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茶館讀書筆記(通用10篇)

來源:文萃谷 3W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書筆記了!那麼你真的會寫讀書筆記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老舍茶館讀書筆記,歡迎閲讀與收藏。

老舍茶館讀書筆記(通用10篇)

老舍茶館讀書筆記 1

茶館,沒事兒喝茶,彼此嘮家常,談世事的地方。誰可曾想在老舍的筆下,它搖身一變竟成了一個小小的社會縮影。地道的語言,真實的場面,人物栩栩如生,寫的太現實。這和老舍的生活環境是分不開的。老舍出生於一北京大雜院中,一户舒姓的滿族貧民家。父親是護軍,母親靠洗衣賺錢。父親早逝之後,生活更為窘迫,但幸運之神眷顧了老舍。一為慈善家資助老舍上學,使他收到良好教育。在老舍自身的不懈發奮下。他漸小有成就。在之後的創作過程中,而是的境遇更是深深影響着他。而《茶館》之因此有“小中見大”的'特色,與其是平民出身也有密切聯繫。

同樣,老舍的手法也是獨一無二的。其中最突出的一點便是全劇只有三幕,一幕一時段,幹警、簡潔,也十分容易表現劇情,從清末戊戌維新失敗到民國初年北洋軍閥割據時期再到政權覆滅前夕,與其説是時刻變遷不如説是歷史變遷。人物表現年代,而年代又作為人物表現的背景,相輔相成,使小小一茶館提升到不得不讓人用看“歷史劇”的眼光評審這部鉅作。

其二,儘管茶館人呆,三教九流植被也不少。但是幾位人物始終貫穿全劇,起着核心作用。一、王利發(茶館掌櫃)二、鬆二爺(膽兒小,人卻不懷)三、常四爺(正義之士、十分愛國、體格健康)鬆二爺、常四爺兩位茶客與王掌櫃交情還不錯而在這所謂“熱鬧”的茶觀眾,要找出幾個掏心掏肺的件阿婆人還真不容易。聽聽!説的不是客套話便是奉承話。我雖不知老舍塑造如此的人物性格有何用意,至少透過這有點人情味兒和有“良心”的三人談話使人更深刻的體會到世態炎涼啊!發人深思。

其三,子承父業。這是幾句瘡痍有待諷刺意味的安排。劇中一幕幕地時代向前走,衣着也跟着前衞起來,客人的思想呢?!簡直是幻包裝不換資料。例如,原先看相面的糖鐵嘴養一兒子,現竟“升級”為大師。劉麻子那説媒拉線行當竟讓他兒子“發揚光大”變為“花花聯合公司”(專給洋人、官員帶給女招待與吉普女郎)。而吳祥子這老式特務到了兒子這輩兒竟改個名兒叫世襲特務。人哪!為何總在這方面“遵規守矩”呢?

老舍《茶館》給與咱們的是一個時代!

老舍茶館讀書筆記 2

《茶館》是老舍先生的名作,是三幕劇的劇本。《茶館》講述了老北京裕泰大茶館幾十年間的跌宕起伏,歷經清朝、民國、抗日戰爭勝利後統治時期這三個年代。《茶館》十分現實,好人不必須有好報,惡人不必須有惡報,充分體現瞭解放前社會的黑暗、官員的腐敗。

老舍先生在《茶館》中刻畫的人物性格特點十分鮮明,這也是這個劇本的一大特色,王掌櫃、常四爺、鬆二爺、劉麻子、唐鐵嘴、宋恩子、吳祥子等人物的個性特點都躍然紙上。只需讀過一次,不必像上語文課那樣細細品讀,也能把各種人物的性格特點弄明白。例如裕泰茶館的王掌櫃,他為人正直、不做壞事,但有些軟弱,遇事就給錢、説好話。茶館的老主顧常四爺,他跟王掌櫃一樣,正直、不做虧心事,跟王掌櫃不一樣的是他比王掌櫃要硬,骨子裏有那麼一股傲氣,怎樣也不肯低頭,不肯讓步。

