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筆不為風雅散文

來源:文萃谷 1.08W

【一】

提筆不為風雅散文

少時的清晨,秋末開始經常會隨大人們在曬場上曬太陽,坐在木樁上,縮着手,身子伏蜷,頭放於自己的膝上,有時也垂在祖母的膝頭。整個人都在日光下,亮白亮白的。少時的日子,能記着的是昨天,不去太再意今日,亦不會去想明天。沒有心事,亦不去思量什麼。實在的心思裏,就覺得,所有的東西都會在長大後安妥放着。

坐在日光下,除了暖和,還有一種香,夾着枯草和塵土的香,還有鄰居家裏飄出來番薯的香。這就是太陽的味道。不管是秋天,還是冬,大家愛曬被子,曬着被子,衣物,還曬着孩子,許多孩子是不愛的,我亦是喜歡,靜靜地坐在日光下,在陽光香味裏被暖意包融,在亮白的光裏,如魚水般的妥帖。

這時候的曬場就如漏光的光柱,無邊的靜,所有的塵土於此間靜落,背風的牆,亮白安詳,看着日光下自己的影子,亦實亦虛,一如時光中的一滿一淺。後來對世間的理解,便是從這幽靜舊場裏所見的一景物思慮而來。

【二】

最為清晰的事,大都於在午後,陽光明亮,籬笆滿足地樣子,木椅子比身子還要長,躺起來,特別安妥。把自己擱於那處,聽沙土被吹起來的聲音,還有偶爾的狗叫聲。木椅子比籬笆短,但影子似乎更重些。就這麼影子壓着影子。還有老石臼,積水浮着枯葉,水潤出青的苔蘚來,積水明淨得可以照出天來。

就着這光陰冉冉,看着遠處,時光就這樣熟悉,熟悉得可以以為,籬笆可以長出葉子,石臼木椅都可以活過來,也覺得是理所當然。蜘蛛也在這個當口順路而逃。從椅子起來的時候,聽到了母親的聲音,我跑去屋後看屋後的菜園,木槿邊上的竹子,還有那沒人走了的小路,小路還在,覺得就應該就這麼走着,可以從這裏走出村子。

【三】

感覺能記住的暮色,大都是雨後的,濕的牆,濕的石頭。透着暮的微光,亦閃着它那灼灼其華的光彩。這時候的草於此間是零亂的,似是而非的疲憊的綠,會在那一瞬間,令人覺出冷清來。雨後的暮色,樹亦是緘默的,一株株的,看着人都寂寞。一如傷感,很濃地體現着,這樣的氣息。遠的山近的景,天際淡白的流雲,還有那竹樹邊無意露出來的泥濘中的腳印,仿若能讓人失神的親默。這時候,你會聽到幾聲冷蟬的鳴叫聲,讓人自然地想到王籍的那句““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於此處渲染山林的幽靜雖不如古時那般,但也生生生出歸隱的感覺來。這時候的`幽靜恬淡,恰是文海詩的那一種意境,起碼,我今可以妥帖於心中感受出來。

我不經常於寂靜中獨行。倒時經常會抬頭看遠天中偶爾吹起的煙火。那應是不遠處工業區的濃煙,不那麼美好,但會令我想起乾淨空氣時的煙火。一直覺着煙是有顏色的空氣,一如水中的墨漬。可見不可觸,象影子般。説到影子亦讓我想起小時候和小夥伴吵架時,會去踩他人的影子,踩中了還會用腳尖使勁蹬幾下,仿若這樣就算贏了。踩中的人狂喜,被踩的人不敢逃跑,生怕自己的影子因為被踩住而因跑起來就會被撕斷了。一如白紙一樣,撕了就接不上來,後果很是令人不敢想象,於是被踩的人就這樣頹廢起來。如今的孩子是不玩這些看似無聊的遊戲的。我卻是感覺到遺憾了。

【四】

今晚的秋雨不長,夜很涼,如村裏晚稻收完後,每逢雨夜,就坐於門前的小石凳上,拾起門前的稻草,就這麼接起繩來,學着大人兩手搓起來,繩在手上越來越長,搓繩之手,不緊不慢,連綿着,就這樣一圈一圈地繞着自己,好似雙手可以走路般。這便是草繩,我結的草繩是不牢固的,不會用到哪裏去,就這麼圈在那兒,也沒人丟了。搓着,接着,夜就這麼越來越短。月亮就走到的山的那頭。

這樣的潮濕暮色裏,很是會讓人想起這些。沒有太多感慨,只覺得時光帶走很多東西,在不經意與妥協間,我們丟棄很多。心裏自然接受這樣的改變,只是偶然會去想起,不影響心情。這時候,雨停不久,月亮露出那一點。微白的天際,似黎明。透過小區裏不高的樹,一個個影子,月光透過樹葉,自己的影子就這樣被三三兩兩地遮起來。“浮雲卷靄,明月流光。”這時候就是如此。初秋的月,慢慢就這樣越來越亮。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