是人們應該知道的是,他們的錘鍊,也是先從心靈開始的。也就是大文豪白居易所説的"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吧。不知道古人的精華能否影響到今人,也不知今人的成績是否受用於古人。

清明永遠是一個緬懷的節日,清明也是人們精神的一個歸程。

清明隨想隨筆散文 篇6

你沒有如期歸來,而這正是離別的意義。

又是一年春來時,未見梨花滿枝,徒留清風捲葉起。漫漫人生路,何處是歸途?

清明時節雨未至,獨見滿目悲慼。清明,一個屬於祭掃的節日。這個四月,註定滿是緬懷,滿是回顧。

清晨,祭掃的準備階段。水果,糕點,鮮花,人羣一切似乎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着。歡聲笑語,閒話家常,不見悲傷,倒想是一個盛大的家庭聚會。一個本該清寂的早晨,卻只能在喧囂中度過。

迷霧未散盡,人影已不見。吃過早飯,大家步行前往墓地,一路上,大家若有所思,變得有些沉默。我獨自一人走在隊伍的前面,我似乎看到路旁有一個人影,慈愛的面龐,矮小的身子,那麼熟悉,又那麼陌生。或許有些事已太久遠,我已記不清了,唯記得曾有人對我説,明年今日我會回來,可你終究沒有歸來。即使在這樣一次夢境般的邂逅中,你終也沒有把正臉留給我。

祭掃儀式是極其簡潔的,沒有痛哭,沒有低吟,有的`只是長久的沉默。可能是年華漸長的父輩們早已看透了這所謂的的離別了吧。他們正在永最平靜的姿態去詮釋最真摯的情感。

清明,四月裏的清冷。無所謂緬懷,無所謂回顧。只是懂得的人在品味離別的日久甘醇。

太多的人總是沉溺於往事,無法自拔,太多的人明明可以看清,卻寧願迷茫。這大概是人的通病吧。寧願在迷茫中沉淪,而不願在痛苦中成長。

離別,承載了多少文人騷客的千古絕唱。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這一句句為世人所銘記和傳頌的經典,無一不在昭示是着離別於國人乃是一種無法言喻的重要情感。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我想答案應該是否定的吧。起碼在我看來,離別的意義遠不能訴盡國人的情感!今日之離別,是為了明日更好的相遇。

朋友遠行,情人逝去,外出求學人生其實就是一場場離別,一次次相遇,所以無所謂得到,無所謂失去,用一顆瀏覽的心去面對,便已足矣。正如一句名言天下無不散之宴席,有聚雖然好,離散也無須悲。

突然想起了一首屬於清明的詩,現在讀來,依舊那麼有味道。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由此便可窺見人之不同,性之不同,情之不同。

所以我們不要哭泣,所以我們在意,所以我們要珍惜自己。

清明隨想隨筆散文 篇7

一夜無眠,寂靜的村夜多麼的安詳和淡定,如此的熟悉,心境因此就變得澄澈,生命的真實在於抱朴,在於喧鬧中的安靜。

清晨,靜靜佇立父親的墳前,思緒茫然恍惚——歲月可以帶走一切,包括我的父親。前些年,總感覺孝敬老人有的是機會,孰料頃刻間已是陰陽兩隔,父親在裏頭,我在外頭,再也無法交流,再無可能謀面,人生的悲哀在於該説的話沒説和能做的事沒做,等到想説想做的時候已經沒了機會。因此,珍惜身邊的、守住得到的、忘卻失去的和爭取可能的是一種不錯生活態度。

靜謐的夜讓天陰晦了,山頂雲遮霧繞,暮氣沉沉,掩蓋了春天的氣息,涼風吹過,有一絲寒意。

年輕人總會錯誤的認為會有大把的時光可以供自己肆意的揮霍,努力的追求成熟,努力走向自以為是的輝煌,而老年人總是害怕歲月流逝,年歲的增長,因為這意味着逐漸走向枯朽,中年人置於二者之間,養家餬口和爭取功名的壓力並存,估計鮮有人會靜下來思考一番這個簡單的問題。因為簡單,因為忙亂,因為習以為常,固執的做着捨本逐末的事情,就從來不肯給自己一個負責任的思考。我們該挽什麼風,捧什麼水,將自己滌盪?

父親的一生很平凡,沒有做過一件像樣的大事,但是,父親的一生都是在勞苦奔波中度過,記憶中父親很少有荒廢時日的時候,他的時間,總是安排了不少有意義的事情。有意義的事情不一定有價值,有價值的事情不一定有意義,反正做事的人感覺到有意義就行,只要不礙於他人,如果能夠再給他人帶來方便那就更好。父親就是這樣的`人,做着他喜歡的事情,平生不曾寬裕過,卻還不斷的接濟別人。大事也好,小事也罷,關鍵是要做有意義的事,別讓時間荒廢和空度就好。

“一切都會過去。”一生勤苦的父親,滿懷仁愛之心的他,安靜的走完了一生,給自己的生命化了個簡單的句號。如今的他,靜靜的躺在這裏,如果人有靈魂,父親的靈魂一定是安詳和寧靜的,因為他無愧於在世的這幾十年。

鞠躬上香時,小侄子嫌我鞠躬動作不好,他耐心反覆的示範,我還是做不好——這些年來,不屑於彎腰,以至於在該彎腰的時候動作也顯得僵硬和不協調了。

做了一切,沉默良久,靜靜的離開,不想驚擾已經長眠的父親。暮然回首,父親的墳頭已是花團錦簇,大的、小的、真的、假的,簇擁在一起,遠遠看去,真假難辨,世事如棋,生死難料,父親就這樣被我們逐漸的疏離,或是父親疏離了我們?

清明隨想隨筆散文 篇8

本想在清明節那天寫一下回家上墳的感受,可那種心痛的滋味還有那飄忽不定的思緒始終讓我難以下筆;早上起來,看着窗外漸綠的景色,感覺思緒稍有穩定,便有一種想釋放的感覺,於是便提筆來。

每逢清明節臨近的那幾天,心裏總不是滋味,坐在辦公室裏不知幹什麼好,好像總有處理不完的事情,神情呆滯、木訥,精神恍惚。終於清明節到了,我和妻子、弟弟帶着祭品驅車趕回老家,給母親上墳。

回到家裏老父親一人孤獨的坐在沙發上,老父親看見我們,臉上似乎透着瞬間就消失了的喜悦,然後扶着沙發的扶手,緩慢的站了起來,手裏還拿着一支剛剛卷好的煙捲兒;我們三人相繼坐在各自的位置,妻子沏了茶,我們吃着,聊起了家常話…………

中午時分,我們懷着難以名狀的心情走向墳地,一路上那種“路上行人慾斷魂”感覺讓人心情沉重,到了墓地,妻子忙着擺好祭品、插上香,然後點燃火紙,弟弟從開始進入墓地就泣不成聲,我一直是熱淚盈眶,然後我們一起跪地,給母親行了禮,跪在那裏,我思緒萬千——我不禁想起母親的音容笑貌,還有曾經和我們共同度過的那些歲月,那些畫面彷彿還歷歷在目,想到這些,我不禁又潸然淚下……

母親啊,你離開我們整整17年了,17年來我們無時無刻不再思念你;春天到了,你不再寂寞了,小麥返青了,油菜花遍地開放;還有飛舞的彩蝶盤旋在你的墳頭為你歌唱…如今咱家破舊的老屋也變成漂亮的瓦房……

不知過了多久,妻子把我們從悲痛中叫醒,我們懷着極其沉痛的.心情回到了家裏……

平日裏都忙於各自的工作,對親人的思念儲藏在心底;感謝老祖宗給我們留下這個節日讓我們能與九泉之下的親人進行感情的交流與溝通;儘管這只是一種形式,但只有通過這種形式才能寄託我們的哀思,寄託對已故親人的思念。

去者不可追,珍惜眼前人。

清明墓地,無限的感傷被抒發,悲傷的淚珠串成一段段濕漉漉的回憶,暖春的微風抹不淨傷感的眼淚。漫長的人生旅途還要繼續,思念是一串加粗的省略號,父親的白髮彎曲的身板便是清明節最醒目的問號,孝順與贍養是我們唯一正確的選擇,是我們對清明的最佳詮釋。讓孝敬之心日日在;在暖春四月的清明裏,站在拂起萬千愁緒的微風中,才不至於面對死氣沉沉的墓地,只留慼慼的哀歎,揹負一團自責在風裏哭泣、盤旋……

清明隨想隨筆散文 篇9

轉眼就到了屬於我們倆的四月,氣温卻仍不見升高,忽冷忽熱,雨水還時不時滴上些許,清明跟着就來了,路邊花店和小販們的生意頓時興旺起來,包裝精美的鮮花和錫泊、紙錢成了需求量最高的消耗品。看着那些忙着掃墓的人們,心中不禁羨慕起那些亡人,他們在天上是否知道有人依然在懷念着他們併為他們做着這些事。其實我並不相信世上真的有靈魂,但我卻非常希望它們真的存在。

寶貝,假設有那麼一天,我走在了你的前頭,每當清明或是我的忌日,你是否也會為我送上一束鮮花,那時你是否還會想起我們在一起的.每一個片段,是否會因為生活中失去了我,而時常感到孤獨和寂寞?如果我在天有靈,一定會感到十分欣慰,想想這又何嘗不是一種浪漫?

寶貝,假設有那麼一天,你走在了我的前頭,拜託請你把我一起帶走,我無法活在沒有你的世界上,沒有了你,我就不再是一個完整的女人。我想,你也不會忍心把我丟下,讓我一個人來承受思念你的悲傷和苦痛,請帶我走吧,下輩子我們可以再續這段未了情緣,這也何嘗不是一種美麗的浪漫嗎?