讀完《茶館》,我體會到咱們此刻是多麼幸福,那時候的很多孩子連一碗熱湯麪都很難吃上,而咱們此刻漢堡牛扒能夠隨便吃。那時的人們真是生不逢時,生活在那樣一個黑暗的年代。福樓拜的名言

在《茶館》裏,我最敬佩的'人還是常四爺,個性是他那種不向困難低頭的精神。常四爺是滿族旗人,在清朝時有份“鐵桿兒莊稼”,不用幹活就有錢拿。之後清國滅亡了,常四爺並沒有像他的好兄弟姐妹鬆二爺一樣捱餓,而是自我去種菜賣菜,自食其力,不向困難低頭。這種精神正是咱們此刻缺少的,由於生活條件優越,咱們遇到困難就退縮,假如生活在那個年代,沒有常四爺這種精神恐怕也很難在社會中生存。

《茶館》裏的道理可真多呀!

老舍茶館讀書筆記 3

《茶館》這篇話劇是當代作家舒慶春老先生的話劇傑作,初讀《茶館》,雙眸便煥然一新了。與其他的話劇不同,老舍巧妙地僅用了兩三萬字描繪出了了中華民族古典的象徵——茶館,同時也用精緻的語言,在字裏行間,送走了3個時代。

老舍的《茶館》使我對舊中國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以前的我,説起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時,總覺得是一句表面上的話, 並沒有什麼特殊含義。 但自從我看完了,《茶館》 對這一句話就有了深刻的理解, 從抽象的概念便成了深有體會的畫面。面對當時社會的黑暗,我的心緊張了; 面對當時人們的依依不捨 ,我的眼睛模糊了 ;面對當時人們的無奈 ,我深表同情, 這一切的.一切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舍這位“語言大師”帶給我們不僅僅是一部話劇,他帶給我們的是對人生的思考。在那個時代,人們看不到光明,看不到未來。下層人民生活在黑暗當中,每天都在為下一頓飯在哪裏而擔憂。而統治者則夜夜歌舞,時時絲竹,不關心社稷,更不擔心人民的死活。試問這樣的時代,又要如何看得到未來?

這一篇《茶館》道盡了無盡的滄桑,歷久彌新。而這些歷史的滄桑也終將伴着我們一直走下去,如警鐘長鳴。

老舍茶館讀書筆記 4

巷口的燈光忽明忽暗,墨色的夜空星光黯淡。讀着《茶館》,時間跨越百年,在時間線上走走停停,一切都似乎回到了1898年,那個茶館開張的初秋。

轟轟烈烈的戊戌變法剛剛結束。特務藏匿在人羣之間,緊盯着每一位行人。窄薄的“莫談國事”的紙條,在初秋的風中哆嗦着,似是在為時代而悲歎。裕泰茶館便是在此時開張的。雖只是一方小小茶館,但也有四方三教九流在這兒演繹着他們自己的人生:無賴潑皮恣睢作惡,喪失人性的人販子公然談生意,太監仗勢為虎作倀,以“實業救國”為夢想的秦二爺,具有俠骨豪情的“旗人”常四爺。戲聲、笑聲之中,王利發掌櫃就在這裏與諸位客人周旋,二十幾歲的他已深諳世故人情。嘈雜的人聲之中,“大清國要完”有如驚雷一道讓茶館靜了下來,常四爺因他一句痛徹心扉的感歎身陷囹圄。

“浮雲一別後,流水十年間。”一晃幾十年滄海桑田。民國的成立帶來了美好的幻想,然而,白雲蒼狗,世事無常。短暫的太平之後,無休無止的軍閥混戰將幻想擊為了泡影。茶館也變了。鋪了淺綠桌布藤椅小桌替代了古樸的茶座,牆上也貼上了外國香煙。而王利發苦心迎潮流的結果並沒有換來茶館的興盛,只是特務巡警一次又一次地敲詐和裕泰茶館的日漸衰落。時代在改變,政局在動盪,而“莫談國事”的`紙條,卻依然在風中飄搖。

