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孩子的心聲教育隨筆

來源:文萃谷 3.16W

“唐老師,您為我們上了一節數學課,讓我深有感觸,但您講課時希望能讓我們多回答點問題,這樣使教室更加活躍;同時,您講課有一點囉嗦,那樣會讓我們感到枯燥無味……”看到成宴同學給我的建議書,讓我瞬間洪湖灌頂。

走進孩子的心聲教育隨筆

今天,在七年級的數學課堂上,為了讓學生能夠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我不厭其煩地從去分母——去括號——移項——合併同類項——係數化為一,一個步驟慢慢地分析,慢慢地講解,生怕學生聽不懂,不理解,整個課堂我的聲音最洪亮,學生總是漫不經心的附和。因為這是重點,同時也是本節課的目標所在,我必須這麼講,在課堂教學思維的高速旋轉中,我得意的認為這是本節課處理的得意策略……隨着下課鈴聲響起,我再次以激昂的言語與學生們共同回顧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完成本節課的`任務,心情瞬間美美的,哼着鶯歌小調走進理科辦公室。剛坐下,成宴同學便將這份建議書羞澀的塞進我的手裏,打開一看,不禁讓我的思維回到了課堂的教學畫面……“大家明白了嗎?”,“明白了”,“好,我們再來一遍,解決一元一次方程首先應該……”,這樣的課學生們真正喜歡嗎?是否很枯燥?還有必要講這個知識點嗎?孩子已經懂了,我為什麼還要去講?怪不得,每堂課我手足舞蹈、情深意長,而學生總是漫不經心,無精打采。正如所言:無效課堂是一個人的狂歡,一羣人的寂寞。

吳正憲老師曾在一次講座中説過:“一堂課的好壞重要的是在讀懂教材的同時要在課堂上讀懂學生”。走進課堂,蹲下身子,傾聽孩子的心聲,與孩子的思維發生碰撞,把“老師的拔高”降一點,把“教學的沉宂”簡約點,順着孩子的思維和興趣,把繁瑣的教學變得容易些,把枯燥的課堂變得趣味化,不要過高的追求老師的盡善盡美,而是用策略讓孩子能夠接受課堂,享受課堂。否則,看似熱鬧沸騰的課堂,實則空洞無物,毫無實效。

隨着,思維的飄絮,我鄭重的拿起筆寫道:“成宴同學,很感謝你讓老師瞭解到了同學們的心聲,讓我學會了思考,學會了尊重,我會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俯下身子,走進你們,在與大家的交流中上好每堂課,希望我們在課堂與生活中產生思維的碰撞,發出璀璨的火花,共同進步,共同成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