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的讀書筆記範文600字(精選10篇)

來源:文萃谷 1.52W

閲讀完一本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書筆記吧。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書筆記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朝花夕拾》的讀書筆記範文600字(精選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朝花夕拾》的讀書筆記範文600字(精選10篇)

  《朝花夕拾》的讀書筆記1

迎神賽會這一天出巡的神,如果是掌握生殺之權的,——不,這生殺之權四個字不大妥,凡是神,在中國彷彿都有些隨意殺人的權柄似的,倒不如説是職掌人民的生死大事的罷,就如城隍和東嶽大帝之類。那麼,他的鹵簿中間就另有一羣特別的角色:鬼卒、鬼王,還有活無常。

凡有一處地方,如果出了文士學者或名流,他將筆頭一扭,就很容易變成“模範縣”。

人是大抵自以為銜些冤抑的;活的“正人君子”們只能騙鳥,若問愚民,他就可以不假思索地回答你:公正的裁判是在陰間!想到生的樂趣,生固然可以留戀;但想到生的苦趣,無常也不一定是惡客。無論貴賤,無論貧富,其時都是“一雙空手見閻王”,有冤的得伸,有罪的就得罰。

然而那又究竟是陰間,閻羅天子、牛首阿旁,還有中國人自己想出來的馬面,都是並不兼差,真正主持公理的腳色,雖然他們並沒有在報上發表過什麼大文章。當還未做鬼之前,有時先不欺心的人們,遙想着將來,就又不能不想在整塊的公理中,來尋一點情面的末屑,這時候,我們的活無常先生便見得可親愛了,利中取大,害中取小,我們的古哲墨瞿先生謂之“小取”雲。

凡“下等人”,都有一種通病:常喜歡以己之所欲,施之於人。雖是對於鬼,也不肯給他孤寂,凡有鬼神,大概總要給他們一對一對地配起來。無常也不在例外。

至於無常何以沒有親兒女,到今年可很容易解釋了;鬼神能前知,他怕兒女一多,愛説閒話的就要旁敲側擊地鍛成他拿盧布,所以不但研究,還早已實行了“節育”了。

  《朝花夕拾》的讀書筆記2

我第一次看《朝花夕拾》的時候,很喜歡魯迅寫的五彩繽紛的兒童世界。最詳細的描述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小時候作者在草園裏捉蟲捉鳥,充滿了童心和活力。再看一遍,可以看到作者對當時待人接物和封建思想習俗的批判。

今天又贏了《朝花夕拾》,看着作者的童年,品味着其中的酸甜苦辣,不禁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比起作者的童年,少了很多新奇和發現。比起作者在百草園的發現之旅,我的童年更加快樂和精彩。原來我們最喜歡下雨天。雨停後,門前的水泥路上經常有很多水。我們穿着拖鞋衝下樓,和同伴打一場水仗,或者扔拖鞋。回到家總是濕漉漉的,有時候玩完還會下雨,但是玩的還是很有興致。有一次,我的同伴不知從哪裏找到一塊木板。他坐在上面,讓別人推。像衝浪一樣令人興奮。我們每個人都試過了。我在玩的時候,因為無法保持平衡,一下子就滾了出去,讓我覺得自己是落湯雞,回家罵我媽。

讀魯迅的文章,深深體會到他童年的稚氣,感受到他對自由的嚮往,對自然的熱愛。曾幾何時,我離童年很遠,卻常常夢到自己五彩繽紛的童年。回憶起那些童年的瑣事,至今記憶猶新,忍不住笑了。從忙碌的學習中抬起頭來,天空中的童年已經是一個遙遠的夢。回顧魯迅的童年,就像在我眼前微笑。

……

童年是一隻小紙船,雖然小,卻能承載五顏六色的夢想;

童年是一個五彩繽紛的風車,只要你往前跑,風車就會永遠在你的生活中旋轉;

童年是棒棒糖,甜蜜永遠藏在裏面;

童年是一隻風箏,永遠帶着希望在心中最高處飛翔;

……

  《朝花夕拾》的讀書筆記3

每個人都會回憶過去,回憶五味陳雜的昔日時光,就連我們的大文豪魯迅先生也不例外,因此他寫了一本名著名——《朝花夕拾》。

這本書中最讓我難忘的一篇文章就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它記敍了兒時的魯迅在他的“快樂天地”——“百草園”中盡情嬉戲,享受童年的快樂。

讀着優美的文段,迅哥兒(魯迅暱稱)彷彿將我們帶入瞭如同世外桃源的“百草園”。遊覽其間,皂莢、桑葚、覆盆子爭相捧出自己的果實;知了、黃蜂、蟋蟀等都聚在一塊兒開“昆蟲大會”。甚至還會有蛇隱藏園中,讓迅哥兒聯想起《美女蛇》等神奇的故事……