清明隨想隨筆散文 篇10

因一次意外,不慎將腰摔傷,這些天只能在家靜心休養。除了按時服藥和熱敷,大部分時候間都屬於自己支配了。習慣了忙忙碌碌的生活節奏,習慣了三點一線的半是機械半是條件反射的重複,乍一閒下來,總有些彆彆扭扭的不適應,間或伴着些許的失落和惆悵,那些早夕相伴的同事們,在沒有我的日子或許都趨於正常了,我想對自己説,你沒那麼重要,也終於明白,這個世界上,人作為小而又小的一粒微塵,是多麼的微不足道,那些友情,那些酒場上的豪言壯語,隨着時間的沖刷和洗禮,是多麼的蒼白,所以這麼一想,就什麼都釋然了。這些天,沉澱了許多的浮華,也對朋友這個詞的定義有了更深意義上的理解,明白了她的真正涵義。總有樂趣等待自己去尋找:整理文稿,敲打些文字,在適宜的春光裏踏青郊遊散步,感受大自然無拘無束無市儈氣的暖風,吹散自己紛亂的思緒,果然就是自己心靈深處的感悟和收穫了……

馬上就是清明瞭。

寫下“清明”兩字,頓時就有一種悽清的蒼涼襲上心頭。在這個春花爛漫的季節裏,似乎總有些不協調。但無論協不協調,畢竟擋不住四季匆匆的腳步,清明還是如約而至了,無論你的心情是好還是壞。

清晨,信步走在鄉間蜿蜒的土路上,滿眼的綠色,直叫人心生一種向上的生機。看麥苗青青,一壟壟向前伸去,最後合成一片春綠。農田裏,路溝邊,已經盛開了沉甸甸金燦燦的小黃花,嬌豔欲滴的花瓣上,掛滿了晶瑩的氺珠,風一吹,顫巍巍的,伴着路邊柔柔嫩嫩的小草,一起在晨風中搖擺。

遠遠就看到了一簇簇的花,很媚很豔,我猜是桃花?或是杏花,走近看,是杏花,果然就是杏花,在不經意間,就那麼燦爛地開放了,粉紅而熱烈,與鵝黃的楊柳嫩芽相間,在路邊點綴了一路的風景。空氣中到處瀰漫着青草的氣息。遠處的公路上,偶爾就看見行人騎着電瓶車馭金黃的元寶和紙錢,招搖着遠去,我知道,那是他們在準備清明上墳祭奠親人用的祭品,他們也在用這種傳統的方式來寄託對逝去親人的哀思。早懇濕漉漉的.空氣,打濕了盛開的杏花,也潮濕了那遠去的往事。

我們四個最要好的文友,也是兒時的夥伴。其中一個文友前些年遠走北京,生意剛剛做得有聲有色,便不幸病故,那時才40歲。在當時,他是以“強者文學”的筆觸活躍在我們年少追夢的羨慕目光裏,當然比不上時任山東省簽約作家祥秋兄的。我們四個當中,除了祥秋兄就屬他了,不但字體剛勁,而且詩句諍諍,讓我們很是偑服。現如今,他就只留一冢基塋和墳上的荒草了,叫人心生惋惜和哀痛。

從老家的村莊去他的墳地並不遠,但那次我去看他,卻走了很久。那時的杏花煙雨在淚眼婆娑中似又見你瀟灑的形象和熟悉的音容,但終究找不到或只能感悟你的蹤影了。

清晨的潮濕正像那清明的杏花雨,不知道清明那天有沒有雨,稀疏落着,温柔而冷默,衝落了你墳塋上的灰塵,只是難以沖淡我們三個文友對你的那份兒時的情感。每年的清明時分,雖不能去墓前佇立,但我們的心定會如約而聚,相聚在你的墓前,手持你喜歡的花束,與你相視無言良久,惟見我們的清淚千行。

墳上的草青了,麥苗正撥節,春意正盎然。那些變脆的往昔,寸寸抽離。或許,清明只適合在夜裏行走,沒有星光,沒有燈,遺失再遺失。夜,逐漸僵硬,冷漠如冰,斂心靜氣,不動聲色;清明,只可若隱若現,若有若無,才可收拾皈依的蓮心。捂緊心疼的那個地方,片刻濕透,伸出雙手,試圖抓住些什麼,卻灼痛了焦渴的花朵,在另一個窗口凋零,就這麼感知着風的存在,任柳絮飄散着遠去。

清明隨想隨筆散文 篇11

清明節,你的兒孫們向您走來了!

您不是被唐詩濡濕的清明節,因為那只是徒具一個符號一種形式而已;你是被鄉風民俗吹拂的清明節,翩然似二月的垂柳,萬千柔柔枝條般的親情,在明媚的春日裏纏絡着。

今年的清明來得尚早,不知是否想窺知春天的花事。然季節不待,濃濃烈烈金黃色的菜花,風華卓絕,一度將田野粉飾成一種夢幻,卻熬不住歲月的催促,而今已嫣然離去,奔騰而來的,是敦實青綠的菜莢,在麗日的映照下,烘托出一片安詳,凝聚於最頂端零星的花朵,融於璀璨的星空,昇華為最美妙的意境。

櫻桃樹上的櫻桃,我們最喜歡的“紅顏”,此時還是一點青澀,不勝嬌羞地隱匿於青枝綠葉間,躲閃着我們探詢的目光。

高大的泡桐樹,碩大的白色花朵,竟相綻放,像一支支喇叭,在廣漠的天宇間,吹奏出粗獷豪放的春的旋律。這種花純樸、厚重、實誠,一如我的父老鄉親。

豌豆花像一隻只白蝴蝶,正展翅欲飛,將生命張揚成怒放;葫豆花像一隻只小黑豆似的眼睛,好奇地窺視着這美麗的.世界,“沉醉不知歸路”。

然而最令人嘖嘖稱奇的是那一叢叢生長於懸崖峭壁的白刺花。

這些最容易被人們忽略的小花,它的花名也是我們隨意取的,就如同我們跟貓啊狗啊取名。它們毫不在意,全然淡泊,只樂於蓬蓬勃勃生長,用自己一生的力量,它們生命的態度,足以撼人心魄。它們的生長似乎就是為了這一次花朵的綻放,這些花朵,細小,白色,四瓣,像冬日空中飛舞着的雪花。不過很是繁密,勝過天上的繁星,匯聚成一條白色的瀑布,在山崖上盡情的宣泄,香遠益清,將生命的價值和意義釋放得淋漓盡致。

清明節,您是不是用這繁華美景來祝福你的子孫呢?

如果缺少了鞭炮聲,那就不是清明節,至少也應該説是一個殘缺的清明節。

清明節一大早,便有鞭炮聲在山野間炸響,高低錯落,疏密有致,相互應和,就像山野親情地呼喚,茫茫天地間,親情的氣氛便被釀造得黏稠黏稠的,黏住了每個人的心。而我們的先人似乎也在聲聲呼喚中醒來,欣欣然安享子孫們的敬奉,蔭佑的目光像陽光般灑在子孫身上。

我有一個堂侄,承包了一個河堰,他估計清明節魚的價錢會比平時貴些,一大早用摩托拉了幾十斤魚去集市賣。離集市不遠時,他發覺摩托車的後輪好像要掉了,他馬上想到這是祖先在怪罪他,於是他不想賣魚了,就打電話叫堂弟開車來接他,誰知電話沒電了,他只得祈求祖先保佑,硬撐着把魚拉到了街上,為了能趕回來“掛清”,只得便宜出售。這一路上“掛清”時,他表現得很積極,不住的祈禱。我不大讚同他的這些想法和做法,但我沒説,我知道這是一種傳承,還因為這樣能給他一種精神上的力量。

聽年長的説這“掛清”,是為了讓其他人知道這墳塋還有後人,別人便不敢隨便毀壞,還説在墳前燒的紙錢先人們是得不到的,只有在家燒的紙才能得到。我略帶開玩笑地説,這燒在墳前的紙錢,祖先們伸出手來就抓到了,怎麼會得不到呢?他們説,這是老人們説的。其實我知道這只不過是一種情感的寄託,用不着較真的。

那懸垂在墳頭的“清紙”,在三月的清風中飄飛,看去,像墳塋長出的白鬍子,又像是從墳塋裏伸出的一隻手,好像在招喚什麼?招喚什麼呢?想來應該是招喚子孫們不要迷失了親情吧!

年年清明,歲歲清明,親情便在清明中擰成了一股繩,牽引着歷史滾滾向前。

清明隨想隨筆散文 篇12

村頭大叔從不睜眼。那天他掐着指節,口吐真言:命犯桃花。從此,我不敢靜靜注視一朵桃花,它的純淨多情照得出我潛藏的暗。

杏太澀,李太酸。小時候惹我與弟妹垂涎的,最是桃果。

老屋前種有一株桃樹,一株杏樹。東風吹得杏花豔,等得滿樹一串一串的白,引我們歡喜,卻是桃花要開。

難懂桃花的心事,做不成賞花愛花人。只喜桃花紅豔得亮眼,一如隔壁阿姐摸我頭時的笑臉。三月的阿姐,頭上插一枝桃花,赤腳做農活,褲腳高高,上衣束腰。我們心裏暗暗欣喜,彷彿聞到夏日裏桃香的味道。

懷春的桃樹嬌貴。刀刻一道痕,就成一道難愈的傷。常年吐粘稠的汁液,細細滋養。如女人傾訴艱難抬手抹去的淚。這種晶瑩而多彈性的體液,給我們很多喜悦,成為兒時的愛物。它如露珠晶亮而凝形,如滑脂柔軟而粘物。採集它粘蜂蟻、甲蟲,一粒粒潤圓似琥珀般稀罕。

一樹桃花一樹夢。我們總掛牽它早日掛果。暮春桃瓣落,就急着踩落花去數孕成的幼桃,竟無半點傷悲!四月,隔壁阿姐遠嫁山裏,我們不記得她那天落淚的眼,只是高興地比數着搶來的喜糖。夜晚,仍舊做甜甜的夢。

結果的桃樹特別惹蚊蟲。螞蟻排着隊伍上樹下樹忙碌,紅頭蒼蠅喜在細長的桃葉上產卵拉屎。蚊蟲廝混葉上,曬着暖暖的陽光。我們摘不得桃葉吹尖利的葉哨,看得直跺腳。對昆蟲的愛憎即由此而生。

桃樹不施肥,不灑藥。開花多,掛果少。一場風雨,落果無數。看着地上萎謝的幼果,傷心得淚眼汪汪。小腳的奶奶緊緊摟住我,用方格子手帕揩我的眼,安慰道:乖,桃樹公公留最大的桃,給我的大寶崽。

六月,熟透的桃高高掛在枝頭,陽光照見白嫩水靈的皮上,長一層細細的絨毛。鼓脹的果實,着實誘惑一顆欣喜激動的心。感謝鳥雀的慈憫,樹上尚留有十數顆熟桃。最大的幾顆早有美食的'蟲子安家。我爬上虯枝,將它們一一採摘,與樹下仰頭歡跳的弟妹們分食。

裂口與蟲蛀的桃,最甜。

每當懷抱自私與貪婪,面對一片桃花,細數悲喜計較與蟲鳥爭食的日子,感念曾經以生命的光華,明亮我的世界的人。心瞬間清明,一種感激奪眶而出。

既已命犯桃花,註定難逃罪罰。歲月,留給我一座空城。經年行路,風霜中最愧疚的竟是一株老桃樹。幾番清明回故里,與我締結初夢的人早已兒女成行,最牽掛的人已作風中飄搖的壟頭青草。只有三月的桃林接納我,以如火的亮色,一朵朵細細烘暖我濕漉漉的魂靈。

清明隨想隨筆散文 篇13

清明的前夜落了一場雨,淋淋瀝瀝,如泣如訴。聽着哀怨的雨聲,想着明晨的行程,可能要在紛紛清明雨中踏上回家的路了。微雨中滿山遍野的葱綠,微雨中如織的阡陌上流動着的小花傘,微雨中濃濃的哀傷……這畫面不斷在心中縈繞,靜如凝脂,動似潑墨,不知不覺已然聽不見雨滴輕敲户外雨棚的輕響,雨,竟然停了,莫非今年是一個晴朗的清明?

