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基督山伯爵讀書筆記15篇

來源:文萃谷 4.46K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何不寫一篇讀書筆記記錄下呢?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書筆記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於基督山伯爵讀書筆記,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於基督山伯爵讀書筆記15篇

於基督山伯爵讀書筆記1

“那雙眼睛包含着憂鬱的神色,不時閃過憤世嫉俗、充滿仇恨的寒光。由於不見陽光,臉色蒼白,襯在黑髮上有一種北歐貴族的美。”你能猜到這樣一個憂鬱的人是誰嗎?他,就是法國著名作家大仲馬的作品《基督山伯爵》中的主人公埃德蒙·唐太斯。

埃德蒙·唐太斯本來生活得很幸福,他有愛他的爸爸,也有他愛的姑娘,還有在“法老號”上的地位。但是,這樣一個生活中到處灑滿陽光的人,同樣也招來了別人對他的怨恨。唐格拉爾和費爾南就是這樣的人,唐格拉爾嫉妒唐太斯的地位,費爾南則嫉妒唐太斯擁有美麗的未婚妻梅塞苔絲。在嫉妒的驅使下,他們害得唐太斯含冤入獄。還好唐太斯在獄中結識了法利亞長老,才能從監獄中逃出來,並得到了一筆巨大的財富。他以“基督山伯爵”的身份懲罰了那些陷害他的壞人,同時也報答了他的恩人。

我深深地被這個迷人的故事吸引住了,埃德蒙·唐太斯那充滿智慧、遇事冷靜的形象牢牢地吸引了我。我的情緒也隨着大仲馬的筆尖起伏着,當唐太斯含冤入獄被迫與親人離別時,我為他抱不平也同情他的遭遇;當唐太斯逃出伊夫堡監獄並憑藉他極好的水性最終獲救時,我因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而欣喜若狂;當唐太斯懲罰惡人並讓他們付出了應有的代價時,我拍手稱快、大加讚歎。

與其説是這本書讓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不如説是基督山伯爵——埃德蒙·唐太斯用他的人格魅力感染了我……

在被關進暗無天日的伊夫堡監獄後,他雖然也絕望過甚至想過死亡,他説:“我已經喪失了對生命的留戀,死亡在向我微笑。我心甘情願去死,我已心力交瘁,需要躺下。”但是,當機會來到他身邊時,他卻從未放棄過,這是一種怎樣的堅強與理智?大仲馬在書中是這樣描寫的:“三天裏面,他小心翼翼地挖掉了水泥層,讓石塊暴露在外。他差不多已讓一塊大石頭露出了根部,現在該想法把大石頭挖出來,唐太斯試着用手指,但是指甲太軟了”,後來他用了一點小智慧使獄卒不得不留下送飯的鐵鍋,他就是用鐵鍋挖出了巨石。試想一下,如果唐太斯聽見法利亞長老的信號,卻沒有耐心和毅力挖開厚厚的牆壁,怎麼可能等到復仇的那一天呢?冷靜、理智、耐心與毅力使埃德蒙·唐太斯成為了基督山伯爵!

聽我介紹了這麼多,你是不是也對這本書感興趣了呢?那就去看一看吧,相信你一定會喜歡這個故事的!

於基督山伯爵讀書筆記2

《基督山伯爵》是大仲馬的代表作之一,是以情節取勝的通俗小説。這本書充滿了浪漫的傳奇色彩,不是完全的現實主義,故事奇特新穎,讀者往往會被那些精彩的情節所吸引。

這本小説講的的是一個遭人陷害的年輕人,也就是故事的主人公——唐泰斯復仇的故事。十九歲的愛德蒙·唐泰斯年輕有為。有親情的精心呵護,有愛情的温柔陪伴,有事業的前程似錦。不幸的是因此遭小人妒忌,在自己和心愛的人的訂婚典禮上被陷害入獄。當被逮捕時,他渴望自由。當失去自由,他渴望上訴。當求助無門,他渴望有一羣甚至是強盜或是殺人犯的牢房同伴。當被徹底地關進一間只有黑暗和水滴聲的地牢,他只能自己跟自己説話,僅存的希望就是聽到自己的聲音。

在突如其來的災難面前,伴隨這個可憐人兒的只有地牢裏的黑暗及還有精神和肉體對他的雙重摺磨。但在他的可知範圍之外,還有更為殘酷的事實在肆無忌憚地上演着,老父親因為受不住兒子入獄的打擊而憂鬱而死,愛人也在漫長無果的等待中與仇人牽手走進婚姻的殿堂。

在唐泰斯成功越獄後,十四年的光陰已使一切物是人非,甚至已經沒人認出或記得他這一號人物。在他“重生”之際,他把自己塑造成一個近似神靈的人物——基督山伯爵,從此展開了他的報恩和復仇計劃。

昔日的恩人船主莫雷爾,因為瀕臨破產而絕望到即將自殺的時候,伯爵及時地解救了他,此後又始終照顧他的兒女,直至最後把基督山島的寶窟送給他們。而對曾經陷害和背叛他的唐格拉爾、費爾南和維爾福三個分別代表法國七月波旁王朝金融界、政界和司法界顯要人物的仇人,基督山伯爵個個擊破。最後,這三個人破產的破產、自殺的自殺、發瘋的發瘋,都得到了應有的報應。

在小説中,作者塑造的基督山伯爵這個人物幾乎是完美的。敢愛敢恨,即使遭遇了無盡的不幸,即使承受了無邊的痛苦之後,在自己的復仇過程中,他始終有一顆柔軟的心,被仇恨衝昏了頭腦。當他幫助莫雷爾一家擺脱困境的時候,當他從一個該詛咒的家族中救出他的一個女兒的時候,當他答應曾經的愛人不殺仇人之子的時候,他的良知依舊,他的人格亦未扭曲。同時,在達成一生最大的心願後,他悄然地放棄了原有的財富,隻身遠走他鄉。他在財富、美色面前的不貪婪,依然讓人念念不忘。