讀得出神之時,我不知不覺地聯想起小時候,住在外婆家的生活。明朗的星空,掛着一彎彎月,在外婆家的三樓陽台上,我與外公、外婆三人躺在木製的大牀上,品着外婆自制的糖桂花冰棍,聽着外婆講《烏鴉與狐狸》、小女孩智鬥狐狸精(題目不記得了,只知道那是外婆那個年代的故事)等跌宕起伏的精彩故事,聽着風吹動陽台上的奇花異草發出動聽的“嘩啦嘩啦”的響聲,覺得自己是世上最幸福的孩子了……

時過境遷,如今的外婆家雖是老房子的外觀,內部卻已裝修得樸素而不失美麗;昔日陽台的那些奇花異草早已換了一批又一批,那把木製躺椅也不知去向,但那美好的童年記卻和魯迅一樣留在了心中,成了永恆的回憶……

童年是夢中的真,真中的夢,它將我與童年記憶相連,也讓魯迅先生與他的童年記憶相連,寫下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寫下了《朝花夕拾》這本優美的,讓人流連忘返的名著……

  《朝花夕拾》的讀書筆記4

朝花夕拾是魯迅自編的一本散文、雜感集。從小引中得知,這本書原名叫《舊事重提》,後來改名叫《朝花夕拾》,改名的原由在小引中有這樣一段話,“帶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夠。便是現在心目中的離奇和蕪雜,我也還不能使他即刻幻化,轉成離奇和蕪雜的文章。或者,他日仰看流雲時,會在我的眼前一閃爍罷。”從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這本書多寫的是回憶性的文章,內容上很雜,寫的地點也有多個地方,有在北京寫的,有在流離的途中寫的,有的廈門大學寫的。

7月15日和16日,這兩天讀完了這本書。讀了這本書之後有這樣幾點感受:這本書的內容很雜,語言非常通暢,作者的高明之處在於能把風馬牛不相及的事,寫在一起,而且能説出一番道理來。如《狗貓鼠》、《戰士和蒼蠅》。一件小事,卻能寫得洋洋灑灑,不能不令人佩服作者的文思泉湧。有些文章的語言很優美,朗朗上口,極易成誦,如《雪》。這本書有中很多為人熟知的名篇。如《藤野先生》、《從百草原到三味書屋》、《秋夜》、《雪》。這幾篇文章都曾入選中學的語文課本。由於思想的深刻和語言的雋詠,都在頭腦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寫法上很值得學習的。

不過魯迅的文章由於時代的原因和文章運用了一些隱喻、象徵的手法,很多地方不容易讀懂。這需要多讀和研究魯迅的生活背景及思想脈絡。

多讀一下魯迅的雜文,可能會有些幫助。

魯迅是現代文學的旗手,是現代文學中的第一把交椅,是我永遠學習的榜樣。

  《朝花夕拾》的讀書筆記5

“我是常不免於弄弄筆墨的,寫了下來,印了出去,對於有些人似乎總是搔着癢處的時候少,碰着痛處的時候多。萬一不謹,甚而至於得罪了名人或名教授,或者更甚而至於得罪了“負有指導青年責任的前輩”之流,可就危險已極。為什麼呢?因為這些大腳色是“不好惹”的。怎地“不好惹”呢?就是怕要渾身發熱之後,做一封信登在報紙上,廣告道:“看哪!狗不是仇貓的麼?魯迅先生卻自己承認是仇貓的,而他還説要打‘落水狗’!”這“邏輯”的奧義,即在用我的話,來證明我倒是狗,於是而凡有言説,全都根本推翻,即使我説二二得四,三三見九,也沒有一字不錯。這些既然都錯,則紳士口頭的二二得七,三三見千等等,自然就不錯了。”

魯迅的《兔和貓》的側重點明顯不在於“毒死”貓,而在於“不修善”。然而,羣眾或者好事者的目光總是集中到“毒死”上面——這一點是可以解釋的。用勒龐的《烏合之眾》的理論,羣眾能接受的思維都是形象的,也就是説畫面感越強、越不需要思考的內容,他們記得越多越牢靠。顯然,“毒死”這個動作有着強烈的形象意味,而“不修善”這個層面並不浮於表面,是需要思考深究的,但這往往為羣眾或好事者忽視,或者有意忽視。再加上,羣眾的邏輯推演能力幾乎是沒有的,經過所謂的名人或者名教授或者“負有指導青少年責任前輩”的故意引導,用些車軲轆邏輯好像真的能把一個人變成一條狗。如果魯迅是狗,即使他説二二得四,那必然是錯的了,而那些反對他的紳士説二二得七則必然是對的。這簡直與《1984》中關於“自由就是2+2=4的自由”何其相似!

真理並不在客觀中,而在娛樂輿論中!

