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一雙嫁時鞋-抒情散文

來源:文萃谷 2.45W

我大衣櫥頂的吊櫃裏,至今有雙燈線絨面的黑鞋面,紅色的襯裏,白色的滾邊,白色的鞋底,至今捨不得穿,因為那是我出嫁,母親一針一線,為我做的“嫁時鞋”,一針一線裏,有着母親,千叮嚀萬囑咐,有着母親對於對於女兒依依不捨。

留一雙嫁時鞋-抒情散文

為了圖個吉意,“嫁時鞋”,都是雙數,六雙,八雙,十雙不等。有的也看婆家的人數,每人一雙,只有增加的,不會減少!我的“嫁時鞋”是六雙!當然是六六大順之意。

在經歷十月懷胎,分娩陣痛,育子艱辛、初為人母之後,才體會的真切。於是,把這剩下的這一雙(出嫁時母親為我做了六雙,被我穿的只剩這一雙),寶貝也似的珍臧着!猶如,母親,珍藏着家裏每個人的紙質的鞋樣。

人為什麼在經歷之後,才懂得感恩和珍惜。記得曾經,在我每次的出門遠行,之時,母親總是拿一雙黑燈線絨布鞋,裝在我的行囊,那是慈母的愛,所以不管我走有多遠,離家幾重山及重水,母親以及母愛始終伴着我。異鄉的生活有多艱難,怎樣的人情冷暖,我的心是温暖的!儘管明白這愛,我還是不好意思,在人前穿這布鞋,只有在自己的一方天地裏穿。多年之後的現在,我為自己曾經的媚俗感到羞愧。

母親的鞋,都是在農忙的間隙和農閒的冬季裏做的。做着一家人的船型的或是圓口的單鞋和靴狀的棉鞋!有時也幫別人做“嫁時鞋”。因為母親的手巧,做的鞋是出了名的好看!

一雙布鞋的做成,是一次從春到冬,瑣碎的勞作的過程,是一種歲月的沉澱的過程!也是一份不見汗水的體力活!

春天,在毛竹林裏毛竹筍,拔高,於是,原先的竹筍的包衣——筍葉,就自行脱落。母親就去收集。在上國中之前,偶爾我和弟弟,也去收集,這時自覺分擔了母親的勞動,很是高興!國中之後,我就不屑做這樣的事情,覺得是浪費時間。把收集到的筍葉,曬乾,然後放在平整的地方壓平,比如牀墊下,老式的箱與箱之間。經過夏。秋天,在某個秋高氣爽的日子裏,打一鍋米粉糊,還有一堆舊報紙(通常是買),以及,把一些穿舊了不能再穿的棉布衣裳,沿縫折開成布塊。具體的操作如下:把報紙用米粉糊糊在有着活動門軸的大門上,再把棉布糊在報紙上,這就是所謂的——打“袼糊布”(這是我的家鄉土話)把門卸下來,放在澄淨的秋陽下曬乾,取下。然後按照家裏每個人的“鞋幫樣”裁剪,再糊上黑色的紅色的或是花色的燈線絨的鞋面,糊上好看的花色的棉布的襯裏。滾上白竹布的邊。這樣鞋幫好了。如是棉鞋,是要鋪上棉絮的。同樣的放在箱底壓平。這時筍葉就可拿出來了。

筍葉按照,鞋底的樣子剪好,五層筍葉,用白竹布滾在一起。然後用零碎的布塊,注意要用碎布頭,拼湊着一層有一層,鋪在筍葉層上,前後,腳掌處,也就是腳走路得力的'地方,大概有三十層,棉鞋還要厚呢。周邊要薄些大概在二十層,最上面的一層用新的整塊的白竹布。沿着邊用線釘牢,多餘的布沿剪掉,這樣厚厚的鞋底做成了?還差一步呢。還要把鞋底的厚厚的邊,糊上粥糊,這樣二三十層的布,就混為一體,渾然天成了。

在這樣的繁瑣中,冬天到了,母親就會再有太陽的牆角下,或是午夜的燈下,靠着“架子牀”的雕花的牀頭,一針一線的納鞋底,納鞋底不僅是手工活還是一種不見出力的體力活。這樣對於有着肩周和頸椎病痛的母親,有着怎樣的艱辛,我無法想象。

再在納好的鞋底上鋪上一層好看的花色的棉布,再細心地沿着在五層筍葉滾過的白色的邊,用挑針的方式縫上。這樣鞋幫和鞋底用大號針,粗線縫合,不,應該説是“訂”——我老家叫“上鞋”。如是棉鞋,是要用錐子,錐孔上線呢!

母親老了,眼睛模糊了,體力也不支了。也不再做鞋了。事實上,這樣的布鞋,在我的家鄉,幾乎沒人在做了。穿的都是買來的鞋,哪怕是布鞋。都是物質的等值交換,無關乎母愛!

只是在我心中最美美不過母親做的布鞋,穿着舒服的也是母親做的布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