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類隨筆欣賞

來源:文萃谷 2.26W

自留地的麥子不好吃

回憶類隨筆欣賞

華北的麥收基本上結束了,黃澄澄的麥子大都已經晾曬、入倉,所謂的三夏大忙在不知不覺間就過去了。這要感謝農業的現代化,小麥從種到收,無一樣作業不是機械,比八十年代以前不知道要進步了多少。

老家多沙,但只要有水,種麥子還是能豐收的。有自留地的年代種麥子非常辛苦,一畝多地的自留地,要一鐵鍬一鐵鍬翻地,然後再用鐵耙打平,分畦,播種。澆地要靠人工,收割是用手拔,就連脱粒也是在自家場院裏用碌碡壓,一茬麥子能叫人脱幾層皮,所以説自留地的麥子不好吃。

當時的生產隊是有牲口的,但不叫各家各户使,在自留地種麥子就只能自己用鐵鍬翻。一畝地六百多平方米,假如二十鐵鍬翻一平米,全部翻完需要掘一萬兩千多鐵鍬。記得當時是我和父母三個人翻地,早晨頂着星星下地,下午翻完後還要整平,分畦,挑壟溝,等一切都弄完,星星又出來了。翻地是很累的活兒,鐵鍬插在地上,一隻腳用力往下蹬,儘量把鐵鍬深入到泥土裏邊,然後掘起來,把鐵鍬上的泥土翻個過兒,新鮮的泥土朝上。隨着鐵鍬的揮動,沙塵在秋風裏瀰漫着,瀰漫出一個艱難的日子,滿都是泥土的辛辣。一天下來,我的手肯定好幾個水泡,一攥東西鑽心的疼。

整完地,就要急着播種,是趁泥土的潮濕和鬆軟。那時候種地沒有一樣機械,播種時人拉樓,一根繩子拴在肩膀上,兩隻手架着樓把。拿樓的人有節奏地晃,那根繩子就一下一下往肩膀上的肉中勒。就這樣,拉着樓還要走成直線,因為只要走得歪了,種出的麥子行間距就是歪的,那種辛苦當真是一個汗珠摔八瓣兒。“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對這句古詩,那時候的體會最深。

翻地和播種還不是種麥子最辛苦的,最辛苦要數澆麥子。當時的地下水位淺,澆麥子用壓水機就可以。但是,壓水機抽不出多少水,壟溝裏的水流特別慢,加上我們那個地方都是沙地,壓上來的水有很多又滲回了地下。春天的田野是蒼茫的,單調的壓水機嘎吱嘎吱響,一下一下的特別沉。緩慢的水流説什麼也不願意往前走,澆完一畝地的麥子就像田野裏的蒼茫,不知道希望在哪裏。一茬麥子,要澆好幾遍水,澆一遍就是一次磨難。

這樣的種植方法肯定是一去不復返了,這是社會的最大進步,也是最根本的進步。今天整天牢騷的人肯定不知道過去這些事,所以他們沒有滿足的時候。看着今天有人整個整個的扔饅頭,看着許多人嚷這個不好吃那個不好吃,我覺得真應該讓他們體會體會過去的日子,也就是別叫他們吃現在的麥子,讓他們吃自留地的麥子,吃自己種的,對生活的體會肯定就深了。

入冬的韻味

入夜,天氣開始變的微涼,一身冬衣加身,暫取一時的温暖。

滿地的落葉在經過一夜雨水的浸潤後,也潮濕了整個季節的回憶。

在這條上班與下班的路上騎着單車而過,從日出到日落,從温潤的春天到徹骨的冬天,從來沒有過厭倦。看着對面匆匆而來又匆匆而過的人們,每天的忙碌是否有些許温暖温暖了一顆心。而我卻總是以一顆寂寞的心漠視着周遭的一切。

