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日常隨筆感想

來源:文萃谷 2W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一定沒少看到別人寫的隨筆吧?隨筆其實就是日常生活中對一些事件的想法,及時捕捉,隨手記錄下來。經典的隨筆都有哪些?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師日常隨筆感想,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師日常隨筆感想

教師日常隨筆感想1

看完視頻我陷入了思考之中,在學校的日常的生活中我們經常教導學生,見到老師要有禮貌,學生剛開始還能做到,但是時間不長就沒有人願意這麼做了,時間再長了更是見到老師形同路人。反思我們自己的行為,當孩天真的眼神看着我們熱情的向我們問好時,得到的或是微微的點頭,或者是眼睛看着別的地方隨口應答,孩子們一臉掃興的與我們擦肩而過。孩子真誠打招呼熱情,被我們的冷漠所驅散的蕩然無存。也許不是孩子沒有禮貌而是我們的行為阻止了學生禮貌習慣的養成,這也引出了我們該如何的對待“師生平等”的真正含義。美國教育家多爾説:“教師在師生關係中的地位是‘平等中的首席’。

我們班的一名同學感冒了到我辦公室我接水而我只是遞給她一隻杯子,隨口説道:“開水在那,你自己倒吧。”或者外加一句,“你小心點,別燙着。”雖然語氣也是温和的,但從未想過自己幫她倒一杯,雙手遞給她。反過來,有時我問學生借支筆、借本書,學生哪次不是爭先恐後,高高興興地雙手奉上啊!難道這就叫師生平等嗎?——説真的,在沒看過看過視頻之前,我真的沒想到這些,總覺得這是很正常的。但,這不正是師生之間不平等的表現嗎? 有一次,在操場上選拔運動員,我順便去了上了一下學生廁所,在廁所裏面碰到了我班裏的一個學生,那個學生看到我來上廁所,居然很驚訝的説:“老師,您也來上廁所?”當時我真的哭笑不得。難道我是與眾不同的內褲外穿超人麼,居然可以不用上廁所。“我難道不需要上廁所麼?”我很是尷尬地問那個學生,那個學生撓撓頭説:“不是,老師我的意思是説,你是老師,你怎麼來學生廁所呢?”“老師和學生不都一樣麼?難道廁所還要分高低貴賤麼?”學生聽到我的話居然很是驚訝。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都在喊着要求師生平等,可是在實際操作中,老師始終把自己置於一個高高在上的位置,對學生就是命令,指責又或者是其他。而學生也很自覺地認為在老師面前就要表現的低人一等似的,對老師“畢恭畢敬”,甚至是認為老師就應該是對自己頤指氣使才對。可是這樣的師生關係是很不健康的,學生對老師的恭敬不是因為受到老師的感化而發自內心的恭敬,而是迫於傳統輿論壓力才這樣做。而老師本身也是被這樣的傳統觀念架空在毫無實際意義的教師威嚴之上。

其實,所有的師道尊嚴都是從我們行為的點點滴滴得來了,而不僅僅是與學生保持距離,給學生以神祕感而獲得的。師生平等,不僅僅是一個口號,更多的是我們的日常行為的表現。

教師日常隨筆感想2

最近一段時間孩子們的午睡總讓我感應頭痛,這羣淘氣的孩子們嘻嘻哈哈、説説笑笑,一進午睡室從東跑到西,在牀上打滾等。紛歧會兒起訴聲連綿不停,誰在推人,誰還沒脱衣服誰又在講話了。老師高聲喊也不起效果,幫這個蓋被又幫那個,邊勸説着,想讓各人平靜下來開始睡覺。可那幾個淘氣的孩子還磨磨蹭曾的。可是憑據幼兒的生理、年齡特點午睡有益幼兒的身心康健。從醫學保健角度分析:幼兒睡眠時,身體各部位和腦及神經系統都在進行調治,氧和能量的消耗最少,利於恢復疲勞,內排泄系統釋放的生長激素比平時增加3倍。所以,睡眠的優劣直接影響着幼兒的生長髮育、身體康健、學習狀況。