在輾轉反側中不覺天光已經微亮,紅紅的霞光慢慢浸染上窗櫺晨風通過窗櫺搖曳着窗紗上的一抹橘紅。哦,難得一個清朗如斯的清明。

吃過早飯,提上紙錢香蠟,我們就踏上了回鄉的路。

阡陌上,金黃的油菜花開得正燦。陽光裏,瀰漫着花蜜的甜香。晴空萬里,春風習習,春花如潮似海。在這樣的時節,這樣的日子裏踏上回鄉的路,聽一聲聲鄉音述説着經年的離怨,看一張張熟悉的面孔把春天般燦爛的笑容綻放。祭祖、踏青,把滿懷的情結打開,拋灑在清明清朗的風裏,緩釋一季濃濃的鄉愁,換上春天的,這是多麼愜意的事啊。

踩着鬆軟的泥土,看闌珊的春意灑遍大地,我和妻一路向山的那邊走去。好久沒走到這山裏來了,只是閒暇時愛憑窗向山的那邊張望,那山的那邊長眠着我的祖輩,長眠着我的父母,長眠着我的兄長。

我沒有見過我的祖父,他在我出生前10年就過世了。我問父親我的爺爺是啥樣的一個人,父親説:“你看着我,我是啥樣,你爺爺就是啥樣。”在我的印象中,我的祖母是一張逝去久遠的照片,那照片是半個世紀以前拍的,有些發黃,像一片枯黃的樹葉。我只記得祖母去世過後,家裏人哭得很。我和堂哥走了很遠的路去通知我的大姑,因為太小,竟然沒有一點的意思,直到我的大哥接到祖母過世的消息,從外地趕回來,悲傷得在祖母睡過的牀上躺了一天一夜。我望着大哥哭得紅腫的雙眼,那時候我才意識到我再也見不到慈祥的祖母了。

我的母親比父親年長五歲,她十四歲到周家當童養媳,直到她去世,其間六十多年和父親甘苦與共風雨兼程。父親一生從教四十年,他退休後一直在老家直至終老。09年我們給父親行過除服禮後,我作了《09的還念》一文,對他老人家一生我是這樣做了結語:“八十年的風雨歷程,四十年的教學生涯。守志持節,風骨堪敬堪歎;解惑傳道,大功可欽可書。敬親睦鄰,馨衍於三鄉,救急濟困,德播於四野。嗚呼,堪悲世無靈藥,續命乏術,闃然而逝,滿堂桃李奉椦莫不哀哉悲哭。守制千日,今作文追念。時值09臘盡,願吾父安息。”我的父母安埋在大梁山之東,墳塋之右去春又添新墳,那裏長眠着我的二哥。

化紙上香行禮畢,看着墳塋上蔓生的野草蓬蓬勃勃地生長,我不竟默唸起余光中先生的詩句:

後來啊!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在裏頭。

是啊,我逝去的親人們和我已成隔世,那綿綿的懷念如這野草,滋生了一春又一春,一秋又一秋。

日暮霞落時,我們回到了家。從窗户看清明的落日,把那山的輪廓鑲上了亮亮的金邊。在山的那邊長眠着我的祖輩,我的父母,還有我的兄長。

一杯清茶,悵惘了一縷情懷。一聲喟歎,泄露了心底的憂傷。憑窗作一回懷想的眺望,看暮雲欲燃,落日熔金。山那邊長眠的親人應知道我綿綿的懷想,清明的今夜,亦或許能入我夢?

清明隨想隨筆散文 篇14

往年的清明,她一點“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的傷感也沒有。但今年不一樣,渾渾噩噩的一年多一直以為父親還在身邊。似乎一回家父親拄着枴杖仍是一臉笑盈盈迎向她。但昨日的一場突如其來的一場大雨和雨後稀稀拉拉“噼噼啪啪”的爆竹聲將她的夢幻擊碎:父親是真的去了嗎?望着陽台上一株靜靜綻放花骨朵上欲欲將墜的露珠,她濕了眼眶,這遠方的她又如何能在這祭祖的清明來祭奠她的父親。

去年這個時候,她的父親還在病牀上骨瘦如柴地和病魔做着抗爭,那時她這遠嫁她鄉的不孝女兒仍在千里之外守着自己步入叛逆迷茫期的孩子度日如年:一邊是須要安撫的惶恐少年,一邊是垂危的父親,心急如焚卻難於選擇。但她堅信這第三次暈倒的父親如此堅強,毫無意識在病牀上苟延殘喘着最後一口氣就是為了等她陪完孩子會考後再去看他吧!就這麼拖着、糾結着、無奈着、逃避着。可就在孩子會考的前一天,她接到父親的噩耗:他走了。她覺得天塌了,地陷了,根沒了,又抑或是聽錯了,搞錯了。都説血脈相連,只有她心有靈犀的懂得父親是在等她——等這遠在他鄉五月初五左右出生的女兒見一面。可他終是沒能捱過端午節這天,那幾天她總執着的認為他的父親沒走,他是如此堅強,一定是暈過去了。她不再接任何電話,只是機械地接送孩子,回家呆坐。

記得父親第一次暈倒是在教室背對學生寫字時頭暈目眩、手指顫抖倒地的。在學生們的驚呼聲老師們打着“120”把父親送進醫院,彼時父親仍固執搖頭叫嚷:“我沒事,別嚇着孩子們。”在醫院住了十多天,終於確診腦溢血高血壓,父親才沉默了。學校體恤父親近四十年的心情工作,讓他先在家修養一段時間,但匆忙慣了的教師生活,父親怎能停下。他到處找地、整地、開荒種菜、種瓜、種豆,沒日沒夜、起早貪黑、颳風下雨拼命在農事上忙着。一個月過去了,領導們一看:你這麼好的身體,重回學校吧!回到學校如魚得水的父親早就忘了他是腦溢血高血壓患者,但病魔沒忘,終於在一個多星期的早晨父親正準備上課時他又暈倒了:這一次他不會搖頭也不會喊叫了,只用一雙眼盯着人看。這一次在醫院父親整整有二十多天不會説話,但他仍堅持醒時不停抬抬左手。有一天他終於會説話了,可右半身已完全不能動。又住了十多天,醫院也無能為力,只能自己回家鍛鍊休養。這一次父親覺得自己沒有用武之地,成了一介廢人,從不發大脾氣的他到家鬧了十幾天的情緒,人們來看望他:這個説,父親20左右時,為了一個外地下放來修馬路的省級幹部不受當地人的欺負被十多人打的頭破血流;那個説,他在學校不遠處一個池塘救了兩個下水貪玩的姐弟,直到人家父母找來道謝大家才知道;這個又説他為一個家貧的學生有點營養讓了一個月的教師餐票給那學生,又説他對母親又是如何恭謹,對妻子如何忍讓,對子女又是如何無私。總的來説他就是個即性急又悲天憐人的、勞心勞力的人,最大的缺點就是太不注重自己的身體。他聽見人們聒噪的竊竊私語愈發暴躁,躺在牀上讓人伺候的日子太難以讓他接受了這怎是人過的日子,一直都是他在關心,關懷,幫助別人。但勇敢、堅強、勤奮的父親在十多天後就又恢復了常態,他不再抱怨,天天一隻手扶着牀角,另一隻手蠕動,慢慢的一寸、二寸、三寸……一個月後,父親可以用半邊身子爬起來一下子了;兩個月後,父親能用一個手下來牀沿了;三個月後父親可以讓人扶着躺在睡椅上了;四個月後兩人攙扶父親拉着繩索綁住右腿讓他抬腿了……半年多來,父親可以左手扶着牆根慢慢移動兩步了,一年多了父親可以拄着枴杖挪着個腿慢慢行走了,這一走動父親拄着枴杖走了三年多。家人不再把他當病人看了,他自己也以為自己只是殘疾了。父親又拄着枴杖綣着一個手去撿棉花、種豆子、種花生,修剪一些樹木的殘枝枯葉。人們勸他:你有高血壓,不能過於勞累。他總説:做點沒關係,人活着不做事不就是牲口嗎?那樣我會瘋的。

那是前年十月的一天,他匆匆忙忙吃完中飯就大汗淋漓去侍弄他的菜園去了。這一去他再也沒有回來,父親又昏倒了,這第三次住院有三個月他都沒醒,後來他偶爾會睜開嬰童般無暇的雙眼滴溜溜驚慌失措看重雪白的病房,然後尋着探訪聲盯着人三四秒後接着有沉沉睡去。醫生們給父親咽喉打了個洞插上胃管,叫家人喂上流食,讓他維持着。他最後看到父親是出院時,醫生説:“你們把他弄回家吧!盡心伺候着也許會有奇蹟吧?親戚朋友都相信父親堅強的信念,頑強的生命力,一定會像以前一樣醒來,許是一年,許是兩年……

她又回到了千里之外小孩讀書的家,而父親在孃家被母親伺候着。孩子會考的前兩天,她對小孩説:“好好靜心考,考完去看你外公。你可是外公帶大的。孩子滿心歡喜應了聲:“好”。第二天,6月16日早晨6:00她接到了一個電話,流着淚有那麼一刻的恍惚與崩潰。最後,他一點不覺傷心,她想:不好,這是她虛構的夢幻般悲哀感覺,她看到父親瘦骨嶙峋,總是幻覺他會離去,她怎能有如此惡毒之感呢?還有三四天就到家了,到時就可以見到父親了。

6月20日,端五節這天她終於帶着小孩回家了。晚上回的家,物是人非父親並沒有在門口張望,房間大廳只有一口棺材,棺材上擺着父親的.相片:不信,不信,冥冥中似乎感覺父親就在身邊。沒有悲傷的心情,只有失落的慌亂:爸爸去哪兒了呢?去旅遊了;去做客串門了;去田地間勞作了;還是去學校;甚至去多管閒事打抱不平去了。連續吃了三四天的白喜事酒。跪在父親的棺前倒酒夾菜,旁人的憑弔、燒香,她又似乎覺着父親坐着一葉扁舟揮着衣袖向她告別嘴裏高聲吟唱着: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她追過去海水滔滔,只見扁舟停靠在海中央一個綠洲上,有個老婆婆端了一杯茶給父親,父親一飲而盡不再回頭,老婆婆又高唱:“生當為人傑,死亦為鬼雄。喝過孟婆湯,倘洋在天堂。”

然後雙目如電鋸射向她:“此乃凡間普通人裏英雄豪傑昇天聚集地,陰陽兩隔,岸上閒雜人等速速離開。她呆呆望着煙霧滾滾,忙轉身離去黯然傷神:真是生死兩茫茫!霍然一驚裏她發現自己仍在棺前跪拜。爸真去了嗎?她任由自己的思緒在這虛與實之間,夢與幻之間,陰與陽之間,古與今之間飄忽。一直到自己給父親寫追悼詞,甚至到父親的骨灰下葬了,墓碑上豎立着父親的名字。她都認為自己是個

被人操縱的木偶,她又想:這在辦什麼事呢?把這寫做完,她回到家還看得到父親吧!從58歲發病到64歲,父親才64歲,他怎麼可能逝世呢?