但是在這部小説中,還是有一些不及之處,在基督山伯爵越獄之後,他迅速地找到了寶藏,毫無阻礙地擁有了巨大財富,並且開始在上流社會呼風喚雨,讓所有人都覺得他無所不能,整個社會都把他當成神聖不可侵犯的偶像。復仇之路也是出奇的坦順,所有的罪人都毫無疑問地受到了應有的懲罰。

其實這很大原因是因為作者——大仲馬,他時時吐露出金錢可愛、金錢萬能的觀點,也反映了他本人的“拜金主義”思想觀念。大仲馬曾經直言不諱地説過:“在文學上我不承認什麼體系,也不屑於什麼學派,更不樹什麼旗幟;娛樂和趣味,這就是惟一的原則。”大仲馬之所以在法國文學史上不能得到更高的地位,我想這恐怕也是原因之一吧。

於基督山伯爵讀書筆記3

有仇必報是很多人的人生信條或座右銘,這四個字引起了永無止境的爭論,帶來了不知多少人的痛苦與歡樂,絕望與希望。

然而,真正能痛快報仇的人,恐怕只在少數,而大仲馬的長篇小説《基督山伯爵》(又名《基督山恩仇記》)中的埃德蒙,也就是基督山伯爵,卻正是這樣的人。

埃德蒙原是一個年輕的水手,一個孝順的兒子,一個漂亮女孩的未婚夫,可因為情敵的嫉妒,被人暗算,進了專關政治犯的監獄,十四年後才逃出來,意外獲得一筆財富。可此時,他的父親早已在飢寒交迫之下死去了,未婚妻也改嫁情敵。絕望下,他開始了不顧一切的報復行動。

幾年後,一位名叫基督山伯爵的不明人物來到了法國巴黎社交圈,隨着他的到來,一連串的厄運也降臨至巴黎三個有名望的大家族。原來伯爵正是艾德蒙,他是來複仇的。

伯爵説過:“上帝在我這邊,與我同在。”他從未對自己做的事所感到不安。相反,他心安理得的行使着自己的“權利”。他給自己戴上數不勝數的面具,如一個高明的導演,在導演一場復仇大戲。此時的他看起來強大到無人能敵,冷酷而心狠手辣。他強迫自己去相信自己是天命在身,復仇的烈焰扭曲了他原來純潔的心靈。

沒錯,他看起來成功了——巴黎三巨頭家破人,名譽盡失,但他並沒有嚐到曾經預想的快感。相反,在他內心深處隱隱傳來了愧疚的聲音。原文寫道:“基督山看到這樣慘不忍睹的景象,立刻面失血色心下明白自己報仇的權利,用了過頭……他懷着一種難以名狀的惶恐不安……”他為了復仇付出無法想象的代價!他本想懲惡揚善,卻不想傷及無辜,令自己悔恨終生。他做出了他的仇敵的行為,他放不下過去,變成了自己意志的敵人!

經過了十幾年刻骨銘心的仇恨,十年的隱忍不發,掃清敵後的埃德蒙卻被自己困住了,他深陷過去無法自拔。

最後的仇人是他自己,他自己將自己束縛在了復仇的牢籠中,被心魔所控。

故事的末尾,埃德蒙乘着船離開了。他將財富留給了朋友,離開了過去的自己,開始了等待與希望的旅途,戰勝了最後的敵人,戰勝了自我。

於基督山伯爵讀書筆記4

從前,曾對復仇這一命題半命題的作品嗤之以鼻,堂而皇之地以為那些悲劇的始作俑者都是一羣內心陰暗,對真善美視而不見的齷齪小人,而那悲劇的過程自是復仇,然後其結果亦自是毀滅:要麼手起刀落,大快人心;要麼玉石俱焚,同歸於盡。而當時間變了他的模樣再次出現在我面前時,我面對説出上面那段話的自己不禁發出過來人一般的感歎:只有缺乏信仰的人,才會對此深信不疑吧。

(沒想到會這麼長的)題記

一 感謝那個下午,那場病,與校醫院空蕩的點滴室

就在若干個禮拜之前,因為一次貪嘴吃壞了肚子,去校醫院檢查過後被告知要打三天點滴,每次兩個大瓶子。對時間向來遲鈍的我也知道今後三天將很難熬。

無奈之舉也是不二選擇,我帶着那本先前慕名借到卻也一直自找藉口推讀的名著先生陪着我。

而這一陪就是那痛並快樂的三天以及後來直到現在,那感覺就好像結識了一位相見恨晚的摯友,他即是——《基督山伯爵》(蔣學模先生注①的譯本)。

二 鄧蒂斯,你要你的復仇與憤怒,我要你的感恩與善良

鄧蒂斯,囚犯,湯姆生弗倫奇銀行的英國職員,水手辛巴德,教士長老,基督山伯爵……不論是誰,他們都是主角,都是一個曾經單純而又無辜卻又被無情毀滅在憤怒與掙扎中涅槃而生的人,繾綣在他們心頭的目標只有一個,那便是復仇。如此看來,這本起因明瞭,過程自然,結果也是大快人心的小説,如此中規中矩,又怎麼能稱得上名著呢?