在幼兒園午睡是孩子們統一的運動,可在孩子們看來,一旦睡下了。就束縛了講話、運動的自由。因此,他們想方設法要在睡前説完想説的話,趁老師沒看見做完自己想做的事,真的!當我們感受到孩子們太煩、太鬧、太吵的時候,不妨反思一下自己是否理解孩子們、滿足孩子們的需要。設身處地為孩子們着想一下,多釋放一些時間與空間給孩子們,孩子們也會配合老師的事情。只要你用心去做了,就一定有好的收穫。

而對於我們老師來説,在孩子們的一日生活中,教會他們學會集美娛樂場,照顧好他們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善於視察他們每個孩子身上的閃光點,要實時勉勵他們,知道他們在想什麼?需要什麼?和他們做真正的好朋友,他們才會信任你,願意把心裏的話告訴你,願意和你做種種遊戲。

教師日常隨筆感想3

學困生一向是教師們頭疼、也是最疑惑的癥結。尤其是高年級的學困生,其“困”之程度更為明顯,主要為以下幾方面特徵:

1、困之廣。從橫向的角度上看,幾乎門門科目都很吃力。

2、困之深。從縱向的角度上看講,學困生幾乎每個知識體系都極其薄弱。比如數學,學生的應用題分析潛力、解題潛力都很差;同時,計算潛力、背誦潛力都要比他人低。

3、困之頑固。學困生是補了舊知識,落了新知識,補了新知識,舊的又忘了。新新舊舊,步步薄弱,一旦脱節,就會全部潰散。

那麼,學困生“困”的最本質原因是什麼呢可歸為兩方面原因:

1、理解語句、題意的潛力十分差。

學困生對於文字類題目十分打怵,首要問題是讀不懂什麼意思,然後才是題的思考方法。所以老師們對學困生補習的第一步就是一字一句、有重點、有突出的先給學生讀題,然後再對題意作進一步的“翻譯”解釋,最後才是思路上的導入。

所以,“翻譯”題,明白題意,是學困生的首要障礙。

這就是為什麼,老師給學困生講題,學困生當場就明白,但,一旦脱離了老師的“翻譯”,把有關的“白菜”題換成“蘿蔔”題,學困生就會困陷於“讀不懂”的狀態中,又迷糊了。

2、沒有獨立的、成熟的、自我的思維分析體系。

應當説,經過老師的點撥和幫忙,幾年學習下來,每個學生的思維中都會逐步構成比較獨立的、適合自己的問題思考模式,這種模式日積月累,便會構建成具備學生個人特徵的思考體系。這種思考體系猶如一個“無形”的加工廠,一旦建立,學生就會依照它的“運行”規則進行有序地思考和問題解決。而且,越是到高年級,這種體系就越成熟化、完善化、自我化。思維體系構建的質量決定了學生不同水平的發展,決定了優等生、中等生、學困生的分化。

因此,學困生“困”的第二個原因就是他們沒有自己獨立、成熟的問題思考體系。由於體系沒有建立,所以,他們務必依靠於他人的幫忙,“翻譯”且“解釋”問題本身和問題的深層次含義。日子久了,他們的思考體系依舊是支離破碎,不成一統。

例如,對於應用題教學。一般狀況下,學生用1~2遍的默讀即可明曉題意,並且能迅速捕捉到題中所反映出的主要知識區域及明顯的數量關係。但學困生則至少需要2~4遍、一字一字的閲讀方可明白題意。從這個階段看,學困生就會落下一大截。在接下來的分析解決中,大部分學生會利用自己已有的認知結構及自己特色的思考方式來接答題。所以,不同的思維體系決定了不同方法的解。學困生則較為困難,他們“碎片”式的思維體系只能助他們解出一步或兩步來,也決定了學困生很難列出綜合算式來。

