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的力量優美散文

來源:文萃谷 1.27W

花兒需要園丁的栽培,我們需要老師的教育和培養來獲得知識。一項技能要在於老師的培養和自己的努力,音樂是人類的靈魂,自從有了音樂的創造,人的靈魂就有了一個依靠。在心靈的深處,隱藏着很多鮮為人知的祕密,唯有音樂,才能激起那潭深水的漣漪。音樂是一條鑰匙,這條鑰匙能打開通向夢境、通向因果的時光隧道。音樂是天空,而音符是精靈。我想音樂應該是人與人用心靈交流的一種方式。

音樂的力量優美散文

我從小對唱歌的人就很挑剔,或許帶着點自以為是吧,總覺得別人唱歌沒那麼完美的,總喜歡給別人挑點毛病。我喜歡唱歌,對自己不能用嗓音演繹的歌曲或音樂會選擇細細欣賞。小時候總有個習慣,一聽到自己喜歡的音樂我就會叫別人一起聽,“你聽這首歌是多麼好聽啊!”得不到相同的觀點我會很失望,還會不厭其煩的跟別人説“多好聽啊,怎麼你會覺得不好呢?”相當的不理解。我也不知道為什麼那麼想讓別人和我一樣去欣賞那些音樂,也許是渴望與別人得到溝通的迫切心理在做怪吧。

從小到大參加過無數次的比賽和表演,其實我的個性不是愛張揚的那種,喜歡一個人默默看事,想事。但我總希望通過一些方式讓別人瞭解我對音樂的理解,讓別人從這個方面能夠認可我。別的事情,還真沒這麼在乎過,我是隨性的。有幸一路走來,有不少理解和欣賞我歌聲的人。小時候也有很多的朋友被我的歌聲打動過,他們的讚美之詞我至今留在記憶的最深處,絕不是沽名釣譽,那是緣於對自己認可的一種欣慰之情,是找到知音的一種相互理解之情。

一般能打動心情的音樂就算是好音樂了,但極品的音樂能打動人的靈魂。前者像以喧譁取勝、輔之以速食愛情歌詞的流行音樂,聽了一段時間,心情有所轉變,後者像古典一點的音樂,每次聆聽都會觸動心底藏得最緊的那根弦,一種觸及夢幻的感覺。

音樂的生命力,是以樂曲本身決定的,而非以歌詞取勝。流行音樂歌詞的媚俗,或許正是其速朽的.根源。

總害怕聽那些沒有感情的音樂、那些平淡如水的音樂、那些每個音符都相似的音樂。那些音樂總是讓人找不到感覺,找不到共鳴。當音樂總是千篇一律地雜亂無章、歌詞蒼白無力時,快餐文化便又多了一員加盟。還記得看老電影《紅磨坊》的時候,在那個豪情奔放的舞會上,響起了海浪式櫛次鱗比的音樂節奏,一環接一環,讓人剎那間如痴如醉,仿如墮入愛河,卻沒有愛情那股佔有慾。那個場景,那些歲月,那種心情,浸泡在那段悠揚樂曲中,生命好比得到了昇華。還有莫扎特的《土耳其進行曲》,輕快、清新、旋風式上揚的節奏讓心靈的褶皺慢慢被撫平;比才?薩拉沙泰的《卡門序曲》,強勁引入、階梯式升温、迴環反覆的節奏充滿了引人入勝的風景;中國古曲《將軍令》,以及由之改編的《男兒當自強》,鏗鏘有力、激越、奔騰的氣勢讓人血液沸騰。

音樂就像一條破譯出來的DNA密碼,這條密碼裏面包含了我們的潛意識信息:那種對音樂的放鬆、坦蕩及催眠、激發的力量。音樂不僅能彌補生命的缺陷,甚至我偏激地認為它可以替代生命的某些部分。人生的大起大落,風雲際遇,也許得花幾十年才能完成。但一曲短短几分鐘的奏樂,就能把人生喜怒哀樂的感受嚐遍。音樂的張力,此刻鼓動着無窮大的羽翼,載着我們的思緒漫遊了整個心靈世界。喜歡音樂的無限包容,當一段曲調譜上許多不同的歌詞,就能煥發出無窮無盡的新意。

從音樂中,我們可以分出人的性格。不同的人喜歡不同類型的音樂,不同遭遇的人喜歡不同格調的音樂。一首膾炙人口的音樂,打動了多少顆不同的心啊。喜歡歌詞中宣揚的愛情,含蓄而帶點哀傷。那種二三十年代上海之夜那種調子,加上簡單而有所寄託的歌詞的組合。喜歡那種淡淡的柔情,在夜空中散發出的温馨。一如葉倩文的《晚風》所唱:“晚風中,有你我的夢,風中借來一點時間緊緊擁”。悠揚,悲涼,適合夜晚對着海風,一個人看着遠處的漁燈,似乎是在數着船隻,在等着某人,但卻不曉那人在何方。雖然心嚮往之,卻無法言語,只能追憶與懷想,回望內心的當年情。

想到流行音樂,也自然想到流行音樂人,那些詞曲高手、大師級人物。黃沾、羅大佑等人所作的流行音樂,是如此經久不衰。我曾固執地認為,聽流行歌曲一定得聽至少有十年曆史、過去曾經紅過而現在繼續當紅的流行歌曲。只有這樣,音樂才能跨越時間和空間,與永恆融在一起,只有這樣才接近純粹的人的靈魂。

當人類的武器先進到可以將地球毀滅無數次的時候,當人類讓自戀般得意忘形的念頭衝昏頭腦而累累犯下錯誤的時候,只有音樂的強大力量,才能拯救那一顆顆狂妄自大的心靈。肉體遭摧殘,寄託醫術的療救;心靈遭受重創,音樂卻是最好的良藥。音樂沒有文字的虛偽性,音樂從來不會被誤讀。音樂往往是一種控訴,對壓迫、對傷害、對不幸和不平等遭遇的最好表達。最無國界的語言,也許就是音樂了。大喜跟大悲,都不可無歌。讓我們一起守衞音樂的家園,一起來祈禱。讓我們的音樂,注入更多的和平與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