經典從不會是這麼庸俗與單調的。如果你還沒有看過這本書,那麼你千萬別抱着種先入為主的觀點去看待它,這既是不公平的,也是不盡客觀的。若果真是如此 在法國文學史上那個最為羣星璀璨,百花齊放的時代中,大仲馬先生和他的《基督山伯爵》是不會從左拉,雨果,巴爾扎克,司湯達等等文豪和他們的作品中脱穎而出的注②。

百年已過,時光輾轉,它褪去了最初狂熱的追捧與褒獎,歷練出了一種沉着與睿智,歷久彌新,品味甘醇。

一百多萬字的書讀下來足以稱得上是浩大的工程量,因為這樣的書中包羅萬象,擁有着龐大的設定量(天曉得我到後來是怎麼把那些拗口的音譯名一個一個區分開的),而讀下來之後的感受也因此更為豐富,更為複雜,也更為充實,並非是那種一句話便能概括的情感。

而我對於主角的感情,就更為複雜了。在我眼裏,它不是一個被仇恨與復仇衝昏頭腦的人,這對他而言太過膚淺,基督山伯爵是一個飽滿的角色,有着豐富而不為人知的內心世界,更多的,他是一個遊走在復仇與生活交際之間實現自我價值的吟遊詩人,那種詩篇是用對摯愛的悲痛和對宿敵的仇恨書寫的。

通俗地講,鄧蒂斯,我們的伯爵是一名復仇者,區別於一般路人甲乙丙的方式,他規劃出了一個大大的藍圖,一步一步施工,一個一個圈套,一出一出表演,一次一次逼迫,在最後最高潮的時刻,猶如死神一般降臨,帶着那些人去回憶他們避而不談的回憶,接着,他們原形畢露,醜態盡現,往日的虛偽與驕傲蕩然無存,把人性中最醜惡的一面展現在我們與他——基督山伯爵,一個復仇者與審判者的面前,最後,他以上帝的名義宣讀他們的罪行,又藉以死神的名義讓他們償還了罪孽。

14年伊夫堡的牢獄生涯,給了他除了日復一日被自由與痛苦撕扯的焦灼和一副病態的高貴蒼白之外,還有法利亞長老饋贈於他那無比的智慧與巨大財富。

富有而又富有智慧,堅定而又勇敢,註定使他成為一名必將走向成功的強者,然而一個真正強大的人還有一樣東西必不可少,那即是愛。難能可貴的是,我們的伯爵自始至終沒有將它丟棄。

他愛美茜蒂斯,那個差一點就成為了他的妻子的伽太蘭人;他愛他的父親,那個一直深愛着他的善良老人;他愛摩萊爾先生,那個正直而又無私的人;他愛海蒂,他愛範巴,他愛……這些愛的轉置變成為了那一腔熱烈的復仇之火。

有人説,鄧蒂斯為什麼不選擇原諒,寬恕那些人的罪行,既然他已經擁有了那麼多,相對於14年的牢獄之災,縱是虧欠也算有所補償。古人有云:“以德報怨,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我們從不否認寬容是美德,可如果寬容換不來壞人的懺悔,那麼這樣的寬容將失去意義,不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地進行報復,這樣不僅徒勞無功反倒還搭進了自己的清白。試看,把一個無辜的人送入伊夫堡暗無天日的監牢之後,登徒子弗南依舊自私地愛着奪來的美茜蒂斯,一路用盡卑鄙手段扶搖直上;鄧格拉司仍舊愛財如命吝嗇冷酷;而維爾福,還是老樣子,急功近利,咄咄逼人,飛黃騰達,人前人後的虛偽做派。午夜夢迴時,想必他們都不曾為自己所造的孽有一絲懺悔與不安吧。

而值得一提的是,伯爵的善良雖然在入獄前後的表象不盡相同,可能也從未泯滅,對於摩萊爾一家,他竭盡所能地幫助他們擺脱困境,不單單是因為他對於摩萊爾先生心存感激,更是因為他發現摩萊爾先生和他的子女都是無私善良與正直的人。還記得文章中當他聽到別人稱讚馬西米蘭(摩萊爾先生的兒子)的誠實與勇敢時,他不禁為之觸動,顫抖地握住他的手説:“希望你今後一直如此。”

由此可見,復仇是貫穿全文的線索,這一點無可厚非,可這洶湧而來的復仇卻從來以愛作為出發點,哪怕主人公也未曾注意過。

三 不由自主地想起《肖申克的救贖》,書與電影的對立與統一

同樣的題材,不同的人物,相似的情節,是美國驚悚大師斯蒂芬?金在對大仲馬先生與《基督山伯爵》致敬。這部電影我很早之前就已看過,讀這本書時它總是不經意的浮現在我的腦海,一開始只是一些隻言片語,後來是一些零碎的故事情節片段,而在最後,猶如醍醐灌頂地驚覺——它們兩個,隔着時空隔着電影與文學的海洋交相輝映着!

在書的末尾,伯爵帶着海底默默離開的情景,讓我不由自主地想到電影中的那一幕:Andy在雷電交加的夜晚,爬過下水道,一躍而出,對着狂風驟雨的濃稠夜色伸出雙臂緊緊擁抱自由,用手向天空擺出勝利的“V”字,那瘋狂的呼喊是對久違的自由地呼喚更是對人性勝利的吶喊!

而當我把這一幕帶入到伯爵身上時,心頭不禁為之一顫:鄧蒂斯一動不動地倒在一座孤島的礁石上,精疲力竭,任憑狂風暴雨在他四周肆虐,他緊閉雙眼,胸口虛弱的一起一伏……此時彼刻,他想的,定是如何讓那些人千百倍地償還他14年所失去的一切。與Andy在肖申克中完成的自我救贖不同,基督山伯爵在伊夫堡中積累的是復仇所需要的一切要素,所以越獄成功之後,伯爵選擇的是用最殘忍的手段處心積慮地將他們一網打盡,一個一個進行報復,以眼還眼以牙還牙,而結局當然如預期那樣,可是,我又有一些同情伯爵,當復仇成功,雖然皆大歡喜,可心中一塊巨石落地之時,想必又會有一些悵然若失吧……

不可否認,伯爵與Andy這兩個角色在某些方面是對立的。Andy在肖申克完成的救贖使他更為珍惜自由與今後的生活而非復仇,所以在他越獄之後追求的是生命與希望極致的本源和今後生活的幸福與快樂。

可就像影片中Andy所説的:“這個世界上一切高牆都關不住的東西,他就在我們內心深處,那就是希望。”與書中那句“人類的全部智慧就包含在這五個字裏面:等待與希望。”卻又是那麼奇妙的統一着,所以當我在回憶影片結束的燦爛陽光時,彷彿也看見了伯爵帶着海蒂遠走高飛的背影……

這一切並非偶然,影片《肖申克的救贖》作為美國電影史上的無冕之王,它的原作者,一向自視甚高,狂放不羈的斯蒂芬?金也謙虛地説:“這殊榮屬於基督山伯爵!屬於大仲馬!”

