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交心的雨夜散文

來源:文萃谷 1.75W

為打發等候登機的無聊時光,我走向機場書店,眼睛在書架上隨意掃過,初遇劉小川先生的《品中國文人》,取下翻看起來。無心的瀏覽漸變得津津有味,有史以來頭一次不那麼期待飛機的正點起飛。

文豪交心的雨夜散文

回到濟南後,偶然發現單位那間不大的圖書閲覽室裏竟然靜靜地擺放着嶄新的《品中國文人》,一陣欣喜,抓緊時間找到管理人員借出來,生怕晚一步就被別人搶先拿走一樣。管理員笑着説:“這本書還是第一次借出去呢,你喜歡看這種類型的啊?”,我呵呵答到:“我與這本書曾經有過一面之交,想再續前緣。再説,書非借不能讀也,借閲的書讀起來更有滋味,不是嗎?”。

夜晚,當城市的喧囂歸於沉寂,我捧起心儀的書細細品讀起來。不知何時窗畔叮叮淙淙的聲音告訴我,有涓涓雨流相伴,柔和的燈光顯得更加靜謐温婉,讓我在這美妙清悠的雨夜與中國古代文豪們進行着曠達隆重的心靈對話。深諳國學之道的劉小川先生語言風趣不失文雅,筆下的這些人物具體生動、個性十足,平面的文字魔幻般地展現出立體的人物經歷,好似他們就在自己眼前,我能感受到他們沉重的呼吸,觸摸到他們內心的痛苦、彷徨和悲憫,也能體味到他們的樸素、清歡和幸福。讓人無法不愛上這剛柔並濟的文筆,無法不愛上這血性與靈魂的交織,詩情與哲思的融合。在這雨夜、在我面前,打開了中國文人豐富的多維世界,讓我去好奇地探究裏面究竟有多綺麗,有多絕妙。這些人都是真正的“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正人君子。

屈原,這位憤世愛國詩人,滿腔熱情才學讓他以顛沛的華章《離騷》見證了楚國衰亡,顏色憔悴形容枯槁地行吟澤畔,最後自沉結束了堅貞壯烈的一生。司馬遷,總是獨行在路上,用他那“刑餘之身”憑以超凡的洞察和毅力探尋華夏文明的源頭,瀝血寫就《史記》,獨自扛起文學和史學兩座高峯,為炎黃子孫留下了民族的'命脈。非常有意思的是,在屈原司馬遷陶淵明等等這些大家中,作者對這些人都是懷着景仰之心來完成對他們的品讀的,而獨獨對司馬相如,是唯一一位似乎不那麼恭敬。其實不是因為這個人沒有文才,他寫的《子虛賦》《上林賦》都顯示了他的才氣,也許因為他是御用文人?作者説“司馬相如,勾引女人本事大,歌功頌德的本事更大,寫了不少辭賦,華麗而空洞”,“司馬相如是浪得虛名的平凡人物,文以人傳……他這位粉飾現實的老前輩,以他的光芒照亮了這一流派,顯現渾濁,映襯清流。” 嵇康,“竹林七賢”之首,傲視權貴,得罪司馬昭被送上斷頭台,刑場上一身絲質綠袍淡然坐彈《廣陵散》,盡顯“龍章鳳質”。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高潔隱士,蘇東坡最崇拜的人,更是我最敬佩的中國最純粹的詩人,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如同俄羅斯的普希金,英國的莎士比亞,德國的荷爾德林。難怪作者“今天手捧陶詩,仍是怦然心動,如遇美食,如見佳人。”五柳先生人詩和一,真美到極致,最純粹的人格光芒一直照亮着、温暖着我的心。李白,名貫中西的詩仙,異族血液中的野性潛質讓他一生亢奮,寫詩、醉酒、舞劍、書法、漫遊、尋仙,把生命活出極限,為後人留下的不僅有《靜夜思》,還有更多的千古謎團,待有識之士去探尋去破解。杜甫,終生憂國憂民的詩聖,擁有菩薩般發現人間苦難的雙眼,豪氣持筆書就沉鬱頓挫,把律詩寫成縱橫恣肆渾融流轉的詩史,為我們構築了詩篇最多最廣泛的蕩氣迴腸的精神家園。白居易,擅寫愛情詩篇的詩魔,更推崇儒、佛、道三家思想,從而決定了詩詞文章的淡泊平和與閒逸悠然的情調,《長恨歌》和《琵琶行》把唐朝的敍事藝術拉向一個新高度。李煜,一位不願做君主的多才感情男兒,工書善畫,能詩擅詞,通音曉律,文學上的成就遠遠勝於政治上的成就。有誰可以寫出像《虞美人》這樣的千古絕篇?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只是錯生帝王家、錯毗強悍鄰,導致了他的悲劇人生。他的慘死證明了文化永遠也不能被強力消滅。

讀書也是讀人,毫無睡意的我被他們高尚的品格感動着、激勵着,他們跌宕起伏的人生、執着堅毅的信念,直看得我欲罷不能。歷經大苦大難仍然可以笑傲人生,是多少人的嚮往,但是真正能夠在大苦大難面前保持尊嚴、恪守信念的又有多少人呢。他們偉大的人格散發出璀璨奪目的光芒,就像燈塔,照亮着我,温暖着我,讓我踽踽獨行中不再無助,不再迷茫,即使風急雨夜,即使泥濘坎坷,我也能看到前途光明!

熱門標籤