基於以上的分析,我認為,學生語言的學習是理性分析潛力完善與提高的重中之重。

1、從長遠的角度來講,從低年級就要加強每個學生的語言文字水平、理解水平。

2、從近期的角度來講,解鈴還需繫鈴人。數學教學中,尤其是低年級數學教學中,注意減少教師的“指導”作用。具體為,老師少讀題、少釋題,讓學生自己去想。

3、增加學生説題潛力的訓練和強度。即學生看過題之後,能大體説出題意。透過説題,能夠鍛鍊學生的概括潛力和抓重點的習慣,低年級起,能夠每一天讓學生練習用數學語言説一句話。這樣日積月累,就會逐漸構建起學生自己分析問題的思維體系。

有一句話講得好“恨鐵不成鋼”。既然每一個學生都不可能轉成鋼,那我們能夠進我們的最大努力,讓學困生轉成一塊好鐵。

教師日常隨筆感想4

常聽有人説,老師有什麼,不就是那麼幾節課,每年有兩個大假期,多麼清閒阿!其實,這恰恰是他們對老師工作的不理解,他們不懂得幾節課的背後需要超出幾節課幾倍的備課,需要超出幾節課幾倍的時間來看作業,需要超出幾節課幾倍的'時間研究學生,老師手上的工作能夠停止,老師心上的工作是沒有時間限制的。還有一些教育人士説,人家外國教師的工作量要比中國教師大多了,但他們卻忘了,人家外國實施的是素質教育,而我們實行的是應試教育,應試教育無論對老師和學生都是一個沉重的包袱。

老師工作的繁重體此刻三個方面:

一是繁重的作業,中國小在應試教育的重壓下,大多數都在搞超多的機械作業,領導逼着留作業,家長逼着看作業,老師兩頭受氣地在批改作業裏十分疲勞。

二是名目繁多的考試,因為此刻的考試是體現教師工作價值的唯一辦法,因此,加強管理在某種程度上説就是加強考試,於是各種花樣繁多的考試粉墨登場,考試的過程實際上就是老師繁重工作的過程,出題,監場,看卷,着實忙。

三是複雜的學生問題,此刻,社會對教師的要求高,家長對孩子的期望高,而孩子的思想十分複雜,這就給老師的工作帶來了太多的艱難,應對社會眾多因素造成的問題學生,要求老師一個解決,老師搜腸刮肚,心裏勞累,不言而喻。老師工作的繁重更多地是體此刻下課後,心理的沉重負擔上,這種工作的無形延續讓老師全天候工作,這是其他任何一個職業所不具備的。這種工作看不見,摸不着,但自己又説不得。

因為,你一説累,就會有許多人反駁,農民會説,你能比我們挖土揮汗辛苦工人會説,你能比我們機器隆隆辛苦商人會説,你能比我們風險奔波辛苦有苦不能説,只能埋在心中。

在教育的星空中,我是一顆凡星,雖不奪目,但卻璀璨;在教改的浪潮中,我是一朵浪花,雖不壯觀,但卻是浪尖上最有活力的一朵。在身為人師的這些日子裏,我學習着、實踐着;努力着、進取着;奉獻着、收穫着;留下了串串清晰、生動的足跡。

“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從1990年我踏上三尺講台的第一天起,這句話就成了我工作的座右銘。

