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去旅行不是去湊數散文

來源:文萃谷 2.35W

“來都來了。”這是我們常常會聽到的一句旅行口頭禪。就是因為這4個字,導致了很多有知名度卻沒有任何美味的飯店,有知名度卻沒有任何看點的景點,有知名度卻沒有任何可欣賞性的演出,永遠都是人滿為患。

你是去旅行不是去湊數散文

我自己就常常被這些長龍般的隊伍誤導,哪怕之前覺得這個地方可去可不去,但看着長長的隊伍,又想着反正“來都來了”,就捲進了這樣的漩渦。吃完、看完後便後悔不已,回想起剛才的長隊,“這些排隊的人都是怎麼想的?”

答案很簡單,每個人都一樣:“來都來了。”“來都來了”,綜合着無奈和僥倖。我們還會在內心存有那麼一點希望,萬一事實並不像自己預想的那麼差呢?但結果總是令人失望。

去一個以薰衣草着稱的小鎮,明明對面一共就那麼幾小株薰衣草,一些人卻一定要在照片裏拍出萬畝薰衣草浪波動向天邊的樣子,然後附上:“哇,和想象中的一樣美。”

我去某海島,明明島上人滿為患,有人卻一定要在特定的瞬間用特定的角度拍出自己在海灘上悠閒地看書或踏浪的樣子,然後附上:“安靜而美麗的小島,就是我想象的那種模樣,在這裏,連時間都停住了。”

“跟我想象的一樣”——伴隨着的是滿腔的虛偽與不甘心。明明眼前是另外一番景象,可在他們的照片中,一切都是完美的,與夢中一致,沒有缺憾。我不明白,這樣的照片和配文到底是他們在騙別人,還是在騙自己。我更不明白,他們的旅行是為了讓自己愉悦,還是為了讓別人看到照片。

上海迪士尼每天都是人滿為患。到了那兒,你會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有些人用飛快的速度穿行在不同的遊樂項目之間,他們有着全能的攻略,知道兩點之間最近的路線,知道什麼項目在什麼時候排隊的人少,知道哪些項目可以省略,哪些項目必須參加。他們通常只會在這裏待上一天的時間,而這一天,用他們的話説就是,“我這輩子可能都不會來了,要玩兒夠才行!”

也有不少人,彬彬有禮地排隊,耐心地等待,氣氛輕鬆許多。他們來一次可能只會玩幾個固定的項目,而其他的可以等到下次再説。對於這樣的家庭而言,他們是來度假的,不是來趕場的`。

問題的癥結並非距離遠近和便利與否,而是“我這輩子可能都不會來了”所帶來的焦慮。本該是好好享受的旅行,被緊張、焦灼、不耐煩等情緒引導,從而讓整個過程像極了考試到了最後,卻還在答最後一道大題的節奏。

誠然,有些地方你一輩子可能真的只會去一次,但正因為這樣,你才更應該好好地享受它。如果把全部的精力都用在“玩完”上,就沒有精力“玩”了。

有一個朋友跟我説,他要走遍全世界,我沒搭話。在不同的對話中,常常會碰見這樣的炫耀者,他們對行走的數量清清楚楚,總是能明確地報出自己去過多少城市、多少國家,看過多少山、多少河。再仔細一聽,他們對於這些地方常常只有一種走馬觀花的淺淺印象。

這種只想着“去過”,卻不想“當時發生了什麼故事”“當地人如何生活”“那個地方的文化是什麼”的旅行者,更像是數數的。但你是去旅行啊,又不是去湊數。

在我看來,對於每一個值得玩味的目的地來説,每一次“再去”都可以算是一次全新的旅行,對一個地方的反覆旅行會讓你明白,那裏擁有太多不同的切面,你無法一次看到,只能通過“重遊”去體會。這樣你才會開始對比,開始探索,才會在已知中探索未知,在熟悉中尋找陌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