《基督山伯爵》是一部經典之作,慚愧得很,直至不久之前我才有幸拜讀。

仇恨夾雜着愛,復仇不忘感恩,絕望衍生出希望,化悲憤為力量,我想,這就是它所對我傳達的意義吧。

注 ① 後來通過資料才瞭解到,蔣學模先生是一位著名的經濟學家,作為經濟學家的他代表作是《政治經濟學》,而這本書是他作為國內的首譯進行譯著的,他曾説這兩本書可以代表他的一生。

注 ② 當時,它連載於《辯論報》,一年多的時間內,她獲得了無數如痴如狂的青睞與追捧,甚至當時為之瘋狂的讀者不惜重金賄賂印刷廠的排版工人,只是為了提前知道最新劇情(汗一個先……)。

於基督山伯爵讀書筆記5

這個世界上無所謂幸福與不幸,這兩種情況是相依相隨的;只有體驗過失敗的痛苦,才能體驗成功的快樂。

1815年2月底,年輕的代理船長愛德蒙·唐泰斯準備和相愛三年的女友梅塞苔絲結婚,這讓一心想要取代唐泰斯船長地位的騰格拉爾和愛慕梅塞苔絲的費南爾對他又嫉又恨。於是,兩個人勾結一氣,將一張告密條送到檢查局,唐泰斯在訂婚儀式上被捕,後來被囚禁到遠離城市的孤島……這不由得讓我想到,在生活中,為了自身利益,不顧一切打擊對手的人也是數見不鮮,像電視劇裏的公司職工的競爭提拔,大模大樣的欺壓,甚至殘害競爭對手——這是人性“十宗罪”之一,他們都犯下了“罪”,所以,後來的結果呢?在電視劇裏,這些人似乎是永遠的壞“男二號”“女二號”,在現實生活中,這些人永遠為人所不齒,就算他們的可恥行徑沒有人知道,但他們自己知道做了虧心事,良心會遭到譴責,最後會鬱鬱而終。

唐泰斯越獄成功,他的目標只有一個,就是復仇,報恩。在目標一個個完成後,他留下了一大筆財富給恩人的兒子,然後與總督的女兒遠走高飛了。但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唐泰斯的復仇不是像我們慣想的那樣,把仇人殺死,他是讓損害自己的人永生懺悔。再回望唐泰斯所經歷的苦難——未婚妻被迫嫁與他人,父親被活活餓死,還被仇人當成升官發財的墊腳石,在死牢裏,暗無天日地熬過了14年。這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在仇人懺悔了後,他竟然原諒寬恕了仇人。唐泰斯——基督山伯爵,他的心胸是何等地寬廣啊!相比一下,我們在一些事情上斤斤計較,雞腸小肚,實在是慚愧啊!

親愛的同學們,如果你是一個好人,做了好事,必定會享受人生的不斷地快樂和精彩,哪怕你身處絕境,也會像基督山伯爵一樣,化險為夷。記住文中的一句話吧:“就算到了世界末日,人類所有的智慧都飽含在兩個詞語裏:等待和希望!”

是的,我們都是畢業班的學生了,面臨升學國中的壓力,媽媽爸爸嘮叨要好好備戰,準備考上優秀的中學,奶奶也變着花樣每天做好吃的給我……一家人都圍着我的“升國中”在轉,有時候我真的被語文、數學、英語等主科成績壓得喘不過氣來,不過,讀了《基督山伯爵》這本世界名著後,我也暗暗下定決心,好好複習,認真讀書,記住兩個詞語——等待和希望!

於基督山伯爵讀書筆記6

還記得《基督山伯爵》這本書是在我和夏渝倪的一次通話中,夏渝倪推薦給我的書,我看後,也覺得這是一本相當好的書。

《基督山伯爵》講的是主人公鄧蒂斯遭陷害而復仇的故事,故事中情節經常出人意料但卻又是合情合理。故事內容大略是這樣的:鄧蒂斯即將升任船長,並將要新婚,卻遭情敵和姦人陷害,被捕入獄。鄧蒂斯被關押好幾年後越獄,逃到了基督山島,發現了令人激動的寶藏,搖身一變,變為了一位高貴的基督山伯爵,他是一個愛憎分明的人:對人以恩報恩、以仇報仇。這本書中的人物寫得有血有肉、感情飽滿,所以讀上去就像在電影院裏看電影一樣,一幕幕都像是在你的眼前播放。讀後的感覺,真是和讀其他書後的感受不一樣,那真是兩個詞語:真實、好看。

這本書也是出身名門,作者是法國19世紀積極浪漫主義作家——大仲馬,他的祖父是一個侯爵,他的父親是法國大革命爆發後,拿破崙手下的一名勇將,屢建奇功,但是卻不受國王拿破崙重用的亞歷山大,大仲馬一生寫的各種類型的作品達三百卷之多,作品大都以真實的歷史做背景,所以讓人讀起來十分真實、回味無窮,他主要以小説和劇作著稱於世。

這樣一本出身名門、可以伴你一生的傳世名著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好人終會一生平安,壞人終會自食其果。所以我們一定要做一個好人,堅決不做一個壞人!

