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欣賞:我的武俠情結

來源:文萃谷 1.01W

美文欣賞:我的武俠情結

我是很喜歡寫作的,時間要追述到上國小五年級的時候,文字草草,不值一念,但卻不明白那時確實如醉如狂,筆不輟耕,實在厲害。其實,回想起來也談不上寫作,頂多是兒時的塗鴉,長大後又一次翻出了那時的稿記,讀來自己不覺啞然失笑,很有意思。

在上國中時,有一次在城鎮的集市上,發現了一本書,現在還記得是金庸先生的《書劍恩仇錄》,只有上冊,花五毛錢買了回去,結果一下就被故事中的人物吸引。金庸先生的筆觸細膩,刻畫側重細節,娓娓道來間滲透一種有血有肉的真心關懷。説念過點的話,金庸先生並不是我武俠情結的介紹者,但卻是我寫作情結的開始。不得不承認,自己同時被裏面那種豪氣俠氣所征服,彷彿自己變成了大俠,會絕世武功的,會行俠仗義的,會一言九鼎的,會殺富濟貧的,等等。因為當時只買到上冊,於是傻傻的認為在這個書攤上可以找到下冊,於是有空就到集上,就到舊書攤上轉轉,説來也巧,在第三年的時候,終於買到了下冊,所以現在想來金庸先生的著作中,印象最深的就是這本《書劍恩仇錄》。

後來也看過幾本不出名的人做的,但印象深的倒是古龍的《九月鷹飛》,主人公是飛刀葉開。但並不在乎她的刀是什麼樣子,只留下了一個滄桑的身影。

其實,人在讀完一部作品之後真正留下的不是他的`敍事風格,語言技巧,而是一種思想內涵,一種價值,一種人生感悟。而我真正產生的衝動就是這種感染,一種生命的感染。卻發覺世界變了,不是原來那個行俠仗義盛行的時代,但卻還有一種活着的感覺,這就是錚錚的鐵骨。

對於我這樣的人來講,怕也只有文字可以代言了。

真正投入武俠構思創作是在八年級時期。

那時很是衝動,寫作慾望十分強烈,於是就發奮構思,發憤練筆,開始構思寫作,成就談不上,語言和故事都很粗糙,對人物的把握不是很理性,出發點還是側重在了情節發展上,語言的精煉和人物的潤色以及思想認識的挖掘上均出現嚴重問題。但,這種嘗試卻成為自己後來寫作的動力和基礎。後來,高中時期,大學時期,還有工作期間,都沒有放下手中的筆,當時也並沒有什麼輝煌的設想,更多就是一種隨筆,把故事的編寫作為一種寄託,同時抒發對世界的認識,泛泛看來,仍是一種比較粗糙的模式,沒有自己的發展方向。

直到近兩年,開始自己的寫作,回頭看時,發現自己的路線正漸漸清晰。

我的寫作觀,是議論性的敍事,敍事性的議論,中心目的還是抒發自己對社會和人生的淺陋認知。

在不斷的寫作中,我一直在詢問自己這樣的問題,為什麼要寫作,到底要寫什麼,小到一首詞,一首詩,大到一部連載小説,可以講費時費力,而且不一定被人認可,那麼為什麼還要寫下去。我想,這種追問其實已經説明了問題。

人這一生其實很短暫,逝者如斯啊,蘇軾在他的《赤壁賦》中從日月的角度深入的探討了人世的問題,很是瀟灑,很是貼切,這種曠然是建立在看透的基礎上的。任何一個人,都應時刻思考這樣兩個問題,現在你將要改變什麼,和現在你能夠改變什麼,想通了很多事情就好辦了。説句實話,在我的經歷中,在我的歲月中,我還真正希望留下一點痕跡,相對要健康的一點痕跡,是片晴朗的痕跡。思前想後,我還是想些一些文字,不知寫多少,不知寫到什麼時候,只是希望將來對自己有一個交待。

不想成為魯迅,因為自己也沒有那樣的造詣;不想成為某些瘋狂的年輕的文學流氓,因為自己還沒有空虛到那種程度。在這一點上有些認同白居易,文章和詩歌都是按需而作,按時代的需,按個人的需,充分體現文章的實用性。文章有時像大餅,解決實際問題,起解決作用,但有時又像小點心,起到短暫性的安慰作用,但不管是主食文章還是快餐文章,只要是用心寫的,都無可厚非,都值得尊敬。因此,我對文章的要求不是很高,因為常寫文章的人會明白錘詞煉句的意義,關鍵的倒是思想的問題,我比較注重思想的灌輸。

寫作的最高境界,應該是雙贏狀態,能讓觀眾讀者快樂,也讓自己快樂;即使自己寫的不被人所知,但也要學會讓自己快樂!

我想,自己的作品就像自己的孩子,應該是可愛的,健康的,真實的,發展的。

武俠,一直是我喜歡的寫作模式,在以前的寫作練習中,更多選擇的題材就是武俠。因為,武俠也是自己對自己一種真實的表述,不過寫現實作品難免有原型之嫌,武俠寫作想象空間較大,較自由,主要是體現自我更多一些,人都是這樣的,無可厚非。

再者,武俠是一種人性的昇華。其實從我自己的認識來看,武俠都是一種烏托邦,在自己的筆下完成自己的夢想,而且完成得淋漓盡致。即使是悲劇,來自生活中一切感情,是一種十足的發泄,十足的感覺衝擊。有時候自己都把自己的創作説成一部部心理書籍,似乎在用一個個假設講解着人生,講解着一個個道理,真切而感性,細膩而深刻。

所以,我説,我的武俠情結就是理性的昇華和感性的衝動密切結合的產物。

我喜歡武俠,我更喜歡我的生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