在孃家又呆了幾天,她又帶着小孩回到讀書的地方。過着悄無聲息陪伴小孩讀書的生活,她認為她還在外漂泊,而父親仍在家等候。

可是這個清明看到花圈店裏的紅綠白紙,聽着墳山上高低起伏的鞭炮聲,她終於想起一年多沒有在電話裏聽到父親歡快的聲音。而現在回家父親再也不會老是拼命對着她的大女兒喊着他自己女兒的名字。然後再一臉驚訝一臉尷尬反回頭看着站在身旁的成年女兒説:“哦!她不是你,你在這。”父親是真的去了,再沒有從前,把愛與虧欠也統統帶走了。而父親帶大的叛逆小孩骨子裏面還帶着父親純正的善良:總以為戴着老師這頂帽子的人無條件都是頂天立地的好人。父親請安息吧!您帶大的小孩即使走的人生路再多彎曲和坎坷,也不會輕易放棄;也不會輕易沉淪,更不會被擊倒,因為有你的堅強在血液裏流淌。

今夜,推開窗户,“撲稜稜”幾隻烏鴉在對面的樹上“哇——哇……”衝向天際。那“枯騰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的苦澀隨即湧來。她想但願把我的哀思化為一輪明月,守候在父親的墳堆上,温暖您孤寂的魂靈;亦或父親您也可以化作明月一枚,照亮您的子孫在黑夜前行。也許這樣您才能咧着月兒般的笑臉:安息!

清明隨想隨筆散文 篇15

湘西的四月,正是鶯飛草長的時節。清明節這一天,不知什麼時候,迷濛的蒼穹裏,已經飄起了如煙如霧的絲雨,那漫空飛舞的晶瑩,似在輕呼着初夏的暖意。於是遠天滾過一陣輕雷,象是一串串跳躍的音符;林間的布穀鳥也開始了歌唱,把綠色的囑託掛上樹梢;曠野的草葉上,漸漸地生出了一滴滴晶瑩的水珠,悄悄地潤濕了初夏的歌喉。

清明的.雨裹着初夏,踩着芬芳的山風,温柔地向我們走來。那淅淅瀝瀝的絲雨,象是九天玄女拖地的長裙,眷戀着碧綠的大地,又象是巧奪天工的畫筆,勾勒出曠野神奇的意境。雨中的曠野,彷彿是一幅剛剛完成的水粉畫,散發出濃郁的詩情畫意。農舍裏那些毛絨絨的小鴨子,似乎也經不住這清明雨的誘惑,一小跑而來,蹦入那泛着漣漪的水田裏,開始尋覓起初夏的故事。

出來踏青的人們,不知該有多少。赤腳走在曠野的小路上,色彩斑斕的雨傘一支支地撐起,象是夏日的荷葉撐起一顆顆圓潤的露珠那般的安逸。空濛的遠方景色依稀,被盈耳的雨聲呼喚成了朦朧的畫屏。人在畫中行走,雨在傘邊滑動,一顆顆雨珠滴落在草地上,而後又化作裊娜的雨霧,悠閒地飄向遠方。

清明,確是一個綴滿夢想和希望的日子啊!這瀟瀟的雨,這甜甜的風,漫山遍野地下着吹着,給這個世界帶來了多少蓬勃的生機啊!人説夏天是萬物生長的季節,清明的雨,就已經報告了夏天的消息。我們盼望着夏天盼望着成長,是相信只要有陽光雨露的滋潤,稚嫩就會走向成熟,弱小就會走向強大,缺陷就會走向完美。倘若先祖和親人九泉有知,這漫山遍野的綠啊,就應該是他們欣慰的微笑。

待到來年清明日,這鮮花,這樹林,這曠野,這世界,該不會重又沐浴今天的雨吧?

期待着,我深深地期待着。

清明隨想隨筆散文 篇16

春天來了,在春天這個季節裏,有個重要的節氣,那就是清明節。清明,對許多人,有着不同的意義。種田的人會在這時種上瓜豆;懷舊的人會在這時祭祖;思念的人會在這時上墳,而對於學生,這個節氣,就是排着隊,迎着風,踏着青青的草,去遊春。但對於所有的人,在這個季節裏,都有一個更為有意義,也更為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到烈士陵園,為英雄掃墓。

我第一次為英雄掃墓,是在國小。其它的什麼事都不記得了,只記得當時聽老師説,明天到烈士陵園去掃墓,我激動的一夜沒睡踏實,小小的心裏總是在想:我就要看到書本上説的英雄了,我能為英雄做點事啦!可不能遲到呀!第二天清晨,我起了個大早,拿了把稍大點的掃帚直奔學校而去。後來,還有幾位和我一樣拿掃帚的同學,任老師怎樣解釋,就是不願放下掃帚去陵園。第一次,我就這麼拿着掃帚去為烈士“掃墓”的。

到了國中,雖然,我不再拿掃帚去掃墓,但這種激動的心情,卻沒有一絲改變。記得,每每到了清明這個季節,我們這些半大不小上國中的孩子,總是盼啊,盼啊,盼着老師能趕快帶我們到陵園走一走,看一看。我們這兒的烈士陵園,很美,蒼松翠柏,花鳥魚塘,還有掩映在花叢中高高大大的紀念堂,簡直象仙境一般。我們每年盼着、盼着,就是想到陵園裏,既看看那些心目中的英雄,也看看春天的美好,還有,我們的入團儀式,每年也在這時舉行。想想看,在崇敬的英雄面前,在烈烈的紅旗面前,在許多羨慕的同學面前,舉起右手,莊嚴宣誓,這是何等的光榮!又是讓我們何等的盼望啊!當然,有時,這種盼望中,時常會懷着一絲絲的不安,那不安,也許就是這次入團的沒有我,面對烈士,不好意思;也許是每次莊嚴的儀式結束後,隨之而來的那一篇紀念性的作文。提起作文,每個學生可能是記憶最深的。為了這篇作文,幾乎在每次的自由活動中,我都會放棄遊園的大好機會,好奇而緊張地掏出事先準備好的紙和筆,和許多同學一樣,到紀念堂裏,去抄幾段解説詞,以便作文中用。那時,我睜着清徹的一雙眼睛,深深地,打量着一張張年輕英俊的照片,心中沒一點點的悲哀和恐懼,因為我從沒有把這些英雄和死聯繫在一起。相反,我很羨慕和崇敬他們,那時的我,總覺着英雄是不會死的,我們從來不説英雄會“死”,而只説英雄會“犧牲”,“犧牲”在我的理解,就是“活着”,“活”在另外一個地方,而且一年一年,永遠都那麼年輕。有時我還會獨自想:他們也許在等我們,等我們長大了,説不定哪一天,我們會不期而遇,也許,我還能問問他們當時做英雄的想法呢!可惜,當時這些純真的想法,都不會出現在我的作文中。我的作文永遠是千篇一律的豪言壯語:向英雄學習!向英雄致敬!學習他們什麼什麼樣的精神,這個“什麼什麼樣的精神”,就是我所抄的解説詞,其中有一句,我記的最清楚:學習英雄“馬革裹屍”的精神!當時,我並不太懂得“馬革裹屍”到底意味着什麼,我還是記下了,並用在了作文裏。

多少個春過去了。如今的我,長多了些知識,懂多了些道理,但今天,我還是懷着當年一樣的激動的心情,跨進了烈士陵園。彷彿我覺得,我還是有篇作文要寫,那是我國中未寫好的。

烈士陵園,道還是那條闊道,兩旁蒼松翠柏,依然挺拔;廳還是那個大廳,相片、遺物,井井有條;各式各樣的花圈擺放在大廳兩旁,不由得讓人肅然。廳外有宣誓的團員,廳內許多的'學生們,和當年一樣,拿着紙和筆,認真地抄寫着牆上的解説詞,今天的他們也有一篇豪言壯語式的作文要寫。一切的一切,似乎都沒有太多的改變,仔細觀察,改變的只是一年一年,那些穿流不息的學生們的神態和風貌。這些學生和我們那一代相比,他們的神情更加堅定、自信;他們的個性更加鮮明、張揚;他們的生活更加優越、多姿多彩。但是,今天,他們同樣用敬仰的目光解讀着英雄,英雄們也用永遠慈愛的笑臉回敬着他們。我不知不覺來到園中最小的一位烈士像前,雖記不住他的名子,我卻能記住這個位置和這張年輕的臉龐。每次來陵園,我都會最先來看這位18歲的小烈士,如果他出生在這個美好的年月,他一定會像其他的年輕孩子一樣,去上大學,如今他卻長眠於陵園60年。許多和烈士同樣年輕的學生們,也都來到這裏,他們和我一起,用崇敬的眼光輕輕掃過這張雖年輕,卻剛毅中透着善良的笑臉,小心亦亦的樣子,唯恐驚醒英雄的睡夢。我想,烈士這一刻是真的會在夢中笑醒,他就是為將來美好的生活去革命、去流血並做了烈士、做了英雄,而這美好的生活,他在這個園中和我們倆代人的身上都看到了,他會得到安慰的。我又來到彭雪松烈士像前,這位表面看略帶書生氣的大英雄,以其“馬革裹屍”的精神,英勇善戰,最終把自己的生命永遠留在淮北平原,這片深情的黃土地上,也把自己34歲的颯爽英姿,世世代代刻在了人民的心中。

清明隨想隨筆散文 篇17

白桐花開了,喜陰的田鼠回到了洞中,雨後天空畫出了絢爛的彩虹……萬物生長此時,綠野晴天皆清潔而明淨,所以二十四個兄弟姐妹中的她,有了這個自然貼切,神清氣爽的.名字———清明。

《平凡的世界》裏,孫少平流落在黃原的街頭,無奈去投奔的詩人賈冰,説起來,也是那年那月裏的那個清明認識的;《白蛇傳》裏,許仙出門掃墓,白娘子人間尋恩,煙雨的西湖因一場雨,一把傘,一次邂逅而有了神話般美麗的姻緣;《桃花扇》裏,侯方域與李香君曲徑通幽的初見,也是在清明。不能不説,這是個情牽意惹的清明喲,總是惹事生非。因那紛紛細雨的情緒?因那粉粉杏花的誘惑?還有斷魂的酒香嗎?是的,真的是這樣。清明總在有意無意的暗示,那些拋出的信號是誰在操作呢?

