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讀書筆記5篇

來源:文萃谷 2.58W

西遊記讀後感

西遊記讀書筆記5篇

————關於孫悟空

初期,他鬧龍宮,鬧地府,鬧天宮,一切循着追求自由的個性,盡情抒展着自己的抱負。即使在後期隨唐僧西天取經,歸依佛門,他也不是單單的一任別人為他做主自己的事情,不是無條的服從,依然保留着自己獨立的人格。不論是多大的佛,多尊的聖,如果有錯,他還是據理力爭,絕不妥協。這和他初期大鬧天宮時的性格依然吻合。

在他的身上,有着打抱不平,為民除害的江湖氣息。而且機智靈活,加上筋斗雲與七十二變,更使他如魚得水。

他,就是唐僧的大徒弟——孫悟空。

孫悟空又名美猴王、齊天大聖、孫行者。是東勝神州傲來國花果山靈石孕育迸裂見風而成之明靈石猴。在花果山佔山為王三五百載。後歷經八-九載,跋山涉水,在西牛賀洲靈台方寸山拜須菩提為師,習得七十二變化之本領。此後,孫悟空大鬧天宮,自封為齊天大聖,被如來佛祖壓制於五行山下,無法行動。 五百年後唐僧西天取經,路過五行山,揭去符咒,才救下孫悟空。孫悟空感激涕零,經觀世音菩薩點撥,拜唐僧為師,同往西天取經。取經路上,孫悟空降妖除怪,屢建奇功,然而兩次三番被師傅唐僧誤解、驅逐。終於師徒四人到達西天雷音寺,取得真經。孫悟空修得正果,加封鬥戰勝佛。

他聰明,機智.比如:第五十四回,西樑女兒國國王欲招唐僧做夫婿.孫悟空使"假親脱網"之計——先準了國王親事,登寶殿,請女王取出御寶印信來,宣徒弟們進朝,把通關文牒用了印,在請女王寫個手字花牙,交付給徒弟.然後給我們送行,到了城外.悟空使個定身法.這樣一則不傷了他性命,二來不損了唐僧的元神.

我認為取經隊伍中悟空其實是悟性最高的,他也是唯一早已脱胎換骨領悟佛法真諦的,可以説其他三人是經歷了層層磨難才達到成佛境界的,而悟空在戴上金箍從此跟定唐僧那一刻就已"悟"到了。且看他師徒對取經的談話:

行者笑道:“早哩!早哩!正好不得到哩!”沙僧道:“師兄,我們到雷音有多少遠?”行者道:“十萬八千里,十停中還不曾走了一停哩。”八戒道:“哥啊,要走幾年才得到?”行者道:“這些路,若論二位賢弟,便十來日也可到;若論我走,一日也好走五十遭,還見日色;若論師-父走,莫想!莫想!”唐僧道:“悟空,你説得幾時方可到?”行者道:“你自小時走到老,老了再小,老小千番也還難。只要你見性志誠,念念回首處,即是靈山。”

“念念回首處,即是靈山。”可見悟空已是領悟了“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的真理。世間人問佛在何處,其實佛即各人心間一泓清潭。

我們心中也有一潭,只有讓其清澈無比,才可心中有佛,眼中是佛。讓我們與孫行者一起努力吧!

2.《西遊記》是我國古代文學百花園中一朵怒放的齊葩。自問世以來,不脛而走,風靡文壇,故事流傳,廣及民間,真可謂家喻户曉,婦孺皆知,雅俗共賞。如此之宏著怎一個“夢”字解決呢?不錯,《西遊記》它的藝術成就、人物塑造、思想內容等是多方面,多角度的。而在這兒,我只從弗洛伊德的“夢”論入手,用精神分析的方法來解析《西遊記》。

為了能使《西遊記》的創作與夢聯繫上,我們先來看一下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説創立初期,由於他得天獨厚的文學素養,他選擇了與“語言”有密切聯繫的“談療法”來救治他的精神病人。在他看來,精神病人被封閉壓抑了的內心障礙,可以經由語言交談而得以宣泄或淨化。可見,精神分析學説在初期階段就與文學理論結下了不解之緣。從重視,考察病人的`語言反應到對正常人在日常生活中發生的語誤、筆誤、讀誤的心裏分析,在向前跨出一步,就與作家的文學創作現象聯繫到一起了。這種聯繫實際上在標誌着精神分析學説誕生的《夢的解析》(1900)一書中已顯出端倪。

弗洛伊德將精神分析方法推衍至文學創作上來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將作家與精神病患者聯繫在一起,而這一聯繫的橋樑就是“夢”。弗洛伊德認為,作家的寫作也是在做夢,只不過是在非睡夢狀態下作夢,因而他的作品也是他內心無意識本能的變形顯現,慾望的替代滿足。我們往往會説自己作的夢是混亂、荒謬的,完全是一種變了形的東西。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