於基督山伯爵讀書筆記7

基督山伯爵是“君子報仇,十年未完”的寫照,這本小説把愛恨情仇交融於一體,人生的大起大悲宛如昨日的煙霞,讓感慨人心的險惡與命運的捉弄。本書另名為《快意恩仇記》,有書名可想而知,書中表達之意。

本書開始於一場陰謀,年輕的愛德蒙遭到嫉妒者所陷害,被關進監牢十四年,之前的他是一位善良熱情,毫無心機的年輕人。但經過人生的各種不幸後而浴火重生,從地獄裏爬出來的他,化身為基督山伯爵,一位睿智機敏、城府極深的復仇之神。他人生的唯一目的,就是向他的仇人復仇,包括主謀陷害他的鄧格拉斯,搶去他未婚妻的弗南,為了自己的前程而犧牲他的維爾福,還有對自己父親的死負有責任,貪婪的卡德羅斯,甚至還有負情的美茜蒂斯,愛德蒙自命為上帝的使者,以上帝給予他的第二次生命和巨大的力量向這個無情殘酷的社會實行報復,復仇,是全書以此為引線,層層推進,緊密相聯的情節發展中,作者抽絲剝繭般地一步步展開伯爵的復仇計劃。

基督山伯爵根據他的各個敵人的弱點懲罰他們,這是一個上帝般的男人,威嚴地在空中俯視着世間下發生的各種罪惡與正義,骯髒與高尚,苦難與歡樂。他富有的外表下包裹着智慧的利劍,刺入那些上層人物重重掩蓋下的內心,將裏面的污穢暴露下陽光之下。他用一個買來的奴隸揭露了弗南伯爵榮耀下的無恥卑鄙,他用一個女人的貪慾和一個被遺忘的私生子毀滅了維爾福那檢察官的威嚴光環,而在懲罰他的大敵鄧格拉斯時,他用盡所用的方法讓鄧格拉斯回想起他那被餓死的父親,卻又如一絲黑色幽默和如同寓言故事般的揭示性。

美茜蒂斯這個人物雖然出場時間不多,卻是全書不可忽視的中心人物,我相信,愛德蒙對於美茜蒂斯的恨並不亞於那三個使他墜入地獄的男人,雖然他對她的愛仍然要超過這種恨。試想在幽暗的黑牢裏,愛德蒙年復一年地默唸着美茜蒂斯的名,忍受着千般痛苦,祈求在他得到自由之前美茜蒂斯能為他守候。然而這個女子最終嫁給他的仇人的事實無疑如同他父親被餓死一樣是愛德蒙平生所受的最大的打擊。

美茜蒂斯有錯嗎?我想,是沒有錯的,愛德蒙對他她怨恨是每個男人理所當然的心態,然而這並不意味着就要讓一位年輕漂亮的女子為他守候十四年之久,這是不可信的,那只是存在於男人心中理想的愛情。而現實的落差正是悲劇之處,然而美茜蒂斯的確一直都愛着愛德蒙,一直沒有忘記他,如果説大仲馬將基督山伯爵塑造為一個完美的英雄人物,那麼同時他也將美茜蒂斯塑造為一位完美的女性。可惜他們都不是完美的,伯爵被仇恨所矇蔽,而美茜蒂斯身為一名女子,也要為其今後所着想。

最終一切都塵埃落定了,伯爵大仇已報,沒有遺憾地離開了巴黎這個傷心地,留下的只是三個破碎的家庭。生活中我們往往也遇到這樣或那樣的不公,無助的我們又能如何呢?是奮起反擊,還是隱忍不發,這還是關乎個人能力的事情,如果伯爵沒能遇到紅衣大主教,不能從他身上學到智慧,沒有那一大筆啟動資金,沒有強大的人脈網絡,他又如何對抗領先他那麼多年的仇人呢?伯爵是幸運的,各種小概率事件成就了他的成功,畢竟這隻存在於小説之中,一個能讓發泄現實的不滿,唯世不公的地方。現實畢竟是殘酷的,妒忌與貪婪是最大的原罪,只要有它們存在一天,人們都不可能得到和平。所以當下的社會充滿了浮躁的氣息,人們無法平息利益與金錢帶來的誘惑,各種刑事民事帶來的糾紛爭吵得紛紛揚揚。貧富的懸殊差距,官本位的階級等分,各種矛頭紛紛出現。改革開放,讓更多的文化衝擊着中國的百姓,有很多人迷失了自我,自認為走在了時前流,殊不知得到的.比失去的更可貴。太多的人只認為這世間只有名利可追求,思想與道德嚴重的缺失,這樣的人只能成為慾望的奴隸,終究在無休止的追逐中倒下,留下的是遺憾與感慨,世人勿讓世俗所矇蔽了雙眼。

於基督山伯爵讀書筆記8

這個寒假,我過得十分充實,因為我讀了一本好書,它就是大仲馬的經典之作《基督山伯爵》。

這本書的確是一本經典之作,它故事情節曲折有趣,人物的語言、對話生動、有力而又靈活,有着濃郁的傳奇色彩和強烈的藝術魅力。這本書主要講了19世紀一位名叫埃德蒙·唐太斯的大副在新婚之夜遭人陷害後的悲慘遭遇以及日後以基督山伯爵身份成功復仇的故事。

我十分敬佩大仲馬筆下的基督山伯爵,因為他愛憎分明、敢愛敢恨。而這不也正是作者大仲馬的部分寫照嗎?大仲馬説過:“我愛愛我的人。”而基督山伯爵就詮釋了下半句話,那便是“我恨恨我的人。”是的,別人如何對待我,我就如何對待別人,這樣既公平,又符合情感的平衡。唐太斯就是這樣做的:面對幫助過他的人,唐太斯毫不猶豫,“滴水之恩,湧泉相報。”而面對那些惡人,他也給予他們應受的懲罰。基督山伯爵在最後給馬西米蘭的信中寫道,“只有體驗過不幸的人才能體會到真正的快樂。”“人類所有的智慧都包含在四個字中:‘等待’和‘希望’。”沒錯,只一有經歷過苦難和艱辛的人才能感受到無上的幸福,因為世上沒有幸與不幸,有的,只是境況的比較。而落難之時,耐心的等待加上希望所帶來的動力必然可以迎來黎明的曙光。基督山伯爵也一定是靠這兩個詞度過了他最艱辛困苦的歲月。哦,也許這就是大仲馬想告訴人們的生活的真諦。

