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陽古城之煙雨滄桑鐘鼓樓散文

來源:文萃谷 5.6K

貴州之東,黔陽境內,沅江和舞水交匯之處,有一座二千二百年曆史的湘西第一古鎮——黔陽古城,鐘鼓樓就坐落在黔陽古城最高處的龍標山上。

黔陽古城之煙雨滄桑鐘鼓樓散文

黔陽古城因唐代“詩家天子”王昌齡被貶為龍標縣尉在此為官七年,留下許多儈灸人口的詩句而被烙上文化古城的印記,尤其是一首“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的詩句而被歷代文人騷客傳唱。黔陽古城歷史悠久,文化底藴深厚,民俗文化豐富。雖歷經滄桑,而文脈不斷,尤其是龍標山上的鐘鼓樓,如一位耄耋智者,望天空雲捲雲舒,俯瞰煙籠沅江,寒雨舞水,古城之多少滄桑事都被這位耄耋智者繪入他那幅泛舊的畫卷之中。

過古城東大門,沿着墨青色的青石板往上走幾十個台階,一座有着千年歷史的鐘鼓樓映入眼前。鐘鼓樓是毀於戰亂的普明寺唯一僅存遺蹟,為三重檐方亭尖頂木結構,佔地二百平方米,高十四米。有旋梯可上,各層有矮欄,四面開敞,登高望遠,古城美景景盡納遊客眼中。

鐘鼓樓外坪花壇有一顆歷經風雨的千年鐵樹,吸日月靈氣,納天地精華,只為一個甲子才來的花事。樓旁邊還聳立着一顆鬱鬱葱葱的百年樟樹。在古城人眼裏,這顆古寺旁邊的古樟樹是有靈氣的,都喜歡在樹下坐一坐,感受他的靈動。雖經寒雨雷電,滄海橫流,依然雄姿猶存,見證着千年隱祕古鎮的盛世炎涼。

古城邊的沅江和舞水猶如兩條藍色彩帶,鑲嵌在靈秀的古鎮城牆之下。晨霧繞繞的河邊柳樹下隱約着幾條漁船,船頭站立着一排鸕鶿,不時撲入水裏,捕捉着河中的魚兒。

晚霞潑灑在水鄉古鎮,河面波光盈盈,青磚漢瓦的古鎮也金光琉璃。幾個寫生的小夥忙着在畫板上潑墨,只想挽留住這夢幻般的流彩。河風徐徐,一河之隔的赤寶塔頂的銅鈴傳來了優雅清脆的鈴音,鳴奏着一曲婉約流暢自然柔和的鄉村音樂

有着楚南上游第一勝蹟名聲的芙蓉樓座落在城北的舞水河畔?,河邊梅花石旁的送客亭下面就是煙雨朦朧的舞水。在那個煙雨朦朦的深秋,隨一葉扁舟北歸的辛浙是否給洛陽親友捎去了詩人一片冰心在玉壺的高風之志?踏上水漬斑斑的青石板台階,跨過龍標勝蹟牌門,一座黑木青瓦,清秀宜人,古樸幽幽的芙蓉樓掩映在綠影婆娑的園中。端裝肅穆的大廳上一幅“七絕聖手”的畫像栩栩如生,憂國憂民的詩家天子在此把酒吟唱,抒發着自己的冰心之情。

鐘鼓樓下有着迷宮般的古城街巷,每條街巷都是丁字相連,自然形成了南商北居,西政東教,人神共住的格局。歷經上百年紅塵浸瀅的青石板依舊承載着流年裏的過客,夜晚若隱若現的燈籠照着留連忘歸的古城遊客,找尋隱約在古巷深處窨子屋裏,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稱為中國戲劇“活化石”的黔陽古城目連戲。

古城祠堂萬壽宮裏仍舊上演着原始舞蹈風格的儺戲。面戴柳木面具的舞者扮演着驅逐瘟魔的儺神,消災納吉的儺神是古城人久看不厭的神。石板路邊的粉牆黛瓦門口坐着幾個古稀的老者,拿着泛黃的棕葉扇,給只掛一件紅兜的孫兒驅趕着嗡嗡亂飛的蚊子。

淡淡的晨霧還籠着寂靜的古巷,號稱湘西一絕的古城春捲也從古街溢出了撲鼻的香味。古街攤位上那純天然的阿詩瑪豆腐散發出淡淡的樹葉清香,放在盤子裏就像綠顫顫的精靈,高貴的.似碧透的翠玉。亮晶晶的雪峯山獅王苕做的鍋面,添上蒜子水,澆一點老壇酸水,拌一點香菜,葱姜沫,透着滑溜爽口的湘西風味。

古巷深處的基督教堂唱起了柔和的《讓讚美飛揚》的優美詩歌。香霧縈繞的龍王廟也迎來了虔誠的信徒,跪拜在神壇之下祈求今年風調雨順,萬事順意。兩個信仰完全不同的宗教在古城能融洽相處,且都香火旺盛,這都得益於千年古城文化的博大胸懷,華夏文化有着包容異域文化的大氣魄,任何外來文化都能在華夏找到一塊棲息之地。我想這也是黔陽古城能延續千年而不斷裂的原因之一,更是華夏文明成為世界歷史上唯一能從古延續至今從不斷裂的奧祕所在。

鐘鼓樓下面的明清古街依然熙熙攘攘,人流如織,僅存的一段城垣上站着幾個手拿相機的攝影愛好者,捕捉着南歸的大雁。在現代文明的擠壓之下,古城史上有名的八大景觀大部分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之中,若隱在古城的記憶之中,再也不會若現在當今的畫卷之中,鐘鼓樓旁的黔陽古城鎮政府的牌匾猶如在古城畫卷添了一筆稚幼的塗鴉,面對煙雨滄桑的鐘鼓樓,每天匆匆茫茫的我們都不過是一個過客而已。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