時間是流逝的,人確總是孤獨的。將要入冬的時節,本想為自己添一身冬衣,總是遲遲不願意去奔波。在這即將漸涼的時間裏,一個人蜷縮在角落裏,用雙手温暖整個身軀。

細數一葉一葉帶給自己的思念,在深夜的天空,被稀雲遮蔽的寥寥寒星,原來思念也會變的淒冷。

回憶佔據了時間的大部分,依戀也會糾纏不清,漸漸模糊的面容,也會在時光了悄然抹去。只是那顆心始終逃脱不了,曾經的那點點滴滴的温暖卻酸澀的清淚。

如果有一天可以選擇失憶,你會不會像我一樣選擇遺忘掉那段寂寞的年少還有青春。

有一天或許我會選擇逃離,去另一個城市。幾天也好,幾年也罷。去熟悉陌生的氣息還有陌生的人,看一看不曾看過的風景,瞧一瞧不曾見過的人,用相機去記錄那點點滴滴,時時刻刻。不管是風景如畫還是滄桑落敗,不作停留便是最好。

窗外的風依舊在肆意的吹,連同窗內的温度也跟着劇降,哈一口氣,帶動周遭空氣的流動,那一絲温暖算是對自己的一次安慰。

天氣也許讓我們的身體變得微冷,往往真正的寒冷只是自己忘了給自己取暖。

故鄉的年

那天和朋友們閒談,無意間説起了各地的過年習俗,這讓我大開眼界,也讓我到底想起故鄉的'年來……

故鄉的年,是從臘月二十三開始的。臘月二十三,是辭灶,是灶王爺上天言好事的日子,這一天,故鄉有拿梨膏糖祭灶的傳統,只是我小時候這種習俗已經被廢除,人們這一天也多是包餃子吃而已。從這一天開始,人們要為過年準備,過年忙碌了,故鄉有首為歌謠是這樣唱的“辭灶、辭灶,年來到,孩子哭,老婆叫。”形象的反映出辭灶後人們為過年而辛苦忙碌的景象,真是言簡意賅。

過了小年,人們要做的頭一件事便是做饅頭,要做出一家人一個正月的吃食,這可是個不小工程,於是,每家的主婦,各展巧手,和麪、做饅頭、蒸饅頭,總要忙個七、八天才能歇手。還沒喘口氣,採辦年貨的時間又到了,於是,風風火火的,魚、肉、蔬菜、豆腐等年貨,紛紛的湧進了家門,這下,主婦們更忙碌了,剁丸子、炸面魚、凍豆腐……忙了個不亦樂乎。

才覺得鬆了口氣,大、小事情剛有個眉目,年三十就到了。這可是個正日子,馬虎不得,於是,家裏就更熱鬧了,貼對聯的,把新買的對聯拿出,抹上漿糊,對聯就喜氣洋洋的立在門上了;包餃子的,拿出棗、錢、豆腐、年糕、栗子、糖、花生等寶食,輕輕是我包在白菜、肉餡的餃子裏,過年的餃子就安閒的躺在那裏了;忙年夜飯的,摘菜、切肉、蒸魚,一通忙碌後,一桌子熱氣騰騰的年夜飯也端上了桌,一家人高高興興地,端起酒杯,開懷暢飲,興盡方罷。接着,春節最神祕、最有趣的節目——守夜就開始了,一家人坐的、站的、躺的,玩撲克、打麻將、説閒話的,應有盡有,熱鬧非凡,在神祕而又急切的氛圍中悄悄等待新年的到來……

正月七年級姍姍的來了,凌晨二、三點鐘,守夜的人們放下玩耍的物件,開始忙碌起來,吃餃子、放鞭炮,給長輩拜年,然後就快快樂樂的跑出去拜年了。拜年是春節的一個重頭戲,大家族的男丁,彙集在一起,由家族德高望重的長輩帶頭,走進一家一户,先爽朗的大喊:“過年好!”然後再説幾句祝福的話,少頃,就告辭離開,這個年就算拜完了。作為女孩的我們是沒有這個待遇的,也好,那我們就去看新媳婦,新媳婦坐在牀上,把家裏打扮的煥然一新,等待着人們到來,一幫大娘、大嬸、姑娘、孩子來了,東瞧瞧、西望望,説幾句調侃的話,把新媳婦羞得滿臉通紅,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然後在歡笑中慢慢的離去……

