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道齊雲山優美散文

來源:文萃谷 1.99W

問“道”齊雲山

問道齊雲山優美散文

“齊雲”非“雲”,“齊雲”亦非“高入雲霄 ”,只在山前。古時的“白嶽”,而今的“齊雲山”。她位於黃山市休寧縣境內,與黃山、九華山被稱作皖南三大名山。若説“美”,她無法與黃山相比擬,有“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的美譽,也許更沒有黃山那樣譽滿全球。但論“道”,她卻可容得下“整個世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清明”時節,草長鶯飛,春意更濃。人們祭祖,寄託哀思 。儘管綿綿雨“濕”了清明,給人們的出遊帶來諸多的不便。但經一寒冬的蟄伏,人們還是渴望走出家園,走進自然,踏青賞春,放飛心情。花季般的少男少女,莘莘學子尤為希望學校能組織春遊,能讓他們走出校園,趁着這美好春光放飛青春夢想,擁抱煙雨朦朧、鮮花浪漫的神祕大自然。4月15日,他們的願望即將實現,今早7點鐘他們就要乘大巴前往“齊雲山”春遊。6點45分學生們在沒老師要求的情況下,就自覺地在操場上站好隊。別小看他們這一小小的舉動,足以證明了他們那種亟不可待的出行心情。其實又何止他們,我又何嘗不是如此!“齊雲山”近在咫尺,好多同事光顧兩三次了,多者達四五次。唯獨“知天命”的自己卻始終未能與之謀面。她彷彿像我夢中、意中情人,我們雖神交已久,彼此卻都在耐心、美好地等待着彼此的出現。我們也彷彿確信“前世的約定”會在冥冥之中以時間換空間的形式實現。我今天就要依“前世之約”走近她——齊雲山。我信步從那從恢弘的“登封橋”上過河,經村串巷,穿“江南第一名山”牌坊,問“道”霞客古道,聞一路“仙風”,懷揣着一顆彷彿與情人相會的愉悦、激動、忐忑、急切的心,向她的深處進發,投入她的懷抱。

齊雲山大部分山峯的高度在580米上下,山幾乎是平地而起,巍峨壯觀。全山為典型丹霞地貌,地質構成為層積砂巖,赤如硃砂,燦若紅霞,崖洞石壁全是如景似霞的紫紅和棕紅。齊雲山山勢呈東西走向,坐南朝北,光照適宜,雨水充沛。春季氣温回升快,冷暖空氣活動頻繁,此時的齊雲山已是山花爛漫,林蔭鳥語。夏季氣候炎熱,處於副熱帶高壓控制下,天氣晴熱少雨,常出現高温天氣。初秋天氣常是晴熱少雨,到了深秋,天高雲淡,晴空萬里。隨着冷空氣勢力加強,早晚温差較大,晌午驕陽似火,晨霄清涼如水。冬季幹寒、晴朗,初冬處於兩次冷空氣入侵的間隙中,往往氣温回升,回暖顯著,俗諺“十月小陽春”。冷空氣侵襲控制,氣温不斷降低而進入隆冬,在12月下旬出現初雪。但暖冬現象明顯,以往這個時期習見的冰天雪地,玉樹銀花的景觀,今已鮮見。

齊雲山與江西龍虎山、湖北武當山、四川鶴鳴山並稱中國四大道教聖地。以全真派為主,尊老子為始祖,以《道德真經》為依據,供奉的是真武大帝。 這是兩宋時代玄神地位提高和信仰興盛的一個表現。南宋寶慶年間(1225-1227),有方士餘道元,號天穀子,遊至齊雲山石門巖,斬草結庵以居,得到當地好道居士的贊助,創建佑聖真武祠,塑真武大帝神像供奉——民間傳説該神像為百鳥銜泥共塑而成的,於是香火始盛,道士日增,從此奠定了齊雲山的道教基業。延至明代,由於諸帝王對道教的尊崇敬奉和扶持利用,齊雲山的道教活動也日趨興盛。嘉靖十一年(1532),張彥率眾往齊雲山為皇帝求子,得順籤,後生一子。

嘉靖皇帝大喜,遂降旨在原真武祠舊址上敕建太素宮,並親撰《御碑記》雲:“朕於壬辰年(1532),因正一嗣教真人張彥,奏令道眾詣齊雲山建醮祈嗣,果然靈應,自時設官焚修,賜建玄天太素宮於齊雲巖……”於是齊雲山更加聲名大振,成為江南正一派的著名道場。齊雲山的“道教氛圍”並不是我所想象中的那樣熱鬧非凡,但又讓人由衷地感到“道”無處不在,彷彿“山人生活為“道”形式,“道”則是生活真內容。”。那山水,花草樹木,洞天福地,房樓亭閣,石階,道、佛和諧共處一山,甚至那浮在空中的雲都依“道”而生、而存、而滅、而行,一切都顯得那麼地和諧、真實、恬淡、自然。齊雲山正一派的組織形式比較鬆散,比較人性化,或者説“道法自然”,戒律也不甚嚴格。道士可以有家室妻小,非齋也不忌酒肉,俗稱“火居道士”或“俗家道士”。甚至連妻室兒女也隨同住在道院宮房中。平時則從事生產,與普遍人無異。

只有事主來邀求或有關道教節日時,他們才脱下俗衣換上道士打扮,做起傳統科儀。這類似於當地的手藝人,與其説是學道、修道,不如説是一種謀生的手段。如今還不僅如此,我們今天的女導遊就是當地“月華街”人。家有“天官府”,此府很有年頭,史上曾住過集兵部和吏部尚書於一身的汪宏,言語間無不流露出她內心的驕傲!山中的道院也與一般民宅無異,除了一般宮觀皆有的雕樑畫棟,錯落有致,與自然峯巖渾然一體的特點外,在外形和功能上就是一個典型的民居,而且多與山中的.民居不相分隔。道院主要集中於山上的月華街。取名“月華”,是因為建築佈局巧妙,宛如一輪新月。走在街上,只見宮觀和店鋪櫛比,香煙和飲煙互繞,完全一幅道教與民眾天然相融的生活圖景。有人用“中國道教第一村”來形容齊雲山的道教文化,除了説明它有豐富的文化內涵,用來説明它的民間性和鄉土氣息,也是十分形象、恰當的。

齊雲山的節日活動、法事很多,但以“觀音成道日”、“香火”、“百子會”最為著名。農曆六月十 九是觀世音成道日,因此每年的這個日子,齊雲山的太素宮裏都會舉辦大型法會。許多信徒將會在這一天一起上山參加這一慶典。屆時山上香火鼎盛,熱鬧非凡。“香火”,每年農曆七月七年級日開始,十月七年級日結束。七月七年級日,由道長為首,率領各院房道眾大齋三日,並在玄天太素宮做大型禳火道場,祈求玄天上帝保佑香火平安,道業興旺。同時舊時祁門縣城百姓赴齊雲山進香和遊山,自發組織“百子會”。農曆九月十六日為進香日,香客手持燈籠和紙紮的香亭,繞縣城一圈,然後步行上齊雲山。在山上先觀看各道院道士打醮、進香,後逛華街及領略齊雲風光,夜宿長生樓,次日下山返城,會事結束。

匆匆的幾個小時,讓我無法對齊雲山的風景有更多、更深刻的體會和了解,更何況我不是為"景"而來。只略知其代表景點有: 洞天福地、真仙洞府、月華街、太素宮、香爐峯、 小壺天、玉虛宮、雲崖湖景區、樓上樓景區等......

齊雲山,“道”之所在,於我心中“高入雲霄”。不虛此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