我想是我們住在地地下的老祖宗吧。老祖宗在喊你,喊你去陪他們喝杏花村的美酒,於是,我們不敢怠慢長輩,小試春裝,輕快而去,踏着開始鬆軟的泥土,奔向田野,叢林和小溪,老祖宗都喜好住在離村莊和城市較遠的地方,於是,這一路,不僅看着了沿途的小風景,也許緣遇了人生的大風景。這就是清明,深藏慎終追遠的感傷情懷,釋放歡樂的賞春氣氛,悲喜交集,把心情掛在兩個極端,極難演繹。

“清明斷雪”,不管之前有沒有雪,以後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是看不見雪的影子了。面對壟壟的黃土,新草在老草的掌心開始泛青,長出新一輪的生命來。生與死的更替在這樣的.節日裏分外普通,尋尋常常,隨處可見。人也是終究逃不掉的啊。回頭看看,越發覺得生命的蒼翠和生動,再樸素的白菜心,都想開出牡丹的花香呵。過年能夠使我們年齡增大一圈,而清明的意義,更叫人恐慌,連年齡都過沒有了,過的有模有樣而又糊里糊塗。

我二歲時,爺爺去世,二十八歲時母親去世,三十一歲時奶奶去世,她們都先後去了那裏,本來站在太陽這邊的,現在卻躺在了月亮那邊過清明,清輝灑滿天,與我是更加悲傷了。那是一片茂盛的柏樹林,處在一大片田地的中央,隆起的土堆下是一户户祖先的家,沒有門牌和標識,含蓄低調。我不知道他們都是誰,從哪個朝代來,在這裏住了多久了,一代代的後人,隔着層層的黃土,對話先人,祭奠遠走的,屬於我們血脈的靈魂。

小時候,常跟着父親去“上墳”,父親用鐵杴給每家每户隆高坍塌的屋頂,培上新土。然後,拿一個土坷垃壓一張黃表紙在屋頂的最高處,像做記號一樣,把一家一户都點擊了出來,然後,開始拿出食品祭拜,上香,放鞭炮……我想,我親愛的先人們,即使在家睡大覺,也會被屋頂的動靜驚醒,出來看看,今年都有什麼好吃好喝好玩的東西。時至今日,我還記得迴響在清明天空的鞭炮聲,和過年的響聲完全不同,那聲音暗啞,低沉,餘音盤旋……

如今,連父親也離開了故鄉,這些個事情自然都落在了叔叔那裏。願先人們無怪才是,假如有一天在某個地方遇着了,一定會微笑着接受彼此。我們飛的高,走的遠,多虧先人們的庇護和他們代代遺傳的聰明智慧,我想,我遙遠的祭拜也是誠心一片啊,定能回到從前,回到他們身邊。

清明常有,我能做些什麼呢?唯這些文字能夠化成薄薄的一把黃土,一把黃土,一掌希望,奮力一揚,繼續漫漫人生路。

清明隨想隨筆散文 篇18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四月的暖春,顯得有點清冷。記起兒時的清明,爸爸媽媽,爺爺和我去山上給未見過面的奶奶上墳,那山顯得崎嶇不平爬上去不容易,隨手摺下粗樹枝支撐着前進。終於到了,我們累得直喘氣,爸爸和爺爺拿起鋒利的鐮刀乾淨利落割去奶奶墳邊的野草,媽媽從籃子裏拿出奶奶生前愛吃的菜和蠟燭擺在墓碑前,我們一起拜祭三次後,就回家了。

記起少年時的清明,學校組織我們去烈士墓掃墓,當天準備好的白花戴在我胸前,那時天氣睛朗,油菜花盛開的季節,還有不知名的小花,我隨手摘取送給為國爭光的烈士。

記起前年的清明,公墓裏多了親人的墓碑,想起痛失親人的離逝,非常遺憾。跟我最要好的外婆,被病魔奪去她的靈魂,己去遙遠有天使的天堂,手捧菊花祭拜她,願她一生安好!

去年的清明,跟往昔不一樣。老天的臉沉悶無聲,煞白煞白的,沒有一點生氣的氣氛,淡淡的薄霧氤氲了整個村莊。媽媽和其他大人,把奶奶的骨灰盒拆遷到安置爺爺的公墓區,整個過程讓人看了都觸目心驚,心跳加快,當然我沒去參加!在家裏,我依然感覺到陰森森的氣氛使我心裏發毛,耳邊轉來女人哭的聲音,頭上撒下黃色的紙錢,一陣陰風把它們飄散到遠方。

今年的清明(3月30日),我、媽媽、大姑和二爹二媽去柯塔公墓拜祭爺爺奶奶,我們走路過去。雖然還有幾天是清明,因為到那時人很多,車輛也多。天氣晴朗,風也清新,我們往狗山繞過到河塔,我們到的時候發現人也不少,門口有人賣菊花呀,賣紙錢呀等。我跟媽媽説“給爺爺奶奶買幾枝菊花”,媽媽答應買了一束黃白的菊花。隨後走到上面的台階,終於到了爺爺奶奶的墓碑區,媽和大姑擺放吃的和酒,完後我們拜祭三次。

二爹二媽去別的地方挖土,他們挖完後,我們各個撮一封黃土散在墓碑周圍,這是我們對他們的思念,就算他們不在我們身邊,但是他們永遠活在我們的心裏。完後媽和大姑燒紙錢,我們再拜三次,看那被燃燒的灰燼,被風帶到天空,空氣中流動難聞的氣息。接着我們待一會兒就往大爹大媽的墓碑區走,我們到了後拜祭三次,最後我們收拾下東西回家了。

4月4日的清明,小舅媽叫我去給外公外婆拜祭,掃墓。我媽腰疼不便去,可是她還想跟我們去,我又叫了我侄子去,我們去的地方是山上,而不是公墓,只能輕裝出行,我聽媽媽説“上週日,我哥他們把外婆的骨灰盒拆遷到外公的墳墓裏。”我們把所有的'東西準備好出發,那山上路很難走,旁邊都是樹和雜草,地面崎嶇不平也難走,雜亂的葉子阻礙我的視線,一步一步小心翼翼走上去,回頭發現我媽跟了上來,她腰還沒好,上山的路又崎嶇,免得她掭上新的傷痛,我只好拉得她慢慢走上去,他們扶得我們上去。

終於到了,小舅媽擺好一些東西后叫我們叔侄兩個把墳墓旁邊的雜草割去,經過一番忙碌終於完成了,而且墳墓也乾淨了許多,我們卻髒兮兮的,接着我們拜祭外公外婆三次,完後我們又去拜祭二舅,拜完後我們下去便摘了許多艾草回家了。

常聽老一輩的人説:“清明”的意思,就是“清淡明智”,有時候覺得每到清明時,有的人會感到傷心,失去親人的感覺很痛苦。病痛讓他們受盡折磨,也許離開是最好的選擇,雙手合十祈禱他們一生無牽掛,願下輩子還做他們最親的人。

清明隨想隨筆散文 篇19

近幾年,媒體上各界人士倡導文明掃墓、網上祭祀的呼聲越來越高,為保護生態環境,減少山火發生,我想今年低碳祭掃,紀念外公外婆,過一個別樣的清明節。

我的外公外婆十幾年前安葬在雙泉村青石墩的大山上,二老生前命運坎坷,外婆的女兒是我父親的前妻,婚後一年病逝,這讓他們痛徹心扉。後來父親再娶,母親是個孤兒,生育了我們兄妹三人,都是在外婆家度過童年時光。外公膝下無子,過繼了一個侄女招贅了女婿,日子過得很清苦。外公外婆和我沒有血緣關係,卻分外親熱。

三十多年前,我在外公親手搭建的茅草屋裏飲食起居,在青石板鋪就的院子裏聽故事做遊戲,在他們栽種的桃樹下品嚐鮮桃,在小河溝裏洗衣捉蝦,在山上撿柴放牛,一切歷歷在目,彷彿就在昨天。學齡前的我,在外婆家生活的日子沒有貧苦孤單,只有親情歡樂。在那個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極度匱乏的年代,別的孩子埋怨父母只能天天提供難以下嚥的蘿蔔飯野菜飯,勤勞質樸的外婆卻能讓我頓頓吃上香甜的豆子飯紅薯飯。生產隊分紅時,外公還慷慨地給我買了一雙綠色塑料涼鞋,我高興了好多天。我曾一本正經地對外公外婆説,等我長大了一定讓他們過上好日子享清福,二老的臉上當時笑成一朵花。

可是當我學成畢業踏入社會之初,卻被無情的現實碰得灰頭土臉,顛沛流離,無法向二老兑現我的諾言。我曾自暴自棄不敢去面對慈愛的老人,死要面子不敢去見親友關切的目光。我食言了,上世紀九十年代外公外婆相繼離世,我甚至沒有去弔唁亡靈,這是我終生的遺憾。為了生存發展,我四處闖蕩,空有一腔豪情去混得平平庸庸,很失敗。

而今我年近不惑,少了些衝動和幻想,早已成家並在縣城買房定居,生活一天天好了起來,感念先人的時間越來越多。前幾年清明,看見青山密林中外公外婆的墳上長滿荒草,我掛上一串清明吊,燒幾張紙錢,點幾掛鞭炮,覺得不足以表達拜謁的心境,還是換種方式好。

我在天堂紀念網註冊了雙泉祭祀用户,建立雙泉青山陵園,開設網上靈堂和墓園。外公外婆一生沒有照過相,無法在網頁上貼出相片,只有一朵白花象徵着逝者音容擺放在那裏,那慈祥的面容永遠印在我心裏。我甚至記不得他們的生辰,這一項只好空着,編輯了姓氏和生平簡介後,我已是熱淚盈眶。我選擇了一處具有詩情畫意的墓園,亭台之下桃花飄落,黑色墓碑立在墳冢前,環境優雅又不失華貴。二老終其一生也沒住上好房子,就讓他們在此天堂福地安息吧。點擊免費敬香,點燭,獻花,貼輓聯,一個莊嚴肅穆的靈堂就佈置好了。再去填寫留給逝者的信息,輸入驗證碼,天堂的親人很快回復:我在天堂過得很好,祝你們平安,健康,幸福。還蓋上天堂郵局的.郵戳,雖然我明白這只是電子軟件事先擬定好的回覆,還是正兒八經地把這當做先人和我的交流。我把點點滴滴的記憶融匯成文字錄入紀念逝者的文章裏,希望他們在天之靈能感受到我的緬懷和牽掛。

也許這種憑弔方式不如去墓地祭掃能為常人所接受,但陽間親人在虛擬空間和逝者做一做假想的交流,何嘗不是一種新鮮文明的嘗試呢?我是愛舞文弄墨的小資,創建的網上陵園墓地既優雅前衞又環保新潮,希望二老能理解我的苦心。

清明隨想隨筆散文 篇20

是誰在問酒家何處有?又是誰家酒香在杏花深處飄搖?

又逢清明。又是春雨瀟瀟,杏花紛紛。

第一次目睹親人離開,是奶奶。她矮小慈祥,又幹練嚴厲。她的手温暖粗糙,皺紋柔軟深刻。她的小煤爐裏肉骨頭燉的又爛又香,她帶我舀一小勺米去炸爆米花,那是童年最響最響的聲音,那是童年最香最香的米花。可她去時,我並沒有特別的傷心。也許是童年與成年之間隔了太長太長的時間,也許是目睹老人面臨病痛的折磨太過殘忍,也許吧也許,是我的心太小太鈍。

奶奶有一個很春天的名字,提醒我她曾像春天的杏花一樣的爛漫,也曾在少年的目光中低眉回首。她的經歷很坎坷,有很長一段時間,她給人的印象是乖戾、倔強,是多少的時光多少的經歷把一顆温潤年輕的心變得這般孤獨、堅韌?可是在歲月輪迴面前,我們都是這樣的脆弱和無助,像一個嬰孩,無力挽留似水流年,無力把握手中的暖暖餘温?奶奶,今天我沒去掃墓,可是我好想,你牽着我的手,走進那曲曲彎彎的巷道,米花,好香……。我希望老人家在那邊住的地方叫杏花村,因為她愛喝點小酒。看見過奶奶笑、奶奶生氣,沒看見過奶奶哭,可是,我這個孫女卻不自禁淚潸潸了。

去年,爸爸住院。奶奶的兒子也是這樣倔強、不服輸的人啊,當我幫他擦澡時,他居然是那樣的忸怩和害羞,我的.眼淚就悄悄的跑出來。爸爸的病並無大礙,可我知道,當我們的身心在漸漸變得強壯的時候,我們的父母在漸漸老去。那一天我回家時,沒乘電梯,一個人從13層的樓道里慢慢的走下來,淚流滿面。

流光容易把人拋。別老別老,親人別走。可是—怎能?