時光從不寬容任何人。所謂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只能是人們追求的烏托邦。曾經懷着夢想的秦二爺、常四爺、王掌櫃,再度聚首時,曾經的小夥子已經熬成了雙額染雪的孤苦老人。一生敢想敢幹的秦二爺,懷着“實業救國”夢想,慘淡經營數十年,最後所有資產被沒收賤賣,心灰意冷,美好願景化為一夢華胥,實業救國滅為一紙黃粱;一生正直善良的常四爺,敢説敢做,自食其力,最後賣菜度日,孤老終身,發出“我愛我們的國呀,可誰來愛我呢?”的悲歎;一生謹小慎微,委曲求全的王掌櫃,只求在動亂的社會中生存下來,順順當當地活下去,卻改良改良越改越涼,最終家產被佔。眼看已是桑榆暮景之年,三位老人連一位家人都無從尋覓,回望過去已是往事迢遞。

夜深,茶館燈光昏黃黯淡,三位潦倒的老人悲愴地撒紙錢自悼。這不僅僅是他們提前為自己“送葬”,更是在為這個時代送葬。黑暗的時代,小人物的抗爭是多麼的蒼白無力,吃人的社會吞噬了一顆顆跳動着的紅心。

黎明時分,茶館的燈光黯淡了下去,街上的陽光卻漸漸明亮了起來。“黑暗無論怎麼漫長,白晝總會來到。”黑暗吞沒了秦二爺、常四爺、王掌櫃,但曙光總是在最黑暗之處萌生。康大力、康順子、王大拾等年輕人投奔西北游擊區,他們掙脱黑暗的桎梏,唱響反抗之歌,奔赴那光亮之地。無數逐光之人用鮮血和生命,最終換來了一個新的時代。

老舍茶館讀書筆記 5

在這個暑假中,我讀了一本書,這本書的名字是——《茶館》。

《茶館》這部著作是老舍先生寫的。老舍本名舒慶春,字舍予,他出生於1899年2月3日,是中國現代著名小説家、文學家、戲劇家。他的代表作有:《茶館》《駱駝祥子》《四世同堂》、《龍鬚溝》等......

在老舍先生髮表《茶館》之前,他已創作出《離婚》、《駱駝祥子》、《四世同堂》這些優秀的傳世之作,《殘霧》、《國家至上》這些劇本,已經積累了豐富的藝術經驗。可以説,《茶館》這部著作是一位成熟的.劇作家的成功之作。

《茶館》的所有故事都發生在一個小茶館裏。茶館裏人來人往,匯聚各色人物,這一個大茶館就相當於一個小社會,老舍先生把當時社會的風氣全都融入了這個小茶館中,展現了清末戊戌維新失敗後、明國初年北洋軍閥割據時期、國黨政權覆滅前夕三個時代的生活場景,概括了中國當時的歷史命運。

主要人物王利發、常四爺、秦仲義等從壯年到老年,貫穿了全劇。次要人物唐鐵嘴、小唐鐵嘴、劉麻子、小劉麻子等都是繼承父業的,雖然衣着變了,但是德行仍然沒有改。這些人物反映了時代的背景,運用得非常巧妙。

茶館是最具創意的戲劇,三幕戲“葬送了”三個時代,激活了多年的文化積澱具有強烈的社會批判精神。一九五七年七月,老舍將他的作品——《茶館》發表在《收穫》創刊號上。

老舍茶館讀書筆記 6

老舍先生的語言幽默風趣,常常使讀者在閲讀時忍俊不禁。他用生動有趣的語言描繪出當時的時代,讓人們在書中嚐盡人間的酸甜苦辣,讓讀者沉浸在其中。

除了幽默風趣的語言之外,老舍的人物也給人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其中許多人物遇到貧苦的人不想着怎麼去幫助,而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樣子,任憑他們去自生自滅,這些都不關他們的事,這些人認為幫窮人是多此一舉的行為。