轉眼就是八年級了,這一天,當地習俗是“拜姑姑”。這一天,侄子、侄女帶着大包小包,快樂的趕來了,姑姑在家咧着大嘴,幸福的忙碌着,沒多久,一桌色、香、味俱全的菜端了上來,侄子、侄女大塊朵頤,吃了個肚兒圓,姑姑在一旁美美的笑着,説不盡的幸福歡樂。玩了整一天,侄子、侄女要離去了,姑姑又把家中的東西打點了一大包,樂顛顛的讓他們帶回家去……

九年級也到了。這天,當地的習俗是“回孃家”。看吧!天剛亮,大街上就滿是回孃家的人兒,人們三個一簇,四個一幫,快快樂樂的向孃家奔去。家中的姥娘更是樂開了花,為了迎接女兒、女婿,外甥,一大早姥娘就忙開了,殺雞、燉肉、做美味,姑娘們還沒到家,就先聞到菜香了。在孃家玩了整一天,陪媽媽拉拉家常,陪爸爸喝點小酒,真是其樂融融呀!

初四到正月十四,這也是快樂的日子,親戚、朋友,想去看看的儘管去,不想走親戚的,就在家中玩,打撲克、玩麻將,隨性得很。每天晚上,還有大戲等在那裏,大戲多是村民自發演出的,質量雖不高但樂趣無限,每天晚上,依依呀呀的演唱聲響徹整個村莊,整個村莊似乎也沸騰了,這年味就更足了。

故鄉的年,是在正月十五結束的。正月十五,這也是個大日子,這天大街小巷早早的就熱鬧起來,人們為了晚上的燈展而忙碌着,到了晚上,你看吧!一盞盞燈籠懸掛在街道上,就像一個個小星星,大人們欣賞着,不停地發出“嘖嘖”聲,孩子們則提着燈籠到處閒逛,把整個村莊點染的星星點點,整個村莊也變成了童話世界。人們在童話世界裏盡情的放縱、嬉戲,彷彿知道這是年的最後一天,不盡興就再也來不及了……

年,故鄉的年,伴隨着我對故鄉的思念,永遠縈繞在我的生命……

秋痕

又是一年秋風起,吹黃了夏季的柳綠,停息了蟬鳴的留戀。

樹稍瑟瑟抖,落葉翻飛~~~

北國的四季變幻得如此乾脆利落,涇渭分明,一場雨便將夏與秋分隔,涼意四起。

春夏和秋冬永不能相逢。因為它們認真得有些固執,在屬於各自的世界裏,傾盡一生的芳華,綻放短暫的笑顏,然後給下一個生命的季節讓路,在流年的回首中,成全了一個又一個春花秋月,譜寫了一個又一個生命的情殤。

秋風微啟,吹響冬的號角,他冰涼的指尖已觸及我的臉龐。

對於將要到來的漫長而寒冷的冬季,我懼怕地期盼着…它如銀杏一般生長得如此緩慢卻堅忍着漫長。江南依偎在這天高地遠、青山蜿蜒的大氣裏,她脆弱的琉璃永遠不懂這漠北冬季的徹底,她亦承受不起這冬風肆虐的愛撫~~

季節變換的縫隙間,你可否會駐足,凝眸思索,思索這煙染的流年?