作為一名教師,為人師表教書育人是我的職責。平時對自身的師德修養比較重視,努力以自己的行為、作風和品質去感染薰陶和影響學生;年青的我,以認真踏實不斷進取的精神對待自己的工作;以對學生的愛心和職責感,熱愛尊重和嚴格要求全體學生;以虛心好學的精神與組內老師團結協作、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在全面推進課程改革的這天,我在教育、教學中不斷學習課程新理念、在實踐中勇於探索新的教學方式,將“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育理念和“研究性學習”、“自主學習”、“人文教育”、“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的整合”等實踐滲透在日常教學中,以使自己的教學與時俱進,體現新課程的精神。在實踐中,不僅僅增強了對教育科學研究的興趣,還提高了研究潛力和教學水平,更嘗試着創造性地開展教學工作,收穫頗豐。不斷地將研究課,互觀課上的精華延伸運用於日常教學實踐,把仍在困惑着我們的許多問題,在認識中尋找解決問題的路徑。努力處理好數學教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努力處理好應用意識與解決問題的重要性,重視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潛力,重視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創新潛力。常思考,常研究,常總結,進一步轉變教育觀念,以“自主——創新”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與運用為重點,努力實現教學高質量,課堂高效率。

在知識傳授的同時,也不忘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

只有親近學生,研究學生,才能展現自我,樹立自己的威望。誰愛孩子,孩子就會愛他。只有善於接近孩子,體貼和關愛學生,和他們進行親密的思想交流,讓他們真正感受到老師對他的“親”和"愛"。因此多年來,我總會在工作中不斷思索,在思索中不斷提高自己工作的藝術性。雖然因為工作的繁忙有時會影響自己的情緒,有時甚至忘記了微笑。但透過理論學習,反思與同伴互助,很快意識到自己就應怎樣做。所以在處理問題時多溶入了些寬容、理解,多講了些藝術性。我也最後發現,只有我帶着一顆真誠的心去走近孩子,關心孩子,即便是批評,也會被他們所理解。孩子們只有真正理解了我這個他們所喜歡的老師,才會理解我。

每接一個班我都很用心的去教,對待特殊的孩子,我的方法就是給他信心,喚醒他內心的渴望,這就等於給他自己體內安了發動機。而運轉發動機的“機油”就是我們給予孩子的讚譽和信任!

反思自己多年來工作的歷程,回顧前行中留下的串串足跡。我要感謝曾熱忱幫忙過我的領導們;要感謝曾無私指導過我的老教師;也要感謝曾悉心教育過的小朋友。正是無數個他們的存在,才使我體驗到成長的喜悦、教師的快樂和人生的價值……

教師日常隨筆感想5

杜昊遠在我班幼兒中算年齡較小的一個,剛滿兩週歲。他長得小巧玲瓏的,別是那一雙水靈靈的大眼睛,十分惹人喜愛。

因為其他原因,昊遠沒有參加我園開展的親子活動,以前跟老師連面都沒見過。

因此,剛來園時,他和一些孩子一樣對陌生的老師充滿了戒備,媽媽送他來園,他連話都講不清楚,只是邊哭邊咿咿呀呀地叫着,抱緊媽媽的脖子就是不肯鬆手。媽媽十分擔心孩子不適幼兒園的生活,次把他送進班後,還要在教室口呆好長時間,久久不肯離去。

確實,開學的前幾天,昊遠的情緒很不穩定,午餐時不吃,午睡時不睡,連小都不肯,常常到褲子上。為了孩子從對父母的依戀轉移到對教師的依戀,從而使他更快適幼兒園集生活,我細心照料着他,他感到時時刻刻有老師存在;為了他獲得安感、親切感和依戀感,我與他常常肌膚親,如拍拍他的小腦袋、他的小手、抱抱他、和他説幾句悄悄話,遇到他有哭鬧行為,我又和顏悦色地用最温柔、最親切的語言對他加以勸導,儘量滿足他的一切合理要求,漸漸地他對我產生了深深的依戀感,早晨媽媽送來時能跟媽媽説再見了,午睡也有了好轉,能在我的懷抱中很快睡。此刻的昊遠天在幼兒園裏粘着我,儼然一個小小跟屁蟲。家長看到自己的孩子這麼快就適了環境,感到很高興,對我們的工作給予了充分的肯定。

我,小跟屁蟲會在老師的悉心照料下,一天一天開心,一天一天進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