  《朝花夕拾》的讀書筆記6

魯迅先生在文章中表現了他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那股熱情,希望能自由自在地玩耍,與大自然親密接觸,不希望整日被父母,家奴管束着,這正是兒童特有的。曾幾何時,我已經遠離了童年,進入了少年,每天都在這忙忙碌碌的學習之中,紛紛撓撓的生活之中。但我自己認為自己還是一個稚氣未脱的孩子,有時還做着甜美的童年之夢。

回憶起那些童年瑣事,還時常記憶猶新,忍俊不禁。我家原屬市郊,附近有一大片田野,小時候,總去那裏享受着春日的陽光,秋日的清風,還有那片總被我採得一朵不剩的油菜花,我沉醉在大自然的懷抱之中;小時候,每天一吃完飯嘴都不擦就去鄰家串門子,和小夥伴一起去吃豆腐花,一起去田野裏玩,時不時還跌進泥坑變出個“小泥人”,採了各式各樣的花,又生怕主人找來,就把花藏在樹洞裏,一會兒回去花早就枯萎了,但我仍沉醉在無拘無束的自由空間之中。

而如今,田野上造起了樓房,我和小夥伴都在為自己的前程努力着,因此感受不到了大自然的親切,也少了許多自由,但我仍沉醉在無拘無束的自由空間之中。而如今,因野上了造起了樓房,我和小夥伴們都在為自己的前程努力着,因此感受不到了大自然的親切,也少了許多自由,但我仍舊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無論現在能否實現。這也許就是我和幼年魯迅的相似之處吧,使我在讀過文章後有了這麼多感動。童年已漸漸遙遠,留下的只是些散瑣的記憶,倒不如細讀一下《朝花夕拾》,體會一下那個不同年代的童年之夢,和魯迅一起熱愛自然,嚮往自由。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童年。在童年裏有苦也有笑。但都在自己的心裏留下了美好的回憶。則在魯迅寫的“朝花夕拾”裏就是寫他的`童年和青年的回憶。

  《朝花夕拾》的讀書筆記7

暑假,我讀了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其中有十篇散文,十分優美,在這組文章裏,作者追懷青年時代的往事,既描寫了他對童年生活的回憶和對師友的懷念,有真實地書寫了辛亥革命前後作者從農村到城鎮,從家庭到社會,從國內到國外所經歷的種種生活,其中寫了許多關於少年兒童的事,使我在讀文章時,彷彿也在品味着自己的生活。

其中有一篇“藤野先生”讓我十分的感動:讓我懂得了知識是沒有國界的,藤野先生是作者在日本學醫時的老師,對作者非常關心,藤野先生在生活上不太講究,但為人誠懇,公正,對學生誨人不倦,對研究一絲不苟,他一一糾正作者筆記上的錯誤,“不但增加了許多脱漏的地方,文法的錯誤,也都一一訂正,這些值得我們去學習,像他那樣去研究,鑽研。

讀了這個故事,讓我聯想到了抗日戰爭以前,有一位加拿大的自求恩大夫來到中國,他兢兢業業的工作,“救死扶傷”成了他的成了他的最高使命,他拼搏這,奮鬥着,而且有着超越國界的博大胸懷,反不僅讓我感動了,也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我想:我們現在作為一名學生,最大的使命不就是學習嗎?就像作者説的那樣:“每當夜間疲倦,正想偷懶時,仰面在燈光中瞥見他黑瘦的面貌......便使我突然良心發現,而且增強了勇氣......在繼續寫一些“正人君子”之類的深惡痛疾的文字。

在想要放棄時,當我們想到身邊辛勤的老師時,當我們想到身邊含辛茹苦的父母時,便更加努力的學習,去實現自己的夢想,去完成自己的使命。

讓我再次感到了好好學習的重要性,朋友們,就從現在開始,用雙手放飛理想的翅膀!

  《朝花夕拾》的讀書筆記8

這週末我讀了魯迅的《朝花夕拾》,瞭解到了大文豪魯迅的童年。

魯迅的《朝花夕拾》是他自己唯一的一部散文集。在《朝花夕拾》中作者將自己在童年和青年所難忘的人和事,用語言真情流露出來。説明作者在童年和青年時所難忘的經歷不是很好,他做的很多事都得不到長輩的認同,這使他感到很難過,但他並沒有感到人生的黑暗到來了,他則是將這些長輩的不認同改為動力,寫進這部《朝花夕拾》裏,這本書向我們描繪了清末明初的生活畫卷,封建的社會制度對人民的壓迫。