偶爾有這樣的下午:一個人坐在窗前,眼眸不再精光閃爍,意識隨意散落,記憶飄回若干年前,脣邊不經意間漫開一個淺笑…那個單純的自己,那個年少輕狂的自己,那個玩世不恭的自己——離我已太遠。

不知過了多久,也許是彈指間的短暫,也許是滄海桑田的漫長,我們長大了:歲月的痕跡在年輕的臉上留下了滄桑,在狂跳的心上留下了傷痕與淡定。我們不再逃課去看演唱會;我們不再為了一個吻臉紅心跳好幾天;我們不再為了某個人或傻笑或憂傷;我們不再努力地去為某個人單純地付出;我們不再為了温暖而去靠近一個人;我們不再慷慨激昂地指點江山;我們不再留給父母不耐煩的背影;我們不再輕易瘋狂,因為我們懂得了,瘋狂不是另類,是隨波逐流的放縱……也許犯錯,是成長的代價,正如葉與花的逝去是秋佔領一個季節的代價。

時間掩埋的滄桑與淡定之下,也許,仍有傷疤存於我們內心深處,它被層層包裹,被記憶刻意掩埋——記憶不過是靈魂的奴僕,不是真實的書記官。它篩濾過陰影,留下不真實的美好,支撐那些失去在我們心間苟延殘喘~~~我們時常所悼念的過去的美好有多少是記憶殷勤地篩選過後的不真實,而這不真實的美好卻讓我們供養、讓我們欲罷不能地從中汲取温暖,讓我們忽略掉陰影與傷疤。

也許,除了淡漠和傷疤之外尚有些東西固執地植根於我們心間,任時光流過,萬物變遷,它卻在那裏萬遷不徙,固執着不肯消退於記憶的儲藏庫~~如河蚌身體裏的珍珠般,在層層包裹下堅守着自己的閃亮。而這堅守是什麼?責任?理想?還是成長?

人生路上,左邊理智,右邊感性,我們夾在中間顫顫巍巍走過了一個又一個流年。

理智和情感如同兩根毛衣針,被歲月的機械手飛快交叉,織出生命的錦緞,裁做生活的袍子,歷盡新生的繁華與腐朽的灰燼。

看過了太多,我們淡漠的眸子已不會輕易出汗,只有源於生理的淡漠的忽閃。經歷了太多,我們已懂得:快樂要走的時候,想要留住它的人就會有痛苦。痛苦要來的時候,想要趕走它的人,就會經歷更大的痛苦。不妨,接受吧~~就像現在這樣,當秋要替代夏,當落葉要告別枝丫,當青苔要斑駁牆壁,當皺紋要勾勒臉龐,當雪要覆蓋生命……你除了無聲歎息,無法阻擋。當生命之河就要乾涸,你能做的就是陪伴它走向最後涓滴的隱沒,等待新生輪迴,就像落葉留下傷疤為新芽讓路。

歲月的塵埃慢慢積累,將我們的心堆砌於高原之上。它猶如高原之湖,沒有任何魚蝦在其中浮游,漣漪不生,平靜若此。

可有些固執堅守在湖面之下,不沉澱亦不浮出水面,一分平靜,一分執着,一分成熟的味道。

遺忘只是一種符號

有沒有過一種感覺,你很想觸摸一種東西……卻永遠不是你的……

世界之大,萬物靜待輪迴,隨着時空的運轉,你會隨風遠蕩,迷茫,哀傷,惆悵…或許這些年,遠去的背影並不算什麼,只是一個恰好的時間地點你我分開了,我們同樣選擇了命運,並且沉浮於那種微渺……

於是,漸漸遺忘……

遺忘是快樂的。一種憂傷,帶來另一種憂傷。不依不饒的青春,漸漸的失去了最初的純潔,帶走了歲月,帶走了時間,你駐足在了某一城市的繁華,然後與信念背馳而行。夜晚,突然而來的一陣清風,讓你拋下奢華高貴的跑車,停下在城市中匆忙的腳步。選擇清空回憶,享受這份安涼。遺忘很快樂,可只是一種短暫的選擇……