於基督山伯爵讀書筆記9

早就聽説過這本書了,一直沒有時間去讀,最近剛剛讀完。“人類的一切智慧以包含在這四個字裏面‘等待和希望’”這是文章的最後一句。它是多麼堅強有影響力,讓人為之震撼,為之激動。

青年水手唐太斯遭受誣陷,被困十四年逃獄後,他按獄友提供的線索,在一座叫基督山的小島上找到了許多財寶,於是他化名叫基督山伯爵,向恩人報恩,並向仇人報復。最後揚帆而去,不知所蹤了。

唐太斯善良、聰明並富有同情心。他的報恩十分激動人心,而他的仇人們也不僅僅只是一個壞人。他們同樣有着豐富的內心世界。

我認為,好人終會一生平安,壞人終會自食其果。唐太斯是一個開朗、樂觀的人,樂觀對一個人來説十分重要。樂觀是積極人生態度的表現,對前途始終抱着希望和積極心境。唐太斯很善於在生活中,在身邊尋找歡樂,由此,他對未來充滿了信心,很好地把握了命運。

他還有着堅強的意志,他能勇敢面對困難,不怕困難,積極主動地挑戰困難,意志的堅強能使我們在精神上煉成鋼筋鐵骨,與唐太斯一樣,一個人的成長,必須以堅強的意志為後盾。

人的一生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只要永遠向着最前方看,你就會越來越接近目標,把目光永遠放得最遠,使自己的一生沒有絲毫遺憾。人生總是先有苦,後有甜的。只要不斷超越自己,挑戰自己,夢想就一定能成真。樂觀是一首激昂優美的進行曲,時時鼓舞着你對事業的進取精神。

於基督山伯爵讀書筆記10

1802年7月24日,法國作家、《基督山伯爵》作者大仲馬誕生。

原文:“他運用了做出受人尊重的樣子,便會受人尊重那句格言,這句話在我們的社會可比希臘人的那句認識你自己吧管用百倍”。

感想:“生活不易,全憑演技”。自重者人重之,自侮者人侮之。思想指導行動,行動影響思想。你表現出什麼,你就會成為什麼。如果想成就某種狀態,那就先表現出那種狀態。)

原文:“在這世界上既無所謂幸福也無所謂不幸,只有一種狀況和另一種狀況的比較,如此而已。只有體驗過極度不幸的人,才能品嚐到極度的幸福。只有下過死的決心的人,才能懂得活着有多快樂。”

感想:幸福本質上是一種不賴他人,不假外求的感受,是“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體驗。有過執着,放下執着;有過痛苦,方知幸福。)

原文:“幸福地生活下去吧,我心愛的孩子們,請你們永遠別忘記,直至天主垂允為人類揭示未來圖景的那一天來到之前,人類的全部智慧就包含在這五個字裏面:等待和希望!”

感想:人生有涯,世事無常。起跑快的未必早撞線,早起的也許還趕不上晚集。因為等待而不刻意強求,因為希望而不輕言放棄。在等待中把握當下;在希望中憧憬未來。

於基督山伯爵讀書筆記11

《基督山伯爵》是大仲馬的代表作之一,是以情節取勝的通俗小説。十九世紀中葉,這部小説是當時排行榜上的暢銷書,而大仲馬本人,亦可謂當時法國炙手可熱的暢銷書作家。

小説敍述的是一個復仇的故事。十九歲的愛德蒙·唐泰斯,是個活力四射的年輕水手。他有慈愛的父親、甜蜜的愛人,有光輝的前程、幸福的生活。善良樂觀的天性,使得他對周遭的每個人都以禮相待,並且真摯熱情。他清澈明亮的目光裏,寫滿對未來幸福生活的期待與神往。可就在他的結婚典禮上,他遭人陷害而被投入大牢。一時間失去了一切,伴隨他的只有伊夫堡陰森地牢裏的黑暗及精神和肉體對他的雙重摺磨。可與此同時,有人正把快樂建築在他的痛苦之上。他們害死了唐泰斯的父親,奪走了他的愛人。在他最無助絕望想要自殺的時候,法里亞神甫走入了他的生活。神甫把自己一生的知識傳授給他,告訴他基督山島寶藏的所在,並幫他成功越獄。此時,唐泰斯入獄已有十四年。十四年裏,物是人非,唐泰斯也由一個懵懂青澀的青年變成一個家資鉅萬的伯爵。他開始報恩亦開始報仇。昔日的船主莫雷爾有恩於他,伯爵首先把這位瀕臨破產的好人從絕望的路上救了回來。此後又始終照顧他的兒女,直至最後把基督山島的寶窟送給他們。對唐格拉爾、費爾南和維爾福三個分別代表法國七月波旁王朝金融界、政界和司法界顯要人物的仇人,基督山伯爵個個擊破。最後,這三個人破產的破產、自殺的自殺、發瘋的發瘋,都得到了應有的報應。

在小説中,基督山伯爵這個人物幾近完美。在與仇人面對面復仇時,他沒有被仇恨衝昏了頭腦,他的良知從未泯滅,他的人格亦未扭曲,他始終保留高貴善良的心。當他幫助莫雷爾一家擺脱困境的時候,當他從一個該詛咒的家族中救出他的一個女兒的時候,當他答應梅爾塞苔絲不殺仇人之子的時候,這個高貴的心靈映出了金子般的光輝。基督山性格里貫穿始終的節制,即面對財富、美色、仇恨的不貪婪,亦讓我印象深刻。在達成一生最大的心願後,他悄然地放棄了原有的財富,隻身遠走他鄉。

