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純自由的心靈放歌隨筆散文

來源:文萃谷 1.85W
  真純自由的心靈放歌

當今社會,人們需要終身學習,而讀書便是終身學習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謂“開卷有益”也許就是這個道理。的確,讀書使我獲得了知識,提高了修養,乃至間或與作家的思想暗合,甚至產生了某種共鳴,這何嘗不是人生一大樂事呢?

真純自由的心靈放歌隨筆散文

一本好書,能給我無數的精神愉悦,更可貴的是,它會讓我獲得深刻的啟迪,我認為《徐志摩散文精選》就是這樣一本值得一讀的好書。

我是愛讀散文的,魯迅的冷峻峭拔,冰心的温情脈脈早已使我佩服得五體投地,但初讀徐志摩,竟然不知其欲所云,沒看出來哪裏寫得精彩。在《即使打破了頭,也要還我靈魂的自由》這篇文章裏,他這樣寫道:“照羣眾行為看起來,中國是最殘忍的民族。照個人行為看起來,中國人大多數是最無恥的人……”作為一箇中國人,他能夠如此客觀地指出民族劣根性之所在,實屬不易。但我也認為,他的想法偏激,與中國當時的社會實際脱節。

但後來,隨着閲讀的深入,我逐漸改變了看法,起初覺得他的作品乏善可陳,後來又覺得激情四射,如湧動的`大海那樣波瀾壯闊。因為它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我長期以來內心深處缺乏的一種情感。這種情感在《海灘上種花》這篇文章裏表現得尤為明顯。“耶穌為什麼不怕上十字架?彌爾頓何以瞎了眼還要作詩?貝多芬何以聾了還要制音樂?……因為這些人道的英雄,都有他們不可動搖的信心!”寥寥數語卻振聾發聵,讓我受到了莫大的觸動。

其實,文壇巨匠與芸芸眾生本質上沒有什麼不同,但他們卻有着彪炳文學史冊的建樹。為什麼?因為他們心中有信念,並矢志不渝地堅守着自己的信念。他的另一篇文章《守舊與“玩”舊》,解釋了這個簡單,卻又不同尋常的詞彙。他説:“一個沒有信念的人,不論他是新是舊,不但沒權力充任思想的領袖,並且不能在思想界裏佔任何位置”。文如其人,讀他的文章,很容易被他那濃烈的感情所感染,原來風流倜儻,浪漫十足的徐志摩,同時也是一個率真、渴望愛、嚮往自由的人。

感情濃郁而又情真意切是他文章的主要特點,代表作《再別康橋》,就是以濃郁的感情,表達了他對母校深深的眷戀。真切的文章,如《我的祖母之死》中,年幼的徐志摩會坐在祖母的牀邊,念着兩朵熱淚,聽母親敍述她的病況,他會清晨揭開帳子叫一聲軟和的奶奶,而慈祥的奶奶會伸手到裏牀去摸給他一個蜜棗或是三片狀元糕。如此可愛的辰光,如此可愛的天真,如今卻沒有了,再也不回來了。徐志摩以清麗的文字,表達了自己對已故祖母的感激和深切的懷念,這樣傳神逼真,感人肺腑的描寫在他的這篇散文中比比皆是。

看完《徐志摩散文精選集》,深深地被他的文學才華所折服。然而,自古以來,中國才子的命運總是多舛,才華橫溢的他無奈死於空難,湛藍的天空成了一直夢想飛翔的徐志摩永遠的歸宿,而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一顆巨星就這樣悄無聲息地隕落了,這讓這人不得不扼腕歎息…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