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美散文隨筆

來源:文萃谷 4.17K

人間天堂,江南的烏鎮、南潯、周莊、同裏、西塘風景美如畫。正如白居易《憶江南》“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 ” 一代文學大師茅盾,他的故居在歲月的撫摸下、光彩奪目,讓江南的美名遠揚。還有很多文化名人、使江南的美更加神祕。江南的美、與文化人的參與是不可分的,應該説,是文化滋潤了江南藝術之美。

江南美散文隨筆

江南美,美在江南的水!江南的水裝點了如畫的江南,於是江南又得美名“水鄉”。綠水縱橫,蜿蜒曲折,拱橋跨水,楊柳墜水。你看那彎曲、碧綠的小河上,烏篷船頭一婦女,搖櫓破水、穿入石橋孔... 水中粉牆似絲綢,古樹如龍爪;陽光灑在水面、閃着魚鱗光;參差變化的連房,實木結構的風雨長廊,影入水鏡;碧波盪秋月,夜火燒水面...遊船戲水如夢遊,心境輕揚如絲柳。

水鄉建築美!美在構造奇特,樸素清秀。民房以利用水道多變的地形,各具風格,錯落有致。臨河而建的水閣木樓,綽影幢幢,流水暢漾穿梭在林立的瓦屋之間,形成靜與動的對比;高牆之間留1米左右的間隙,用來拔風采光,形成曲折的小巷,造就了小巷、曲徑通幽的意境。江南多雨,於是這些在雨渲染下的小巷,有了美名“雨巷”;雨巷中生出了無數的感人故事。踏在雨巷中不規則、濕冷、發光的石板上,細雨紛紛的前方朦朧迷離,時隱時現的轉角處,好像有一把油紙傘在晃動,素色的裙裝、白色的圍巾、輕脆而有節奏的腳步聲...真有一種靈異的幻覺。一會,又覺得走進了一部電視劇的場景,我、就是主角。巷道,總是把人的思緒牽引到想象美麗的故事中。

水鄉橋美!作為交通紐帶的橋、為水鄉的景觀增添了奇美。橋是江南水鄉的靈魂。唐,杜牧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到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美人何處教吹簫?”使水鄉的橋更享有盛名及觀賞美。水鄉的橋名具有較高文學品位,同時又具有深刻的寓意,富有情趣。如永壽橋、普安橋、泰來橋、長慶橋、富安橋、以及吉利橋等等,都表現了人們期盼太平、安寧、幸福的美好心願。每個橋名,都有一段傳説的故事,讓人品味橋的'文化美及形態美。多姿的石橋,因河堤地勢不同、而各具形態,有的拱圓、有的硬角方正、有的平鋪、有寬有則。橋石、經過幾百年摩擦,光滑滄桑。橋石板最長的達四米,厚重結實,令人叫絕!站一橋上、觀另一弓橋,遠橋如虹、倒映水面,虛實相間。橋又如玉環,玉環中、烏篷穿梭、飄搖而過,其景真美!石橋上、稍停片刻,觀灣河兩岸美景、會無端地勾起許多書中的情節,沉於其中,讓人久久不願離去。

水鄉晨曦美!美在朦朦朧朧,這時的水鄉安靜得似一個閨中的少女。田水間,薄霧似紗,瓦屋、斜樹倒影如鏡,遠山如淡墨,水天一色;老樹下村舍炊煙與晨霧攪在一起,繪出水彩畫面;孤舟蓑笠人、獨杆江水灣;輕風搖擺柳絲條,岸邊青草吐芳香... 美似仙境、如詩如畫,流連忘返。正如,唐,韋莊:“人人盡説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

水鄉夜色美!美在眼裏、侵入思維。入夜,乘一艘烏篷、緩緩滑行在如鏡般的河面,灣河兩岸商鋪輝煌,古樹、建築融化在深藍色的夜空裏,闌珊燈火處、麗影依欄斜靠,風雨長廊燈黃、籠紅,搖櫓聲驚破寧靜!晃晃悠悠,真是儒雅之至。早年留在船艙裏的那些故事,而今印上了大腦。突想起,烏篷船上該有温柔的琵琶女,飄逸多彩的身軀映入水中,纖細靈巧的十指,正彈奏出白居易的《琵琶行》“…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轉軸撥絃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低眉信手續續彈,説盡心中無限事。 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後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盤。”一陣涼風吹醒思維,長歎!“舉酒欲飲無管絃”只可惜而今,琴碎、音絕,美人已化為鱗波!憶起詩中的情景,此時也有灑脱,漂浮之意,雙目微閉,聽着搖船女的小調,任烏篷飄浮在麗水、嬌柳之間,穿過玉石環、遊過燈火長廊...實有天上人間之感,不覺、從口中吐出一字,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