最讓我感到心裏鄙視且厭惡的還是其中名為劉麻子的人物,他是一個靠説媒,拐賣人口來託生的人,迫害了許許多多無辜的家庭,在別人認為他做的實在不對時,他反而説他只是個“中間人”,他並沒有拐賣過別人,是給他們一個好的後路。康順子怒罵時,他依舊死不悔改,最後他在和逃兵做生意時,一起被當去逃兵殺死了。

可是,還是有着心地樸實善良的人。其中我最欣賞《茶館》其中描寫的一個叫常四爺的人物,他是書中最正直的`人,他品格善良,體格好。遇到阿媚奉承的人時,他第一個就瞧不起。書中有一句話體現了他這一特點:哼,我就不佩服吃洋飯的。他鄙夷那些崇尚外國的人,心裏鄙視着這些吃洋飯和為洋人效力的人,認為他們沒有骨氣出賣了國家表現了他愛國這一品質。他心裏飽含着一腔熱血,為了國家去做出貢獻。

在別人覺着洋表好看時,他認為中國的大緞子,川綢,才是真正的體面,沒有像別人淪陷其中。他心中擔憂國家,認為“大清國要完”,含冤入獄,出來後依然想着守衞國家,他是旗人,但同時也是中國人,不想讓洋人佔領自己國家。他一身正氣,正是我要學習的。

老舍茶館讀書筆記 7

近日去新華書店,在書之海洋中,惋歎自己太渺小,忽逢一薄書者,名曰《茶館》,置於書山中,其渺小程度同吾也,吾大喜,捧書而視,受益無窮於其中,故有感如下:

書名為《茶館》,我不由得想起了小時候外公每次帶我去茶館打牌的情形,在我印象中,茶館就是一個熱鬧而常常籠罩着煙霧的地方。可翻開了書,才發現它並不是僅僅講的是在茶館裏的事,而是以對話劇本的形式講述了一副舊北平社會的浮世繪的黑暗社會,老舍先生從小小的一個茶館中反映出了整個社會,以小見大。是由茶館中的客人的話中而得。語言樸素卻能體會出許多意味。書雖短小而精緻。把我印象中的茶館的形象完全顛覆,同《駱駝祥子》一樣,老舍先生也是無情的批判了這個社會—他不讓好人有出路。

書的主人公是王利發,他是他裕泰茶館的老闆,他也是整本書的`線索。在第一階段中,拉條的為太監娶老婆,暗探遍佈社會,麻木的旗兵無所事事,尋釁打羣架,另一方面是破產的農民賣兒鬻女,愛國的旗人常四爺因幾句牢騷被捕,新興的資本家企圖“實業救國”,王利發左右周旋,企圖使生意興隆。而在第二階段的發展中,惡勢力越來越肆無忌憚,為所欲為,暗探宋恩子、吳祥子的後代子承父業,繼續敲詐勒索,拉條的劉麻子的後代青出於藍,依託當局要員準備開女招待“拖拉撕”,龐太監的侄子侄媳組成的迷信會道門在社會上稱王稱霸,甚至做着“皇帝”、“娘娘”的美夢,而一些企圖有所作為的良民百姓卻走投無路。

我第一遍讀它的時候,還不能理解它,此書短小,且為劇本式的,還被拍成了真正的話劇,我雖未深入去讀,但也能淺薄的感受到當時社會下厚重的歷史畫面。

老舍茶館讀書筆記 8

已經忘記了第幾次閲讀老舍先生的《茶館》了,但是每一次都是既有相同的感動,卻又有不同的感受。 《茶館》只是三幕劇,但是時間卻跨越了近半個世紀,書中人物並不多,卻囊括了當時世道上至皇帝太監下至流氓特務的三教九流,這些事情只發生在一間茶館中,可是我們卻能從中看到當時中國的縮影,不能不説這是老舍先生的功力,在他的筆下,每一個人物的選取都是具有代表性的,每一個角色都是鮮活生動的,寥寥數筆幾句台詞,卻能讓人起幽默沉痛之心,再看《茶館》會發現這短短的作品是如此完整而完美,再多添一字而不可得,再減一字而不可為,可見老舍先生的文字能力。

