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開始的地方抒情散文

來源:文萃谷 2.62W

作為每一個文學愛好者都有這樣或那樣的夢想,但其夢想都是共同的,那就是讀書寫書出書。然而,要實現這個夢想,箇中其艱難如步履蹣跚。要讀書並不難,書之浩繁,在我們的身邊比比皆是,因之喜好、興趣,可以挑挑揀揀,選之再選;而寫書就難了,就文學類而言,一個大部頭,嘔心瀝血,不知要耗去多少時光,就其零零散散的作品結成一個集子,也要日積月累數年;要説出書那就更是難上加難了。現如今,文化也市場化了,你若不是名家,作品沒有看點就沒有賣點,受利益的驅使,沒有哪個出版商會買你的版權的,你若要出書,就只好動用自己微薄的工資或積蓄了。既使這樣還不行,你還要買書號、聯繫出版社、委託責任編輯負責文字的校對、版式的設計,委託裝幀設計師設計封面、封底等等,書出來後,或饋贈友人、或自找市場推銷,而這一整套的程序,每一個環節又談何容易!我的同事趙彥波同志著的反映礦區改革的長篇小説《三個女孩》就耗去了她的一萬餘元的積蓄,但她不後悔、不報怨,這種對文學的執著精神着實可敬可佩。

夢開始的地方抒情散文

可以説,出書這個夢想我們做了好多年,而有的人甚至做了一輩子,以至於焦渴的心都要乾裂了,也未必能夢想成真。

雖然出書難,但在我們鶴崗礦區卻始終活躍着一大批文學愛好者,也不乏已有成就者。就我所知道的,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我們礦區就有現居河南、原河南省文聯主席、詩人、作家李志,現居哈爾濱的詩人中流,八、九十年代的韓學敏、桑俊傑、桑木等。對於他們在文學上所取得的成就,我們這些後生們真的好羨慕、好崇拜。

我們是幸運的,循着各位前輩、師長的足跡,我們走來了。去年,礦工報原主編張鐵麗、副刊部副主任楊柳、編輯賈文華、新嶺礦黨委宣傳部長張東來和我,把許多年來零零散散創作的作品編輯成了一套“文學叢書”,這是我們礦區文壇的一件大事,也是一個良好的開端。看着這套“叢書”終於塵埃落定,看着我們的夢想終於成真,心中喜悦之情難以溢於言表。當然,我們五位同志只是鶴崗礦區一大批文學愛好者中的一部分,這裏還不乏佼佼者,如李賀鋒、陳清林、李明雨、王清春、郜宗寅等等。

説起這套“叢書”的出版,是很艱難的。多年來,我們苦於沒有正式出版社的書號,出書的夢想只能束之高閣。這次幸虧小説家徐巖同志幫忙,給我們五位同仁聯繫了天津的百花文藝出版社,真的不知該怎樣感謝他。我們這套叢書的出版,首先得到了鶴崗礦工報社社長姜平同志的鼎力相助,在印刷上給予了我們大力支持,還有我的同事孫佰忠同志,無償地義務給我設計了精美的封面,我真的很感謝他。

多年來,我們礦區的廣大文學愛好者,立足於《鶴崗礦工報》副刊“丹頂鶴”這塊沃土,不停地播種、耕耘,恰恰是這塊沃土團結、培養了一大批礦區文學愛好者,養育了我們、培養了我們,這是我們礦區廣大文學愛好者的精神家園,也是我們夢開始的.地方。我們謳歌礦山的火熱生活,歌唱礦工的淳樸、粗獷、無私奉獻的精神。儘管我們的歌喉不怎麼嘹亮,但我們仍然執着地在“練聲”,把我們對礦山、對礦工的情與愛盡情地傾吐。

人生因精神而富足,人生因精神而富貴。生活中,有人感到不滿足、不如意。面對誘惑,有人迷茫,不知所措。陷入困境,有人覺得困難重重,孤立無援。這一切,主要緣於我們精神的背囊裏是空蕩蕩的。

我常常想,人為什麼活着?應該怎樣活着?受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侷限,每個人的解釋不一而同。但有一點是共同的,應為一種高尚的精神而活着,這樣的人生就會開闊和大氣得多,就會繞開一些世俗的襲擾,拂去心靈的煩惱,無怨無悔,內心充實,心態平和,樂觀豁達。高尚的精神,達觀的態度,高貴的品質,需要在人生艱難和痛苦的磨礪中練就,努力使自己的精神世界充盈起來,這樣,我們的人生會更加有滋有味,多姿多彩。

當今,世界是網絡信息快速發展的時代,形成了傳統的純文學、民間藝術、網絡文學等多元格局,尤以網絡文學充斥和瀰漫着大部分市場,只要我們堅守住思想道德的底線,不被那些精神垃圾所污染,不媚俗、不入俗,我們的精神世界一定會隨着時間的淘洗逐漸地高尚起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