掩卷思索時,覺得這個人物在小説中幾乎完成了從人到神的蜕變過程。因為掌握巨大財富的支配權,基督山伯爵呼風喚雨,無所不能,似乎整個社會都在圍着他轉。這固然有它揭示物慾橫流、金錢至上社會現象的積極意義的一面,但從文學創作角度出發,塑造這樣一個完美的超人,不能不説是作品的一個敗筆所在,因為它大大削弱了作品現實主義的批判力量。在大仲馬筆下,時時吐露出金錢可愛、金錢萬能的觀點,也反映了他本人的拜金主義思想觀念。大仲馬曾經直言不諱地説過:在文學上我不承認什麼體系,也不屑於什麼學派,更不樹什麼旗幟;娛樂和趣味,這就是惟一的原則。大仲馬之所以在法國文學史上不能得到更高的地位,究其根源,我想這恐怕就是主要原因所在。

翻看全書,不能不佩服作者高超的寫作技巧和佈局謀篇的編故事才能。在這部將近一百多萬字的小説裏,既有節奏緊張、大起大落的高潮,也有節奏相對舒緩、充滿浪漫傳奇色彩的小故事。大仲馬在小説中還不時穿插一些典故傳説、奇聞軼事、異域風情和大海、島嶼的景色描寫。所有這些,也許就構成了陀思妥耶夫斯基所説的大仲馬情趣吧!如果單純以故事情節論,我以為《基督山伯爵》確實是難得一覓的好書,並且讓人大開眼界、回味無窮。

愛也徹底,恨也徹底。報恩也徹底,復仇也徹底。這就是在我讀完《基督山復仇記》後最大的感受。中國有句俗語叫做"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報仇也是需要養精蓄鋭的,並不是憑着一時的心緒就可輕舉妄動的。而基督山伯爵,則是最具體的用自己的行動闡釋了這句俗語的。在經歷十四年的地牢生涯後,他的人生要義就是找尋曾經的親人,曾經的恩人和曾經的仇人。在確認了所要尋找的人以後,他並沒有如我們在武俠小説裏所見的那樣,於恩人抱拳雲"赴湯蹈火,再所不惜",於仇人一劍刺死。他選擇了他自己的方式。對曾經有恩於自己的船主一家,他竭其所能,默默地支持着,以各種各樣的方式,卻從來不讓他們知道其實自己就是為了報恩而來。如果説他的報恩令人感動,那他的復仇則是如此的淋漓盡致,在我們也有幾度的叫好後不免有點心驚。

於基督山伯爵讀書筆記12

《基督山恩仇記》看完了,其中有很多耐人尋味的地方,是應該有時間再細細品味的,怎麼説,這次看得是有些倉促。兩千多頁的厚厚兩本。這次的感悟並不像《一生》那麼具體。這或許就是名著帶給人的因人而異,因時間空間而異的感受吧!只是感覺,一個人的意志力和能力是可以大大超出自己的預想。另外,在未來,在你還沒計劃的未來的某天,將發生什麼,你不會知道,意外和驚喜,死亡或是重生或是復活,大喜或是大悲。有了這兩點,外在的和內在的算是平等了,外在可以有很大變數,內在也可以有堅強的承受力。其實,我們不需要畏懼。只是,一直和環境作鬥爭,會讓人疲憊不堪。所以,便有了愛,愛能填充心靈的空洞。

原來,在人類,並沒有什麼是永恆不變的。哪怕是驚天的愛情親情,本因為,基督山伯爵會再次選擇和美茜蒂斯在一起的,可是卻沒有。有了另一個海蒂。我們不可以説他是變心了,只是,在那兩個人之間有太多的變數和阻攔。所以,不要相信會存在絕對永恆的東西,永恆的存在需要有條件,或者應該説,事物的存在需要有條件的保證。不要認定,更不應該絕望。你擁有的,你沒有擁有的,都不會是永遠。愛情中的愛,可以大膽勇敢無畏無怨,可以用盡心靈生命,用最珍貴的一切去愛。只要兩顆心是真誠的,是熾熱的。這有何不可?為什麼要小心翼翼,要有所保留?要害怕不能自拔?愛,請深愛!!像摩萊爾和凡蒂斯一樣。愛,也可以獻身與藝術音樂,那個愛的對象,不一點就非得是人。只要快樂,只要滿足,只要在愛中有了價值!像鄧特蒂斯小姐。

在漫長的歲月裏,在折磨人的無聊寂寞絕望的年月裏。在黑暗看不到生命美好時,誰都想到了自殺。那是被逼上了絕路。但是因為信仰,因為相信上帝,相信善惡有報,相信和悔改懺悔得救,他平安度過。長長的看人生,不得不承認有所謂的命運,有所謂的上帝。上帝先是仁慈,再是公義。

基督山伯爵中,在各個方面都有所啟發,親情、愛情、友情、金錢、信仰、生命的品質。

在書的最後,有這麼一句話,“人類的所以智慧都藴含在這四個字之中:‘等待’和‘希望’。”我想是的吧,我會慢慢體會這四個字,在愛情裏更是需要!這本書像是我的福音!希望也能帶給你福音!

於基督山伯爵讀書筆記13

自己讀了《基督山伯爵》,從書中得到這麼幾點感受。

一、大仲馬寫這部書告訴人們:怨有頭,債有主,有怨仇,不是不報,只是時候未到,時候一到,有仇必報。

二、世上善良的人,沒有防人之心,遭了暗算還常常一直被矇在鼓裏。要認識到人世間充斥着邪惡、歹毒以及意料不到的險惡陷阱。

三、要相信好人有好報,惡人必不得善終。冥冥之中有天意,會給好人以機會。只是好人要努力修煉,提升自己,使自己優秀過人,才不會錯過機會。

四、報仇雪恨要有強有力的依託,有錢才有能力報仇。窮困潦倒,自顧生活都無暇,哪能有報仇的力量。

五、報復不能過頭,要有度。不然自己良心也難安寧。不能為了報復,把自己善良的心也變邪惡了。

六、對各種社會人物都應友好交往。學習各種類型人的長處,揚長避短,對自己有百益而無一害。

七、愛情至深是生命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並不是永恆的,也可以重來。唐太斯對美塞苔絲的無限深情的愛,在人生鉅變後也還是可以轉變的,儘管艱難,他接受了海黛的愛。