同樣的能力亦體現在《龍鬚溝》中,縱然《龍鬚溝》只是時代的產物,並無如《茶館》一般超越於時代之上的魅力,卻依然讓人過目不忘。老舍先生曾經説過:我想寫一出最悲的悲劇,裏面充滿了無恥的笑聲。那麼無疑《茶館》做到了這一點。 《茶館》是常看常新的,每次看都會給我不一樣的感受,以前年輕氣盛之時,最愛常四爺,因為他仗義執言,敢説真話,那一句“大清國要亡”在茶館中迴盪,他卻也因此下獄,這次卻更深切感受到王掌櫃的痛苦,儘管他善良擅於變通,想盡辦法生活下去卻不可得,老舍先生説過:最大的`犧牲是忍辱,最大的忍辱是預備反抗。

而他的反抗不過是吊死在自家的茶館中,最後與兒媳及孫女的告別都是如此倉促,思之令人淚落。而秦二爺與崔先生同樣是不可忽視的存在,老舍先生塑造人物最妙之處就是寥寥數筆短短几句話,卻勾勒出人物最鮮活的一面,秦二爺的實業救國之心,崔先生的心灰意冷,都讓人不禁沉痛感慨,這其中呼之欲出的問題就是我們應該如何救國,或許老舍先生在《茶館》中已經給出了答案,在那個泥沙俱下的時代,在那樣的政府統治下,誰也沒有辦法救國,譚嗣同的死並未喚起大多數民眾的覺醒,甚至喚不起他們的一點同情,拳亂來了又去了,普羅大眾卻依然生活在痛苦中,甚至比清末時亦有不如,就像書中所描述的一般,好人如王掌櫃一般逐漸無立錐之地,只有窮兇極惡之人卻生活得越來越好,在這本書中,作者不僅立意要探討中國人的人性問題,也是在探究高於時代之上的社會問題。

老舍茶館讀書筆記 9

《茶館》以維新變法失敗,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王統治,舉國陷入軍閥割據混戰的局面為社會背景,以北京老茶館為線索,描述了與茶館相關的人與事的變遷。

“用這些小人物怎麼活着和怎麼死的,來説明那些年代的啼笑皆非的形形色色。”老舍説。茶館是三教九流會面的地方,茶館本身就是一個具有豐富內涵的民族文化實體,是展現舊社會的一個歷史的窗口。《茶館》通過三幕戲寫出了五十年來的變遷。通過這些變遷反映出這五十年中的政治變化。眾多的人物,零亂的對話,看似無意,卻是那個時代的縮影。

在這樣一個動亂的年代,百姓生活於水生火熱之中。老舍通過他的小説描繪着那個時代不同的人的不同的命運。老舍在《茶館》中安排了許多人物。雖然有很多人物,但是老舍卻把這些任務安排地井井有條,毫不混亂。在《茶館》中,主要人物自壯到老,貫穿全劇。次要的人物父子相承,每個角色都説他們自己的事,可是又與時代發生關係,無關緊要的人物一律招之即來,揮之即去。通過不同人物的命運的.相互交織,用茶館這個小社會反映出整個大社會的面貌。

茶館中有這樣幾個主要人物:王利發,裕泰茶館的掌櫃,為人誠信本分,委曲求全。秦仲義,民族資本家。他憑着一顆報國之心,變賣祖業創建工廠,想實業救國,卻沒有逃脱世道的鉗制鬆二爺,旗人。他膽小無能,人卻不壞。他整天靠着清朝的“錢糧”過日子,喝茶玩鳥鬥蛐蛐。清滅亡後,仍不願自食其力,寧願自己捱餓,也不讓鳥兒餓着,最後終於餓死。他是清朝腐朽制度的典型代表。常四爺,也是旗人,但是為人正派剛直。他代表了晚清時節八旗將士多數人仍在堅守的愛國情操,他希望依靠奮鬥來換取國家和個人好前途。劉麻子、唐鐵嘴,這是一羣地痞無賴,一個説媒拉縴、拐賣人口,一個是麻農相士,算命騙人。還有一些農村的破產農民,他們處在社會的最低層,不論皇帝制度是否還在,不論社會是否改革,他們始終是受害者,被剝削、被壓迫,沒有未來和光明。