天各一方,陰陽相隔,共同舉杯,即便不能人長久,就讓親情、懷念長長久久……

清明隨想隨筆散文 篇21

又是清明將至,關於祭奠關於民風的文章飄飄灑灑的到來,讀着想着,現在敲打着鍵盤,寫點自己的感受。

祭奠皇帝的大典就要來臨了,我想那樣的場面不會次於泰山祭孔,先賢聖哲被後人景仰,政府出資擺上宏大的場面以此宏揚民族文化肯定不會有人非議,現在準備祭奠皇帝,目的也在於民族文化的傳播,這樣論證下去的結論是祭奠本無錯。/大到祭奠聖人,小到祭奠自家的先人,同樣都是一種寄託,如何祭奠那是百姓自家的事情,只要不違反法律和他人的利益,大可不必每年的清明都忙着敲響警鐘。

行僧我今年的清明前夕,也到墓地祭奠,這是故鄉早春時節難得的一個晴天,我們同樣買了鵑花買了紙買了母親喜歡的點心水果,還帶去了父親寫給母親的祭文。我們走在蒼松翠柏叢中,感受的同樣是悠遠精緻的民族文化。

汽車開進九龍源墓地,最先看見的是烈士陵園,長春市著名的蘇聯英雄紀念碑即將遷入這個山青水秀的園地,滿車的人都望着那烈士們的墓碑肅然起敬,手中的花朵和流淌着華夏兒女熱血的心靈一同為英烈而跳動。

下車之處,是遺體捐獻者紀念碑,在那裏我看到了我的母校東北師大校長的墓碑,上面用英語寫着"嘿,我在這裏。"

沿着石階走上去,一排排大理石鋪造的墓碑林立在面前,清明未到祭奠的人卻很多,因為是星期天,不會影響工作。

祭奠的儀式大體相同,掃去冬日的殘雪,擦盡墓上的塵土,把舊年的花換上新的.,把供品擺好,點上三柱香,敬三個禮,然後各自到專用的生肖爐前去燒紙,人們嘴裏念着常説的話,在祥和的心境中回憶着曾經幸福的過去。

沒有人把果品留在墓前,也沒有人在爐外焚燒,青山綠水真性情,這就是我們自然的民俗古老的民風,不是排場不是迷信,不是必須禁止的行為。

燒紙的時候總要説上幾句話,雖然聽上去那些話很是讓人頭暈,細品味還是很有點內涵。説的最多的是"保佑後人幸福健康順利",其實這樣的話沒有錯,我們哪個人不是在父母的保佑下來到這人世間的呢?哪個人不是在爹孃的保佑下從踉蹌學步的嬰兒走到今天呢?這樣的保佑當然是永遠保存在心中的,是我們要念叨一生的渴盼。

其實掃墓不過是寄託自己的情懷,有時對親人的讓你總想做點什麼,可是去世的親人彷彿不需要我們具體的去做,於是我們就會自然地去想:媽媽喜歡菊花,我買了大捧的菊花放在墓前。媽媽喜歡水果,哥哥嫂子把鮮靈靈的各種水果擺在墓前,想到媽媽喜歡看書讀報,弟弟和弟妹説媽媽用這些錢訂報紙買雜誌,還倒上一杯娃哈哈酸奶,這是媽媽天天喝的飲料。

然後呢?大家按照墓地的要求帶走供品,留下一捧撒向蒼穹的紙灰和各種花朵,所有這些不過是對親人的,決無可以指責之處。

我在墓地還遇到了這樣的事情,種在母親身邊的那棵松樹不知為何竟然枯黃,樹的左邊是我為高齡的公公婆婆準備的墓地,四位老人在將來的日子裏可以繼續相伴我們高興,可是這突然枯死的松樹讓我們難過。於是我們和工作人員商量,他們表示會立刻換栽,這讓我們深感欣慰。心靈的砰動就在一瞬間,是大文化鑄就了家庭的小文化,要我説,傳統文化的根基,還是應該在每一個家庭之中。

如今個人對死亡的認識尤其是對亡靈安置的認識已經很少有迷信的色彩,清明時節我們祭奠的方式也很多,向那碧水中撒上一捧花瓣,向那宇宙間噴送一杯白酒,向那遙遠的地方磕上一個響頭,要不就抱着親人的遺像睡一覺,夢中説説貼心的話,都挺好的,方式就讓老百姓自己選吧,這就是文化。

那天,我還看見一個小夥子,盤腿坐在墓碑前,手裏舉着個酒杯説"爸,兒子回來看你,咱爺倆喝一杯,您暖暖身子,春天來了,您那老寒腿就要好了。"我從他身後悄悄走過,不忍心擾亂他的心,在這樣無限的時候,寧靜,是人類最美好的風景,就讓每個人靜下心來,去品味曾經經歷的美好和團圓吧。

清明隨想隨筆散文 篇22

清明時節雨,曾憶舊時人。

又一年花紅,又一年柳綠。又一年清明節匆匆而來,匆匆而去……

不變的是孤墳一座,她再也不會變老。變了的,是新墳起綠草,枯葉疊新芽!

頂着微寒的春風,天氣有些陰霾,我不知懷着何種心情,是怎樣邁步來到這裏?又一次立在她的墳頭。

隔着一堆起了新綠的黃土,我知道,我又離她最近了。我也知道,這一生,我永遠永遠離她最遠!

微寒的風凌亂着長髮,也凌亂着微苦的心。是誰説過時間是治癒一切的良藥?也許那是他沒有經歷過一種悲傷,那種悲傷叫永不癒合。

一如我此刻的悲慟,卻無淚可流。但是即使我撕心裂肺也好,開懷大笑也罷。我知道我的情緒再也牽不動這座墳塋裏這個女人的喜怒悲歡。哪怕我和她有着世上親密的牽連!

閉上雙眼,我壓回漫溢的`情緒。同時,又憶起兩年前那個夢魘開始的下午,一場毫無徵兆的車禍,打碎了我的所有。命運猝不及防的給了我一個響亮的耳光,告訴我什麼叫支離破碎,什麼叫痛到絕望!

最遺憾,是我連最後一聲媽都沒來得及喊出,這個最深情也最無情的女人,便只留給我她凝固在嘴角永恆的笑,和渾身的冰冷。

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從此我沒有軟肋,邁步離開,回望一眼那墳頭的萋萋芳草,我努力的迎風微笑。

我知道,從兩年前那一天開始,即使世上最嚴酷的風,也再不會吹出我的淚。

我的母親,回見!

清明隨想隨筆散文 篇23

女兒説:今年清明怎麼不下雨?

我説:不會!清明時節,老天怎會不流淚呢?

果然,一大早,天上飄起的小雨打濕了窗櫺。臨窗觀望,屋外蒙蒙細雨,飄灑不停,這彷彿是來自我們心底的淚,在輕輕訴説着親人的離別與傷悲。窗外的路人,行色匆匆,雨傘下遮擋的是欲焚燒的紙錢嗎?車來車往,是去憑弔逝去的親人吧?

細雨菲菲,曉風微漾;蒼天一改明媚,陰沉着灰暗的臉,它也知曉人間的愛恨情仇與悲歡離合。

蒼天悲憫,人世有難以割捨的親情。我們緬懷先烈、懷念逝去的親人,追憶先人。年年歲歲,歲歲今朝;蒼天落淚,江河烏咽;黑蝶飄舞、柳枝低垂。

轉眼間,我敬愛的父親離開我們一百四十七天了。可是,在我們的心裏,父親沒有走。看着父親慈詳的.照片,彷彿他老人家只是做了一次遠行,未及歸來罷了……父親以他獨特的方式讓我們記住他離去的日子,生日便是忌日。父親,這一切,我們做兒女的又怎會忘記?

清明無雨淚成雨,不盡哀思滾滾來。父親,我們站立在您的墓碑前,訴説着對您無盡的哀思。我們跪在您的腳下,如同貼着您的心臟,感受着您的心跳;多想再聆聽您的教誨,感受您的慈愛。多少個日夜過去了,您的音容仍在我心頭駐守。只歎陰陽相隔,唯有夢中相見。

撫摸着略帶寒意的碑身,止不住又一陣心傷,離別時的哀傷又溢滿心扉。那黑色葬禮上撕裂的傷口還未痊癒,淚水啊,絕不會不因時間而乾枯。

黃花滿地,春風依舊。我們久久佇立在悽風冽冽的細雨中,不忍離去。黑蝶在頭頂盤旋,淚水在碑身間流淌。紙錢飄舞,落葉紛飛,帶着我們對您的思念飛向遠方。

清明的雨,兒女的淚。父親,您永遠在兒女心中駐守!

清明隨想隨筆散文 篇24

從沒有想過,那四月清明漫天飄灑的雨滴,竟是如此冰涼徹骨,恰如眼眶中滑落的淚水,一點一滴落在那一方方矮矮的墳塋上。

故鄉的清明節有一個習俗,那就是幾個同姓家族一起做,身在外地的親屬也得趕回來。準備好酒菜和一些食品,以及祭祀用的錫箔紙、紙錢和爆竹,大夥兒一起熱熱鬧鬧地去做清明。

這樣的熱鬧,自然少不了我們這些孩子的份。大人們也都不反對,即使祭祖時燃放爆竹和燒錫箔和紙錢時對頑皮的孩子來説很危險。

我不懂清明是用來緬懷、紀念故者的,也不理解清明的真正含義,只知道和許多小夥伴們在一起在墳頭追逐打鬧時的開心,看着那藍幽幽的火苗的好奇,在田野裏自由奔跑的放鬆。在上墳之後分給我的黑色汽水和紅通通的大蘋果的喜悦,以及許多家的孩子圍在一起用手握住耳朵,等待着爆竹驟響的激動與興奮。

近幾年,始終被未來的路途困擾,忙裏忙外,總是不能顧及所有,就連清明也下意識地忽略了。而在家鄉,那些習俗也漸漸被淡忘了。獨家獨户地做清明,只是簡單地燒點紙錢,磕磕頭,如果實在不記得那些逝者的墳的準確位置,也就收拾一下回家算了。

人世間,有許多事都被刻意或者無意地忘卻了,又何況是一座孤獨的墳墓。

清明時節,天空總是陰沉沉的,厚厚的烏雲鋪滿天際。天公似乎了卻這段世事人情,總是在這個時候下個不停,就算前兩天陽光普照,到了真要去祭祖的那天,又會灰起臉,撒下幾點雨滴來。