遺忘是滿足的。當你以為什麼都不再羈絆你的時候,一種輕鬆從你心中蔓延,你或滿足於現狀,忘了禿廢,忘了現實帶給你的壓力,此時此刻好好享受。抬頭,藍藍的天,大朵大朵的白雲,鳥兒的自由,以及萬物的和諧……是否不再感傷……因為你足夠的平凡。

遺忘是遙遠的。現實中有足夠的東西讓你記憶,然後回憶,你可以選擇遺忘,卻可想而知,有多遠,這些東西猶如時空般定格在那裏,你越掙扎,越不捨,人生本如此,一場遊戲,一場夢,我不是郭敬明,製造美麗的夢境,我亦不是傳奇,詮釋一場美好的人生,我只是很平凡的一個女生,有時愛做夢,有時很貪玩……不要説你遺忘了全部,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故事,帶着你的故事走向你的人生,這是一種幸福。你不是空殼,你沒資格拋棄一個過去……遺忘總是比期望的遙遠……就像宇宙中的第二顆地球……

學會堅強,不再憂傷,我們不是花瓶,一碰就碎,我們只是太不成熟,常常輕狂,歲月的改變……靜靜地,多年後,卻變得如此熱烈。那是很久很久以前……回不去,卻也忘不去。

青春,需牢記,不要遺忘了一生中最美的時光……

最是十月秋色濃

清晨,一覺醒來,突然發現,九月已經過去,進入十月了。來到陽台上,向東方眺望,一輪朝陽正冉冉升起,好紅,真像一團火!

漫步來到公園,奼紫嫣紅的花兒,晨暉下正競相開放,最是那菊花,幾分寒意中愈發顯出其濃郁的顏色,淡紅的、嫩黃的、深紅的、金黃的,令人心醉。來到河堤邊,斜坡上,秋草仍然繁茂,蜂飛蝶舞,不少已染上了金黃色,更是顯得蒼勁堅韌。

最誘人的自然是農家的小院裏、菜園籬笆邊,那紅紅的石榴、橙黃的柿子,還有那清裏透紅的棗兒。近些年,不少城裏人也學着農民,在自己的院裏或屋旁,種下石榴樹、柿樹等果樹,以飽口福。那一日,在河邊散步,正行到幾隻大船旁,猛然看見,那船上竟也栽種着石榴樹,尚青青的石榴旁,伴有還在開放的火紅的石榴花,看得令人不忍離去。故,秋天看果子,不用來到農家也可。若非記着“瓜田李下”的古訓,真的難以抵擋住誘惑。秋天,實在是果子的季節。

看秋色,最帶勁的自然還是來到田野。正待收割的黃豆,似塗上了一層重重的金色,放眼望去,整個田野一個顏色,實在分不出哪一塊是張家的,哪一塊是李家的。已經成熟的玉米,棒子、葉子、杆子,也都是一個顏色:厚厚的金黃。有好事者採下一個玉米棒,一量,乖乖,長度足足超過半尺!自然,秋天的田野裏,最為搶眼的,當屬稻子。毫不誇張地説,站在一眼望不到邊的稻田跟前,眼前簡直就是鋪了一層厚厚的千足金!望着豐收在即的莊稼,農人的那個喜悦啊,在心頭,也在眉梢。

不用説,進入十月,人們最在乎的是迎接國慶。早在好幾天前就在電視裏看到,北京天安門和長安街被裝飾成了花的世界。我們這座城市的許多機關、單位,也都擺上了鮮花,再配以大紅燈籠、紅紅的標語,一片喜慶!公園裏自不必説,就是在道路兩旁,在居民的小區裏,住户的窗台上,也都盛開着各種各樣的花兒。由此,又生出奇想,十月,似是秋季裏花事最繁盛的月度。看花,秋季裏當在十月啊!

想到此,我才悟出點兒道理:為何人們愛説十月金秋。十月金秋,金秋十月。最是十月秋色濃啊!

