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代佳人曠世才記錢謙益和柳如是散文

來源:文萃谷 2.95W

1582年,錢謙益出生於蘇州常熟,字受之,號牧齋,晚號蒙叟,東澗老人。學者稱虞山先生。錢謙益的文學思想主要概括為三個詞:靈心、世運和學問。靈心即天才、志意、情感三方面;世運多指明清時代變革;學問即經史之學,學習前人的文學傳統。他少年得志,才華橫溢,本想幹出一番大事業來,然而仕途坎坷。一開始,就因為極力攻擊閹黨而被罷官回鄉;好不容易等到崇禎上台,作為東林黨領袖人物重新被起用,卻再次被排擠出局。不得已再次回家,開始了長達十幾年的隱居生活。明亡後,錢謙益依附南明弘光政權,任禮部尚書。後降清,為禮部侍郎。宦海浮沉,錢謙益四起四落。

絕代佳人曠世才記錢謙益和柳如是散文

1618年,楊愛出生,浙江嘉興人,從小就被賣到松江盛澤鎮歸家院做婢女,能詩詞,擅書畫,才藝出眾。之後被妻妾成羣的周道登看中,把她收為最末一房小妾。他死後,十五歲的楊愛被逐出周家,再次回到了歸家院,自號“影憐”,取自“明月愁火兩相映,一支素影獨堪憐”。

看這兩人的身世經歷,一個是宦海沉浮,懷才不遇的曠世奇才,一個是堅毅隱忍,才貌雙全的青樓女子,像是處在兩個時空的平行線,但兩人還是在命運的長河裏相遇了。錢謙益那年還鄉途經杭州時拜訪杭州名妓草衣道人,看到柳如是題的一首小詩:“垂楊小苑繡簾東,鶯花殘枝蝶趁風。最是西冷寒食路,桃花得氣美人中。”好一句“桃花得氣美人中”,錢牧齋不禁對如是刮目相看,也有“不知木蘭是女郎”的.驚喜和相見恨晚的意外。次日,錢謙益、柳如是泛舟西湖,煮酒論詩,以文會友,好不盡興。

在與錢謙益結識之前,柳如是曾與南明覆社領袖張溥,“雲間三才子”陳子龍,宦官子弟宋轅文,以及李侍問等,先後“交好”。怎奈,不容於世俗,幾番羞辱,多次浮沉後,楊影憐改姓柳,名隱,自號“如是”,取自辛棄疾詞《賀新郎》:“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柳如是,就此誕生。的確,雖為一代名妓,但絕不是那般顧影自憐之女子。從那以後,如是的擇婿要求很高,許多名士前來登門拜訪她,她都看不中。但這個大她36歲的錢牧齋,在和他幾番神交之後,錢謙益也親切地稱她為河東君,彼此生髮出“我愛你烏個頭發白個肉,我愛你白個頭發烏個肉。”這般情真意切的感歎。

那時崇禎十四年,柳如是20餘歲,嫁給了年過半百的東林領袖、文學才子、大官僚錢謙益。他倆的婚禮辦得可謂是驚世駭俗啊。錢謙益以匹嫡之禮風光迎娶她,隨她摒棄繁文縟節。他直言在他心裏,她與江山同等重要。當天錢謙益租了一隻寬大華麗的芙蓉舫,設酒宴,邀好友,在熱鬧悠揚的蕭鼓聲中,高冠博帶的錢謙益與鳳冠霞帔的柳如是拜了天地。“買回世上千金笑,送盡平生百歲憂啊。”錢氏娶柳後,為她在虞山蓋了壯觀華麗的“絳雲樓”和“紅豆館”,金屋藏嬌。

但好景不長,不久清軍攻破了南都,為時一年的弘光朝廷宣告結束。在目睹了清兵破城、掃蕩江南的種種慘象,錢柳二人內心都悲憤不已。而錢謙益又是舊朝遺臣,必定會引起新政權的注意。柳如是勸錢謙益投河,以死表示忠貞之心,可錢謙益卻從酒意中猛地驚醒過來,抬頭對柳如是説水太涼了。錢謙益最終還是降了清,可錢謙益到京城後混得並不理想,不免有些心灰意冷。幾番思量,他最終決定脱下官袍,辭官歸鄉。

刀頭芒劍有賢妻,錢謙益被抓進牢裏的時候,為了把他從牢裏救出來,柳如是心力交瘁,不惜挺着孕肚,奔走求人,竭盡全力將夫君救了出來。在錢謙益逐漸喪失了瀟灑與勇氣的時候,柳如是卻有着人士俠客般的風度和巾幗英雄的氣概。夫妻二人同心共命,報韓復楚。不久,柳如是生下了一個女兒,寧靜的生活又過了十餘年,只歎“可憐同命鳥,猶逐絳雲飛”。錢謙益八十三歲那年病歿於杭州。丈夫死後,為了家產之事,族人與柳如是糾纏不休。就在錢謙益去世當年,她用三尺白綾,結束了自己風風雨雨的一生,追隨錢謙益於九泉之下。一代奇女,香消玉殞。

找來電影《柳如是》看看,全片如泣如訴,不疾不徐,書香滿懷,深情款款,有一種久違的優美感,粧容服飾也比較考究。這部劇改變了我對古代部分青樓女子的看法,或許是生存之需,但在她們之中確實有一部分才貌雙全,本領過人之輩,從小便淪落風塵,閲人無數。無論身處太平或亂世,她們總能審時度勢,堅守自己的操守和底線,甚至有比七尺男兒更勝一籌的瀟灑與無畏。正像柳如是這般的女子,除了她的美豔才名,那一身風骨和強烈的愛國情懷,才是受後世人追捧的最重要原因。雖然淪落風塵,但是柳如是除了女子心事外,極為關心國家大事,總是處處洋溢着對國計民生的關注,以及抗爭到底的決心。一個小小女子,也許並不能有什麼大作為,但是她卻一直在自己的能力之內,為自己的國家付出。

此去柳花入夢裏,向來煙月是愁端,自從赤條條的被拋入紅塵,經歷了那麼多人那麼多事,那麼多岔路口,那麼多無奈,我們永遠無法理解,發生在我們生命當中的所有事,但柳如是告訴我們:原來,我們用盡一生的時間,只為擦淨六根所沾染的塵灰,只為心無掛礙,重返寧靜。

是啊,浮生若夢,“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