八、世界上既無所謂快樂或也無所謂痛苦,只有一種狀況與另一種狀況的比較,如此而已。只有體驗過不幸的人才能體會最大的快樂。

九、人類的一切智慧,就包含在四個字裏:“等待”和“希望”。

於基督山伯爵讀書筆記14

人類的全部智慧就包含在這五個字裏面:等待和希望。——題記

所有成功的人,都是經歷了九死一生的冶煉,才有今日的星光璀璨。他們就像毛毛蟲,在繭內積蓄着能量,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唯有破繭而出的那一刻,他們才會為自己感到驕傲。

《基督山伯爵》裏的主人公青年水手唐泰斯就是這樣的人,19歲,正值人生最幸福之時,卻因小人的誣陷而入獄。在四面環海、不見天日的伊夫堡監獄中被關押了整整十四年。越獄後,按照獄中已逝的好友法里亞神父的囑咐,在基督山島上找到寶藏,從此化名基督山伯爵,向恩人報恩,向仇人報仇。

遇見基督山伯爵是我的幸運,他用自己傳奇的一生,教會了我受用無窮的智慧。

他教會我等待。為了從伊夫堡監獄逃出來,他等了14年,為了找仇人報仇,他等了十幾年。這種等待不是消極地等着機會,而是不斷地提高自己的內涵。在獄中,法里亞神父將畢生所學傳授給他,成為基督山伯爵之後,他更是不斷學習,將自己打造成一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兼通藥理醫學,政治歷史,金融法律的身纏萬貫的紳士出現在當時的上流社會。

他教會我滿懷希望。在地牢中,如果唐泰斯不是希望走出牢籠,他就不會挖地洞;如果不是希望重獲友情,他就不會與法里亞神父相識並相知;如果不是希望逃生,他就不會自己鑽進裹屍袋被扔進大海;如果不是希望報仇,他就不會在黑牢中苦撐14年……

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各種挫折、困難都會出現在我們的人生裏,但是隻要我們對生活抱有希望,那麼任何挫折都會被我們打敗。

除此之外,他還教會我感恩。基督山伯爵對他曾經的船長莫雷爾父子知恩圖報,讀到動情處,我曾幾度落淚。

他還教會我寬恕。説實話,看到基督山伯爵的仇人一個個得到了懲罰,卡德魯斯死了,費爾南自殺了,唐格拉爾破產了,維爾福瘋了,最初的時候,我的確有很痛快的感覺,但是我的內心還有一絲的疑慮,就像基督山伯爵也曾疑慮自己這樣做是否有些過分一樣。後來他選擇了寬恕,找到了解決仇恨的最終辦法。我想,伯爵曾經説過的這句話:“我愛愛我的人,我恨恨我的人。”也許應該改為“我感恩愛我的人,我寬恕恨我的人。”

於基督山伯爵讀書筆記15

1995年上映的《肖申克的救贖》即使在23年後的今天仍然是電影史上不朽的偉大作品,而它改編自美國作家史蒂芬·金的同名小説。在《肖申克的救贖》收穫了眾多的讚譽之時,史蒂芬·金卻説道:榮耀屬於《基督山伯爵》!屬於大仲馬!

是的,我在讀完了《基督山伯爵》之後總是不自覺地將其與《肖申克的救贖》作對比,《肖申克的救贖》的精神內涵即來源於《基督山伯爵》。在此,我不做二者的對比,只談《基督山伯爵》。

本書講述了法國19世紀初期波旁王朝和奧爾良王朝期間,前途無限,即將迎來人生巔峯的青年唐泰斯,因為被嫉妒、怨恨,遭人陷害入獄,在獄中受到神父的幫助,最終成功越獄,化身成為基督山伯爵回來報恩與復仇的故事。

本書看起來似乎是一個簡單的恩仇故事,但書的結尾,大仲馬已經告訴讀者,這是一個以等待和希望為核心的故事。作者在書中是這樣寫的:“永遠不要忘記,直到上帝揭露人的未來圖景的那一天以前,人類的一切智慧就包含在這四個字裏面:‘等待’和‘希望’。”含冤入獄的唐泰斯在暗無天日的獄中等待了整整14年,最終靠挖地道成功越獄,支撐着他的不是仇恨,也不是毅力,而是希望,對自由、對愛人、對報恩和復仇的希望。在巨大的悲劇面前,唐泰斯為什麼最終能夠完成華麗的復仇?依然是等待和希望。

仔細想想,等待與希望不也是我們每個人的日常嗎?有一顆願意等待的心,説明你對未來抱有希望;有一顆充滿希望的心,等待又算什麼?正如我在《<活着>讀後感》一文中寫道的:“人生總是充滿了悲劇與喜劇,但誰也不知道悲劇與喜劇何時到來,以怎樣的形式到來,也並沒有一個可以總結的規律,也許有的人總是遭遇悲劇呢!這是完全存在的狀況。”唐泰斯的故事告訴我,即使在最悲傷、最絕望的情況下,依然不要放棄等待和希望,即使看不到未來,心中充滿希望總是能夠讓人好受一些。

同樣,這樣一句話我也想致所有和我一樣,即將離開學校進入社會的準畢業生。也許我們沒有一個好的出身,沒有一個好的容貌,沒有一身好本事;也許我們曾經被無數個HR婉拒,也許我們剛失去家裏的庇護,也許我們心中充滿迷茫,不知道接下來的路該怎麼走。但都請不要放棄等待和希望,即使樂觀改變不了我們的命運,但它至少能讓我們更加快樂地度過這段艱難的時光,又何樂而不為呢?

最後,借用書中最為經典的一句話來結束,“世上沒有幸福和不幸,有的只是境況的比較,唯有經歷苦難的人才能感受到無上的幸福。必須經歷過死亡才能感受到生的歡樂。活下去並且生活美滿,我心靈珍視的孩子們。永遠不要忘記,直至上帝向人揭示出未來之日,人類全部智慧就包含在兩個詞中:等待和希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