許多次的夢裏,總是站在親人的墳前,站在漫天的煙雨裏,對着荒草叢生,蕭條孤寂的墳塋,獨自低頭默然。

走上前去,跪下身軀,抬頭,那墓碑上篆刻的楷字已被風雨侵蝕,粗劣的痕印條條片片。猶記得,在我剛能記事的時候,家人就帶着我來到這座墳前,那時它還是很嶄新的正正方方的楷字。

慢慢退回去,細柔的春雨緩緩地從天上灑落下來,伸出手去,一滴冰冷的雨滴落在手心,然後再翻過手掌,讓這滴帶着手心温度的雨滴滑落,然後慢慢滲入親人的墳墓,在那佑護它們的泥土裏溶解,帶去我最深切的問候與懷戀。

而那一陣一陣的微風,也變得淒厲,攜着冰涼的雨滴拂過我的臉頰。

大地上被細雨洗禮過的綠草和鮮花顯得格外耀眼,渾身碧綠璀璨,發出奪目的光彩。而那遠處的樹林卻籠罩在一片薄薄的霧靄之中,看不清那樹頂的飛鳥還是不是昨日受傷的那隻。

好多次在心裏做出決定,要和父母一起去做清明。但每次都不能成行,而只在對過去的回憶裏找點慰藉。總感覺心裏有所歉疚,然而,父母一臉淡然,我們能應付,你忙你的。

我的心裏更加歉疚。

在一片雜草叢生的荒地,有幾方矮矮的墳墓,長輩説這是奶奶的父母的墳,等到這裏祭拜完了,還得去那片小樹林,那裏有我爺爺的墳。

而如今,奶奶也住了進去,一個人在人世間活了二十幾年,終於可以跟爺爺在另一個世界裏團聚,廝守。她在生前總是喜歡跟我説起爺爺的事,在給他上墳的時候口裏總是念叨,老頭子,多給你燒點錢,你在那邊過得好點。現在也輪到我給奶奶燒紙錢了。

這時,我才意識到清明的真正含義。於逝者來説,我們永遠不會忘記他們,不會忘記和他們在一起的那段歲月;於生者來説,則是好好把握時光,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不要等到失去了才去可惜。

小時候的.那段時光還時常在眼前浮現。

到處都是祭祖的人,在墳前的空地上,擺上了幾樣酒菜,隨後便點上錫箔和紙錢,竄出幾段幽藍色的火苗。這幾道工序都完了之後,就是放爆竹了,噼裏啪啦的一陣亂響。爆竹放完之後,再點上一把香,插在墳頭,淡淡的白煙在雨中搖搖晃晃。

在燒錫箔和紙錢的過程中,大家都沉默着,低着頭靜靜地注視着那已經有半米高的紅色火焰。黃色的錫箔紙和紙錢一點一點化為灰燼,然後又被風掀起,化成漫天飛舞的黑蝴蝶,帶着我們最深切的祝福飛往他們所住的天國。

收拾好酒菜,一行人有説有笑地往樹林裏走。

小樹林裏也到處都是祭祖的人羣,三五個人,提着一籃子酒菜,和幾袋錫箔、紙錢及爆竹,把墳前的荒草清理完,擺上酒菜,點上錫箔,長滿爬山虎的青色石碑上搖晃着一段藍幽幽的影子。

扒開碑前的雜草和上面密密麻麻的爬山虎,立在碑前,把所有的思念都化為對那矮矮墳塋的深深一跪中……

清明隨想隨筆散文 篇25

轉眼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要到了,為了過好清明就讓我們先弄清楚什麼叫清明吧!

民俗專家告訴我們清明包含兩層意思:其一是指節氣,一年二十四個節氣中序數第五的那十五六個日日夜夜;其二是指節日,每年陽曆4月5日左右的特定某一天。在我國的二十四個節氣裏面,由節氣演化成為節日的唯有這“清明”一個。然而,這個節氣或節日為什麼稱為“清明”呢?解釋有二:《歲時百問》説“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指的明顯是物候。另一説法是商紂亂國,周武王伐紂平治天下,遂將“三月節”命名為清明,表示從此天地清朗明淨。這裏所指顯然是政績政治了。無論物候,無論政治,清清明明總是一件令人開心的好事情。

大地春回節候清明,自古吸引無數騷客詩人競相詠唱。唐温庭筠雲:“萬物鮮華雨乍晴,春寒寂歷近清明。殘芳荏苒雙飛蝶,曉睡朦朧百囀鶯。”你瞧,雨後初晴,蝶飛鶯啼,春景是多麼美好!宋黃庭堅説:“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詩裏不僅寫到了桃李含笑、草木輕柔、蛇蟲甦醒,還寫到了野田上愁雲悽慘的墳冢,這就自然而然暗示了清明節的兩大習俗——遊春和春祭。

清明郊遊踏青由來已久,宋代以後尤其風行。比如宋代詩人吳惟信就有一首《清明即事》描述春遊:“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另有詩人范成大、程顥春遊詩分別講:“桃杏滿村春假錦,踏歌推舞過清明”、“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遊衍莫忘歸。”然而,清明也並非每天都有好天氣適宜遊春,比如,唐杜牧筆下的“清明”就恰恰是“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鄭板橋也有“暮春”詞説“卧聽蕭蕭還淅淅,濕了清明。”又是“濕了”,又是“斷魂”,可見清明節下雨是煞風景的。

清明節掃墓祭祖的'歷史同樣十分悠久,有趣的,也是宋後才更加盛行起來。某種意義上説,遊春和春祭兩者實在是並行不悖、一舉兩得的事,只是一悲一喜、悲喜交加而已。先輩給我們以生命,理應不忘恩情,該好好祭掃紀念。然而人死不能復生,先人的最大願望正是兒孫們平平安安、快快樂樂,所以踏青遊樂一點沒有不孝和忘本的意思。恰恰是一味悲切才有矯情的嫌疑。這個問題上想得最透徹的詩人我以為當數宋代人高翥,他有首《清明》詩説“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紙灰飛作白蝴蝶,血淚染成紅杜鵑。落日狐狸眠場上,夜歸兒女笑燈前。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祭掃本來只是活着的後人悼亡、念本、懷恩的禮儀習俗,祭之前和禮之後的笑樂實在是題中應有之義。

當然,“紙灰飛作白蝴蝶”有一定危險性,可能會對封山育林構成威脅。建議清明掃墓儘量不焚化或少焚化紙錢,更不要燃放爆竹,以免延燒山林造成重大損失,讓好事變成了壞事。

清明隨想隨筆散文 篇26

時光如水,不知不覺,我們又來到了四月。岸邊的楊柳含綠婀娜,泛起絲絲的柔情;櫻花綻開微紅,勾起了我們心中隱隱的痛。

坐在四月的窗口,靜聽歲月在淺唱。細數散落在流年裏的那些往事,一切都淡泊着温潤的情緒。憑欄而望,潮湧又潮跌,起起又浮浮。看不透的命運流轉,突如其來的人生變故。那些常繞心頭的哀愁,揮散不去,留在心中。只覺懷念悠悠,流水悠悠。

四月是個祭奠的日子,淚眼盈盈。看木棉花開,迎春花落;細雨霏霏,雲層低頭,小鳥迴旋。

觸碰着四月的清明,悲哀的淚水灑了一地。在濛濛的的煙雨裏,我突然看見,遠處的父親正健步走來。他一襲中山裝,挺直的脊樑,高高的個子,一張清晰正在微笑的臉。就在這一瞬間,堆積了一地的舊念,隨心事也慢慢地展開。

回憶自己的父親,本是個感情輕易不外露的男人。那時我們家共有六個孩子,在我的上面,有四個姐姐和一個哥哥。我的母親沒有正式工作,所以全家八口人的生活,全靠父親一人的工資養活。

記的在我很小的時候,因為家庭經濟負擔很重,父親的脾氣就有些不好,有些急躁,我們六個孩子,都很怕自己的父親。有一天晚上,不知道我犯了什麼錯誤,好像是作業沒完成,惹得父親很是生氣。當時父親正在廚房做事,一急之下就舉起菜刀,説是要殺了不聽話的我,嚇得我直朝媽媽姐姐喊救命。

稍大一些後,人也變得懂事多了。知道惹父親生氣不好討打,所以也就輕易不去惹父親生氣了。再説了,父親天天辛苦的工作,也就為掙那區區的幾十元錢。

雖説母親不時也打點零工,可也是杯水車薪,根本不夠我們六姊妹花銷。一年又一年,父親的工資不見漲,可我們六個孩子,卻是不停地長大,我們也覺得父母太辛苦了,卻無以回報。

我的父親儘管工作繁忙,但在空閒的時候,不忘跑去小河邊空地裏,種點糧食以補貼家用。父親不顧辛苦地做這一切,全是為了養育我們,為了我們的生活好點。何況母親也經常教導我們,父親是家裏的頂樑柱,是我們背靠的大山,要記得尊敬父親。我們記住了母親的話,個個學習也就非常用功。後來呢?父親隨着年紀越來越大,脾氣隨之也變得温和起來。

上高中那年痛失孃親,我們姊妹泣不成聲,父親也是悲痛萬分。他拉着我的手對我説:“我靜兒這麼小,沒了媽媽以後怎麼辦?”看到父親淚流成河,我們也是痛心疾首。

同父親在一起生活的日子,父親的對我的目光總是很柔和,説話也是低聲輕語。他生活上處處關心我,照顧我。生怕我受什麼委屈。看到我們院裏的幾個女孩,被他們的父親追得滿院亂打,我就很慶幸自己的父親脾氣會這麼好。再聽院裏的女孩埋怨他們的父親,你看人家大伯從不打靜姐,你怎麼老是打我?我就為自己有這麼一個好父親而自豪驕傲。

參加工作兩年後,我生了一場大病。那時的父親已經六十出頭。看到我被病痛折磨,父親比我更難受,更痛苦。忘不了最難受的一次,就是當時我的氣喘上不來,我痛苦萬分。父親他就把我緊緊抱在懷裏,不停地幫我輕輕揉搓後背。長大後第一次,被父親這麼温柔地抱着,我感覺父親的懷抱是那麼温暖,我禁不住熱淚盈眶。

如果説母愛是大海,那麼父愛就是涓涓細流,同樣也會讓人感覺很温馨。我好愛自己的.父親,我知道父親也同樣愛着我,他只是以前輕易不將自己的愛和感情,表現出來罷了。

永遠忘不了的八七年的三月,天氣異常寒冷,冷得人痛徹心扉。父親就在三月的一個深夜悄然離世,我們肝腸寸斷,我們心如刀絞,我們跪倒在父親身邊淚如泉湧。

現在,父親已經離開我許多年。可每每想起父親,想起他温暖的懷抱,我的心裏就隱隱作痛,我就會淚如雨下。父親啊,你可知道,你的小女兒有多麼地想您,愛您嗎?我忘不了您的恩情,忘不了您給予我的愛,您也將永遠活在我的心裏!

