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有條山嶺路隨筆散文

來源:文萃谷 1.59W

小時候跟隨大人們去山那邊走親戚,翻過這座山;在夏峯中學讀書時,學校組織師生去附近的山裏打柴,爬過這道嶺;早年下鄉去檢查醫療單位藥品質量,因交通不便利,走過這條山嶺路。許多年以後,仍時常想起這座山、這道嶺——這條山嶺路竟成了我魂牽夢繞的心緒之路。

家鄉有條山嶺路隨筆散文

這條山嶺路,叫“潘家嶺”,是一條用大大小小的石頭壘砌成的蜿蜒又漫長的山路步道,從這邊山下的原夏峯銅山口至那邊嶺腳的原銅山餘村(現如今均是楓樹嶺鎮所屬的村落),有稱之為“上七下八”的十五華里路程。清朝年間,銅山人和夏峯人均屬遂安縣九都人,故這條山嶺路是大山兩邊鄉親們進山出山、走親訪友的唯一要道。山嶺兩邊的地名,讓人聯想到,古時候從銅山開採出來的銅礦石,也許就是從這條山嶺路上,肩挑背馱運出大山的。這條山嶺路的年事久遠,亦已飽經滄桑,儼然稱得上是一條“古道”了。可是,關於這條“古道”建於何年何月,迄今為止,誰也説不清。

曾經的歲月裏,這條山嶺路上,有拎包挑擔、拖兒帶女、日夜兼程的行路人;有男女婚嫁的迎親送親的隊伍;有在道路兩旁梯田裏耕種收割、在山林中砍柴燒炭、拔筍摘草的附近村莊的'村民……可謂迎迓來往,煞有人間煙氣。

從前年幼,加之匆匆而過,對這條山嶺路並無太多感情,只覺得石頭鋪就的這條山嶺路曲曲彎彎,好長好長,特別是爬坡上山,覺得好累好累。記得有一年,去銅山餘村舅婆家拜年,因路上有積雪,在來去的路上,滑跌了好幾跤,從此,這“潘家嶺”給了我銘心刻骨般的印象。後來,即使因工作下鄉或是走親戚要去銅山,又都是從楓樹嶺那兒乘車進去的,故對於這“潘家嶺”已漸漸有些淡忘。

好多年過去了,終於有一天,抵不過幾位老鄉的熱情相約,便萌生了重走“潘家嶺”的衝動。

那是四月的一天,我和幾位老鄉朋友帶着新奇的心情行走在這條山嶺路上。山風習習輕撫臉,暗香浮動蜂蝶飛,枝頭綻綠春意濃,滿目葱蘢入畫來。當我停下腳步,聚神凝視路上這似曾熟悉的一塊塊石頭,彷彿看到了山嶺路上佈滿了從古至今的重疊交錯的腳印,似乎感覺每塊石頭都在默默地承載着沉重的歷史。

依這條山嶺路順勢而上,沿途的景色,定格的畫面一一映入眼簾,也激活了我心底珍存的記憶。

叢生的五株小竹筍,在沒有行人腳步踏壓干擾時,趁機大膽地從石頭間隙頑強而執着地冒出來,並勃發挺立在路上。這是怎樣的一種微縮型的震撼場面啊!

綠油油的野茶樹,在灌木叢中長得十分茂盛,原來這段山嶺路的兩旁,早年前是茶樹園,如今已無人採摘,已然變身為天然野生茶葉了。

成簇成片的薔薇花在山嶺上毫無顧忌地盛開着。待薔薇花凋謝之後,便結出一種叫金櫻子的帶刺果實。以前,村裏人用竹篾做成的鉗夾採摘下來,然後攤到曬坦裏用小凳子板面壓磨去除果實上的芒刺,或讓供銷社收購,做成一味中藥,或煎出甜糖用於製作凍米糖。

烏皮樹的每一朵花,像極了姑娘身穿的紅白色彩相映的長裙,很是清秀撩人。以前,村裏人經常上山拔烏皮樹,煮後剝皮,颳去黑衣,白嫩嫩的皮曬乾後,拿到收購站去賣了換成生活零用錢。據説這“烏皮”還是造紙幣的原料。

幾叢野獼猴桃藤蔓上怒放的鵝黃色、淡白色獼猴桃花朝我們燦爛地微笑,也不知花開花落之後結成的野獼猴桃果有沒有人去採摘。以前,這野獼猴桃可算是村裏人的上品水果,摘來之後,或用蓼草覆蓋,或埋在米糠裏,等熟軟了再吃。

有一株植物,花開得像是天上的星星,似曾相識,知道是一種中藥植物,可就是想不起叫什麼名,就叫她星星花吧,看那花朵上白淨細條呈放射狀的花瓣,好似天上星星閃着光芒。

眼前的那根竹梘,不知道什麼時候被人安放在這兒,用來接引山泉水以供路人飲水解渴。這竹梘的身上,雖然披掛了厚厚的青苔,但見泉水在梘槽裏涓涓長流。不由分説,我們每個人都一一將嘴湊近竹梘,接喝了竹梘水,感覺清涼甘冽。

踏着石階到了嶺頂,卻未見昔日人來人往駐足歇息飲食的客棧庭院。凜然堅守下來的殘牆和參天的紅豆杉樹,落寞而蒼涼地佇立在荒蕪中,銘記着這裏曾經熙來攘往的悠悠歲月和逝水流年。

自從銅山至楓樹嶺的公路修通以後,這條山嶺路開始慢慢冷落下來。現如今,除了山那邊幾處路段有些殘缺,夏峯銅山口至嶺頂的石道依然是古風悠悠。

行走在這條山嶺路上,沿途所見青峯翠秀、泉水清亮、野花競放、蜂蝶飛舞、蟲獸出沒……讓我從心底裏湧起對大自然那種渾然天成傑作的驚歎!可是,當看到古樸石道蒼涼、茶樹成野、梯田遍茅的景象,心裏頭又會生出一股莫名的澀澀的酸楚,一種淡淡的鄉愁、一種異樣的情結渾身纏繞……

一直以來,這條山嶺路上靜靜躺着的石頭,永遠仰望天空、山峯,永遠依伴花草樹木、汩汩流水,永遠聆聽花吟、鳥唱、蟲鳴……

這是一座山,這是一道嶺,這是一條路,這就是那條“上七下八”長十五里叫做“潘家嶺”的家鄉的山嶺路!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