從內容來看,茶館的興盛到最後的衰亡是整個劇作中最重要的線索之一。在這個社會中,國家一直加強這對茶館的控制。由於茶館的表演、營業時間、人員混雜、總是影響着整個社會。所以國家隨時都企圖控制茶館以教導民眾,消除不穩定因素。不過國家的控制總是遭到茶館的抵制而歸於失敗。比如:茶館沒有遵守政府的規定:9點必須關門的營業時間;還有茶館反而利用國家的控制,以演新戲為名招徠生意。小本生意的不穩定性雖然經不起變故,但是也使得國家無法完全對其控制。

從戲劇開始後,茶館裏的莫談國事的字條貼的越來越多,而茶館裏的喝茶的規矩也改成了:先付帳再喝茶。即使掌櫃的再善於經營,改革了茶館的風格,向現代的樣子改變,迎合茶客的需求。但茶館始終無法再那樣的一個環境中再生存下去。

老舍茶館讀書筆記 10

茶館,在中國極為常見,但卻是一個很特殊的地方。茶館幾乎濃縮了整個社會的各種形態,並隨着社會的變革而同步地演出着一幕幕的人間活劇。

這出三幕話劇中,共有70多個人物,其中50個是有姓名或綽號的,這些人物的身份差異大,有曾經做過國會議員的,有憲兵司令部裏的處長,有清朝遺老,有地方惡勢力的頭頭,也有説評書的藝人、看相算命及農民鄉婦等等,形形色色的人物,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社會〞層次。

茶館的創作意圖是十分清楚的,它通過“裕泰〞的茶館陳設由古樸→新式→簡陋的變化,昭示了茶館在各個特定歷史時期中的時代特徵和文化特徵。開始時,茶客的弄鳥、吃茶、玩蟲,雖有些略帶古風的聲色,但由於“偵緝〞的出現及“莫談國事〞的紙條,一動一靜,均產生着一種壓抑的氣氛。第二幕中,“裕泰〞的生存,及茶館設施的更新與場面的收縮,無疑暗示着茶館在這個矛盾不斷加劇的社會中所作的抗爭。茶館中的“洋氣〞以及那張越寫越大的“莫談國事〞紙條,那麼預示着更大的`危機。到了第三幕,不僅“莫談國事〞的紙條寫得更大,數目更多,而且旁邊還有一張紙條:“茶錢先付〞。這説明了茶館已經到了入不敷出的地步,而“茶錢先付〞“莫談國事〞顯然反映了一種因果聯繫。

老舍以茶館為載體,以小見大,反映社會的變革,是“吃茶〞使各種人物、各個社會階層和各類社會活動聚合在一起,如果沒有“吃茶〞一事,那麼茶館中任何事情都將不復存在。正因為如此,老舍在劇中對北京茶館文化也花費了不少的筆墨。如早先的茶館裏,除了喝茶,還有點心“爛肉面〞可吃,一邊喝茶,一邊還可以做不少與茶無涉的事情;北京的茶館也和江南茶館一樣,是個“吃講茶〞的地方;茶館的老顧客是可以賒帳的,茶客也可以自己帶茶葉來居坐;茶館也是聽書的好地方,説書人可以在此謀得一份生活的來源……

這類細節,給茶館所要表現的主題,增添了一種真切的氣氛。除了為表現主題效勞之外,也展示了中國茶館文化之一斑。茶館的藝術價值不僅在於通過一個茶館反映了一段歷史時期的社會變革,同時也在於反映了社會變革對茶館經濟和茶館文化的影響。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