我家陽台栽了三盆馬齒莧

今年夏天,我家小陽台上種了三盆馬齒莧。我時不時的給它們鬆鬆土、澆澆水。看着它們一點點、慢慢的長大,就像一個個活潑可愛的小精靈,自己也慢慢的喜歡上了馬齒莧、愛上了馬齒莧。

我愛馬齒莧美麗的傳説。我國上古神話中流傳着一個馬齒莧曬不死的傳説:堯之時,十日並出,“赤日炎炎似火燒,野田禾稻半枯焦”,焦禾稼,殺草木,民無所食。當時,最著名的射手是羿,羿奉堯之命,射下十日之中的九日,一日躲在馬齒莧下倖存下來。

倖存的太陽為了報答馬齒莧的救命之恩,從此以後無論多麼熱的天氣,太陽都曬不死馬齒莧。我國民間也流傳着一個美麗的傳説:從前,有個村莊裏有一富商人家,家裏有三個兒子,老大、老二都娶了媳婦,老三年幼,也買了個童養媳。

童養媳才十一、二歲,體瘦身弱,可家裏的苦活、累活全要她一個人承擔,整天吃剩的、穿破的不説,稍有差錯,就被婆婆打罵。有一年,村莊裏流行痢疾、半個月就死了許多人,那個富商人家的童養媳也不幸傳染上了痢疾。

婆婆知道後非常恐慌,擔心自己會被傳染,就把她趕到菜園子的茅棚裏去住。童養媳搬到了茅棚裏後沒有人給她送飯,她餓得實在受不了,又不敢偷吃園子裏的菜,只得從地邊掐了一些野菜,在棚子裏用鍋煮着吃,過了三天,卻沒想到痢疾止住了、病也全好了。這種野菜長得像馬的牙齒,人們就把它叫作“馬齒莧”,也知道馬齒莧是能治拉肚子的良藥。

我愛馬齒莧美麗的形像。它有色彩斑斕的外表,莖紅、葉綠、花黃、根白、子黑;它有“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的精神,長夏開花,朝開暮閉,中午太陽越曬,花開得越盛。它有極強的生命力,遍佈於全世界温帶和熱帶地區,無論是荒郊野外還是鄉村田園,無論土壤是貧瘠還是肥沃,在田間、在地邊、在路旁,只要有土壤的地方就能安家落户、生兒育女、倔強生長。

我愛馬齒莧廣泛的用途。它的營養價值高,富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及鈣、磷、鐵及多種維生素,全草還含有大量的去甲腎上腺素和鉀鹽等;味微酸,可鮮食、幹食、做菜、做餡,滋味鮮美,滑潤可口,是民間的一款時令的家常菜。

常見的馬齒莧菜譜有涼拌馬齒莧、素炒或者炒肉馬齒莧、馬齒莧魚尾湯、馬齒莧炒黃豆芽、馬齒莧田螺粥等等。它的藥用價值也高,《本草圖經》稱其為五行草,清熱解毒,利水去濕,散血消腫,除塵殺菌,消炎止痛,止血涼血,主治痢疾、腸炎、腎炎、產後子宮出血、便血、乳腺炎及諸種瘡毒、蟲蛇咬傷等,內服、外敷均可。《本草綱目》中,李時珍謂馬齒莧有“清熱、解毒、攻血、消腫”等功效。它的藥用價值,現已明確載於《中藥大辭典》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之中。

我家小陽台上那三盆馬齒莧在家人的呵護在健康成長。它們歡歡實實、充滿活力的長了起來,舒枝展葉、分外蓬勃,一片片碧綠的葉子在努力的生長着,一朵朵黃色的小花迎着太陽相繼怒放着。它們給我家增添了一抹綠意、一抹色彩;它們給家人帶來一絲清新的愉悦、一絲賞心悦目的快樂。

我喜歡馬齒莧,我愛馬齒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