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磨課中成長

來源:文萃谷 3.04W

在“希望杯”決賽中,我的參賽課題是五年級上冊《旅遊費用》一課。第一次參加這樣的大型活動,難免有些緊張。從初賽到決賽,在反覆的“磨課”中,有困苦與彷徨,有希望與欣喜。在一次次的試講,一次次的反思,一次次的更新中,我也在不斷的成長和收穫着。

在磨課中成長

這節課在最後決賽前我試教了三次,每一次都給我不同的感受:

第一次試講,總感覺都是老師牽着學生在走,教學環節進行的也很不順暢。少了學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空間。評課的時候,同組的老師直指要害:“你沒有真正的把握教材,教案設計的思路不清晰,層次也不夠清楚”,“整堂課沒有突破重點和難點,反倒在前面的內容上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導入環節有些拖沓,也比較生硬”“教材呈現的'內容是點到了,那你有沒有認真思考過這次內容的背後是不是還可以有一定的提升呢”。的確如此,聽了他們的點評我猶如醍醐灌頂。我在拿到課題的時候缺乏就是對教材的充分理解,對學生的瞭解,而只是為了上課而上課,這樣的課猶如一張黑白畫,是沒有靈魂的。

我再次鑽研教材,認真分析了教材編寫的意圖,同時融入同組教師的智慧,對自己的教學設計進行了大刀闊斧的修改。通過生活中旅遊引入課題,先讓學生認真讀題、分析題意,再猜測驗證。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每個孩子都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在第二部分“租車”中,讓孩子先分析在思考,從而在思考的基礎上結合合作要求進行有效的小組合作。我第二次“磨課”開始了,由於是加入了自己對教材的進一步理解,課堂教學在我的掌控下按部就班的結束了。上完後,自己感覺還是比較吃力,時間把握的很不好,還是出現了超時情況。各位老師的點評又是我茅塞頓開。“要儘可能全面的預設學生在每個環節出現的情況”“數學老師的課堂語言應該體現數學的學科特點,需要更準確、簡單,不要不斷重複無用的話語”,“課上評價語言過於單調,對孩子的評價語言應該更親切一點、更有鼓勵性一點”,“教師在上課的時候要時刻注意自己的教學行為”。這些細節都是我未曾想到的。要想上好一節課需要考慮到這節課上的每一個小細節,真正的讓我體會到了“小初見大”。

時間緊迫,比賽在即,我再次拿起了教材和各位老師對我課堂的評價,不停地思考着,每一個環節結束後及時的小結語和對每一個回答問題孩子的評價語,同時,也回頭重新審視了我的教學設計,重頭再來。我認真的看了每一個問題,這個問題設計的是否合適,指向是否明確,如果換做是我又會怎樣回答。通過思考與換位思考,原先的困惑好像一下子迎刃而解。這次教學大環節沒有改動,相比第二版,我課的開頭設計了一個更符合本校孩子的情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