又見四月,又見清明,這裏有我們解不開的感情,捨不得的親情,割不斷的血情。細細的雨絲,輕輕掠過額前,像是父親愛的撫摸;一聲聲鳥啼,彷彿訴説着離別,也驚醒了我沉思的夢境。

啊!四月,啊!清明,一個難忘的季節,一個不忍觸碰的日子。漫漫人生路,娓娓人間情。四月,情深深,意切切,難忘懷。四月,有些情,刻骨又銘心,有些人,一去卻隨風……

清明隨想隨筆散文 篇27

又是一個多雨的季節,抬起頭,只見窗外白茫茫一片,無數的虛線中偶爾閃過一兩個身影,漸漸消失在陣陣哀傷中。

一到清明天公便開始哭泣,望着窗外的情景,想起了那憂傷。

雨中!墓前!一個模糊的身影在哭泣——纖兒的外婆。多美的靈魂啊!卻只能被封閉在這小小的墳墓之中!

一個十六歲的靈魂啊!就這樣與我們永別了!

纖兒!母親沒事的,母親説過我擁有許多小熊,就擁有許多幸福。她努力安慰着自己那脆弱的心靈,看着病牀上母親蒼白無光的面容,心中頓時又沒了底,心中思緒萬千,想象着一千個,一萬個念頭。

進入手術室前的母親,嘴角上依然掛着一絲慈祥的微笑,那雙無神的雙眼透露出無限的牽掛,遠遠的看着迷人的微笑消失在盡頭。

異常安靜,一條走廊,充滿了刺鼻的'毒藥水。親人是一切真情,都會被埋沒在人心的沙漠裏,不是所有的天使都甘願被折斷翅膀,纖兒也一樣,不願被折去唯一的一隻翅膀。

閉上眼睛默默祈禱,但上帝能聽到她的心聲嗎?當那扇通向天堂的門打開時,母親會進去嗎?她好睏,漸漸閉上了長長的睫毛。

看見那依舊美的微笑,在前方若隱若現,心中的迷惑,母親!母親!真的是你嗎?我一直這樣喚着可不管我怎麼叫,她都不再理而是離我越來越遙遠了。

突然,感到眼前一片光明,睜開眼,原來是個夢。醫院裏依然是浸着藥水的味道,眼前外婆疲憊,紅腫的眼角里閃着點點淚花,這便使我有預感,我是不是進了病房。一剎間,時間彷彿停止了轉動,空氣早已凝固,母親。媽,此刻什麼也無法阻擋我的淚。

你真的困了嗎?你不是説我會擁抱幸福嗎?我有好多好多的小熊啊!可她再也聽不見了。

母親離開後,可憐的天使,不幸的命運奪取了生命的一隻翅膀,纖兒不由的走到電話機前,下意識的撥下那個早已流封的號碼———父親

自從爸爸拋下她,離開母親後,對父親留下的只有埋怨和恨意,此刻,她又有些後悔了,寂寞之中上天似乎明白了纖兒的心,電話嘟嘟聲迴盪在耳邊。

懷着憂傷的心情回那幽幽的山林中,下鄉里去,大口大口的呼吸這新鮮的空氣。

下鄉不久便是清明,穿着一襲黑衣來到母親的墓前。不知何時空中下起了牛毛細雨。雨中!一直的沉默,小雨珠灑在臉上涼涼的,在那片隱隱的雲霧中,一張熟悉的臉容,微笑着,帶着無限的牽掛。

清明過後,天氣很好,出現了彩虹。

彈指間,十六歲了,生日的那天晚上,外婆送了一個棕色的小熊給我,把它抱在懷裏可以感受到温暖,就像擁抱着幸福,母親説過:擁抱小熊,就是擁抱幸福。

漆黑的夜裏,點上十六根蠟燭,閃碩着十六個小光點,看上去,真美!閉上眼睛許下願望,卻捨不得吹滅那照明四周的小小蠟燭,突然感到好睏,好累,好累。我想我抱在懷裏的幸福——小熊掉在地上的那一秒,天邊悄然劃下了一道奇異的光!

又有個生命去了那個星星上嗎?

可誰也不知道她在人生的最後一個願望是什麼?就這樣讓它和一個美麗的靈魂一起湧入地下吧!

清明隨想隨筆散文 篇28

中華五千年農耕文明,浸透在腳下每一寸土地裏,鐫刻在節氣的風雲雨雪陰晴華表上。二十四節氣,清明最難忘。

清明雨,似離人淚,淚灑江天。這雨,專為奠祭勤勞一生的老先人而來。這雨,從中國歷史紀元夏商周起步,穿越數千年曆史隧道,經歷説不盡的歷史變遷,就一直下到今天,下得歷史長河也水漲浪掀,牛馬不見。

一向乾旱的土地、平常無形的種子,經清明雨水滋潤,頗像男女結合就會生出孩子一般生命神奇。妙趣橫生的土壤裏,潛伏着勃勃生機。這生機,便躍躍欲試,不時探出不尋常的腦袋,帶來生命的另一縷強光。

傍晚,絲絲春雨中,撐一把雨傘,信情散步,強烈的路燈光下,忽有發現:小街兩旁,一向乾渴難耐的桂花樹,欣逢上蒼這般承露恩澤,竟一下子豐滿起來,恨不得將那綽綽恩賜的玉液瓊漿,痛飲至一醉方休。似乎瞬間時光,那桂樹梢頭,竟如三維動漫一般,神奇萬狀,徐徐冒出青葱般新芽兒。仰望那嫩閃閃的四季桂花新芽,心境早已墜落於桂花的淡淡清香氛圍中。新芽兒在風裏,在雨裏,在翹望中盡情散發着芬芳。想那月宮中桂花,莫非也如此這般神采奕奕?

業已身懷喜孕的毛杏、桃子、櫻桃之屬,率先承恩邀寵。就那麼在雨水中沐浴渴飲,欲將一生的情愛交給清明雨,任清明雨熱情擁抱,任清明雨輕輕撫摸,與清明雨一起承歡於愛河裏。

野草一衰一榮,又是一季新聲音,迎來又一個清明節;“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台。”縱橫阡陌、崎嶇蜿蜒山路上,留下一串串清新腳印,猶如猩紅印泥一般奪目,記錄着祭掃的日子,刻錄着流年的又一個清明,記述着一場清明雨的温情話題。

兩千年前,祭祖的清明節,自己的祖先是何等模樣?二百年前,清明節祭掃的人們與自己又是怎樣的關係?好奇的後人,只能發揮無窮的想像力去揣測;從留下的詩歌詞賦中去旁徵博引,從口口相傳的方言俚語裏去追溯,去領悟那曾經的清新雨絲簡約之美。

悠悠遐想,大千世界,芸芸眾生,只因有了勞作的無比美好,才有了勞動創造的豐碩成果;才有了人的主觀能動性的無比潛力;才有了為五穀豐登、而縱情放歌的洋洋詩歌清音,才有了清明節的代代弘揚;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如果沒有創造精神,沒有革新鼎故的勇氣與毅力,必然缺少強勢後勁,最終會被時代淘汰。

一場清明雨,預示着春季行將落下帷幕,夏天,在向新的生活頻頻招手。可不是麼,再過半月時光,穀雨後,二十四節氣又會開啟夏季新徵程。四季輪迴,日月復始,生命永恆。人世間一切美好,在四季風雲雨雪陰晴的鏈條上,輪番滾動播放。

耳際響徹滴滴嗒嗒的春雨聲。與清明雨幽會,與清明雨釋然交談,也就多出一份幸福與從容。走出唐詩宋詩元曲明清小説的清明日子,依然感受到清明雨絲的爛漫真情,若餘音繞樑,不絕於耳;不用為賦新詞強説愁,依然能領略到清明的別樣節氣雄風。

也許,清明本就是遠古傳説中瑞獸化身?他勃起,他興奮,才會在喧囂聲中又帶來一場新的.革命。大地上才有了綠的從容,青的耀眼,閃光燈下、充滿勃勃生機的生命!清明雨的雄性本能,讓大地受孕,讓生命快活,讓大地獲得新生的最需要物質—雄性刺激素。

清明雨在吝嗇的下着,畢竟春雨貴如油;春天頻道,正在急速轉枱;不用甚久等待,看到的仍將是季節滾動播放器上的清晰字幕。招手謝幕的自然是那清明雨裏所隱含的一往深情。

清明隨想隨筆散文 篇29

估計其他地方的人聽到河南人在四月份還穿大棉襖的時候會罵一句——陝西人叫瓜皮,山東人説朝巴,但大概都是傻子的意思。但河南的清明真是的冷,有一種快要集中供暖的錯覺。

林開坐在外觀如同一條黃色大毛蟲的291路公交車上。顆粒粗糙的板凳塑料和充滿孔洞的土藍色窗簾都讓他有一種暈車的錯覺。汽油味裏有一種讓人鼻子發癢的叫不出名字的化學物質——也無非就是什麼醇烯酯烷。很小的雨打在玻璃窗上向後劃出一條斷斷續續的痕跡。

清明的時候是該掃墓的吧,林開想。很小的時候去給大自己好幾輩的祖宗掃墓的時候是不知道哭的,聽着人嗚嗚咽咽的哭聲覺得奇怪。像物理學裏的事件光錐一樣,如果某兩個人根本沒有見過,甚至沒有共同活在這個世界上的時間。無論如何都會感覺迷惑和失真吧。

旁邊有兩個男人用很諷刺的語氣談政治,路邊有人在燒紙。點火的氣味隨着車門的'開合捲進來。暖和的氣味有一點嗆。可能回憶一個人光用老照片是不夠的,必須要有温度,才會選擇這樣一個無比原始的方法。等離子體的火焰給人一種虛幻的真實。火堆上方的空氣被加熱過了,通過那裏看到的世界是微微晃動着的,像是隨着水波顫動的倒影。

世界是真實的嗎?林開想,眼睛聚焦在車窗的雨痕上。有時候他還是會相信心外無物的説法,存在即被感知,這種説法聽起來不錯。但他不敢苟同叔本華的想法,倘若世界僅僅就是作為意志和表象的集合,那人活着到底還有什麼意義?

嘁,又是這個問題。這早都被很多很多哲學家和普通人思考過很多遍了——也許在思考人生意義這個問題的時候,每個人都是哲學家。活出個價值有什麼用呢?最後不還得被埋進墳堆裏頭。也許所謂人生價值的判定就是你會被埋進多少錢的地皮裏頭,有什麼樣的人給你掃墓,云云。一具屍體或者一坨骨灰又怎麼會説什麼我這輩子不後悔,我的一生都奉獻給了最崇高的事業——為共產主義建設而奮鬥?那個靈魂21g的説法聽起來實在太假,假得神祕又無聊。

清明節還是應該要去踏青的,看看剛長出來的樹葉和草心情會很好。清明大概是中國節日裏最有哲學意味的節日了。冷雨像是連接了天與地,墓草像是連接了生與死。踏青的人踩過的草,和長在某某某人墳頭的草,是不是同一種?

車門開了,冷風夾着冷雨攪進車廂。林開打了一個哆嗦,猛一回頭,後面的座位空空蕩蕩,公車早已開過了站。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