書中不僅有這些,同樣也有隻屬於孩子們的童年快樂。

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魯迅兒時的樂園也就是百草園了,在這裏,他可以掘土抓蟲、採花玩耍,他可以捉蚯蚓、戲蛐蛐,也聽着恐怖而又神祕的“赤練蛇”的故事。這讓我想起了小時候在姥姥家的快樂生活,我也會像魯迅一樣,挖土、捉蚯蚓,玩一切自認為好玩的遊戲,而童年的快樂生活過的就是這麼快,轉瞬即逝,只留下回憶的背影,像電影一樣,只有一幕幕的回放。或許魯迅也端坐在桌前,凝神回憶童年,動筆寫下了這《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讀後感。《朝花夕拾》中的故事,都是魯迅的回憶,回憶那兒時的美好,回憶青年時的意氣風發,不管記憶如何,那都是過去的純真、單純時期所經歷的事。越是經歷沉澱、年齡越大,就越喜歡回憶。雖然回憶美好,但不可能重新經歷,生活還是要繼續,時間還在無情的前進,或許一段美好回憶,就是對現在忙碌自己的一點慰藉吧。

魯迅寫《朝花夕拾》,我覺得不僅是對封建的多個方面的抨擊、不滿、指責,也是他自己對自己的一點安慰和過去美好的留存。

翻翻《朝花夕拾》,你會感慨良多,這是一部引人深思的散文集。

  《朝花夕拾》的讀書筆記9

國慶放假期間,我無聊的沒什麼事情幹,於是,我打算讀一本好書。在國中,學了許多有關於魯迅先生的文章,我突然想看看他的作品,於是,便閲讀了《朝花夕拾》這本書。

裏面有一篇散文是我們學過的,叫做《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描寫了魯迅魯迅先生小時候在百草園得到的樂趣和在三味書屋中乏味的讀書生活,在上個學期,老師已經帶着我們深深地學習了這篇課文,有一些段落我還可以背出來,對於這篇課文來説,我已經十分熟悉。

其他的九篇文章都分別敍述了不一樣卻都同樣有意義的事情,我很想把我我每一篇的感想都寫下來,但是還是決定挑出我最深有感觸的那一篇?

阿長是魯迅魯迅先生小時候的保姆,這篇散文記述魯迅兒時與阿長相處的情景,描寫了長媽媽當時善良、樸實的特點,但她也有愚昧迷信的一面,嘮叨着?滿肚子是麻煩的禮節?的性格。當她知道魯迅先生一直很想看《山海經》的圖畫後,過了十幾天或者一個月,她就把魯迅渴求已久的繪圖《山海經》買來送給了他,我還記得她當時的那句淳樸的話語:?哥兒,有畫兒的‘三哼經’,我給你買來了!?這句話讓我感動了,這是多麼可愛的保姆啊。我體會得出魯迅魯迅先生對長媽媽充滿了尊敬和感激。魯迅魯迅先生用深情的語言,表達了對這位勞動婦女的真誠的懷念。從長媽媽身上,我看到了魯迅對底層勞動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們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頌他們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文筆相當之好。

《朝花夕拾》用平實的語言,鮮活的人物形象,豐富而有內涵的故事寫出了魯迅先生的小時的生活,讓我受益匪淺。

  《朝花夕拾》的讀書筆記10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人不能停止讀書。在這個炎熱的暑假,我不願呆在室外活動,只想在空調房中休息。但這浪費了不少大好時光,所以我決定閲讀下學期的名著。這兩本名著都是比較有趣的——《格列佛遊記》和《朝花夕拾》。我選擇了後者,因為它是魯迅先生著作的。魯迅先生的書我也讀過一些,我覺得他的作品都比較有趣,充滿了童真。

《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裏面用了大量的諷刺手法。比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他先用鮮亮的文字記敍了百草園無憂無慮的生活,裏面的各種小動物也讓我們大開眼界,魯迅在百草園的生活真是有趣呀!在寫到告別百草園去三味書屋上學。他用諷刺的手法反對了三味書屋的乏味生活。在《閏土》中,魯迅對比了他自己與閏土的童年,真是人間與地獄,當時社會的腐朽,導致老百姓從小就得受苦。而魯迅家境不錯,所以過着比較幸福的生活,但卻沒有閏土的鄉村生活有樂趣。在以我們2世紀的現代生活與魯迅的生活作比較了——我們冷了開暖氣、熱了開空調,更也無法感受到當時生活的樂趣。而其中的《二十四孝圖》也讓我留下了印象,原本為了培養孩子孝心的《二十四孝圖》,竟在孩子的心中留下了可怕的陰影。可見封建禮教毒害少年啊!

這本書中很多故事都説明了舊中國教育制度的欠缺。魯迅先生以筆做槍,字字擲地有聲,指出了舊中國的弱點。

生活在2世紀的我們,一面慶幸自己出生在祖國富強的年代,一面又得下定決心,盡我所能不讓悲劇重演。

在過往的日子裏,祖國忍辱負重,而現在繁榮富強的日子裏,我們怎麼能不為祖國努力呢?我們的祖國正在崛起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