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的抒情散文

來源:文萃谷 2.46W

我,一個典型的“80後”。沒有“60”、“70”的保守傳統按部就班,也不像“90”、“00”那麼活潑前衞個性大膽。稍加自戀的説一句“堅持原則,生磨硬泡,死扛到底為朋友兩肋插刀還有性格倔強是我最大的特點。”雖説這些不是什麼好的個性品質但起碼僅憑自我感覺還算對的起自己和朋友了,因為綜合以上所敍述的加以客觀嚴謹的分析,自認為概括的還蠻到位的,符合最基本的不虛假、不粉飾、不輕浮、不誇張的“四不”原則,這是做人的基本,不管怎麼樣也要求個心安理得吧。

80後的抒情散文

花開一季,草綠一春,時光荏苒,不可逆回。真的好像一瞬間的事兒,從一個襁褓中哇哇啼哭的男嬰墜落至這個陌生的星球,同時我想會有恐懼吧,誰讓那時候什麼都不懂呢?輕柔的氣息,温柔的觸碰能夠觸及的所有的東西,就是用這樣的方式去認識、去體會、去感知最初見到的這個世界,所以常常聽到有人説做一件事情有時候不需要什麼理由,直覺告訴我應該去做,於是便去做,需要考慮的僅僅是用什麼方法將事情的每個方面做足、做細,預想一些你可以想到容易出紕漏的關鍵的地方,在一步一步實施計劃的時候用心就好。每個生命降生就是僅憑身體各個器官的協同對這個世界留下最初同時也是最深刻的印象,這一奇妙的人生之旅就此發端。

在以後的那些個同樣流逝着的日子裏,那個男孩兒漸漸地長大了,深受父母以及家庭環境的影響,不過自我感覺依然良好。爸媽予以無微不至的關心與照顧,總是竭盡所能把最好的'東西給我,使我的外在與內心的深處都飽嘗到深深的幸福,而且幸福的指數很高,是持續不斷的絕非轉瞬即逝,我覺得這是最寶貴的地方,同時也是令自己感到自豪的地方。父母的愛像清風吹拂臉頰時温柔,像瀚海匯聚溪流時博大,像浪花拍擊礁石時澎湃激盪。這愛的音階不是一成不變的,是生活現實所賦予的,他們在用自己的方式告訴我社會的美好,同時也用那最難承受的近乎於粗暴的“行為藝術”在深切的詮釋什麼是無奈與深深地切膚之痛,誠然,他們認為甜柔的愛與煉獄般的灼燒是不可或缺的不同部分,有如白晝與暗夜一樣密不可分。後來的一切也都一一證明的確如此。大家公認的一點是有過如同巧克力般的絲滑與甜美和黑咖啡的苦澀悠香,好似“菊花台”的悽婉又猶如“青花瓷”潤秀而不拘一格,這樣的經歷才是完整和富於變化的,更是厚重的。

時間的年輪一圈又一圈的描繪着發生過了的、正在發生和即將發生的事情,走進校園,經歷無比天真同時充滿了幼稚的國小、青春期躁動叛逆懵懂、胡思亂想、價值觀、人生觀逐漸形成的中學、直至世界觀、想法、思維、邏輯思考與自我修正能力成熟的大學。這期間不斷的變化再變化,雖然無聲無息,卻真實的不能再真實。其間充實了內心,沉澱了感悟,梳理了思緒,接觸到各種學生,優秀的,感性的,文雅的,安靜的,不足的,不如意的,鬱悶的,迷茫的,墮落的,冷眼的。。。。。。

老師,彷彿又是另一類模板似的人物,有的温暖,有的犀利,有的尖刻,有的幽默,有的呆板,反正箇中如此,需要去粗取精,去偽存真。不可否認,和他們交心還是件很不錯的事情,他們常掛嘴邊的話:“年輕需聽勸才好。”想想看,倒也所言極是。

就這樣,就這樣結束了這個時代,有沒有遺憾?有沒有後悔?有沒有悵然若失?當然有。有沒有自我懷疑停滯不前?絕對沒有!如今的男孩步入了這個複雜的社會,方才發覺“染缸”裏充斥着各種誘惑、陷阱、交互複雜的人際利益關係,足之所駐,目之所及全然是坑啊,在不問世事的象牙塔內,學到的還是少。於是一場將要持續終生的修行才剛剛開始。

最末,“80後”是懷抱夢想並且將會一直做夢同時是腳踏實地的一代,“80後”相信美,並且毫不遲疑的追求美,在不斷經歷的同時不斷積澱,不斷修正,這一過程永不停歇。

愛聽歌,愛淋雨,愛挑戰,愛冒險,身體裏的每一根神經以及奔流着的熾熱的血液永遠在騷動,蓄勢待發!我是“80後”我為“80年代”代言,即刻出發!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